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我国立法听证制度是指在制定、修改法律、法规和其他重要政策文件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民主决策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权益意识的提升,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进行浅析。
首先,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立法听证制度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不同观点,有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决策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
通过向公众开放信息,听取各方面的声音,能够避免决策者的主观臆断和片面性,更好地体现民众的期望和诉求。
其次,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增加民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度性。
立法听证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公众对立法过程的参与感和监督能力,使立法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需求。
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和听取各方面的声音,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立法内容,直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增强民众对立法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
同时,立法听证制度也能够促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和协商,作出更具包容性和权衡性的决策。
再次,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升立法质量和可行性。
立法听证制度能够发现和纠正立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错误,提高立法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通过听取各方面的声音和意见,可以及时调整和完善立法内容,增加立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同时,立法听证制度也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提高政府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强化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操作性。
立法听证制度应该明确立法听证的程序流程和参与主体,确保听证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同时,要加强立法听证的法制保障,明确立法听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确保听证结果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运用。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口头听证与书面征求意见相结合的制度机制,确保听证的广泛性和深度性。
总之,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加民众参与、提升立法质量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浅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不足及完善【摘要】行政听证是一项保障行政相对人申辩权利最重要、最关键的程序制度.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是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重要形式。
目前,建立完整的行政听证主体制度尚须进一步探讨。
在本文将试着从论述行政听证制度的法源理论,在我国适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论述听政制度.【关键词】行政程序;行政听证现状;问题一、行证听证制度的现状、问题(一)现状2001年12月24日,国家计委公开邀请消费者参加“铁路部分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听证会。
这一举措使听证制度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虽然自行政处罚法和价格法实施以来,各地有关部门举行的听证并不在少数,但此次听证却仍然引起了空前的社会关注。
究其原因,一是2001年11月底,国家计委刚刚公布了《国家计委价格听证目录》,将与公路运输同质的铁路、民航客运价格列入其中,从而使得此次公开听证对习惯于“暗箱”提价的铁路、民航部门来说不无震动;二是欣逢入世,而wto要求透明度、要求更多的消费者主权,并将对传统的垄断经营形成冲击。
笔者认为目前正是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大好时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使政府与公民实现良性沟通,达到双赢。
(二)问题1. 听证主持人问题听证主持人员的资格规定不明,素质不高,相对独立的地位没有确立。
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听证主持人是行政机关的代表,代表行政机关主持听证,根据职能分离原则,听证程序的人员不能有与听证行为不相容的举动,以保证听证程序的公正性。
听证主持人的地位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听证程序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其重要地位。
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这一规定体现了调查人员和主持人员职责分离的原则,是我国行政程序立法上的进步,体现了程序的公正性。
然而,由于该条款的规定过于简单,对听证主持人应当具备何种资格,法律没有作出回答。
在现阶段的行政执法实践中,有些听证任务繁重的行政机关设立了专门或专职法制人员主持听证。
试论当前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几点思考一、听证制度的渊源及在我国的形成过程听证(hearing)来自于英国法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由两个程序原则所组成:一是任何人不能成为与自己有关案件的法官;二是任何人的辩护必须被公正地听取,亦即“听取另一方意见”原则。
其第二个程序规则就是现在构成行政听证制度最早的法理基础。
而从法律意义上说,听证制度最早是英国1215年的《自山人宪章》中有关公民“法律保护权”的观念和制度。
后来,这种制度传到美国,美国受其影响将它应用到立法和行政实践当中,成为增加立法和加强行政民主化以及获取资源的主要方法。
随着民主观念的提高,听证制度成为司法、立法和行政领域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程序。
在我国,199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1999年9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条例(草案)》听证会,成功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应用。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列入议程的法律案,立法机关“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我国听证制度正式进入立法领域。
二、从具体案例分析我国的听证制度的主要弊端(一)案例回顾:“出租车风波”2004年7月28日,银川市政府在《银川晚报》上刊登了“银川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准备自2004年8月1日起,对银川市客运出租车的经营权实行有偿转让。
这一新管理办法显然让原有的城市客运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他们普遍对市政府收取有偿使用金的做法不满,7月30日开始,出租车司机们开始群体性上访,并以集体罢运来表达抗议。
他们分别组织起来,到市政府、自治区政府和新闻单位进行上访,并组织一部分人围堵道路、阻塞交通,并对坚持营运的出租车和中巴车实施打砸行动,导致40多辆机动车被毁。
银川市政府面对危机首先采取强硬手段,出动公安警察把4名涉嫌违法阻塞交通组织者刑事拘留,然后组织23个工作小组,深入全市各出租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宣布停止执行引发争议的新管理《办法》,银川市长发表电视讲话,首先对由于出租车停运给全市人民所带来的不便表示道歉,再宣布《办法》停止执行后,市政府在坚持依法、充分调研听证的基础上,吸取外地经验,尽快制定出新的,让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办法》来。
我国行政听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之构想近年来,我国行政听证成为了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行政程序,它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行政听证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可能出现的人权侵害、程序不公、权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问题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完全的解决,但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逐步改善这种状况,下面我将详细谈谈我的构想。
一、人权侵害当前,我国行政听证中可能存在的人权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1. 隐私泄露行政听证需要对当事人进行核实、询问等操作,但这个过程中存在泄露当事人隐私的风险。
建议采用保密措施,对个人信息进行严密保护。
听证过程中,只允许有权人和当事人出席,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参与。
2. 自由限制行政听证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一种运用方式,有时也可能被滥用,以实现违背当事人愿望的目的。
因此,建议在听证程序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以保障被听证人的自由权。
3. 言论限制行政听证中,当事人的言论权有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建议针对所涉及的问题制定一些明确的法律规定,实现言论自由的全面保障。
二、程序不公行政听证中存在的程序不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督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行政听证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听证过程可能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相应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处置。
我认为需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设立监督员、听证员、审查员等监督组织,加强对行政听证的监督与指导,保障程序的公正透明。
2. 证据收集不充分在证据收集环节中,如果证据充分、准确、合理,能够很好地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但如果证据收集不充分,就与之前所述的问题相呼应,可能造成当事人权益受损。
建议增加收集证据的考虑,提高证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政听证的公正、公开性。
3. 申请资料保证质量行政听证中,申请资料的质量不同,也会影响听证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建议产生申请的各个实体和负责人对申请资料的重要性意识到位,并加大清理申请材料的力度,以减少重复申请、虚假申请和无关申请,保证申请资料的真实、准确、全面性。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建议但荣露【摘要】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的行政和立法部门决策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我国公共决策体制的一次巨大变革。
当前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在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机关决策的民主科学性,保障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等因素,我国行政听证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严重削弱了行政听证制度应有的作用,需要去完善和解决。
本文于立足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发展现状,针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中存在的公开透明性不足、适用范围不全面、听证代表遴选机制不完善、听证笔录效力不明确等问题,在分析内在原因的基础上,从强化行政听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转变法制观念和强化公民权利意识、完善听证代表人制度、明确行政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建立行政听证的监督救济制度入手等六方面提出了作者就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几点建议。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98-99)【关键词】行政听证;完善;建议【作者】但荣露【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1一、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现状我国行政听证制度首次确立确立于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其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也相继确立了行政听证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行政听证的数量和频率有了较快提升,范围也越来越宽,这对于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但是,目前我国仅在行政领域中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中明确了听证制度,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决策领域中的相关立法和具体操作还有待细化。
导致了诸多听证问题的出现:打了折扣的听证、预设结果的听证、逢“听”必涨的听证等听证问题出现腐蚀着公众对于听证制度的信任。
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1)行政听证不够透明与公开。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剖析导语:行政听证制度是一项现代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增强行政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与强化。
一、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1.法律基础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主要基于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但这些法律在行政听证的具体程序、程序规定等方面并不完善,存在明确性不足的问题。
2.参与主体有限我国目前的行政听证制度主要聚焦在行政审批领域,只有行政案件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才有听证的要求。
而在其他行政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机会较少,听证程序难以得到充分应用。
3.过程公开与透明度不足行政听证应是一个开放、公正和透明的过程,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听证程序并未充分落实透明度的要求,公众对于案件的拟定、听证会的安排等信息了解不足,缺乏对过程的监督与评价。
4.忽视了决策公正性行政听证应当是一个客观、公正的程序,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听证会的组织方往往是由实施行政行为的部门负责,这会造成潜在的利益冲突和不公正现象的出现,导致听证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1.建立专门的行政听证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规范行政听证的程序和实施,应制定专门的行政听证法律法规,明确听证的内容、程序和结果的效力,为行政听证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
2.扩大听证范围应将行政听证的范围从行政审批领域拓展到其他行政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如土地征收、环境评估等,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提供更多机会,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加强程序的公正与公平行政听证的组织方应独立于实施行政行为的部门,确保听证程序的公正与公平。
并应加强听证官的培训与监督,提高其的专业性和中立性。
4.提升听证的透明度应加强听证公告的发布与信息公开,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听证的安排、参与资格和程序等相关信息。
浅谈我国听证会制度我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公共参与和行政决策的机制,是我国法规制定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的重要环节。
该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本文将从听证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听证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听证会是一种通过面对面的对话和辩论方式,使行政机关与公众、利益相关方直接交流和互动的制度。
其主要特点包括:平等参与、公正公正、公开透明、多元化和先导性。
听证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听证会制度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的行政决策权力较集中,行政机关在听证会中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容易使听证会成为形式主义和摆设。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组织听证会时往往缺乏专业性和公正性,导致听证会产生的决策结果难以被社会认可。
再次,由于缺乏对听证会的规范和监督机制,一些行政机关在决策中滥用听证会的权威和地位,使得听证会失去了公正公正和权威性。
为了改进我国的听证会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对听证会的法律规范,明确听证会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其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行政机关组织的听证会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其程序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再次,加强对听证会参与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行业了解,使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综上所述,我国的听证会制度在我国的法规制定和行政决策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听证会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法规制定和行政决策提供科学和权威的参考,确保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浅析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尊敬的评委老师:行政听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对于维护公正和权益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行政听证制度也存在极大的缺陷,需要不断完善。
本文将围绕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和完善方案展开讨论。
一、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1.参与方不平等在行政听证过程中,权利主体和行政机关权利相对,这就使得行政机关在行政听证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容易对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听证会的形式可能会对行政权利主体形成一定的压力,使其难以全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导致听证结果不够公正客观。
2.过程不公开透明行政听证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缺乏充足的记录和公示,这给了行政决定的制定者和听证机构强大的处理权。
由此,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决策,甚至产生一些不正当行为,导致公正和权益保护的目的无法达成。
3.证据收集和审查不规范在听证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容易出现规范不一和标准不清的情况,甚至出现放弃证据适用的情况。
这导致了可能会有一些证据无法得到充分证明,甚至给一些不当行为带来了便利条件。
4.听证机构的独立性不足听证机构的独立性虽然有法律保障,但是社会对其独立性往往怀有疑虑,例如行政机关对听证机构的资金投入以及人员安排进行更多的控制,导致听证机构难以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公正的机构,也就难以承担起其应有的责任。
二、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1.建立平等参与制度为了更好地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正公平的倡导,可以建立平等参与制度。
参与听证人应当收到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明确的听证事项。
同时,行政机关应对证据事实做出澄清,支持证据充分展示,给予听证人表述机会,并保障其在听证过程中的权利。
2.完善制度,实现公开透明建立更完善公开透明的制度,公布行政机关作出听证决定的标准和依据,披露听证会的结果和原则,加强对听证程序的记录和公示,并国家监督执行等方式,使听证会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和有利于保护权益。
3.制定证据收集和审查标准结合实践,匹配行政机关具有的职能专业,制定言简意赅的证据收集和审查标准以及具体应对方案。
关于听证制度的几点思考姚斌近年来,随着听证制度在立法和决策程序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听证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各式各样的听证活动实际效果如何,这些听证究竟对科学决策的作出产生了多少积极的影响,现结合北京市实施听证制度的情况,就目前听证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并就听证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听证制度在首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中的作用。
一、听证制度的社会价值(一)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
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法律程序,起源于英美法系的自然公正原则,包括立法听证、行政听证和司法听证。
美国是最早在法律上确立听证制度的国家。
我国的听证程序产生于1996年通过的《行政处罚法》,主要是在借鉴美国听证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国目前以法律的形式在立法领域和行政领域确立了听证制度。
听证制度的引入,为公共决策制定过程中程序公正的实现提供了制度化途径。
以程序制约实体,以程序的自然公正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的合法公正,从而达到发扬民主、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是听证程序设置的初衷。
民主、公正、科学的程序不仅是实体公正、准确的保障,而且其本身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在现代化中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
(二)有利于促进私权利的保护。
权利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公权和私权。
在法律体系中,维系公平精神,平衡公权与私权的法律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实体法,另一类是程序法。
实体法用以规范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程序法则使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得以实施。
一个国家即使实体法律再健全,没有严格的程序予以保障也等于零。
与西方国家重视法律程序的现象相比照,我国的法制建设,过去较多地强调令行禁止,侧重于法的实体性方面,在近些年才对法律程序在现代法制的重要地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听证程序制度的设立,将行政主体纳入相对人监督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行政主体公权力的滥用,从而能够使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免受侵犯。
(三)有利于扩大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
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思考[摘要]行政听证是公众参与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促进行政民主,保证依法行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有待完善,建议通过扩大适用范围、健全听证主持人制度、合理选定听证代表、增强听证记录效力等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行政听证;公众参与;完善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
在行政领域,依靠传统的事后诉讼等救济方式来保障公民权益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这一发展要求。
行政相对人及社会公众参与行政过程,正当表达意见和诉求的行政听证由此成为保障公民自身权益,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自《行政处罚法》正式确立以来,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展,已逐渐成为行政执法、行政立法与重大行政决策中广为适用的重要程序,为鼓励公众参与、确保公民权益、促进行政民主、推进依法行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实施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以完善和改进。
为此,本文试从行政听证的发展概况、存在问题、改进对策等方面作些探讨,以期能够对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有所裨益。
一、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概况所谓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一般认为,听证制度源于英国普通法中“自然公正原则”,其内容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程序规则:一是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到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意见,每一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二是任何人或团体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它最初适用于司法领域,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必经程序,谓之“司法听证”,后来逐渐为立法、行政所吸收,适用于立法领域和行政领域,并获得巨大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行政听证作为行政机关权力运作的新理念和程序核心制度在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来了。
我国没有自然公正原则的历史传统,但人民民主原则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正当的法理基础。
《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这无疑为行政听证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据。
我国1996年颁布实施的《行政处罚法》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了行政听证程序,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之后,《价格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将行政听证制度纳入了相关条款,并作了更系统、全面的规定。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综合本地实际,先后将行政听证纳入法制轨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于2008年4月率先出台了我国首部行政程序立法——《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行政执法听证作了详细规定。
近几年来,湖南省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该《规定》要求,将行政听证制度落实到行政实践过程中。
据“2011年湖南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仅2011年,湖南省各地各部门共举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408次,其中,各省直部门、中央在湘单位33次,各市州人民政府85次,市州政府部门及县市区政府290次。
[1]湖南省法制办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情况纳入了2011年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听证已逐渐成为重大行政决策的一个“规定动作”。
可见,在现阶段,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从确立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对于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确保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更好地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现行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我国的听证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和正式运行起来,但无论行政听证法律制度本身还是其实施情况,都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偏窄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行政听证的范围较窄,只限于行政立法、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有限的领域,而对于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以及除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行政决定没有规定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法》虽然规定了听证程序,但听证的范围也仅限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对于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行政拘留等却不适用听证程序。
行政拘留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是最为严厉的行政处罚,但是《行政处罚法》却将其排除在外。
显然,当前我国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还存在不合理之处。
相对于上述具体行政行为而言,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听证规定更不全面。
《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地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它标志着我国的行政立法制度向民主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从法条中可以发现,立法行为是“可以”采取听证会,而不是“必须”。
(二)听证主持人制度不健全听证主持人是负责听证程序的具体运作、调节、控制,并做出听证决策的相对独立的人,是整个听证程序的灵魂,扮演着裁判者角色。
听证主持人所具有的素质、地位及权责直接影响听证实施的质量,成为决定听证程序是否公正的关键。
我国的听证主持人制度存在着不足:第一,听证主持人的资格规定不明。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行政许可法》第48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
这些规定体现了调查(审查)人员和听证主持人应当由不同人员担任,以便于相互约束的原则,但对于听证主持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资格、条件则没有明确。
由于法律自身的不健全,没有设立专职主持人,更没有对听证主持人的资格进行限定,从而很容易造成听证主持人不称职的情况发生,影响听证活动的公正性。
第二,行政依附关系决定了听证主持人很难保持独立性。
在我国,听证主持人是由行政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其职权仅仅是具体组织和主持听证过程,不仅没有决定权,甚至没有建议权。
这种地位的依附性会严重影响听证主持人的责任意识和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使之很难不受外界影响而独立主持听证。
另外,现行法律规定的听证主持人隶属于行政机关,其主要身份是行政机关的内部成员,工资福利受行政机关的控制,其职务升降由行政机关决定。
这样,听证主持人难免会受到行政机关的影响和控制。
(三)听证代表的选定不科学现在许多听证会的代表,既有政府官员、人大和政协代表,又有专家学者,也有普通群众,看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意见。
一是代表选拔机制不科学。
2002年1月国家发改委会召开铁路春运价格听证会,在33名听证代表中,消费者代表仅有5人。
北京市发改委2004年11月就故宫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门票价格调整举行听证会,出席听证会的代表一致赞成涨价,而众多读者、网民却出现“一边倒”的反对之声,听证代表的意见与广泛的民意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反映了代表选拔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
二是听证代表的代表性不足。
2010年7月21日,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成都4大听证专业户”事件,其中一名叫胡丽天的老太太,在随机抽签的情况下,7年里一共参加过19次听证会。
报称,这位胡老太在听证中先后支持过涨水价、涨的士价、涨停车费等等。
这4人因多次参加听证会,对涨价投赞成票,被网友质疑是“听证托儿”。
[2]2012年全国各地居民用电阶梯听证会在全国各地价纷纷召开,以北京为例,25名听证代表全部委托市人大、市政协、市消费者协会以及有关单位和政府部门推荐产生,普通人很难参加。
(四)听证记录的法律约束力不强如果不明确规定听证会记录对行政决定的约束力,听证会流于形式必然在所难免。
听证笔录约束力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行政机关的决定是否必须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即行政机关能否以听证会之外的证据作为其决定的依据。
在美国,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听证记录作出裁决,听证笔录是作出裁决的唯一根据。
我国的《行政处罚法》、《立法法》、《价格法》都没有关于听证笔录效力的规定,《行政许可法》比起前三部法律有很大的进步,该法第48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该法虽然明确了听证笔录对最终决定的约束力,但它对是否适用案卷排他性原则没有规定。
三、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建议(一)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合理确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应当考虑到如何平衡私人利益和政府利益、平衡适用行政程序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耗费和综合效益(包括人权效益)”[3]应该强调的是,在考虑各方面利益时,不能只看到物质方面的利益,还要注意到人格尊严的利益以及利用听证程序确保行政机关做出正确决定所产生的宏观利益。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1)拓展行政处罚种类,特别是尽快把限制人身自由纳入行政听证范围。
(2)向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拓展。
具体行政行为除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外,还有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等。
这些具体行政行为同样可能对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产生不利影响,也应该纳入听证范围。
(3)逐步拓展到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针对的是广泛而不特定的对象,而且能反复适用,一旦其不公正、不合理,产生的危害将是普遍而长远的。
听证作为一种事前防范机制,能够克服行政机关单方面意志左右的重大缺陷,体现利益各方的意见,体现民主和公正。
[4]而且,依据我国目前法律的规定,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事后救济措施,这就更需要事前的听证保障。
(4)确立事后听证制度。
根据听证举行的时间是在作出行政行为之前或之后,听证可分为事先听证和事后听证。
世界上听证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都采用事先和事后听证两种方式,西方国家事后听证的比例高于事先听证。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行政机关必须立即作出决定,否则将使公共利益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害;而行政决定的作出又不能违背最起码的公正程序,不能剥夺行政相对人发表意见和要求救济的权利。
[5]此时,举行事后听证就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我国听证程序缺乏事后听证的规定,事后听证程序的缺乏同样导致了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的狭窄。
因此,应该在未来我国制定的行政程序法中确立事后听证程序。
(二)健全听证主持人制度,确保听证组织的中立1.明确听证主持人资格条件。
一是业务要求。
纵观各国行政程序法,美国的行政法官从有律师资格和行政经验的人员中选任听证主持人,选拔体现了一定的资格要求。
我国听证主持人应规定从事法制工作或执法工作,熟悉法律和业务知识。
二是品质要求。
听证主持人应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具备公道、正派、客观、公正的形象。
三是学识要求。
听证人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且从事法制工作一定年限,有一定的相关方面工作经验。
2.建立听证主持人专门机构。
在目前的听证实践中,一般由行政机关法制机构的人员主持听证,他们具有法律知识,又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胜任听证不成问题,但由于他们隶属于行政机关,中立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