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241.07 KB
- 文档页数:17
1.生态学: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
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3.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是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相似的。
陆生植物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一年生植物4.生态入侵: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且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
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人类生活环境5.边缘效应:在生态过度带中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有增多的趋势,在群落边缘的生物个体因得到更多的光照等资源而生长特别旺盛或因生境异质性的提高而十五中数量增加加的现象。
6.生态平衡: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
7.绿色国民账户: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摄入哪个台或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环境,挽回资源了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8.生物富集: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9.水体富营养化:未被作物利用的氮肥可因地表径流或随着农田退水而流入池塘,河流,湖泊,海洋并与水体中的磷一起使蓝,绿藻类爆发性增长形成水体富营养化10.基质:在景观中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质。
11.斑块: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环境单元的块状区域。
12.廊道: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呈狭长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一.填空题。
1.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2.环境问题包括两大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3.根据植物对水分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4.生物群落是种族有机联系的集合体,是生态环境中有生命的部分。
名词解释生物群落: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食物链: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到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地段上,群落有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被称为群落演替。
选择题1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C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5.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6.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7.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8.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B )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冗余种:3、生态系统4、冗余种5、生态系统信息流6、生态平衡7、生态危机8、生态系统服务9、替代花费法10、市场价值法11、费用支出法11、消耗性使用价值12、遗产价值13、生产性使用价值14、选择价值二、识图题1、下图为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在横线上写出各数字的代表意义。
①: ②: ③: ②+③: ①+②+③:三、计算分析题1、为了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情况,2003年对不同林分的次生林调查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5年生、10年生、14年生和22年生林分叶的被采食量分别为57.4、52.9、115.7和105.5g ·m -2·a -1。
(1)计算不同林分的净生长量。
(2)计算不同林分的净初级总生产量,并分析西双版纳不同林分的次生林恢复的情况。
旅游 费 用旅游人次2、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
已知被取食者食用的初级生物量为15000J·m-2·a-1,其中有6000 J·m-2·a-1形成了粪便;在取食者对食物的同化过程中,有4500 J·m-2·a-1被呼吸消耗掉了。
(1)计算取食者同化的初级生物量及其次级生产量。
(2)计算取食者的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库和流通率,要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相对重要性,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已知面积25hm2、平均水深3m 的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库存为10g/m2,输入和输出的流通率均为2g/(m2·月),请计算分析:(1)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年周转率。
(2)计算该湖泊中磷元素的周转时间。
(3)分析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简答题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具有哪些特点?2、生态系统不同于物理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哪些特征?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2、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
《环境生态学》考试参照答案及评分原则A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一切事物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
3、生态因子综合伙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或互相增进,一种生态因子变化也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不同限度变化。
4、生态位重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位置及其与有关种群之间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期间和空间范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自然整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环境生态学研究内容有哪些?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各类生态系统功能、保护和运用;(2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其修复;(2分)解决环境问题生态对策;(2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分)2、简述光强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性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生长和分化、体积增长和重量增长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干物质积累重要来源于光合伙用。
光还增进植物组织和器官分化,制约器官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正常比例。
植物中叶绿体必要在一定光强下才干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类型(5分)在一定范畴内,光合伙用效率随光强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长光合伙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伙用同步,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伙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此时光强称为补偿点。
依照植物对光照强度规定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3、简述种群概念及其群体特性种群定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组合。
种群内个体间能互相进行杂交,具备一定构造,具备一定遗传特性等。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
答案
试题一
题目:请简要说明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
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其主要组成要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环境条件等。
试题二
题目: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
和角色。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对其他物
种的影响等。
生态位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至关重要。
试题三
题目:请简要论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意义及其分类。
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对人类社会有益的资源和服务。
它可以分为四类:供给服务(如食物、水资源)、调节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调节)、文化服务(如休闲、文化景观)和支持服务(如土壤形成、养分循环)。
试题四
题目:请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遗传差异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等资源,还对恢复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题记:本文通过对环境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基础。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对于流域耕地,哪种选择是最佳实践?A. 农机化B. 细致耕种C. 灌溉D. 供水答案:B2. 地表积水是指什么?A. 雨水B. 污水C. 水库水D. 河流水答案:A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什么?A. 加速植物生长B. 降低植物生长C. 促进植物繁殖D. 破坏植物居住答案:B4. 水流的特性有哪些?A. 容积性B. 分散性C. 吸水性D. 细致性答案:A、B、C二、解答题1. 生态学的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是一门学科,要求探究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的科学研究。
它涉及研究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以及研究生物专场结构和过程、地表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维持、演化和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
2. 氮循环的过程有哪些?答: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它包括固定、交换、回收和化学变化4个步骤。
固定是指植物的根系和菌根,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发挥其催化作用,将大气中的氮素固定到植物体中。
其中,氨化还原reaction是氮循环过程最重要的一步。
交换指同一个生物系统中有不同的生物互相传递氮物质,比如食物链中被食物捕食的一方就会将固定氮分解到环境中。
回收是指植物体内氮物质被分解回收,向环境中释放氮物质。
化学变化是氮向环境中的氮气的气候环流演变,这一步可以提供生物系统氮物质的重新利用。
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寂静的春天》是哪位科学家所著?()A、Rachel CarsonB、Meadows DennisC、Lynn WhiteD、Baulding K K2、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组成环境科学的三个主要学科?()A、环境物理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学3、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4、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二、填空题1、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A. Bergman规律B. Allen 规律C. Jordan规律D. Gause假说3、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4、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5、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6、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一、填空题1.______利用和______的共同利用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主要方式。
2.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三种主要类型。
3.《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描写的是使用___________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4.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 3S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态学的研究,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 Gaia假说即____________学说,该假说认为地球自我调节过程中,_________是起主导作用的。
7. r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K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8.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
9. 按环境的性质,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三类。
10.按环境的主体分,目前有两种体系,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另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11. 按年龄锥体的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生态系统、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13.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因子、_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
14.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5.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者两类环境的相接触部分称为______。
16.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生态环保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环境是指:A. 指人类创造的环境B. 指动植物生活的自然环境C. 指全球的大气环境D. 指城市的环境答案:B. 指动植物生活的自然环境2. 以下哪个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A. 自然灾害B. 人类活动C. 生物进化D. 区域气候变化答案:B. 人类活动3.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它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用水量B. 碳排放量C. 垃圾产生量D. 全部以上答案:D. 全部以上4. 以下哪个行为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A. 减少用电量B. 增加汽车使用C. 多种树木D. 少吃蔬菜答案:C. 多种树木5.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它包括以下哪些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大气层C. 地壳D. 全部以上答案:A. 生物群落二、问答题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首先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如果某个物种数量减少,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影响。
其次,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提供食物、水资源和气候调节等。
最后,生物多样性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收入来源。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会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利用技术;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再次,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最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广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三、判断题1. 环境保护只是政府的责任,个人无需参与。
答案:错误2. 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陆地生物,不包括海洋生物。
@ 环境生态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4、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
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初级生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的生产。
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并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物质合成、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长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重要来源于光合作用。
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干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成一定值后,光强增长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规定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
(每点2分)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
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卷答案A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1. 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2. 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3. 液相气相固相4.无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5.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6.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7. 单顶级多顶级顶级格局说8.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9. 内因演替外因演替10.市场价格和替代花费环境偏好显示法条件价值绿色国民帐户11.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12.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 - - - + - - + +三、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提供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的产品和环境效应。
2.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发育和调节达到某种稳定状况,包括结构稳定、功能稳定和输入输出稳定。
4.生态监测:凡是利用生命系统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都可称为生态监测。
5.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6.生态对策:是一个物种在生存斗争中对环境条件采取适应的行为;在长期稳定的环境中生活的种群尽可能均匀地利用环境;在迅速出现随后又消失的环境中,生物能及时地寻找有利的继续生存的地点。
7.超富集植物(超积累植物):可以在高浓度金属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并在体内累积大量的重金属,其浓度为普通植物的100倍以上,最高的可达到1%的植物体干重。
四、简答题(本大题五小题共35分)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学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回答问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哪些成分所组成,试举例加以说明。
生态系统一般系统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一定相互关系的各个部分的集合。
(1分)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统一体。
(1分)生物和非生物两大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光、热、水、土、大气、岩石及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等。
(1分)农业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1分)2、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生态金字塔是如何表述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
(1分)由多条相关食物链组成食物网。
(1 分)营养级是生物在捕食与被捕食中所处的位置。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每个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的是顺序由低到高排列起来,绘成结构图,就会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生态金字塔。
(2分)3、什么雨是酸雨?酸雨有哪些特点?大气降雨中pH小于7的降雨,称为酸雨。
(2分)酸雨是大气遭到污染的结果,对植物、动物和金属物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2分)4、什么叫环境容量?如何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土壤存在一个可承纳一定污染物而不致污染作物的量,这个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
(1分)在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一个特定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是一定的。
其容量大小和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空间越大,环境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能力就越大,环境容量也就越大;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它的理化性质越不稳定,环境的容量也越大。
(3分)5、什么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有何作用?生态工程可以是人工设计的一个生物群落、一个生态系统或一个更为宏观的地域性的生态空间,其中以生物种群落为主要结构成分,人为参与调控,并实现一定功能的工程系统。
(1分)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多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环境生态学》卷A 【考试试卷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卷A 卷 适用专业: 考试时间:一、填空题 (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 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将陆地植物划分为 、 、 、 和 5类生活型。
2.生态系统由 、 、 和 四个基本成分组成。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物质循环时的形态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4. 一般研究种群的增长有两种模型 和 。
5. 按锥体形状,种群的年龄锥体可划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6. 环境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分为 、 、 和 四种形式。
7. 对顶级群落的描述有三种学说 、 和 。
8. 影响初级种群数量大小的基本参数为 、 、 和 。
9. 按照控制演替主导因素划分,演替分为 和 。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包括 、 、 和 四种方法。
11.全球生态系统主要包括 、 和 三类系统。
12.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 、 和 。
二、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其后的()中,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使用植物进行重金属修复时应选择抗性强的生物。
( ) 2、生态系统是群落和环境的组合。
( ) 3、湿地只包括土壤水分含量较多的自然生态系统。
( ) 4、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创建生物小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同样的作用。
( ) 5、最大无作用剂量是物质没有毒害作用的最大阈值。
( )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递减过程。
( ) 7、生态系统的间接服务功能远小于直接效益。
( ) 8、在条件稳定的环境中的生物多采用r —对策来适应环境。
( ) 9、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在特定条件下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 ) 1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际上就是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
(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环境生态学》卷A【考试试卷答案】三、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生态系统服务:2.生物多样性:3.生态系统平衡:4. 生态监测:5.退化生态系统:6.繁殖(生态)策略:7.超富集植物:四、简答题(本大题五小题共35分)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
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
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 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4、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
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6、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1分),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分)。
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2分),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1分)。
四、填空题1、遗传、生态系统;2、复合、环境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答: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谢到地球表面上的辐射线。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一部分被反射到宇宙空间,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其余部分投射地球表面(2分)。
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称为总辐射,其中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作为太阳全部辐射的47%,其中直接辐射平均为24%,散射辐射为23%,光质在空间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纬度增加而减弱,随海拨升高而增加,一年中夏季光照最强、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中以中午最强,早晚最弱(3分)。
从生态学上要特别注意光周期的变化,如一昼夜中光照和黑暗(1分)。
光的生态作用有四个方面,即(1)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1分);(2)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获取营养(1分);(3)光是生物的昼夜周期、季节周期的信号(1分);(4)光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1分)。
2、论述温度的变化规律。
答: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气温、水温和土温的变化。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且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温度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分)。
(1)空间变化纬向变化:纬度决定一个地区太阳入射高度的大小及昼夜长短,因此也就决定了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昼夜长短差异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在北半球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
纬度每增加1度,年均温度大约降低0.5℃。
因此,从赤道到极地一般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分)。
海拔变化: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水蒸气和CO2含量低,地面的辐射散热量大,所以尽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还是较低。
通常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温度降低-0.6℃,相当于纬度北移1度分)。
(2)时间变化时间变化分为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是一年四季温度变化的原因。
根据气候的冷暖、昼夜长短的节律,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10-22℃为春秋季,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
四季长短受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分)。
温度的昼夜变化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日出后温度逐步上升,一般在13-14点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直到日出前降至最低值。
此外,纬度高、海拔高以及远离海洋,昼夜温差也大分)。
(3)土壤和水体中的温度变化土温变化:白天土壤表面受热后,热量从表土向深层输送;夜间土表冷却后,热量从深层向表层流动。
土壤热量正反两方面的输送量及流动速率决定了土壤温带的状况。
土壤温度的变化比大气要缓慢且稳定,所以冬暖夏凉分)。
水体温度变化:光线穿过水体时,辐射强度随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值下降,因此太阳辐射增温仅限于水体最上层。
由于暖水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小,在高温季节或者白天在静水体内形成一个比较稳定、明亮的表水层;在距表层水较深处有一个较冷、密度较大的静水层;在两层之间是温度剧烈变化的变温层。
夜晚,特别在寒冷季节,水面温度下降,表层水密度增加而下沉,深层温暖的水上升,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交换充分混合分)。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一、选择题B、C、B、B、A、A、D、D、B、C、B、B、C、B、D、D、D、A、D、A、C、A、A、A、A、B二、名词解释1、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
生活型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
2、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1分)。
种群是由相同的个体组成,具有共同的基因库,是种族生存的前提(2分)。
3、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tion):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2分),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1分)。
4、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又称为生活史对策life-history strategy),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3分)。
5、生态位(niche):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分)。
三、填空题1、微观、分子;2、出生、死亡;3、繁殖、第三;4、种内、种间;5、资源利用性、相互干涉性;6、个体、群体;7、性比、年龄;8、暴发性、过多;9、临时性、永久性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当前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有的人认为应该植树造林,有的人认为应该封山育林。
试用群落演替的有关原理,阐明您的观点。
恢复和重建林草植被有两种基本方式,一个是利用自然力的封山育林,一个是人工造林种草.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着重强调人工造林,但是,对封山育林重视的不够,应用的不广. (2分)已有许多实践证明,在大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封育来恢复林草植被,但恢复的时间要长一些,有时要经历若干个演替阶段,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组成结构,但都是比较稳定的.人工造林种草见效快,但要较多投入,在技术掌握不当时,人工林草植被有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相适应而呈现不稳定状态. (2分)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修复能力.在地形较破碎且草灌植被发育良好的宜林荒山,可采用封禁治理模式,适当种植地带性树种,通过采取封禁措施让那些抗逆性强的草本植被、木本植被,通过天然繁衍演替恢复生态. (2分)这种模式虽然成林较慢,但其物种丰富、结构复杂,这是人工林所不能比拟的,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分)退耕还林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认真探索、研究、总结退耕还林试点示范阶段的植被建设布局,分析和解决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分)2、论述裸地上群落形成的过程。
答:(1)侵移或迁移:是指植物生活在繁殖结构进入裸地,或进入以前不存在这个物种的一个生境过程,繁殖结构主要是指孢子、种子、鳞茎、根状茎,以及繁殖的植物的任何部分。
植物能借助各种方式传播它的繁殖体,使它能从一个地方迁移到新的地方,繁殖体的传播,首先决定于其产生的数量。
通常有较大比率的繁殖体得不到繁殖的机会。
实际的繁殖率和繁殖体产生率之间差异是很大的,能作为传播的繁殖体,在其传播的全部过程中,常包括好几个运动阶段,也就是说植物繁殖体到达某个新的地点过程中,往往不只有一次传播,繁殖体迁移的续性决定于可动性、传播因子的传播距离和地形等因素。
侵移不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群落变化和演替的重要基础。
(4分)(2)定居:是指传播体的萌发、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的过程,植物繁殖体到达新的地点,能否发芽、生长和繁殖都是问题,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才算定居过程的完成。
繁殖是定居中一个重要环节。
如不能繁殖,不仅个体数量不能增加,而且植物在新环境中的生长只限于一代。
开始过入新环境的物种,仅有少数幸存下来繁殖下一代,或只在一些较小的一些生境存活下来,这种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称之为先驱种或称先锋植物。
这种初步建立起来的群落,称先锋植物群落,对以后的环境的改造,对相继侵入定居的同种或异种个体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这一阶段物种间相互关系方面,是互不干扰,这个阶段物种的数目少,种群密度低,因此,在资源利用上没有出现竞争。
(3分)(3)竞争:随着已定居的植物不断繁殖,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密度加大,资源利用逐渐由没有充分的利用,而出现了物种间的激烈竞争。
有的物种定居下来,并且得到了繁殖的机会,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