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7.01 KB
- 文档页数:5
某某省某某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第II卷共11题,共180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S-32 Na-23 Cl-35.5 1.近年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逐渐增大,地表紫外线照射量增加。
紫外线为高能量射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
据此分析,植物短暂暴露在高紫外线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力立即明显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是A.光合作用酶受到破坏 B.囊状膜受到破坏C.暗反应受到抑制 D.DNA受到破坏2.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菌落的形状不属于菌落特征B.将月季花的花药进行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幼小植株都是纯合体C.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尿素D.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来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第2层是甲苯4.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B.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tRNAC.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D.氨基酸由mRNA密码子决定5.下图表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
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的病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细胞质遗传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或子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或女正)非伴性”。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母病所有子女均病。
【详解】ABC、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与女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而题图中只要是母亲为患者,其所有子女均为患者,而只要是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其子女均正常,可判断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AB错误;C正确;D、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应为患者,而题图中患病女儿的父亲均正常,所以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B.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C.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被保存,并得到积累D.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B正确;C、经过世代的自然选择,种群中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C正确;D、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D错误。
2020年安徽省潛山中學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生物适应的结果B.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某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位于不同层次中的两种生物也存在竞争关系2. 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有的是A. B. C. D.3.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 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4.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 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 性激素、抗体、胰岛素C. 氨基酸、核苷酸、核糖D. 淀粉、脂肪、糖原5. 人类遗传性慢性肾炎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有一个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无肾炎的儿子。
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A.1/4B.3/4C.1/8D.3/86. 下图为某同学建立的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甲表示的是出生率和迁入率B.图中的乙可以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C.图中的丙通常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图中的丁将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7. 以下各种“膜”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A. 细胞膜B. 核膜C. 液泡膜D. 小肠黏膜8.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d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B.b点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最小C.d~e年,种群数量不再变化D.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9. 若呼吸底物全为葡萄糖,下列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B. 可根据是否有CO2的产生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是以热能形式散失D. 若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10. 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
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第三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若RR个体的百分率增加,则R的基因频率一定增加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若RR个体的百分率增加,则R基因频率不一定增加,如RR个体只增加一点点,可是Rr个体大幅减少,rr个体大幅增加的话,R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减少,r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增加,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中的所有基因,D错误。
故选B。
2.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病(a)、高茎(B)与矮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F1全为抗病高茎植株,F1自交获得的F2中,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易感病高茎:易感病矮茎=9∶3∶3∶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A、a与B、b的遗传既遵循分离定律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2中的抗病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和随机交配,后代中抗病基因频率均不变C.F2中的抗病高茎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25∶5∶5∶1D.F2中的抗病高茎植株随机交配,后代的性状比例为27∶9∶9∶1【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由F2中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易感病高茎∶易感病矮茎=9∶3∶3∶1,可推知A、a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1.家以链孢霉胆碱缺陷型突变体为材料,将它们培养在含有3H-胆碱(膜磷脂的前身物)的培养基中,使线粒体中的脂质被同位素标记,然后再将其转移到没有同位素标记物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在以后生长的几代线粒体中都有放射性标记。
该实验证明了A.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内的生物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线粒体内的DNA是半保留复制的D.细胞内的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1.【答案】D【解析】实验中用3H-胆碱标记线粒体中的脂质(主要在线粒体膜中),经培养发现在以后生长的几代线粒体中都有放射性标记,这只能说明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不能说明生物膜的流动性,故A错。
细胞内的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题干中只涉及线粒体膜,故B错。
没有标记DNA,不能说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故错。
2.HIV(艾滋病病毒)感染T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
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因而HIV的感染造成T淋巴细胞核DNA处于右图所示的AⅠ阶段 B Ⅱ阶段.Ⅲ阶段 D Ⅳ阶段2.【答案】【解析】根据图解可推知图中Ⅰ、Ⅱ、Ⅲ分别为细胞分裂间期的G1期,Ⅳ包括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由于HIV的感染,造成期、S期和G2T淋巴细胞的蛋白质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致使T淋巴细胞DNA复制后无法进入分裂期,因此T 淋巴细胞的核DNA 处于图示的Ⅲ阶段。
3.萝卜的花有白、红、紫三种颜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R -r 控制。
下表为三组不同类型植株之间的杂交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白花,红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红花.白花与红花植株杂交的后代中,既没有红花也没有白花D .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或红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3.【答案】A 【解析】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有三种,说明该基因中R 对r 为不完全显性,即RR 、Rr 、rr 分别对应三种性状。
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小组将叶绿体破坏后,将离心得到的类囊体悬浮液和叶绿体基质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给予试管①②光照,将试管③④置于黑暗条件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①②对照能说明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上B.试管③④对照能说明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4支试管中只有试管①能产生氧气D.若向④加入①的悬浮液,通入CO2后有有机物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类囊体悬浮液,置于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为叶绿体基质,置于光照条件下,无反应;③④置于黑暗条件中,因为无光反应阶段提供的产物,故无法进行暗反应。
【详解】A、试管①②的变量为叶绿体的不同部位,其中①可以发生光反应,②不能发生,故两者对照能说明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上,A正确;B、③④中均无法进行暗反应过程,故试管③④对照无法能说明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C、4支试管中只有①可以发生光反应,释放氧气,其余3支试管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①可进行光反应,产物有[H]和ATP,故若向④加入①的悬浮液,通入CO2后可进行暗反应过程,故有有机物的合成,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题图准确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图中甲、乙、丙分别是以紫色洋葱的鳞片叶、根尖细胞和正常叶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现象或结果。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B.图乙所示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C.若用图甲材料提取与分离色素能得到图丙实验结果D.图丙中④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甲所示细胞可能出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分析图乙:⑤为有丝分裂间期,④为有丝分裂前期,②为有丝分裂中期,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末期。
2009年安庆市三模理科综合生物卷1.下列关于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③体温调节中,促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④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可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右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B .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C .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结构①和④都存在碱基A 和T 的互补配对3.某同学在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方案:①设置两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②两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质地、衣物量、污染物的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为相同;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
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A .对照实验设置不合理B .无关变量设置太多C .没有自变量D .因变量不能描述4.右下图表示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B 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 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 .光照强度为a 时,在不同温度下,由于酶的活性不同,导致CO 2吸收量不同C .若图中表示的是阳生植物,则对阴生植物而言图中A 点应向下移动 D .若其它条件不变,适当提高CO 2浓度,则图中B点应向左移动5.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地除草、治虫、施肥、灌溉,目的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 .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间的关系是竞争C .提高环境容纳量可以控制鼠害的发生D .抗虫棉体内转入了Bt 毒蛋白基因,它对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性6.下图甲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模式图,图乙为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某细胞其中的两对染色体。
2023届安徽省安庆市一中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它们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壁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系统边界B.拟核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遗传控制中心C.乳酸菌代谢产生的CO2能调节肠道的pHD.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构成一个群落2. 人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
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截。
一旦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进而死亡,但癌细胞却可以无限增殖,成为“不死细胞”。
人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但癌细胞在氧气充足时,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一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通常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B.癌细胞中可能存在特殊结构能够及时修复端粒C.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核糖体和线粒体活动增强D.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区域内可检测到大量乳酸3.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体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D.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4. 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HA分为H1~H18等亚型,NA分为N1~N11等亚型,HA和NA可以随机组合,宿主有人、猪及禽类等。
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微小变异,从而能够逃避体内免疫系统的识别。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地区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可能不同B.甲型流感病毒的清除需要细胞免疫参与C.一个B细胞可接受多种甲型流感病毒刺激D.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仍可感染甲型流感病毒5. 研究者以拟南芥根段作为组织培养材料,探讨了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机制。
在愈伤组织生芽过程中,细胞分裂素(CK)通过A基因和W基因起作用。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 14 O16 Na 23 Cl 35.5 K 39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适时适量的灌溉和追施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肉细胞中如果缺少Mg2+,一定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B.种子入仓前通过充分晾晒丢失全部自由水,以减少有机物消耗C.参与生命活动的无机盐常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发挥应有功能D.根系吸收水和无机盐是两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过程2.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一种ATP结合转运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避免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核酸不同B.肿瘤干细胞排出姜黄素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3.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18O标记水和碳酸氢盐,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
在适宜光照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可由碳酸氢盐提供B.氧气中18O比率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C.鲁宾和卡门研究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有氧气D.该实验启发了卡尔文用14C标记二氧化碳,研究暗反应中物质变化4.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竹子和水稻相互授粉培育出新品种,命名为“中华竹稻”。
2013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模)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个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液泡中储存的有机物,来源于同一细胞内叶绿体的光合作用C .植物细胞失水状态下,液泡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渗透压D .牵牛花一天中颜色变化,与液泡内pH 值规律性变化有关2.下图图甲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间期连续的三个时期,④代表分裂期;G0期细胞表示分裂结束后细胞的去路之一,即细胞暂时不分裂,但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分裂能力。
下图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变化规律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完整减数分裂周期可用 ①→②→③→④ 表示B .图甲中的③和④时期,相当于图乙中bcd 时段C .许多细胞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D .体液免疫中的记忆细胞属于图甲中G0期细胞3.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转化因子C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 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 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D .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 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4.下列关于育种、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水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B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C .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 .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可能会导致作物品种原来进化方向发生改变5.下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乙图 ④ ③②① 细胞分化 G0期细胞 甲图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6.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O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CO2的释放量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均绿地面积29.(10分)中国古代茶农颇具智慧,能制作出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乌龙茶。
为了解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某兴趣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得知:①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
②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最关键的便是做青阶段,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
…… 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
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出现“绿叶红镶边”。
请结合你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中,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存在于(以上两空均填细胞结构),做青过程中边缘细胞擦伤,有利于茶多酚与茶多酚氧化酶的充分接触。
(2)在做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其原理是,从而使茶叶边缘部分发生轻度氧化。
(3)在炒青过程中,是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从而保持茶叶中部茶多酚不被氧化;从乌龙茶制作工艺和效果来推测70℃温度会导致(填“全部”或“部分”)叶绿素的破坏。
(4)某兴趣小组了解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之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新鲜茶叶120片,随机分成组,每组叶片数目相同;②预设实验温度依次为30℃、32℃、34℃、36℃、38℃、40℃;③将各组新鲜茶叶放入预设温度的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④观察并统计茶叶变成红色比例。
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各个实验组之间互为实验。
该实验小组在保温1小时后观察发现,各实验组茶叶颜色均为绿色,并无差异。
经讨论分析,其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b、。
30.(22分)Ⅰ.(10分)下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
请据图回答:(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特点是,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两组做对照实验。
若选用另外的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3)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
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分别放在玉米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Ⅱ.(1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科学家在探究有些物种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护不了的原因时发现,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
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
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材料二:科学家还发现,影响种群的数量的因素很多,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
(1)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对策、对策(2)熊猫有灭绝的危险,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食物资源,控制其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和幼崽的;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据材料推测,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易受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大发生的规律时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容易造成蝗虫大发生,就是佐证。
而k对策的生物种群易受制约因素影响,如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当种群密度过大时,资源匮乏,往往容易爆发传染病。
(4)如要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法,如要调查该草地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法。
31. (22分)Ⅰ.(14分)某班级组织全班学生利用暑假开展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B-b控制)的调查活动,具体调查结果见下列表格。
请依据题意回答:家庭类型ⅠⅡⅢⅣ总计婚配组合□ ×○568□×●4■×○45■×●3620男性子代□403 ■18□0■3□25 ■4□0 ■2455女性子代○425 ● 0○3 ●0 ○26 ●5○0 ●2461□ ○分别表示健康男女■●分别表示患病男女(1)据图中调查结果分析,可推断此遗传病为性遗传病,此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第Ⅰ组家庭的子代性状分离比并不是3:1,是因为其父母基因组成为。
(3)通过调查与统计,此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性中发病率约为 %,在女性中发病率约为 %。
(4)测序结果表明,此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相比,其模板链中某段的GCG突变为GAG,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5)研究发现,致病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与正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完全相同,但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细胞内能促进某种重要化合物的合成。
据此推测,正常基因很可能是通过控制从而控制人体性状的。
Ⅱ.(8分)2013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77例,其中16人已死亡,禽Array流感再度备受关注。
医学界正在致力于研究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和单克隆抗体。
由于来源于小鼠体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不很理想。
科学家决定采用基因敲除术将小鼠的基因敲除,代之以人的 Ig 基因,然后用 H7N9病毒去免疫小鼠,再经杂交瘤技术即可产生大量完全人源化抗体。
下图是某科研机构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1精卵,而是小鼠的细胞,经技术处理后的该细胞,再重新植入小鼠脾脏中增殖。
(2)小鼠B淋巴细胞用B用A胞(只考虑两两融合)(3)第一次筛选是选出型的细胞(用字母组合表示),筛选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而B细胞DNA复制虽不受影响,但增殖能力很有限,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借助B细胞DNA复制的途径,继续增殖。
此种培养基称为培养基。
(4)将能产生抗H7N9病毒的杂交瘤细胞在动物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相比,特有成分是。
(5)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杂交技术。
(6)有人设想,能否利用经H7N9病毒免疫后小鼠效应T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大量生产单克隆干扰素,用于H7N9禽流感患者的有效治疗。
你觉得该方法(可行/不可行),因为参考答案29.(10⑵茶多酚氧化酶在此温度范围内活性最高,催化茶多酚充分氧化(2分)⑶通过高温使茶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部分⑷6 对比(或对照)a、反应时间太短 b、新鲜叶片未擦伤30.(22分)Ⅰ.(每空2分,共10分)【答案】⑴甲和丁极性运输⑵甲和丙乙和丁⑶去除尖端Ⅱ.(每空1分,共12分)【答案】⑴K r⑵ ①天敌环境容纳量(或K值)②生殖力存活率③基因交流⑶ 非密度密度食物等⑷ 样方标志重捕31. (22分)Ⅰ.(每空2分,共14分)【答案】⑴隐X ⑵XBXB×XBY、XBXb×XBY ⑶6 1.7 ⑷CGC→CUC ⑸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细胞代谢Ⅱ.(每空1分,共8分)【答案】⑴B淋巴细胞⑵3 ⑶AB 选择⑷动物血清或血浆⑸ 抗原-抗体⑹不可行骨髓瘤细胞是效应T细胞要攻击杀死的靶细胞,两者不可能融合成杂交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