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9
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作者:任同莲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6期任同莲(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从国际贸易产生时起,就存在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的博弈,虽然自由贸易更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博弈的最终结果仍是各国普遍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关键词:贸易保护;理论依据;评析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6-0237-01收稿日期:2015-05-20作者简介:任同莲(1992-)女,河南辉县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国际贸易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引言自国际贸易出现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竞争就开始了,虽然社会各界都更倾向于自由贸易,但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先后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
无论是古典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新贸易保护主义,都为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呈现出各国普遍进行贸易保护的格局。
即使该国目前实行的是自由贸易,其贸易利益分配过程中会使一些团体处于不利地位,因该政策受损的利益阶级会采取措施影响国家决策,从而使该国实施贸易保护。
二、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间的博弈诸多学者就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特里利亚斯(2009)认为贸易保护会令全球化进程倒退。
王振华(2010)认为贸易保护将助推全球经济危机,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会遭受损失。
毕诗成(2009)认为,贸易保护会使全球经济分裂,使产品、设备、技术因贸易壁垒而分隔开,削弱全球化所积累的市场力量。
即便对保护贸易持肯定态度的学者也较为谨慎,阿尔卡迪(2008)认为贸易保护在发达国家已经不再适用,却是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
三、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经济学家就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国际形势,提出了不同的贸易保护观点: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唯一的财富,除去开采金银矿藏,贸易顺差是增加一国财富的唯一途径。
重商主义是出现最早的贸易保护学说,代表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保护转入进攻性。
以前贸易保护主义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超保护贸易主义是要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第四,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第五,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保护的措施不仅有关税,而且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的措施。
第六,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
1931年,英国放弃了金本位,使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开始瓦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组成了排他性的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各国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支持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凯恩斯主义有关推崇重商主义的学说。
(一)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1946年)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于1936年出版。
在资本主义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
当时,他否认保护贸易政策会有利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
在爆发危机以后,凯恩斯改变了立场,转而推崇重商主义。
凯恩斯与其追随者认为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过时了。
首先,20世纪30年代,大量失业存在,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
其次,凯恩斯认为,古典派自由贸易论者虽然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说明贸易顺、逆差最终均衡的过程,但忽略了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
他认为,贸易顺差对一国对外贸易有利,因为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而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
因此,凯恩斯极力主张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凯恩斯认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对外贸易是社会有效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具体来说,出口消费和资本品等于增加本国的总需求,进口这些物资等于缩减了本国的有效需求。
第八章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一、关键词1. 最优关税。
最优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2. 幼稚产业。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3. 穆勒标准。
穆勒标准认为, 当某产业的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如果任其参与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
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致该产业最终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扶植。
其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4. 巴斯塔布尔标准。
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小于目前的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该产业就不能作为幼稚产业加以保护;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大于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加以保护才是值得的。
5. 肯普标准。
肯普标准认为,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即使该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是只要在其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就仍有保护的必要。
6. 自我加强的比较优势标准。
克鲁格曼认为,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正反馈过程,产业似乎能创造自己的比较优势。
假设一个国家由于某种原因,某特定产业特别强大,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导致外部经济,从而加强该产业的力量。
如果外部经济非常强大,国际分工模式就难以确定。
在产业成长的初期,或者在现存的比较优势模式不再适应技术或市场变化的转型时期,一个国家可能因为偶然的历史事件或者政府的支持,在某产业获得领先地位。
这种地位一旦确立,它就能够自我加强,并且一直存在下去。
7.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把国外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转移给本国企业或消费者的政策。
之所以称为“战略性”,是因为这种政府政策能够改变国内外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本国垄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且获得国内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理论基础摘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采取各种手段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政策。
这种政策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定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补贴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产品的进口。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以维护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
然而,这种政策也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与效率。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基础。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在实际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
2.2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一些失灵现象,需要政府干预来促进经济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国内产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等。
因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减少不利影响。
2.3 社会保护理论社会保护理论强调国家应该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中容易受到冲击的群体。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维护国内就业和社会稳定。
2.4 学习效应理论学习效应理论认为,通过国内市场的保护,本国产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来积累经验和技术,提高竞争力。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其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1. 引言贸易保护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关键议题,涉及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策制定。
贸易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侵害。
在国际贸易法中,贸易保护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其实施的依据。
本章将重点探讨贸易保护的依据,包括国际贸易规则、双边贸易协定和国内立法。
2. 国际贸易规则的依据贸易保护的依据之一是国际贸易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制定的规则。
WTO是一个由成员国组成的组织,旨在促进自由和公平的国际贸易。
WTO的成立以及其制定的贸易规则为贸易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WTO的核心文件是《关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
GATT既是一个协议体系,也是一个原则性文件,其中包括对贸易保护限制的具体规定。
GATT的第十三和第十四条款规定了贸易保护的条件和限制,为成员国执行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WTO还制定了其他重要的贸易规则文件,如《反倾销协定》、《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关于知识产权的协议》等。
这些文件为成员国提供了在特定情况下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依据,确保贸易保护的公平和合法性。
3. 双边贸易协定的依据除了国际贸易规则,双边贸易协定也为贸易保护提供依据。
双边贸易协定是两个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旨在促进双方贸易合作和保护各自的经济利益。
双边贸易协定通常包含有关贸易保护的规定。
这些规定可以涉及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
通过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国家可以在协定规定的范围内实施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双边贸易协定可以是自由贸易协定、投资协定、关税减免协定等。
这些协定的签署和执行为贸易保护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确保贸易保护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国内立法的依据除了国际贸易规则和双边贸易协定,国内立法也是贸易保护的重要依据。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贸易法律和规章制度,用于管理和监管国内的贸易活动。
国内立法通常包括关税法、贸易法、反倾销法、反补贴法等。
经济学中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或保护本国产品进口的政策。
这种政策在经济学中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能够保护本国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有人则认为它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低下。
本文将探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理论依据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国际贸易初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有限,贸易壁垒较少。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这导致了贸易竞争的加剧,许多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国内产业保护和国家安全保障。
国内产业保护是指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限制进口可以减少外国产品对本国市场的竞争,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他们认为,本国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保护期,以便逐步提高竞争力。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者还主张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进口产品的成本,使本国产品更具竞争力。
国家安全保障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个理论依据。
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过度依赖进口可能会使国家在关键领域受到威胁。
他们主张通过限制进口来确保国家的安全。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对军事装备、高科技产品等实施进口限制,以保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三、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限制进口,本国产业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发展机会。
这有助于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还可以保护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消极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限制进口会使本国产业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变得懒散,缺乏动力进行创新和提高效率。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引发贸易战。
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能会导致贸易关系紧张,加剧经济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