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性质,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自行总结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3.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4.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实验室中我们一般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制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问题】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过渡】下面我们通过2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实验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能请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用二氧化碳吹肥皂泡,肥皂泡下称等)。
【实验探究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塑料瓶变瘪了【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3.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
这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介绍】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CO2的性质”是鲁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O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CO2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即可使学生对O2的知识起到巩固、补充、深化,又能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妞带作用。
通过学习探究让学生以高关联度的网状思维形成对CO2的系统认识,并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益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方法、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都有更高的提升。
(二)教材主要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CO2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O2,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以及决定用途的思路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关于CO2的生活经验很丰富,主要分散在用途和环境领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增加了制备和转化知识。
但对于性质领域的了解,仅限于知道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同时对CO2的其他知识也不太了解。
初三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好奇心强,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一类物质,有进行创新探究的意识,但就此阶段的发展水平而言,学生在分析相关问题时的全面性、严谨性不足,缺乏理性思考。
因此,本节课,教师应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定准起点,搭好台阶,重在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三、教学设计思想初中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相应的化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相关的探究过程,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有关用途,解决实际问题。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玄滩万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及消耗。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响原理。
(3)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4)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汁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学情分析:学生有了制取氧气的根底,学习应该不难。
教学重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教学方法理解资料;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反思小结。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课件(1)仪器:小试管、药匙、、烧杯、锥形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带夹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等(2)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及实验室制取.[引言]在前面学习了制取过O2,今天再来探究制备CO2,首先看以下几则信息。
[投影]:一.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的产生及消耗。
教师:出示课件⏹①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②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一〕〔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原理装置图验满验纯〔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师: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反响生成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可供选择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
可供选择的仪器:小试管、药匙。
探究方法:结论:__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交流](教师适当指导)石灰石与HCl反响速度适中;CaCO3与H2SO4反响难于进行;Na2CO3与酸反响瞬间结束,不便收集。
所以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响。
[讲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响:CaCO3+2HCl====CaCl2+H2CO3。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教具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二--(一)我们周围的空气3。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活动与探究建议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不?氧气会耗尽不?④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课标解读: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周围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内容、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含量虽少,但在自然界中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它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物质之一,碳循环体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用途的学习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并控制好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而且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学生差不多有一些了解,因此学生对二氧化碳比较熟悉、第四单元差不多系统地学习了氧气性质的探究以及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这对二氧化碳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本节的内容,对学生而言,难点是不能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性质与自然界中碳循环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分析:(核心内容、学习价值、重点、难点)学习价值:本节内容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认识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认识二氧化碳属性的基础上,反观二氧化碳作为自然界中的物质之一,它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是如何的?它对大自然又有如何的贡献和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并控制好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并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发展化学的社会观、价值观、核心内容:自然界中碳循环原理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本节重点:一是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明白碳循环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二是二氧化碳的用途。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像图表,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师]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可谓是活力四射,美妙绝伦,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就在开幕式的前几天,冬奥会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请看当时的报道[生]带着对冬奥会的好奇和疑惑,观看视频。
[师]看来,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等。
[师]同学们都将罪魁祸首的矛头指向了二氧化碳,看来二氧化碳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更进一步地探究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师]实际上,不止温哥华有暖冬的现象,现在全球气温都普遍升高,冬天已经没有那么冷了。
我们现在就来认真观察,科学家们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测定结果曲线图回答问题:(可以小组交流想法)[生]小组交流想法,最后由一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师]没错,这幅曲线图告诉我们,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是密不可分的。
一直以来,大自然都在尽力地保持生态平衡,可为什么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持续走高,难道是二氧化碳的循环在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幅图,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可能因素。
[生]观察分析二氧化碳的循环图,小组讨论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因素。
[师]同学们都分析得很好,二氧化碳的增多跟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也确实给地球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没有二氧化碳也不行,没有它,绿色植物将无法光合作用,人类便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没有它,地球就如同被关进了大冰窖,四季如冬。
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探究这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引入:
引入:请一学生到讲台喝汽水,
问:汽水瓶子里冲出来的是什
么气体?(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一起齐声朗
读,了解本节课目标及重难
点。
以闯关形式进行新课讲授,增
加趣味性。
第一关: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别请三个小组的三个代表上
讲台,设计并进行实验演示,解
决课前布置左边三个问题。
一起总结二氧化碳的
物理性质
第二关: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现
象、结论。
教师演示实验:往石蕊滴
酸,观察,得出结论。
分组实验探究、记录、讨
论、分享实验成果。
一起总结二氧化碳的化
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会龙中学的吴蓉。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示我的说课。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课题四。
本课题是继第四单元氧气的制取之后介绍的第二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通过两种气体制取的对比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简单装置制取某些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备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及教材编写意图,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确立为本节内容的重点,而将帮助学生构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作为本节内容的难点。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了基础的实验技能,并且已经知道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两套实验装置,具备一定药品取用的实验技能。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理论,我将采用实验法与对比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基于这些认识,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环节三:归纳总结,自主实现知识意义构建;环节四: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以人们带着小狗去一座人烟稀少的山洞中寻宝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反问学生山洞里可能有较多的什么气体,如何来制取该气体?我的设计意图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探究原理,分析装置做准备。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课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记着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3.掌握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仪器、采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达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实验,熟习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2.培育剖析、加工办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其含量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均衡、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学习要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查验方法及相应的反响原理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二氧化碳的循环1.二氧化碳的循环2.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4.二氧化碳的用途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不行防止的带来了一些危害,且不说空气污染问题,它的使用相同也致使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添。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指引学生剖析图片的同时思虑人在生态环境变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生态均衡的重要性。
二氧化碳含量的增添可能是致使全世界变暖的主要原由。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长颈漏斗、锥形瓶、导气管、集气瓶。
步骤:查、装、定、收1.检查装置气密性;2.装入药品;3.固定装置;4.采集气体。
采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出,看能否熄灭。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对大自然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人的呼吸运动和相应的实验设计,能够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学会对CO2的鉴定方法。
4、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学习,认识到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激发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以求甚解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重点:CO2的化学性质三、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做一个呼吸运动,吸一口气再呼出。
[教师提问]:吸进的是什么气体,呼出的是什么气体?同学们对二氧化碳了解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各种答案)[教师活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板书]: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实验]:把水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观察现象归纳总结.[教师实验]:把二氧化碳倒入两个平衡的塑料袋中。
学生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由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得知CO2也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时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探究实验一:用一支滴管取3-4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把上面变瘪的软塑料瓶中的水倒入试管中振荡。
观察现象:试管中的溶液变红请你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猜想一是瓶内的水猜想二是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猜想三是瓶内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实验探究验证你的猜想: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性质。
2.以“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探究为主线,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获得观察、对比、归纳的科学方法。
3.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和消耗途径的了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从化学角度来观察、认识自然与社会,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的方法。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探寻减少CO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
探究实验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6-3:向一高一低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设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追问】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呢?【板书】一、CO2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象】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获得观察和归纳的科学方法。
采用追问的教学方式,使问题环环相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验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6-4: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1/3的水。
【设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追问】1.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呢?2.二氧化碳气体被消耗是CO2溶于水了还是与水反应了呢?【现象】塑料瓶变瘪。
CO2气体被消耗…【预设答案】CO2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既溶于水又与水反应。
探究实验三【演示实验】实验6-4所得到的“水”蘸在紫色石蕊染成的干燥的纸上,观察现象。
【设问】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呢?(展示石蕊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和得出实验结论。
【现象】“水”使紫色石蕊染成的干燥的纸变红。
【提出猜想】1.H20能使石蕊变红。
2.CO2能使石蕊变。
3.CO2与H20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
(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