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点+教学设计+练习+图文解读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5.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7.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8.究:终究、毕竟。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己亥杂诗知识点(1)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
作者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诗歌主旨诗歌的主旨。
本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这里的“离愁”不仅是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更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因为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运用环境描写,点名时间。
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
渲染了日暮途穷,孤寂冷清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一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希望像保护花的春泥一样关注民众,心系国家,形象贴切地表达了自己不甘自弃,继续为国效力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6.赏析一下“更”字的表达效果。
“更”字富有表现力,突出诗人甘心奉献的精神。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赞扬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8.后两句话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己亥杂诗》知识点汇总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体裁:七言绝句。
出处《龚自珍诗人选注》2.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3.背景:清政府衰落时期,作者辞官回乡,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4.注释:①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②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
③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
④落红:落花。
5.重点句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句:在弥漫无迹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赏析:本句写景以“白日斜”“浩荡”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译句: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
写出了表现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现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新的生命的赞美,也表现了死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寄托了诗人虽脱离了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拓展:表示无私奉献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已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未死)练习巩固: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诗句。
王老师已经退休在家,但她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给小区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她的这种精神真可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A诗的一二句真实反映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己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诗名都为《已亥杂诗》,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一】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赏析二】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
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八年级己亥杂诗知识点《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这组诗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一、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 年 8 月 22 日-1841 年 9 月 26 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写于 1839 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组诗。
当时的清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国列强的侵略日益加剧。
龚自珍满怀忧国忧民之情,以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变革的渴望。
三、诗歌内容《己亥杂诗》共 315 首,这里选取其中较为著名的几首进行分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浩荡离愁”和“白日斜”营造出一种忧伤、苍茫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离京时的愁绪。
后两句则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人用“风雷”比喻社会变革,指出当时的社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呼吁上天能够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人才,改变这一沉闷的局面。
四、诗歌主题1、爱国情怀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很多都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热爱。
他渴望国家能够摆脱困境,走向繁荣富强。
2、改革愿望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深感不满,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使国家焕发生机。
3、个人志向在诗中,龚自珍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即使遭遇挫折,仍不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五、艺术特色1、象征手法诗人常常运用象征手法,以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己亥杂诗》零散知识点整理1.斜(xiá)山行杜牧 (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风(五绝)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yé:终南山山谷名。
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境内。
chá:人名,[伊稚斜]也作"伊樨(木字旁改为禾字旁)斜"。
汉代匈奴单于名。
2.七绝格律分类绝句:四联四句。
(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正格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偏格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3.五绝(上文《风》)五律、七律望岳(五律)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六言诗与五古诗六言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的一种,属于旧诗。
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旗袍)。
在《诗经》中已有萌芽。
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张衡东汉《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尘埃以远逝,与世事乎长辞。
王维唐朝《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五古现当代毛泽东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
5.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精讲+教案【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5.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7.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8.究:终究、毕竟。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及注释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这里用了一个典故。
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
”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
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
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
”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
诗己亥杂诗一、原文:《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衍生注释:1. 己亥杂诗:这是一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就的大型组诗。
不同的诗内容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2. 浩荡离愁:非常浓厚、深广的离愁别绪。
“浩荡”这里用来形容愁绪如同洪水般广大无边。
3. 吟鞭:诗人的马鞭。
4. 落红:落花。
在诗中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自己虽然辞官,但是仍要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情怀。
三、赏析:1. 主题和情感- 这首诗有着丰富的主题和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离京时的离愁别绪,“浩荡离愁白日斜”描绘出夕阳西下时诗人心中那犹如浩大潮水一般的忧愁。
另一方面,诗人又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吐心中块垒,表明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是依然心系国家,要以余力为社会做贡献的情怀。
2. 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先通过情景交融的写法刻画离别场面。
如“浩荡离愁白日斜”将浓浓愁思与夕阳西下的景象相结合。
然后运用比喻与象征手法,落花化作春泥护花,这里的落花象征自己,春泥象征朝廷或者社会,把自己对国家奉献的决心表达得生动而委婉。
四、作者介绍: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出身于官僚家庭,却极有批判精神。
他在仕途上不得志,目睹清朝国势衰微,社会矛盾尖锐,所以他的诗歌大多针砭时弊,饱含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他的诗风格瑰丽奇肆,富有想象力,在晚清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五、运用片段:1. 场景一:退休人员的奉献- 在社区的退休人员座谈会上,张大爷侃侃而谈。
他说自己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可是一点也不想闲着。
他说:“就像龚自珍诗里写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这点本事还能发挥余热啊。
我要给社区的年轻人传授我的工作经验,帮着社区搞搞环境卫生啥的,也算是为咱们社区这片小天地做些贡献呢。
”2. 场景二:离职员工对公司的态度- 公司的老李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离职。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点+练习+图文解读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5.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7.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8.究:终究、毕竟。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己亥杂诗》知识点汇总一、作者文学常识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二、重点字词及意思①[浩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③[东指]诗人由京返杭,起初一段路是向东走的。
④[天涯]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⑤[落红]落花。
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三、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或“志向”)。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
(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
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8)《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在《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已辞官还仍心系国事的一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的内容《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衍生注释1. “浩荡离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形容愁绪满怀,如同浩荡的江水。
因为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心中满是离别的愁绪。
2.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体现出诗人的文人气质,在骑马前行时还不忘吟诗抒情。
3. “天涯”:天边,此处形容距离京城非常遥远的地方,暗示自己即将远离政治中心。
4. “落红”:落花。
花朵凋零,落下枝头。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上,既有离别的哀伤,又有积极奉献的精神内涵。
- 从情感上来说,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描绘出诗人在夕阳西下时带着满腹愁绪离开京城的情景。
他的愁不是小愁,而是“浩荡”的,如同那缓缓西下的落日,无尽的哀愁弥漫心头。
然而,诗的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情感一转,诗人以落花自比,即便如落花般飘零,也要化作春泥来滋养鲜花。
这就体现了他虽然远离官场,但依然怀着对国家、对社会的一份深情与奉献精神,不甘沉沦,积极向上。
2. 表现手法- 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很巧妙地把自己比作“落红”。
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即使不在朝堂之上,也要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心意,化抽象为具体。
而且诗中的情景描绘也很精湛,夕阳下的离人,伴随着马鞭指向天涯的动作,画面感十足,将那种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浓烈。
四、作者介绍龚自珍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生活在一个封建王朝开始走向衰败、列强开始入侵的时代。
龚自珍才华横溢,他看到国家社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官场的黑暗、封建思想的禁锢等。
他一生渴望变革,其作品充满批判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首《己亥杂诗》便是他心路历程的写照,既有离别的惆怅,又有不甘沉沦积极向上的一面,正反映出他的个性和理想情怀。
五、运用片段1. 在毕业典礼上,班长发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毕业就像龚自珍诗中说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我们即将离开学校这个小天地,走向不同的地方。
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知识点己亥杂诗是唐朝杂诗的一种形式,是指不拘一格,以写景、抒情、议论及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杂诗形式。
如何写好己亥杂诗,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1. 独特的主题
己亥杂诗不存在严格的诗歌体式,可以自由选取主题。
但是,好的己亥杂诗必须具有独特的主题,能引起读者共鸣,打动他们的心灵。
2. 多样的表现手法
己亥杂诗不拘泥于某一种手法,可以运用多种手法。
例如,可以通过写景的手法表现主题,可以运用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来渲染气氛,也可以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 语言的通俗易懂
己亥杂诗是写给大众的,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符合语言习惯的
表达方式。
在表达时要注意言简意赅,措辞得当,不要使用生僻
难懂的词汇或过多的修辞手法,否则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4. 内容的真实性
好的己亥杂诗刻画生动真实的生活场景,折射出社会风气和民情。
写作时应从真实生活出发,以自己的感受、思考为出发点,
反映生活中的种种感人事,抒发自己的情感,传达自己的思想。
总之,写好己亥杂诗需要勤奋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自
己的性格、实际生活和心灵感受,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修炼,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写出出色的己
亥杂诗。
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全文翻译】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考试范围】1、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形容愁思无穷无尽,5、诗人如何写出辞官离京时的愁绪的?答:下笔一个“浩荡”,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6、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答: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
前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7、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四两句运用比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8、诗人辞官离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是怎样的?答: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自弃,继续奋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己亥杂诗》五年级语文上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己亥杂诗》五年级语文上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己亥杂诗》五年级语文上知识点【注释】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究:终究、毕竟。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
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初中古诗已亥杂诗基础知识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荡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2.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诗人故乡杭州,有版本称这指的是诗人不知今后该何去何从。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总结: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初中古诗已亥杂诗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1.已亥杂诗古诗解析
2.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
3.已亥杂诗其五古诗鉴赏
4.古诗写意已亥杂诗译文
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已亥杂诗
6.初中爱国的古诗大全
7.思乡的古诗初中
8.初中必背古诗。
己亥杂诗注释己亥杂诗注释《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以下是“己亥杂诗注释”,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
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己亥杂诗》知识点汇总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体裁:七言绝句。
出处《龚自珍诗人选注》
2.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3.背景:清政府衰落时期,作者辞官回乡,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4.注释:
①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②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
③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
④落红:落花。
5.重点句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句:在弥漫无迹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赏析:本句写景以“白日斜”“浩荡”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译句: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
写出了表现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现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
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新的生命的赞美,也表现了死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寄托了诗人虽脱离了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拓展:表示无私奉献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已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未死)
练习巩固: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诗句。
王老师已经退休在家,但她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给小区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她的这种精神真可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
A诗的一二句真实反映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
B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中冷色调“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诗与陶《归园田居》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