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信息学论文内容要求

化学信息学论文内容要求

化学信息学论文内容要求
化学信息学论文内容要求

1、写清姓名、年级、专业、班级以及学号、日期。

2、自己写一个与你所查内容相关的题目。比如:***的文献检索总结。

3、内容必须有以下几部分:对该课程的介绍及其重要性、文献检索的思路与方法技巧、学到或用到的中英文数据库以及常见的中英文化学类期刊、对你所查内容(方向或课题)的综述(不要照抄)、最后有一个总结或小结、附中英文参考文献。不少于5000字。

4、做成电子版word格式,文件名为学号-姓名(注:姓名用中文),在最后一次上机时,发到我的邮箱singlebase68@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一、明确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

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有哪些?

(1)了解、熟知国内外的重要信息源与信息检索工具。

(2)学习使用上述重要信息源检索使用方法。

(3)检索工具书,如各种手册、检索刊物、字典、数据手册等。

(4)光盘数据库。

(5)联机数据库。

(6)主页(WWW)信息。

二、掌握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1.了解文献类型

按科技文献的来源可划分为:

(1)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是著作者根据自己在实际的科技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所撰写或创作的文献,包括期刊文献、会议文献、专利说明书、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常称为原始文献,又叫做参考工具书。

(2)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主要用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如各种书目、索引、题录、文摘等,为读者查找文献资料提供路径,又叫做检索工具书。

(3)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三次文献是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而编纂出的成果。例如,各种词典、手册、年鉴、百科全书。各种图书、综述、评论、专题报告等。从三次文献中可以大致了解某一文献资料的总体情况。

2.了解英文科技文献

(1)图书。具有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等信息。

(2)期刊。具有期刊名、期刊年、卷、期,甚至文献所在的页码等信息。

(3)会议文献。有会议记录或第几届会议、会议的举办者、举办地等信息。

(4)科技报告。一般标有报告号,例如,美国政府工作报告、AD报告。NASA报告等。

(5)学位论文。一般标明有Thesis或Dissertation等字样,并标有学位论文名称、颁发学位的单位及学位授予时间等信息。

(6)专利文献。具有专利号,包括专利国别代码、专利文献出版时间等信息。

3.掌握基本检索方法

(1)关键词检索:全篇文献中所有有实义的词均可作为检索词。

(2)主题词检索:通过严格规定的主题词或叙词进行检索。

(3)题名检索:只在文献的标题中进行主题词或关键词的检索。

(4)责任者检索:通过编著者索引进行检索。

(5)时间检索;根据文献的出版年代进行检索。

4.掌握图书分类法

按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系统地揭示和组织图书资料的方法。

(1)杜威十进分类法(Dawey Decmal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ed Index)。杜威法简称DDC法,是世界上比较流行,也比较权威的一种图书分类方法。它将全部学科的书刊分为九大类,用l~9间的数字表示,不属于这九类中的图书为第0类。每一大类下再分l~9个子类,依此类分下去。(2)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情报所等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普遍使用的分类方法。从1974年起在全国试用。这种方法将各学科文献分为22个大类,用A到Z间的字母表示,但除去、M、W、Y等四个字母,字母后的小类用数字表示。其中T类、工业技术类用双字母表示,例如:

TP 表示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类

3 表示计算技术、计算机小类

31 表示计算机软件

314 表示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因此,一本名为《Turbo C自学读本》的书中,图法分类号应为TP314。

5.学会关键词的编写要求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所需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在文稿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是科技论文和文献检索的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可从其题名、摘要、正文中选择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关键同包括两类词:

(1)叙词(正式主题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叙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直接从文章的题名、摘要、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该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或词组),即汉语主题词表中的非正式主题词和词表中找不到的自由词。

6.掌握论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著;

①正文中指明了引文作者,序号放在著者姓名的右上角。

②正文中没有指明引文作者,序号放在引文的右上角。

③参考文献是正文文句的组成部分,序号不作为角号,而直接跟在文后。

④正文中同时引用两篇以上的文献,各文献间可用“,”相隔,或用“-”相连。

(2)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①图书作者1、作者2、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②期刊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引用页码。

③报纸作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④学位论文作者、篇名、学位论文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7.掌握查找文献资料的一般程序

请看下面实例:北大附中戴欢欢等同学想研究“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专题。在我的指导下,他们仔细分析了该专题名称所陈述的主要概念,并针对这些概念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叫空气质量?它由哪些因素决定?

(2)一年四季教室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叫学生疲劳?学生疲劳由哪些因素决定?

(4)空气质量的指标怎样测定?有无国家标准?

(5)学生疲劳的指标怎样测定?有无国家标准?

(6)“冬季教室空气质量测定与分析”专题有没有人研究?成果怎样?

(7)“学生疲劳测定与分析”专题有没有人研究?成果怎样?

(8)“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专题有没有人研究?成果怎样?

(9)有没有谁对上述问题发表了看法?都有哪些看法?

他们分析了上述九个问题,认为问题可分为三类。前三问为概念性问题,随后两间为标准化问题,后四问为已有研究成果的查询问题。不难看出前三问的概念性问题可以从百科全书和有关专业词典等参考性工具书中查找;随后两问的标准化问题应该查找《劳动保护法规》和《国家室内环境标准》等标准化手册;后四问已有研究成果的查询问题则需要查阅已发表的科研文献,可利用检索工具书《全国总目录》、《全国新书目》查找二次文献,果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他们还通过上“中华环境网”和“烟际环境网”,运用上述概念进行关键词查询,又查到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因此,查找文献资料的一般程序是:

(1)对专题主要概念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分门别类排列,以确定其性质。

(2)根据确定的性质恰当选择检索工具(用什么检索)。

(3)根据选择的检索工具决定检索途径。

(4)根据检索途径决定检索方法(怎样检索、查什么时候的、什么书籍或期刊)。

(5)按照确定的检索工具、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进行查找。

(6)若未找到,则应该重来[从(1)~(5)]。

(7)若在二次文献中找到有关线索,则一直要找到一次文献为止。

(8)阅读一次文献,参照三次文献,鉴别是否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否则再重来[(5)~(7)]。

(9)若鉴别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则做好复制和备份工作。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数字资源是网络上重要的共享学术信息资源,提供期刊论文以及学位论文全文的免费阅读,是获取学术信息的一种新模式。

一、信息开放获取仓储(Open Access Repository)

1. 加州工学院的开放数字文档收集项目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digital/

2. eScholarship Repository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escholarship/

3. 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空间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index.jsp

4. 德国科学文献的开放存取

http://www.ub ka.uni-karlsruhe.de/kvk/kvvk/kvvk_en.html

5.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成果库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au/

6. 香港科技大学OA仓储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t.hk/dspace/

7. Digital Library and Archives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8. 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

http://www.cad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index.jsp

二、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

1.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2. HighWire Press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lists/freeart.dtl

3. The Open Access Publisher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h ome/

4.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Journals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journals/index.html

5. J-STAGE E-Journal http://www.jstage.jst.go.jp/browse/-char/en

6. 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 rary Online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index.php?lang=en&all=subjects

7. FreeFullText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8. Free Full-Text Journals in Chemistry

http://www.abc.chemistry.bsu.by/current/fulltext.htm

9. 开放获取信息资源指南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8080/tsh/dzzy/kfzy/kfzy.htm

10. CE RN文献服务器http://cdsweb.cern.ch/预印本文献

1. e-Prints Soton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2. arXiv预印本服务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3. 教育部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home.jsp

4. 科技部的“中国科技论文预印本”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eprint/index.jsp

5. 青年科学工作者的“奇迹文库”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eprint/

6. SINDAP全球科技预印本检索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cgi-b ... sindap&lang=chi

7. 计算机科学预印本服务器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comp/Preprint/show/index.htt

8. 化学预印本服务器(CPS) (844 条记录)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CPS/

9. 电子和计算机科学预印本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10. 数学预印本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11. 有机农业预印本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四、学位论文/科技报告/图书

1. 加州工学院学位论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ETD-db/ETD-search/search

2. 各国学位论文导航:http://www.mkengel.de/thesis/thesis.htm

3. 科学文献的开放存取http://www.ubka.uni-karlsruhe.de/kvvk.html

4. 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index.jsp

5. Digital Library and Archives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6.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DLESE)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7. 科技信息数字图书馆(DLIST)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8. 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报告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9. 兰利技术报告服务器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ltrs/

10. 学位论文联合目录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browse.en.html 提供文摘,当无访问限制时链接至全文

五、开放课件(课程)

1. 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cn/

2.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3. 尤他州立大学OCW http://oc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4. 布隆伯格学院的开放式课件(卫生领域)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5. 哈佛大学各学期课程介绍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6. 国家精品课程导航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cn/jp kc/index.html

7. Open Course Inform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8. 卡耐基梅隆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oli/

9. 越南富布莱特经济学教学项目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vn/fetpocw.cfm

10. 日本庆应大学http://ocw.dmc.keio.ac.jp/

11. 日本京都大学http://ocw.kyoto-u.ac.jp/en/

12.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http://www.oc w.titech.ac.jp/

13. 日本大坂大学http://ocw.osaka-u.ac.jp/index.php

14. 日本东京大学http://ocw.u-tokyo.ac.jp/english/

15. 日本早稻田大学http://www.waseda.jp/ocw/index.html

六、开放照片图画艺术品

纽约公共图书馆数字画廊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nypldigital/index.cfm 含取自图书、报刊与照片、印刷品和明信片的数万数字化图像,大部分是1923年前

七、其它

全球标准资源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search.html 提供购买全文的链接。

研究与文献在线导航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resdoc/index.html

化学信息学课件

第一章化学信息概论 一、化学信息学的产生和发展 信息:实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记录,它精确地描述物体或事件,并且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进行存储和传播。 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信息量的快速增长 化学信息学:是应用信息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学科。(化学信息学是信息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利用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网络技术作为手段,研究化学信息的获取、表示、管理、传播、分析、加工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二、化学信息学的研究领域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处理长期积累的大量化学信息资源,帮助化学家组织、分析和理解已知的科学数据,正确地预测化学物质的性质,开发新化合物、材料和方法。 应用计算机科学方法或信息学解决化学问题,对化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操作和处理,使化学信息合理地提升为化学知识。 研究内容:化学、化工文献学;化学知识体系的计算机表示、管理与网络传输;化学图形学;化学信息的解析与处理;化学知识的计算机推演;化学教育与教学的现代技术与远程信息资源。 三、信息资源检索的意义与作用 ?? 启迪创新:科研工作具有继承和创新两重性,要求科研人员在探索未知进行创新之前,应该尽 可能地继承和利用与之相关的信息。 ?? 拓宽视野:21世纪信息与知识的积累日新月异,出现了大量的边缘科学和交叉科学。面对知识 频繁更新的世界,需要接受终身教育,在不断的教育中更新知识,适应环境的变化。 ?? 培养能力:现代教育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是要大力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自 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终生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提高素质: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实现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综合能力,它是进入信息社会赖 以生存的通行证。

物理化学小论文题目讲解

物理化学期中课程小论文 一形式要求: 1.题目(见后) 2.背景介绍(提出问题) 3.基本物理化学原理(鼓励自学内容) 4.实际应用的例子 5.结论/感受/未来展望 6.参考文献 二文字数量要求: 1.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2.论文应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不能是文献资料的拼接; 3.论文的字数:最少不得少于2000字,最多不超过5000字,以2000-3000字为宜; 三打印要求:A4,电子稿(手写可以) 封面题目,目录,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包括封面在内不超过4页 四上交时间限定:14周周三(可以与该次作业一起上交),过时不候。 五论文格式:(见附页) 题目(不超过20个字,字体4号,居中);

姓名;(小5号字,居中) 班级;(小5号字,居中) 电话和E-mail (小5号字,居中); 摘要(不超过100字,小5号字); 关键词(3-5个,小5号字); 正文(包括引言,具体讨论和结论,5号字)参考文献

六、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参考题目 (物理化学原理在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1 物理化学家小传及其对有化学的贡献; 2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说明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 3 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 物理化学热力学研究的现状,应用,局限性分析和改进的设想; 5 物理化学发展中的偶然发现和对你的启发; 6 以合成氨为例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7 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现实生活或生产中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8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9 相图在化学化工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0 化工中的界面现象。 11基于LabVIEW软件的物理化学实验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2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特性 13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4物理化学实验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5中外两本优秀物理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6中学化学实验中物理知识凸现状况的研究 17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题目的设计与研究 18化学电源与物理电源产品策略研究 19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20硅系延期药物理化学性质及燃烧性质的研究

有关化学教学专业导论论文.doc

有关化学教学专业导论论文 化学教学论是培养中学化学教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增强高师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论的学习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篇一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教学优越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应为主体作用,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进行思考以及发问,过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只会使得教师以来与此,板书被此取代。不仅如此,还能够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学生应在接收知识之后进行自我思考,过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使得失去自我反思的过程,只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答疑解惑。换一个角度进行考虑,多媒体技术也容易受到盲目运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清楚明白课堂的主体是围绕教师与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学模式应是传统的板书与适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组成的,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设计提问过程,检验学生复习情况过程,板书设计等,课件可以在任何时候出现,从而起到一个补充调节的作用。 2、解决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自然结合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种突破与创新,为了能够使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被学生们接受,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个人的教学观念,并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整合,能够做到清晰地给学生们讲解。备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讲知识与多媒体进行结合,在课件上充分地展示出重点以及难点,使得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并加深对于课程的印象。 2.2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应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二者应进行有机结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之后,应进行实验实践的过程,而教师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足够资料,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与机会。 2.3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一个团体,只有教师整体的素质都有所提升,才能保证教学方法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够进行课件的设计,进行多媒体的运用,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内容,能够对学生的基本心理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在课件中进行体现。为了确保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落实,教育部门应创立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框架以及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师组织团体,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团体的基本素质与职能。 篇二 《科学素养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论文》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四章

04分子的对称性 【4.1】HCN 和2CS 都是直线型分子,写出该分子的对称元素。 解:HCN :(),C υσ∞∞; CS 2:()()2,,,,h C C i υσσ∞∞∞ 【4.2】写出3H CCl 分子中的对称元素。 解:()3,3C υσ 【4.3】写出三重映轴3S 和三重反轴3I 的全部对称操作。 解:依据三重映轴S 3所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33h S C σ=,2233S C =, 33h S σ= 4133S C =,52 33h S C σ=,63S E = 依据三重反轴3I 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33I iC =,2233I C =,3 3I i = 4133I C =,5233I iC =,63I E = 【4.4】写出四重映轴4S 和四重反轴4I 的全部对称操作。 解:依据S 4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21334 4442444,,,h h S C S C S C S E σσ==== 依据4I 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213344442444,,,I iC I C I iC I E ==== 【4.5】写出xz σ和通过原点并与χ轴重合的2C 轴的对称操作12C 的表示矩阵。 解: 100010001xz σ????=-??????, ()1 2100010001x C ?? ??=-?? ??-?? 【4.6】用对称操作的表示矩阵证明: (a ) ()2xy C z i σ= (b ) ()()()222C x C y C z = (c ) ()2yz xz C z σσ= 解: (a ) ()()11 2 2xy z z x x x C y C y y z z z σ-?????? ??????==-?????? ??????--??????, x x i y y z z -????????=-????????-????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针对“三层次”的实验内容: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分别设计了“问题引领互动式”、“任务导向参与式”、“专题研讨探究式”三种实验教学方法模型,该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三层次”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探索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三自主”)能力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1-2]。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其他近化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在基础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构建了实验内容的三个层次,即: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形成了“三层次”递进式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时间多数高校是在大学一、二年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大学低年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课题组把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为基础规范性实验,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素养以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关键。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训练、巩固学生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实验能力的过程;第三层次为研究探索性实验,是拓展思路、提高科研素质、培育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分层设计 课题组以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为目标,围绕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的内容,探索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法。基础规范性实验采用“问题引领互动式”教学,意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侧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任务导向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能力;研究探索性实验采用“专题研讨探究式”教学,以科研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能力。

哈工大化学小论文要求

1.内容: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如化学与现代科学发展等均可。 2.格式:参照如下的要求。 3.上交时间等: (1)每位同学上交小论文的打印稿、电子版各一份。都交给各班的课代表。(2)各班课代表请在15周周三将化学小论文送到理学楼322室。 (3)各班课代表将本班同学的小论文电子版压缩成一份文件后发到1052598630@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 (文件名为班号)。 4.字数要求:3000~5000字。 5.格式要求: 小论文要有题目、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各部分的格式要求如下: 题目(小3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留一行间距 作者指导教师(小4号楷体) 学院专业学号联系人手机号,邮箱(小5号宋体) 空一行 摘要(5号黑体):5号宋体(200字以内)(1.25倍行距) 关键词(5号黑体):(3~5个,逗号隔开,5号宋体) 空一行 小论文正文(5号宋体,1.25倍行距,字数2000~5000) 正文中如果有标题:黑体小四号字 参考文献:作者. 题目. 期刊名. 发表年,卷(期):页-页 要求:有个人见解(有新意,结合……)、一定用自己的语言。 1引言 1973年,Wright教授[1]发现PEO-碱金属盐的固态聚合物具有离子导电性,1978年,Armand博士[2]提出将固态电解质(SPE) 应用于锂电池。 2 催化剂定义 1973年,Wright教授[1]发现PEO-碱金属盐的固态聚合物具有离子导电性, 3 结论 1973年,Wright教授[1]发现PEO-碱金属盐的固态聚合物具有离子导电性 参考文献 [1] Fenton D E, Parker J M, Wright P V. Complexes of alkali metal ions with poly(ethylene oxide) . Polymer1973, 14(11): 589-593. [2] Armand M B, Chabagno J M, Duclot M, et al. Fast ion transport in solid. New york: Elsevier, 1979. 版面用A4 正常页边距(上下 2.54cm 左右3.17cm)。

化学教学论复习总结

化学教学论 第一章 1.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 2.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 3.它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4.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5.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6.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第二章 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2.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 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a是学生通常省略,行为条件c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方式或范围的限制,有时也可以省略行为。行为动词b、行为条件c和表现程度d在目标中的地位或顺序不同,往往导致内容标准表述方式的不同 4.基础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论述) 具体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司机应被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结构化学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习题 1. CO 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2. 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3. 按分子轨道理论说明Cl2的键比Cl2+ 的键强还是弱?为什么? 4. 下列分子中,键能比其正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键能比其负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2,NO,CN,C2,F2 5. 比较下列各对分子和离子的键能大小: N2,N2+( ) O2,O2+( ) OF,OF–( ) CF,CF+( ) Cl2,Cl2+( ) 6. 写出O2+,O2,O2–和O22–的键级、键长长短次序及磁性。 7. 按分子轨道理论写出NF,NF+ 和NF–基态时的电子组态,说明它们的键级、不成对电子数和磁性。 8. 判断NO 和CO 哪一个的第一电离能小,原因是什么? 9. HF分子以何种键结合?写出这个键的完全波函数。 10.试用分子轨道理论讨论SO分子的电子结构,说明基态时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11.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12.OH分子于1964年在星际空间被发现。 (a)试按分子轨道理论只用O原子的2 p轨道和H原子的1 s轨道叠加,写出其电子组态。 (b)在哪个分子轨道中有不成对电子? (c)此轨道是由O和H的原子轨道叠加形成,还是基本上定域于某个原子上? (d)已知OH的第一电离能为13.2eV,HF的第一电离能为16.05eV,它们的差值几乎与O原子和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15.8eV和18.6eV)的差值相同,为什么? (e)写出它的基态光谱项。 13.试写出在价键理论中描述H2运动状态的、符合Pauli 原理的波函数,并区分其单态和三重态。

大学物理化学(上)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一个学期就这样马上就过去了,我们对物理化学这门课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抽象,物化不像无机化学,每一个反应都能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真实的反映出来,物化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虽然高中时就学过物理,进入大学时也学习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但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对于物理化学一学是真直都存在恐惧心理的。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所以对物化的学习,需要靠理解,领悟,不过,认真的记住每一个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先总结一下物化的学习心得: 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等千方百计领悟其物理意义,甚至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认真听讲:要抓住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知识,了解物化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思考老师是怎样理解书本中内容的,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松懈。三、勤于总结:物理化学这门课知识点多,内容零散复杂,但是知识前后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四、善于联系实际: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学习,还需要关注、联系生活中得事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为学习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能够很便利的运用知识解决所有题目,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但现在发现,学习的目的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所以当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后,不但学会解决联系题目,重要是懂得怎样把这些知识是运用到生活中或与生活联系。 在这门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学部分的知识,在热力学中,我们学习了热力学三大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掌握了几个状态函数的求解方法。尔后,我们还学习了溶液中普遍存在的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相平衡这张内容中我们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相图,包括二组分、三组分以及多组分的相图及其应用。在化学平衡中我们掌握了温度、压力以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统计热力学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子、分子配分函数以及用这些知识求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值。 以下就是我对物理化学的公式与使用条件的一些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对理想气体是万能公式,怎么用都没错。 2.范德华方程

化学信息学总结

总结 化学信息学是化学领域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转化与共享,揭示化学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 当今时代信息具有四大特点:信息量大、延伸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交叉性能强。这些信息的记载、组织与交流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成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信息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化学物质的化学信息和媒体形式的化学信息。前者是利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测量得到的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如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物质中各成分的定性、定量以及结构信息等。后者是化学信息的记录形式,如图书、期刊、专利等。化学信息的传播使化学工作者们共享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测量结果。学生们要想充分利用有益的测量数据和结果,必须首先学会整合信息内容,提高自己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既不能丢掉有用信息,又不能使用虚假信息。其次,还要学会表示、管理、变换和使用化学信息。当前最先进的手段是利用计算机表示和管理化学信息,因为计算机能方便地将数据信息的数字符号保存、读入、计算和输出。同时,计算机也可以把化学信息中的结构信息用线性编码等方式表示出来。并能保证结构信息的“惟一性”和“无二义性”。化学信息学从计算机与Internet基础开始,到联机文献检索、到数据库的资源与使用、再到信息的表示方式以及小波分析等方面作了详细地介绍和阐述,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狭义的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内容。这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势必能使学生具备完善的分析、处理、变换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即综合整合信息的能力。 化学信息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学科。信息素质是一种涉及信息内容、传播、分析、信息检索以及评价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化学信息学可以提高其自觉筛选吸收信息的能力,养成创新思维习惯,自觉具有课题查新的意识,具备渴求知识的欲望,掌握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力,适应日后深造和社会终身学习的客观要求。化学信息学能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化学信息学首先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信息素质,良好的信息素质会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具备较好的独立性、坚持性、合作性以及自信心和责任心等,而这五个要素是学生创新人格的具体体现。有了良好的独立性,学生在智力活动和实际活动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良好的坚持性,学生会在创新活动中冷静面对和睿智的思考他所面临的一切困难。会在诸多困难中寻找到一丝曙光,为自己找到达到创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化学信息学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本身就特别强调广域的合作性,有了良好信息素质的学生一定不会为了独立的个性素质而舍弃合作。相反,会更乐于接触更多的人,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合作者共享。良好的信息素质当然也加强了学生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一学期化学信息课让我感悟良多。老师课上讲的随时会让学生重复,以巩固新知识。也会让学生自己课下搜集信息,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增加与老师的互动,同时老师也会给我们很多意见。再此感谢老师。还有希望老师可以向学校建议化学信息学最好在机房上,这样可以增强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小论文

太阳系的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的丰度与起源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问题。太阳系的元素丰度与起源是研究太阳系天体以及宇宙起源演化的基础,在地球科 学及很多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意义。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数据不断地更新,新发现的元素同位素核素“异常”挑战太阳系天体起源学说。 自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表以来,元素的性质分 布规律和起源演化一直是自然科学探讨的重要课题太阳系的元素 丰度与起源是研究太阳系天体以及宇宙起源演化的基础,在地球科 学及很多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意义。 2 0世纪初,利用地壳和陨石的成分资料,尝试确定宇宙物质的平均成分。基于20世纪20?30年代地球岩石和陨石的丰富化学资料,Goldschmidt在1938年编制了宇宙的元素丰度表。他认为没有 经历地壳岩石那样熔融和结晶的陨石能提供宇宙物质的平均成分。同一时期,天文学家开始由太阳的光谱来测定太阳的元素丰度并 很快认识到,除了氢和其它挥发性的元素外,地球和太阳的元素丰度类似。1956年,Suess和Urey综合陨石和太阳光谱的资料,并引用元素的核合成论据,编制了新的元素表。随着陨石分析资料的改进和从太阳(光球)光谱的资料更准确地测定元素丰度,AnderS和GreVeSSe 等先后发表了改进的元素丰度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十多年来,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数据又有很多更新,各种新编制的元素丰度表趋于一致,大多元素的丰度符合精度好于10%而新发现的元素

同位素核素“异常”挑战太阳系天体起源学说。下面简要介绍太阳系元素奇缘问题。 1.太阳光球的元素丰度 通常观测的太阳吸收线光谱是在太阳低层大气-—光球层产生的。虽然太阳中央区在进行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但主要是由辐射转移过程向外传输能量,而不会影响光球层的元素丰度,因此,太阳光球的元素丰度基本上可以代表太阳和太阳系的原始丰度。 由于太阳光谱的优越观测条件和相应的天体光谱分析理论进展,可以测定很多太阳元素的准确丰度。在由太阳光球的高分辨吸 收线光谱推求元素丰度中,很重要的因子是由实验室测定的原子的相应 能级跃迁概率,正是更准确的跃迁概率改善了太阳的元素丰度数据。 Pal me和JoneS在2003年编制新的太阳光球元素丰度表,归化 到天文学常用的元素丰度,即取氢原子数目为1012时各元素相对数 目。跟以前的元素丰度表比较,太阳的氧丰度l OgN从(8.93 ±0.35 ) 减 到(8.69 ±0.05), C/O丰度比从(0 .43 ±0. 06 )增大到(0.50 ± 0.07 )。太阳 光谱缺乏稀有气体谱线,He的丰度从标准的太阳模型导出,Ne和A r 的丰度从太阳高能粒子测量得到,Kr和Xe的丰度由核反应计算得到。 2 陨石的元素丰度 陨石可以分为未分异和分异两大类。未分异陨石是未加热到融融分 异的星子碎块,他们的化学成分应代表星子的,在一定 程度上也代表太阳系的原始成分。分异陨石的物质则经过熔融分异,不能代表太阳系原始成分,而显示演化线索。 未分异陨石普遍含有球粒状硅酸盐集合体,故通常称为球粒陨石,按化学组成分为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等。碳质球

结构化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已知:类氢离子He +的某一状态Ψ=0202/30)22()2(241a r e a r a -?-?π此状态的n ,l ,m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平方为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在Z 轴方向分量为_________. 2. He +的3p z 轨道有_____个径向节面, 有_____个角度节面。 3. 如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m=0,主量子数n ≤2,则可能的轨道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外磁场下,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与下列哪些量子数有关( B ) A. n,l B. n,l,m C. n D. n,m 2.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况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s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A ) A. (2,1,-1,-1/2) B. (0,0,0,1/2) C. (3,1,2,1/2) D.(2,1,0,0) 3. 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4,则它( C ) A. 只有s 、p 电子 B. 只有s 、p 、d 电子 C. 只有s 、p 、d 和f 电子 D. 有s 、p 电子 4. 对氢原子Φ方程求解,下列叙述有错的是( C ). A. 可得复函数解Φ=ΦΦim m Ae )(. B. 由Φ方程复函数解进行线性组合,可得到实函数解. C. 根据Φm (Φ)函数的单值性,可确定|m|=0.1.2…………I D. 根据归一化条件1)(220=ΦΦΦ?d m π求得π21 =A 5. He +的一个电子处于总节面数为3的d 态问电子的能量应为 ( D ). A.1 B.1/9 C.1/4 D.1/16 6. 电子在核附近有非零几率密度的原子轨道是( D ). A.Ψ3P B. Ψ3d C.Ψ2P D.Ψ2S 7. 氢原子处于下列各状态 (1)ψ2px (2) ψ3dxz (3) ψ3pz (4) ψ3dz 2 (5)ψ322 ,问哪些状态既是M 2算符的本征函数,又是M z 算符的本征函数?C A. (1) (3) B. (2) (4) C. (3) (4) (5) D. (1) (2) (5) 8. Fe 的电子组态为[Ar]3d 64s 2,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 A )

表面化学论文

表面化学学科发展概述 (东北大学) 摘要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 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起作用等; 此外, 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如人工肥料的生产; 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氧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领域;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有关,且发展历史悠久,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表面化学化工工业其他学科发展概述 一、表面化学简介 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 是在胶体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物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通常将气- 固、气-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表面化学, 而在固- 液、液- 液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界面化学。但也有些学者将所有的界面过程化学问题都称作表面化学或界面化学, 并不是分得很严格。可以说在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存在着在与表面化学有关的问题, 如: 水珠滴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就会自动铺展; 但如果水珠滴在荷叶上, 情况则完全相反, 此种现象都与表面化性质有关。 表面化学与许多学科, 如: 电器及通讯器材学科、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及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它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如石油的开采、油漆涂料的生产、各种轻化工、日用化学品的制造、信息材料的制造、采矿中的浮选、环境污染

的处理与防治。同时, 食品、纺织、军工、体育用品、农药、建材等众多领域都与胶体和表面化学有关。因此, 可以夸张地说, 表面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表面化学的重要性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的厚度)称为界面,如果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相的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通常将气一液、气一固界面现象称为表面现象。表面化学是研究表面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表面的形成、表面组成结构和表面上进行的吸附、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能力等。 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工艺过程同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分子同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化学家对哈伯一博施(Haber Bosch)过程的透彻研究促进了合成氨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环保方面,人们对一氧化碳在金属表面氧化过程的研究促进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制,极大地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对氟氯烃以催化方式破坏臭氧层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保护臭氧层的方法。在微电子领域,人们不仅用化学气象沉积法生成了大量的很薄的半导体,而且对半导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深人研究,为开发新的高效半导体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工业生产领域,纺织、造纸、矿山都离不开高效工业表面活性剂,就连实现强化采掘石油也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以有效地降低岩芯与石油混合物之间的表面张力以及粘度。在能源行业,水在半导体表面光解制氢的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利用水中氢资源开辟途径;人们正试图找到效率更高的燃料电池,以使车用氢气燃料电池替

化学信息学考题

15、广义的信息检索包含两个过程( B ) A、检索与利用 B、存储与检索 C、存储与利用 D、检索与报道 17、狭义的专利文献是指( C ) A、专利公报 B、专利目录 C、专利说明书 D、专利索引 18、中国国家标准的代码是( A ) A、GB B、CB C、ZG D、CG 19、政府出版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的文献( B ) A、专利与标准 B、行政文件与科技文献 C、图书与期刊 D、档案与标准 20、ISBN是( B )的缩写 A、国际标准刊号 B、国际标准书号 C、连续出版物代码 D、国内统一刊号 1.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 A ) A 载体 B 纸张 C 光盘 D 磁盘 2.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 A ) A 期刊论文 B 百科全书 C 综述 D 文摘 3.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二次文献( D ) A 专利文献 B 学位论文 C 会议文献 D 目录 4.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三次文献( C ) A 标准文献 B 学位论文 C 综述 D 文摘 5. 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出版物类型的选项有( C ) A 图书 B 学位论文 C 科技期刊 D 会议文献 6.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种文献类型的有( D ) A 报纸 B 图书 C 科技期刊 D 标准文献 7. 纸质信息源的载体是( D ) A 光盘 B 缩微平片 C 感光材料 D 纸张

8. 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文献是( B ) A 图书 B 报纸 C 期刊 D 会议文献 9. 使用分类语言对信息进行描述和标引,主要是可以把( B )的信息集中在一起。 A 同一作者 B 同一学科 C 同一主题 D A+B+C 1、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文献的定义是指“记录有(A )的一切载体”。 A.情报 B.信息 C.知识 D.数据 2、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并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称为( B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3、文摘、题录、目录等属于( B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零次文献 D.三次文献 4、手稿、私人笔记等属于( C)文献,辞典、手册等属于()文献 A.一次,三 次 B.零次,二次 C.零次,三次 D.一次,二次 5、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应将各个级别的文献排列成( A ) A.三次文献、二次文献、一次文献 B.一次文献、三次文献、二次文献 C.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D.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 6、( B )的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文献信息。 A.零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一次文献 D.三次文献 7、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按照( A )进行区分的。 A.内容的公开次数 B.原创的层次 C.印刷的次数 D.评论的次数 8、从文献的( C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等。 A.内容的公开次数 B.载体类型 C.出版类型 D.公开程度 9、具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规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称为( D ) A.图书 B.会议文献 C.学位论文 D.期刊 10、利用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称为( A ) A.追溯法 B.直接 法 C.抽查法 D.综合法 1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号采用了( A ) A.拼音字母+数字 B.英语字母+数字 C.全部拼音字母 D.全部数字

生活化学小论文1

生活化学小论文 ——生活化学中的饮食常识【摘要】]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化 学课本也常涉及生活。本论文就谈谈生活化学中的饮食常识。【关键词】]生活化学饮食食物相克生活小窍门 生活化学中的饮食常识 一、生活化学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而化学则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结石等)。 二、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接下来,重点谈饮食方面的知识。 (一)柿饼外的白粉是什么呢? 在新鲜的柿子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随着渗透到表皮上来,这两种糖的性质不一样,果糖味道很甜,容易吸收水分,在它渗透到柿饼的表面时,就抓住空气中的水分,黏附在柿饼的表皮上,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葡萄糖的甜味不如果糖,但却不容易抓住空气中的水分,它渗透到柿饼的表皮上时,就成为一层白色的粉末,正好把黏附的果糖包住,使得整个柿饼都是干燥的,原来这层白粉是葡萄糖粉末。 (二)放置很久的红薯吃起来总是比新挖出土的甜,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直观的能看到,红薯放久了,水分减少很多,皮上起了皱纹。水分的减少对于甜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分蒸发减少,相对的增加

《化学教学论》学习指南

《化学教学论》课程学习指南 《化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最能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高师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时务必高度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该课程的学习。 1.认识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意义。化学教学论在未来化学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首先,化学教学论是化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方法和学习模式具有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而化学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应由自然科学进而关注并思考学科教学论;其次,化学教育研究中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发展非常迅速,新课程研究日益活跃,许多新观点、新成果不断涌现和更新。因此,在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同时,要主动去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有关期刊、专著等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络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视野。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化学教学论既研究化学教学原理,又研究化学教学实践。原理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是教学上灵活创新和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的依据。所以在学习上要加以重视,充分掌握。但原理必须通过运用才能深刻理解,只凭阅读教材和倾听教师讲授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学习时务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教学理论和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听课、备课、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同时,课程中所介绍的基本理论也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个案分析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很容易,但经过备课试教却发现哪怕是只讲清一个概念都不是简单的事,因此,理论指导下的实际训练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然途径。 3.学会分析化学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而理解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进而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融合在实际案例中,学生即便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问题也不会感到理论太空洞,毫无用处。对于从来没有做过教师的学生,纯粹的教学理论很难引起认知的共鸣,而案例的使用一方面能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学习情境,

物理化学小论文

物理化学的发展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1 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相继建立了溶液理论、电离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物理化学发展展望 一、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1)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 (2)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3)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 二、物理化学的分支 (1)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构型与组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结构和各种运动的相互影响的化学分支学科。它又是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结构化学不但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而且与生物科学、地质科学、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由于许多与物质结构有关的化学数据库的建立,结构化学也愈来愈被农学家和化工工程师所重视。 (2)热化学

大学化学理论与实践 III-论文篇

It is smarter to say because than to accept randomness.
——《the black swan》by N. N. Taleb
《大学化学理论与实践》
大学化学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Chemistry
(B150303110)
第三部分 文献调研、论文开题与撰写
何荣桓
东北大学理学院 化学系
创意源于热爱
创意源于热爱
目录
§1. 文献调研与评述 §2. 实验方案的设计 §3. 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 §4. 撰写报告/论文
本课件教学案例来自东北大学理学院何荣桓课 题组,为此感谢历届同学在提供教学素材方面 的贡献,正是同学的成长历程,为我积累了教 学的经验。
1

Four golden lessons
Scientist, Steven Weinberg, Advice to students at the start of their scientific careers.
Nature, 426 (2003),389. https://www.doczj.com/doc/2110543846.html,/nature …the physics literature seemed to me a vast, unexplored ocean, every part of which I had to chart before beginning any research of my own.
Four golden lessons
How could I do anything without knowing everything that had already been done? Fortunately, in my first year of graduate school, I had the good luck to fall into the hands of senior physicists who insisted, over my anxious objections, that I must start doing research, and pick up what I needed to know as I went along. To my surprise, I found that this works. I managed to get a quick PhD — though when I got it I knew almost nothing about physics. But I did learn one big thing: that no one knows everything, and you don’t have to.
Four golden lessons
While you are swimming and not sinking you should aim for rough water. … My advice is to go for the messes — that’s where the action is.
When I was teaching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the late 1960s, a student told me that he wanted to go into general relativity rather than the area I was working on, elementary particle physics, because the principles of the former were well known, while the latter seemed like a mess to him. It struck me that he had just given a perfectly good reason for doing the opposite. Particle physics was an area where creative work could still be done. It really was a mess in the 1960s, but since that time the work of man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hysicists has been able to sort it out, and put everything (well, almost everything) together in a beautiful theory known as the standard model.
Four golden lessons
My third piece of advice is probably the hardest to take. It is to forgive yourself for wasting time…As you will never be sure which are the right problems to work on, most of the time that you spend in the laboratory or at your desk will be wasted. If you want to be creative, then you will have to get used to spending most of your time not being creative, to being becalmed on the ocea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our golden lessons
Finally,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science, or at a minimum the history of your own branch of science. The lea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history may actually be of some use to you in your own scientific work. More importantly,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an make your work seem more worthwhile to you. …But you can get great satisfaction by recognizing that your work in science is a part of history.
Steven Weinberg is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Texas 78712, USA.
第一章 文献调研与评述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