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47.08 KB
- 文档页数:7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星星变奏曲》教学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星星变奏曲》教学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随着乐理课程的推进及音乐教育的普及,小提琴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种良好选择。
《星星变奏曲》是小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因此,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小提琴教学案件十分必要,本文将根据《星星变奏曲》教学案设计进行教案教学设计,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1 情感目标:通过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小提琴演奏的兴趣,培养音乐审美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1.2 知识目标:掌握曲目的基本信息:作者、时期、音乐类型、演奏难度等;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如左手移位、波长、弓法等;掌握音乐理论基础,如音符、节拍、节奏等。
1.3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演奏技能,如正确的握弓、定音、换弦等;增强自信心和合作力,独立完成乐曲演奏,更好地展示个人才华。
二、教学内容2.1 歌曲选取《星星变奏曲》为中级曲目,属于小提琴演奏的必修曲目。
这首曲子旋律流畅,描绘出星空中流动的星云世界,展现了小提琴优美的音质、立体瞬间的音响效果和音乐的意境。
2.2 教学流程本教案将小提琴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基础培养,中期的乐曲学习及录制,后期的综合表演展示。
2.2.1 基础培养第1-4周:准备好小提琴,确定正确的左手握持方法,熟练掌握正确的弓姿势,进行关于基础技能的训练,如换弦、音高定音、弓法等,以确保小提琴演奏的正确性。
此外,学生需要了解《星星变奏曲》的基本信息,包括作曲家、曲目特点及乐曲节奏。
2.2.2 乐曲学习及录制第5-8周:根据教学大纲,学生逐渐适应中级难度的小提琴演奏。
通过多次练习,渐渐掌握底层的技巧,然后着手学习《星星变奏曲》,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该乐曲的分解练习,并进行熟练练习。
学生将互相交流,进行记录和倾听,并尝试录制该曲作品,以提高乐曲表演的水平。
《星星变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星星变奏曲》的定义和特点2. 星星的分类和特征3. 星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4. 星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5. 星星变化的欣赏和创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星星观察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挂星空图片,放置星星模型等。
2. 教学工具:PPT、望远镜、星星观察卡片等。
3. 教学材料:星星观察手册、星星创作纸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观察方法和技巧进行星星观察。
3. 学生能创作出有创意的星星变化作品。
4. 学生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星的变化。
2. 讲解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让学生了解星星的分类和特征。
3. 讲解星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星星变化的科学原理。
4. 教授星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星星观察实践。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星星观察的发现和感受。
七、课堂活动1. 星星观察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星星观察,记录星星的变化,比赛谁观察得最准确。
2. 星星知识问答:学生分组进行星星知识问答比赛,提高学生对星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星星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星星变化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
八、课后作业1. 星星观察记录:学生回家后进行星星观察,记录星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星星变奏曲》,了解并掌握变奏曲的形式和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星星变奏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以十二星座为题材,运用变奏曲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民族器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变奏曲的形式及音乐鉴赏能力尚需提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变奏曲的形式和特点,分析《星星变奏曲》的音乐元素。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星座知识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星星变奏曲》的兴趣。
4.2 聆听:播放《星星变奏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情感变化。
4.3 分析:讨论音乐作品中的主题、变奏和尾声等部分,分析变奏曲的形式特点。
4.4 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变奏曲的形式创作短篇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估自己在音乐鉴赏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相互鼓励。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推荐学生欣赏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变奏曲作品,如《四季》、《帕格尼尼变奏曲》等,拓宽音乐视野。
6.2 主题活动:组织“音乐鉴赏沙龙”,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变奏曲的形式和发展历程。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音乐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首短篇的变奏曲作品。
7.2 音乐论文: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星星变奏曲星星变奏曲三伏潭二中王芳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一)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星星变奏曲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星星变奏曲》教案篇一《星星变奏曲》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动________凝望________安慰________柔软________疲倦________覆盖________2.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________________,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寄托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
4.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二、能力升级达标(一)阅读课内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5.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星星变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星星变奏曲》,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星星变奏曲》2. 诗歌背景:诗人、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3. 诗歌主题: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4. 诗歌结构:韵律、节奏、意象等5. 诗歌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体会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等。
3. 写作法:让学生仿写诗歌,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美。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星星变奏曲》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诗人的背景资料、相关时代背景资料、诗歌鉴赏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4.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星星的联想和感受,进而引入诗歌学习。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诗歌: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等,分享讨论成果。
5. 欣赏与创作:欣赏诗歌的美,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仿写诗歌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星星变奏曲》,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 诗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诗歌《星星变奏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创作一首关注生活、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运用实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采用创作练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注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星星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星星变奏曲》,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分析与欣赏: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4.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首关注生活、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的能力。
3.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作品,评估其创作水平和想象力。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文本。
2. 与星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阅读与理解《星星变奏曲》。
2. 第二课时:分析与欣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第三课时:创作练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4. 第四课时:展示与评价学生的诗歌作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星星变奏曲》教案《星星变奏曲》教案1设计意图: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感受不同节奏的乐曲,以”聆听”为手段,”表演”为形式,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培养幼儿表现音乐的能力。
做到以感受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
达到听、唱、表演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亲生参与中融入到音乐之中,体验到了音乐变化的魅力,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乐节奏,巩固幼儿节拍的稳定性。
2、尝试根据音乐的旋律创编肢体动作,并用肢体动作动作来演绎音乐节奏和情绪。
(重点)3、在音乐游戏中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难点)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感受快慢节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学课件,音乐《小星星变奏曲》,自制激光魔法棒一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
1、熟悉环境,以歌唱的形式向客人老师问好:1155165-1客人老师你好啊~2、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3、教师播放课件,导入情境。
①教师:刚刚我们复习了歌曲小星星,现在张老师请你们来看一幅图片(课件),看看图片上有什么。
②教师:哇,小星星们好可爱啊,你们想把它请到教室里来吗?;本文张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法棒(出示魔法棒),我们一起来请一个小星星出来吧!二、观看”星星”表演一一完整欣赏音乐。
1、故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颗小星星特别想变成流星,星星妈妈说:要有本领才行呀,第一天,要会眨眼睛,第二天,跳4个圈圈舞哟,第三天,流了好多的汗要洗洗澡,变得香香的,第四天就可以变成流星,我们一起看看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2、教师随着音乐用手电筒往墙壁打光,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星星变奏曲教案星星变奏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情感目标:(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教材配套录音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诗乐曲等。
四、教学过程:(一)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1、教师播放朗读带,提示学生做字词、停顿和疑难的标注。
2、提问:通过预习和听朗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学生讨论,明确——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
)3、教师提示:除了这种感情基调,诗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请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能体会到。
(二)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讨论、归纳。
(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星星变奏曲》。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分析。
(3)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理解诗歌中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文本。
2. 关于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3. 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讨论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简要介绍诗歌《星星变奏曲》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and 语感。
3. 文本解读:(1)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星星”、“变奏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4. 写作练习:(1)给出一个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等环节。
2. 写作质量: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创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设计1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设计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美的艺术形式之一。
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语言、数学、逻辑思维、社交交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篇教案教学设计,以“星星变奏曲”为主题,旨在教授儿童如何演奏这首曲子,领悟其中的音乐魅力。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授儿童演奏“星星变奏曲”。
具体目标如下:1. 能掌握曲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基本要素。
2. 能够快速准确地读谱,理解曲子的意境。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发展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星星变奏曲”的歌曲来源、作曲人及曲风。
2.讲解简单的音乐乐理知识,如音调、音符、节拍等的概念。
3.详细介绍曲子的各个部分,如前奏、主歌、副歌和尾声等部分,并分别教授。
4.教授曲子各处的速度和力度,培养学生通过手指控制力度和速度的能力。
5.练习基本琴键和指法,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演奏。
三、教学方法1.主讲式教学。
老师通过对曲子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曲子的来源、演奏要领等。
2.板书式教学。
老师结合板书,对一些重要的音乐乐理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基础知识。
3.演示式教学。
老师通过亲自演奏曲子,让学生在听到、看到老师演奏的同时,模仿老师演奏。
4.个别教学。
针对学生在节奏、速度和力度等方面的差异,老师可进行个别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演奏水平。
四、教学过程1. 介绍“星星变奏曲”的歌曲来源、作曲人及曲风。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放映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星星变奏曲”的背景和曲风,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曲子。
2. 讲解音乐乐理知识。
通过展示板书、图片或视频等方式,简要介绍音调、音符、节拍等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
3. 详细介绍曲子的各部分。
老师可以通过打节拍的方式,让学生听懂并掌握曲子的主旋律和副旋律。
然后,逐步详细介绍前奏、主歌、副歌和尾声等各个部分,并分别演奏。
4. 教授速度和力度。
星星变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星星变奏曲。
2.学习星星变奏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3.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星星变奏曲简介:介绍星星变奏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
2.演奏技巧讲解:教授基本的指法、琴弦把位等演奏技巧。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奏练习。
4.演奏展示:学生将自己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星星变奏曲,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简单的问题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星星变奏曲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教授演奏技巧1.介绍常见的演奏技巧,如正确的姿势、握拨方法等。
2.分别给学生示范演奏技巧,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
3.强调每个技巧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错误演奏方式。
第三步:分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3-4名学生。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彼此合作演奏星星变奏曲。
3.指导学生有效地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进步。
第四步:演奏展示1.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奏展示。
2.学生可选择表演形式,如合奏、独奏等。
3.听众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评价。
四、教学评估1.演奏展示的评价:评价学生的表演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
2.口头测试:测试学生对星星变奏曲的理解程度。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选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分组演奏。
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编写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六、教学资源1.星星变奏曲的音乐录音或视频素材。
2.乐器和琴谱。
3.图片和视频素材。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在分组合作环节,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演奏中,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和支持,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成长。
《星星变奏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星星变奏曲》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星星变奏曲》。
(2)学会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星星变奏曲》的内容。
(2)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星星变奏曲》的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诗歌、鉴赏方法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星星变奏曲》,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星星变奏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星星变奏曲》,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星星变奏曲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星星变奏曲》教案篇一一、初读体验,感受诗的内容和情感1、读准字音。
2、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3、熟悉诗的内容: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以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
4、掌握作品特点: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朦胧诗简介)。
二、熟读成诵,揣摩语言特点1、分别概括,体会两节的内容:⑴写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当做遥远的安慰;接着用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
富有诗意,柔美,温馨,迷人。
⑴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2、主题: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表达出在迷茫失落中不失坚定的希望。
3、完成练习二:让学生通过揣摩语言,学习细致地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诗中的意境。
1题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象美;2题学习体会联想与类比的手法;3题学习通感的表现手法。
4、在诵读中体会句式的特点,完成练习三:学习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三、问题探究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四、诵读回味,完成练习一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情景,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诗的主旨──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
《星星变奏曲》教案篇二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了解“变奏曲”在文本中的运用,把握上下两节在主体与变奏上的关系。
4、感受诗歌语言,初步了解诗歌的语言特征,指导写诗要点并仿写。
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揣摩语言,把握“星星”“诗”“蜜蜂”“晚上”“萤火虫”“春天”等形象的内涵,借助对这些形象的感悟,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感受时代脉搏,体会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静谧的星空是一个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让人放飞心灵的地方。
诗人介绍,了解时代背景。
二、明确学习目标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感受3、诗意地仿写三、深情地朗读教师提示注意上下节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学生自由读。
点名学生简单谈谈朗读的体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
教师点评并示范朗读。
四、细腻地感受1、谈感受:整首诗给同学的感受或说说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两个词来表达。
2、品读交流:学生从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作者的情感等多角度品味语言。
小结:(1)请找出上节诗中象征光明美好的词语,并用“这是一个______的世界”来说话。
(2)请找出第二节诗中象征黑暗冷酷的词语,并用这是一个______的世界”来说话。
3、总结:把握星星的象征意义,诗人的情感4、请同学们找出两节诗在内容和句式上的异同。
五、诗意地仿写请用“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来写几句诗,表达你内心的期盼。
《星星变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2、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三、教学难点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思路:1、《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
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2、教读本文,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
课文借用了“变奏曲”这一音乐术语,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抒情。
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鼓励有创意的个性化阐发。
以提高审美意识。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
3、讨论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
《星星变奏曲》教案教材分析:《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
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三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快节奏生活,具备较好的学习习惯,心理也较成熟了。
特别是要面临中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在初一初二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在语文学习上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之外,更注重他们能力的提升,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本课将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把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更好的理解形象的丰富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朦胧诗派,能够说出其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掌握“颤”、“烁”、“朦胧”“覆”“疲倦”“静谧”等词语,能够读准字音,写对字形,说清字义。
3、理解诗歌,能够说出诗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4、熟练品味诗歌语言,能够说出本诗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掌握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试着用符合本诗歌的特点的语气、语调、停顿、来朗读诗歌。
2、经历对诗内物象的分析对比的过程,能够说出文中的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了解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能说出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4、掌握诗歌的写作方法,能够仿照诗歌结构,写出一段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能够用符合诗文情感的语气、语调、语速诵读全诗。
2、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3、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1、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2、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阿炳曾说过:“失明的双眼把暗夜看透,无语的泪花把光明寻求。
”而朦胧诗人江河在他的《星星变奏曲》里,也展现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通过名人名言对星星带来的光明产生渴望之情。
二、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样设计意图是:学生能初步了解作者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
三、介绍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
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对朦胧诗有概括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本诗的内容和风格。
四、介绍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诗歌的主旨。
五、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分辨字形。
颤( )动闪烁( ) 朦胧( ) 覆( )盖疲倦( ) 静谧( ) 憧憬( ) 劫( )难凝望(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在预习中解决生字词,有个别不清楚的能查漏补缺。
六、诵读诗歌体会诗歌之美。
1、请大家听课文朗读,领略诗歌之美。
2、体会诗歌的上下两节,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不同。
体会变奏之美。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初步感受诗歌的美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打好基础。
七、题目理解1、这首诗采用变奏曲的结构,什么叫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
这首诗是借用此术语来说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两点:①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②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理解了题目能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
八、变奏曲理解读课文,概括两节诗的内容?第一节:黑暗笼罩大地,诗人向往光明世界。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肯定)第二节:否定现实世界,决心追求光明。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否定)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假设的句子“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
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通过变奏这种音乐形式,理解本诗的结构和内容。
九、解读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主题1、什么是意象和意境?意象简单的说就是沾染了诗人情感而有所改变的形象,是诗人个人情感和客观现实的融合。
如日月星辰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称之为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情由景生,景中含情。
诗歌的意境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意象实现。
2、请学生大家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景物)。
明确: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3、作者选择这些景物,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带给我们怎样的一种感受呢?第一节诗歌氛围:温馨、浪漫、美好、自由;第二节诗歌氛围:凄苦、寒冷、孤寂、压抑。
4、面对截然不同的景物和氛围,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呢?第一节诗中温馨、浪漫、美好、自由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第二节诗中那种凄苦、寒冷代表着黑暗,是作者所厌恶的。
5、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6、主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定的希望。
小结:“诗中描绘的物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诗中渲染的氛围就是诗歌的意境;而且诗中描绘的意象,渲染的意境,是和诗歌的主题相统一的。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把握意向,体会诗歌内容,深入把握诗歌主旨。
十、合作探究,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
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
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在合作探究中,学到赏析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能提高自己赏析诗歌的能力。
十一、动笔写作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学习创作诗歌,在创作中寻得乐趣,增加学习诗歌的兴趣。
十二、拓展延伸:朦胧诗歌欣赏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1980年6月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1979年7月双桅船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开阔眼界,对朦胧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附:板书主要意象:星星(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情境:温馨美好------- >寒冷严酷主题与变奏内容:向往光明------- > 否定现实主旨: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定的希望。
十三.作业课本13页,1、研讨与练习一,二。
2、选择出示的顾城或舒婷的诗背诵。
3、请选用两到三个意象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反映某种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