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4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注:黑体无标志:背诵 K:背诵关键词 N:不用背)一、国际社会的构成二、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一)主权国家1、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分类(1)按国家性质划分: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2)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结论: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3、(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国家主权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注:A、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这些基本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人口和领土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自然基础,是国家存在的前提;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体现;主权是国家的灵魂,在诸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
一个国家即使具备了人ロ领土和政权,如果其政府一切听命或依附于他国,其本身没有主权它仍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2)主权①主权的重要性: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注:A、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国家主权有两方面的特性:A、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B、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注:A、对内的至高无上性: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即在一个国家之内,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必须服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指挥和管辖。
B、对外的独立自主性:国家独立自主地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地处理国家的内外事务的权力,主要是指国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国家的制度、形式,制定法律,决定对内对外政策等。
C、主权vs政权vs人权(3)地区:国际上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国家拥有主权,地区不拥有主权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知识归纳】1、公民的政治权利、政府的职能、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政协的职能、主权国家基本权利2、平等权在公民、政党、民族、主权国家的具体表述。
第九课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矛盾论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又是矛盾论的精髓。
本课紧扣此问题依次说明“是什么”、剖析“怎么样”和探讨“怎么办”,线条清晰、内容丰实、逻辑严密。
由于矛盾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本课内容必然涉及到前面所学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后面所学相关内容作思想理论与方法的铺垫,这就奠定了本课内容在第三单元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教师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把握需更具宏观视野。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非常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注重从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第九课的要求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并据此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原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基础上,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难点: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三、设计理念与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学科探究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学情、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我选择了设疑导思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学。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逻辑体系来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的第一目。
不仅承接本单元前两课所讲的联系观、发展观,也为后一课讲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做铺垫,因此在本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现实层面来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好本节内容对于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考虑到教学时间,本节课只讲以下三个知识点内容。
即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三)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是讲解矛盾知识点的开端,只有真正理解了矛盾的含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所以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无疑是重点。
由于哲学上“矛盾”的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一开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较大难度,所以矛盾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并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2、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及其两个表现;3、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含义的学习过程,感受“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2、通过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看问题绝对化的倾向,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对立统一的意识,务求全面、公正、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三、说教学理念1.从学生生活出发,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生态课程观。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
四、说教学方法,我主要会使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具体的运用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对应说明)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9课第一框《科学立法》。
第九课讲授“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分四框展开:第一框“科学立法";第二框“严格执法”;第三框“公正司法”;第四框“全民守法”。
这四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四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述科学立法,这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才能落到实处。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框内容在讲述上都按一定顺序:含义——内涵——如何推进。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立法,如何推进科学立法,从而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
”
二、教材分析。
本框“科学立法”,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科学立法的含义、内涵、如何推进,从立法角度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科学立法的内涵”、“推进科学立法”。
第一目阐述。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一、教材分析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前三个单元分别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角度,阐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单元探讨了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济生活基本背景.本框题主要分析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市场调节的不足,与下一框题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九课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释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3)分析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难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
四、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看,高一学生开始思考一些为人处事的问题.因此,可结合本课内容,教育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观念,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
五、教学方法1.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2.自学引导法。
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3.探究性学习法。
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原因:资源有限____________资源手_________——宏观调控——_________配置段_________——市场调节——_________市场调节:______________这三大市场运行机制,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拓展:资源配置图2 优点:通过______涨落,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调市场节_________在全社会的配置调节弊端自发性→_________(固有) 盲目性→_________滞后性→_________市场经济:让_________在资源配置中发挥_________作用。
3 市场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场目标: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市场规则秩序治本之策:形成以________为支撑,以_______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4 原因:_________宏观目标:促进________,增加______,稳定______,保持_______调控手经济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法律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政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区: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1 _________十八大经济建设成就:以来的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_需要 _____________的发展3新第一阶段:基本实现_____________征程第二阶段:建成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新创新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发协调发展_____________问题展绿色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理开放发展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念共享发展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5建设(1)以_____________为主线现代化(2)要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经济(3)实施_____________体系(4)实施区域_____________战略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