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技术规程

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技术规程

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范规定了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要求。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浙江省台州市内的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15 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规范。

3.1

高品质生产技术production technique for high quality

通过园地条件、树体条件选择,对树体管理、肥水管理、提高果实品质的栽培技术措施、病虫害控制、有害物控制技术的运用,使其所生产的果实符合高品质果实品质要求。

3.2

主枝main branch

从主干分生出来的大枝条。

3.3 副主枝secondary branch

从主枝上分生出来的较大枝条。

3.4

摘心top removal

摘去营养枝顶部幼嫩部分。

3.5

短截shoot cutting back

剪去一年生枝梢的一部分。

3.6

回缩branch cutting back

剪去多年生枝梢的一部分。

3.7

有机肥料organic fertilizer

由含丰富有机物质的生物排泄物、动植物残体、生物废弃物等组成,并经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肥料。

DB3310/T 6—2018

2

3.8

无机肥料inorganic fertilizer

矿物经粉碎、筛选等物理工艺制成,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

3.9

叶面肥料foliage spraying fertilizer

喷施于植物叶面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

3.10

浮皮peel puffing

包裹果肉的囊瓣膜(囊衣)与果皮分离后浮起,果皮与囊瓣膜之间产生空隙,它是一种生理障碍。

4 要求

4.1 果实品质

4.1.1 外观要求

外形圆整、皮薄、光滑、果实大小适中,色泽橙红或橙黄色,果面光洁无伤痕及病虫斑。

4.1.2 内质要求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总酸含量≤0.9%,汁多、化渣。

4.1.3 果品安全卫生

符合GB 2762、GB 2763要求。

4.2 园地条件

果园的立地条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果园空气、土壤、水资源环境按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执行。

——果园的土壤微酸性,活土层厚度≥60cm,果园地下水位≤1m,排水良好。

——果园所处的地形为缓坡地或平地,坡度≥6°的果园,可实行

等高梯田栽培。平地果园实行筑墩或起垄栽培。

——果园交通便利,有相应的干道和操作道,主干道要与外界主要交通相连接。

——有相应的引水、储水、提水设施,在干旱时,能保证果园的基本灌溉用水。

4.3 树体条件

果园的树体应满足以下条件:

——品种优良,树体生长健壮,树龄≥10年,高接换种树正常结果2年以上。

——树体开张,树冠高度≤3m,主干高度≥30cm。

——果园种植的行距在(4~5)m,株距在(2.5~3.5)m,树冠覆盖率≤80%。

——树体生长健康,无检疫性病虫害发生。

4.4 树体管理

4.4.1 树形的培养

——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高度控制在≤3m,主干高度(30~50)cm,主枝(3~4)个,绿叶层保持在(150~200)cm左右。春季修剪时,疏除树冠中上部的直立大枝,控制树冠高度,打通光路,改善树冠中下部的光照条件。

DB3310/T 6—2018

3

——实行密植的果园,适时进行间伐(移),使行距和株距符合

4.3规定,尽量保持树冠独立生长,相互不交叉。

4.4.2 结果枝组及结果母枝的培养

——培养健壮的结果枝组和结果母枝来促进结果,提高品质。

——在主枝、副主枝上间隔(30~50)cm培养一个结果枝组;春季(2~3)月和夏季(6月下旬~7月下旬),在主枝或副主枝上选择分布合理,粗度在0.8cm以上的枝条进行短截或回缩,短截或回缩时可在枝条的基部留(10~15)cm左右进行修剪。

——春梢和秋梢均是良好结果母枝,当春梢生长量不足时,应控制夏梢,培养健壮的秋梢;可采用抹芽放梢法或夏季修剪法促发秋梢。抹芽放梢法适合初结果树及生长旺盛的结果树,方法是及时抹除(6~7)月中下旬萌发的所有夏梢,到7月20日前后停止抹芽。夏季修剪法适合成年结果树,方法是在6月25日~7月25日左右,对所有主枝、副主枝上没有结果的枝条或枝组留15cm左右进行短截或回缩。

4.4.3 梢果控制

——每666.7m2的结果量控制在(3000~4000)kg为宜。结果量控制,可采取先保后疏的方法,即在花期和幼果期进行保果,在生理落果结束后根据坐果数量确定疏果。

——根据树势强弱,分别采用营养液或栽培技术保果。花量中等偏少的强势树实行控梢保果,春梢长至(2~4)cm时,适当疏去树冠顶部及外部的营养枝,内膛和下部的枝条留(5~7)片叶摘心,抹去6月~7月上旬抽生的夏梢。花量多的弱势树采用营养保果,视树体营养状况,开花后不定期根外追肥,补充树体所缺的营养元素,如

在盛花至幼果期喷0.1%硼砂或硼酸+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1~3)次,或喷商品营养液。

——结果过多的树,通过夏季修剪和人工疏果的方法进行调控,夏季可对树冠中上部的枝条进行适当短截或回缩并修剪疏除树冠上部的粗皮大果,促进中下部果实的生长及秋梢(8月梢)的萌发与生长,通过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减少果实数量,提高果实品质,(6~7)月份的疏果应采用局部全疏果的方法,即树冠上部1/3全疏果,或局部枝条全疏果,以防止大小年结果,而在9月份要采用均匀疏果。

——结果过少的树,在夏季修剪时,可进行短截或回缩,疏除粗皮大果,促发秋梢。

4.5 肥水管理

4.5.1 总则

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满足树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机肥(折合纯氮)施用量占总施用纯氮量的(30~40)%,合理使用无机肥,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4.5.2 有机肥的施用

4.5.2.1 施用时期

每年至少施用一次有机肥,春季施用有机肥应以厩肥、饼肥为主,采果后可施用作物秸秆等纤维含量高的有机肥,6月至果实采收前不宜使用有机肥。

4.5.2.2 施用量

根据有机肥类型和质量来确定,每666.7m2的成年果园,年施用

菜籽饼肥(150~200)kg、或厩肥(1500~2000)kg、或作物秸秆(2500~3000)kg。

4.5.2.3 施用方法

DB3310/T 6—2018

4

有机肥的施用结合土壤深翻或开沟在树冠滴水线外进行,施用厩肥、饼肥、生物有机肥等,施肥深度为(20~30)cm。施用作物秸秆的,施肥深度为(40~50)cm。饼肥和厩肥应发酵后施用,在施用作物秸秆时,需配合施用无机肥。干旱时施用有机肥,要先进行土壤灌溉,再进行施肥。

4.5.3 无机肥的施用

4.5.3.1 施用时期及比率

采果肥在采收后施,施肥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40%左右;春肥在立春后(2~3)月施,施肥量占(30~40)%;夏肥在6月份施,施肥量占(20~30)%。夏肥看树施肥,长势强壮的树可不行地面施肥,以叶面肥代替。

4.5.3.2 施用量

氮肥的施用量应严格控制,增加磷钾肥的用量,早熟温州蜜柑的施肥量为以每产果1000kg施纯氮(5~7)kg,氮∶磷∶钾以1∶(0.6~0.9)∶(0.8~1.1)为宜。

4.5.3.3 施用方法

——大量元素的施用采用在树冠滴水线外开沟施入或撒施后浅

耕的方法。溶解性能好的肥料,也可在下小雨前后进行撒施。

——采用滴灌方式施肥的,应选用水溶性肥料,肥料总施用量应减少20%。

4.5.4 缺素症的矫治

——缺素症的矫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统筹兼顾,保持平衡”的原则;重点在花芽分化期、花期、果实膨大期进行矫治,施用微量元素采用多元素复合施用,不要大量单一施用一种微量元素。在花芽分化期、花期以施用硼、锌为主;在果实膨大期以施用钾、铁、钙、锌等元素为主。

——微量元素的补充或缺素症的治疗可通过叶面喷雾来进行。

4.5.5 水分管理

——在幼果期和膨大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田间持水量稳定在(70~80)%。可采用果园生草及地面覆盖的方式稳定土壤湿度。土壤发生干旱时要及时进行灌溉。灌溉水符合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果实成熟期,控制水分的供应,将土壤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5%。

——灌溉方法,可采用浇灌、沟灌、滴灌或喷灌的方式,夏季高温干旱时期要避免中午高温时灌水。

4.6 完熟采收

4.6.1 采收方法

在果实成熟时,如树上结果过多,均匀采收其中品质较差的果实,

留(30~70)%的果实(早熟温州蜜柑留果实横径(55~65)mm的中、小形果)进行完熟采收,完熟采收期一般在成熟后(20~30)天(在11月中旬至下旬霜冻来临前采收),采果后,及时灌水并施肥、恢复树势适当增加施肥量。

4.6.2 果实浮皮的预防

——秋季后,加强橘园的通风、排水,保持橘园干燥。

——土壤覆膜应防止雨水向土壤浸透,控制土壤水分含量。

——氮肥使用量少,果皮薄,紧实度好,浮皮发生少。注意控制氮肥的使用量,而且不能延迟夏肥的使用时间。

DB3310/T 6—2018

5

——可在幼果期喷施(1~2)%的钙制剂,增进果皮结构的牢固程度、增进着色和含糖量,减轻浮皮的程度。

——可在果实转色时喷布(10~20)mg/kg的赤霉素,降低果实的浮皮和落果率。

4.7 有害物控制

有害物控制主要是果园空气、土壤环境,果园生物、以及果园投入品(农药、肥料及其它物品)的控制。柑橘果园大气、水、土壤质量按NY/T 5010-2016 规定执行。在柑橘园内,应保证果园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同时应控制有害生物、微生物的进入。禁止将未经检疫的柑橘产品、繁殖材料(种子、接穗、根系等)带入柑橘园内和附近;禁止将恶性杂草、外地引进的瓜果产品带入园内和附近。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按NY/T 5015执行。在进行保花保果时,应尽量采用农业措施提高坐果率。果园使用的化肥、农药应按照安全无公害的要求使用。同时应对化肥、农药、农膜、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

4.8 提高果实品质的栽培技术

见附录A。

4.9 病虫害防控

见附录B。

DB3310/T 6—2018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提高果实品质的栽培技术

A.1 范围

本标准规范规定了温州蜜柑提高果实品质的栽培技术的术语、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台州市内的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的全过程。

A.2 术语和定义

A.2.1 环剥、环割girdling

环剥是用刀或特制的剥皮器在枝干周围以一定期间隔切两圈,切断皮部,剥去其间树皮的作业。环割是在干或枝的周围割一圈或数圈,而不剥树皮的作业。

A.2.2 疏删stem thinning

将枝梢从基部剪去。

A.3 要求

A.3.1 地膜覆盖增糖技术

A.3.1.1 覆膜时间

在果实开始着色时进行(8月下旬至9月上旬覆膜),最迟不能超过9月底,覆膜应在下雨前进行。

A.3.1.2 覆膜方法

地膜与地膜之间连接紧密使雨水不能渗入地膜覆盖的土壤中,覆膜前土壤应整平,减少突起,避免刺破地膜,覆膜时要求地膜与地膜之间粘合牢固,树干处地膜要扎紧粘牢,防止雨水沿树干渗入树盘内。

A.3.1.3 覆膜与采后管理

覆膜后,雨天应定期检查覆盖地膜的完好情况;若膜出现破损,应在破损处盖上新膜并粘结牢固,采果后,应及时灌水并施肥,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为第二年橘园丰产打好基础;地膜可连续使用几年,覆膜和收起时应细致操作、妥善保存。

A.3.2 设施栽培

分为保温型大棚设施栽培和加温型温室栽培,本规范中的设施栽培是指保温型钢架大棚设施栽培。

A.3.2.1 大棚设施

大棚立地条件以平地或缓坡地为宜,并要求排灌条件良好,面积≥1000m2,采用连栋拱顶大棚,以两行为一栋,单栋大棚宽度为(7~

9)m,树冠顶部与覆盖薄膜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5~2.0)m,肩高与顶高相差1.5m±0.5 m;若树高为3 m,则顶高应为4.5m,肩高4m,大棚四周离树冠的距离为(50~100)cm。

A.3.2.2 薄膜覆盖方法

DB3310/T 6—2018

7

薄膜厚度为0.09mm。棚架上及四周先拉防虫网,再覆盖薄膜。覆膜时期可在11月至翌年3月,具体覆盖日期看气温而定,参照4.2.3。

A.3.2.3 棚内温度、湿度管理

——棚内温湿度管理见表A.1。当气象预报气温接近或超过表1中最高温度时,夏季可用透光率(60~70)%的遮阳网覆盖,保持通风,将温度控制在最高温度以下,防止日灼发生。如果遇连阴雨或大雨,及时覆盖天膜,雨后及时揭膜。当土壤含水量太大时,应保持通风换气,当土壤含水量过小出现干旱时,需进行园内灌溉,遇天气高温时灌溉应在上午10时之前或下午(4~6)时进行。

表A.1 大棚温湿度管理

时期

适温范围/℃

控制温度/℃

湿度范围/田间持水量%

幼果期、果实膨大期

10~25

≤30(5月~6月)

≤35(7月~9月)

70~80

果实成熟期

10~25

≤30

60~70

果实完熟期至采收前

0~20

0~25

55~65

——在果实完熟期的11月至采收前,将大棚内的最高气温控制在(0~25)℃。为防止霜冻,当气温≥0℃,≤5℃时,应在夜晚覆盖裙膜保温,当气温≤0℃时,应全天覆盖天膜和裙膜保温,但当晴天(10~16)时的气温接近20℃时,揭裙膜通风降温,控制最高温度≤25℃;低温寒流期和下雪时,可采用双层薄膜保温防冻,或在近顶棚处增温。将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65)%;当土壤含水量过小出现叶片萎蔫需灌溉时,可通过滴灌和浇灌,少量多次灌水,不得使用喷灌和沟灌进行大量灌水。为降低棚内湿度,减轻果实浮皮的发生,可在滴灌基础上覆盖反光地膜,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A.3.2.4 施肥

按规范4.5执行,应在(7~9)月,增加数次叶面喷肥;(1~2)

月果实采收后,立即喷营养液1次,隔20天后再喷1次,同时灌足水隔天后进行地面施肥,应注意叶片缺素症的发生和矫治。

A.3.2.5 促花保果

在采收后立即喷营养液,喷肥方法按规范4.5.2 执行,棚内保持干燥,在不会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低温,增加昼夜温差,促进养分积累,诱导花芽分化。在花期多花树剪去部份花枝,盛花期喷营养液,疏去树冠中上部旺长的春梢,旺长树采用环剥或环割等。

A.3.2.6 修剪

可采用大枝修剪。结果的年份,剪去病虫枝、衰弱枝,疏删过密枝;出现隔年结果时,休闲年在7月份进行修剪,通过短截促使其8月份抽生大量的优质秋梢。

A.3.2.7 果实采收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11月中下旬至1月底为果实品质最佳的完熟期,在完熟期至2月(春节前)采收,按规范4.6.1执行。

A.3.2.8 其他

DB3310/T 6—2018

8

加强炭疽病和螨类的检查及防治。休闲年嫩梢期要注意蚜虫和食叶性害虫的防治。雨季应清理沟渠,加深四周的沟渠,不让雨水进入园内;出梅后揭去薄膜;应注意温度变化,及时覆盖和揭去遮阳网;及时灌水抗旱降低温度,防止裂果和日灼果;台风季节做好防台工作。

A.3.3 简易设施栽培

简易设施一般是对果园温度、水分、光照等某一个方面进行控制的一种设施。

A.3.3.1 树体微膜覆盖

在进行地面覆盖的同时,可采用微膜树体覆盖,方法是先将白色微膜根据树冠大小做成口袋状,在霜冻来临之前,将口袋套在柑橘树上,在口袋的南面保留气孔进行通风换气。

A.3.3.2 遮阳防霜网

可在果园架设遮阳防霜网,在夏季防止日灼,冬季防止霜冻;遮阳防霜网的架设高度高于柑橘树(0.5~1.0)m,可通过人工进行伸展和收缩,当温度≥35℃时,应在(10~17)时覆盖遮阳网,防止果实灼伤,11月中旬以后,在18时至次日9时覆盖遮阳网,防止果实遭受霜冻。

A.3.4 隔年交替结果技术

橘树连年丰产且优质果率高很难实现,结果少的年份果实品质差,故在结果少的年份,改春季修剪为夏剪,并剪去所有果实,促发整齐的早秋梢,促进来年高产。隔年交替结果可防止树势衰退、土壤退化、减轻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有效提高果实品质,使柑橘生产可持续健康进行。

A.3.4.1 栽培方式

隔年交替结果可分为园地间交替、单株间交替和主枝间交替等几种方式。

A.3.4.1.1 园地间交替结果

以园地(亩数)为单位,使一块园地的柑橘树整体密集结果、另一块园地不结果;翌年反过来,使上一年密集结果的园地不结果,而上一年未结果的园地密集结果,如此往复。

A.3.4.1.2 隔行或隔株交替结果

以行或单株为单位,一行或一株柑橘让其密集结果,另一行或一株不结果,翌年反之,原理同上。

A.3.4.1.3 主枝间交替结果

以一株树的主枝为单位实行交替轮换。

A.3.4.1.4 不规则的自然交替轮换结果

在一个园中选择结果多的树,让其大量结果,结果少的树作为休闲树。

A.3.4.2 栽培技术

A.3.4.2.1 休闲树(园地)的管理

小年树的管理,可节省花果的管理,肥料、农药、劳力等的用量和次数均可减少(30~50)%。

A.3.4.2.1.1花果管理

春季疏除树冠上仅有的花果,使其成为休闲树。

DB3310/T 6—2018

9

A.3.4.2.1.2施肥

不结果树(休闲年)重施夏肥,促使其抽生大量的优质早秋梢,全年用肥量比常年减少20%,喷布叶面肥:早秋梢抽生后,树冠喷布

含氮和钙的叶面肥,含氮(0.3~0.6)%、含钙(0.2~0.3)%,增进秋冬的花芽分化。

A.3.4.2.1.3修剪:

参照4.2.6执行。

A.3.4.2.2 结果树(园地)的管理

A.3.4.2.2.1花果管理

在盛花至幼果期喷叶面肥(2~4)次,用0.1%硼砂或硼酸+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在春梢、夏梢生长期采取控梢保果,春梢长至(2~4)cm时,疏去树冠顶部及外部的营养枝,内膛和下部的枝条留(5~7)片叶摘心,抹去(6~7)月上旬抽生的夏梢。

A.3.4.2.2.2施肥

大年结果树(结果年)重施冬肥和春肥;夏肥要看树施肥,控制地面施肥量。

A.3.4.2.2.3修剪

修剪采用大枝修剪技术,大年结果树以轻剪为主,剪去病虫枝、衰弱枝,疏删过密枝。

DB3310/T 6—2018

10

附录B

(规范性引用文件)

病虫害防控

B.1 范围

本标准规范规定了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技术规程病虫害的防控的术语、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台州市内的温州蜜柑高品质生产的全过程。

B.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15 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

B.3 术语和定义

B.3.1 生物源农药biogenic pesticide

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农药使用的制剂,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B.3.2 防治适期suitable control period

指在防治某种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过程中使用适当浓度的农药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且残留不超标的适宜时期。

B.3.3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control threshold

指田间发生某种病害的病斑数、某种害虫的密度或主干、枝、梢、叶、花、果表现的为害程度超过产量或经济损失允许水平的阈值。

B.3.4 叶(果、枝、梢、株或花)发病率或为害率disease incidence or harm percentage of leaves (fruits, shoots, trees or flowers)

发病或为害叶(果、枝、梢、株或花)数占调查总叶(果、枝、

梢、株或花)数的百分率。

B.4 要求

B.4.1 农业防控

加强冬季管理,清除树上地衣、苔藓、枯枝落叶等害虫的越冬场所,采取中耕松土,降低越冬虫口基数;通过平衡施肥,合理的耕作,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通过合理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树体,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的滋生的环境;通过叶面喷沼液,土壤施用沼渣,可以促进柑橘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修剪,形成稳定的开心形树体结构,保证果实拥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避免风害擦伤。

DB3310/T 6—2018

11

B.4.2 物理防控

利用害虫对光、颜色以及一些化学物质的趋性进行诱杀,在(4~11)月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甲虫、粉虱、凤蝶、吸果夜蛾、叶蝉类等害虫,每(1~2)ha果园悬挂一盏;在果园挂黄色诱虫板,诱杀粉虱、蚜虫等害虫,每666.7m2果园悬挂黄色诱虫板(20~25)张;利用红糖、醋、敌百虫配成的药液悬挂或喷雾诱杀实蝇、吸果夜蛾类害虫;也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式,杀灭金龟子、天牛等害虫。

B.4.3 生物防控

在果园内实行生草栽培,使瓢虫、捕食螨、草蛉、寄生蜂等天敌在种群和数量上保持较高的水平,控制害虫的发生;以人工释放捕食

螨的方式,控制橘全爪螨、锈壁虱等害虫的发生;可使用白僵菌、BT、烟碱、印楝素等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

B.4.4 化学防控

柑橘病虫害的化学防控参照NY/T 5015;采果后或春季萌发前,应做好清园消毒,减少病虫害基数;对柑橘外观质量有影响的病虫害要实施重点监控,并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对于影响柑橘外观品质较为主要病害如柑橘疮痂病、黑点病,黑斑病、黄斑病等,采取在谢花2/3开始防治,采用代森锰锌类、铜制剂和甲基硫菌灵等保护性杀菌剂,间隔1个月1次,连续用药(3~4)次;对于影响柑橘外观品质较为主要的虫害如柑橘蓟马、橘全爪螨、柑橘介壳虫等,可尽量使用矿物油乳剂、植物油乳剂、螺螨酯、乙螨唑、啶虫脒等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保护天敌,在释放捕食螨后20天内,不能使用杀虫剂;在进行药物防治时,应根据害虫的发生特点,尽量保护天敌,不要将药物喷到地面杂草上;果园生草应采用刈割的方式进行控制,不能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注意安全用药,以免造成果面伤害和落果;不在高温干旱天气用药;不随意加大用药量,不随意混用药物,混用药物一般不要超过2种,以免造成药物伤害。

B.4.5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B.4.5.1 疮痂病

B.4.5.1.1 防治适期

春梢长(2~3)mm时;花谢2/3时;幼果期。

B.4.5.1.2 防治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