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名著阅读复习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39.81 KB
- 文档页数:11
呐喊名著阅读题
一、正误判断
1.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
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吃人”这一审美命题赋予它以具象,确实产生了深远的警示作用:中国要有希望,必须从政治、思想、精神和心理结构等方面,彻底毁坏这“吃人的筵宴”。( √)
3.《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
4.《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 5.善于投机是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了解革命的意义。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 √)
6.恃强凌弱,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夸大狂与自尊癖都属于《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劣根性的内容。( )
错误:“恃强凌弱”应为“卑怯、欺软怕硬‘‘。
7.《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
8.《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次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
错误: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9.《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
错误:《药》是以1 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
10.《药》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
11.《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
12.《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作者本人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 错误:《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一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
13.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迂腐、麻木,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而狂人则是具有抗争意识的无产阶级战士。() 错误:狂人是反封建战士。
14.作家是带着满腔同情写这个形象的,指出了孔乙己的悲剧是科举制度和现实社会造成的,通过这个形象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荒唐。( √)
1 5.《孔乙己》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一一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
1 6.《故乡》中有眼前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的对比;眼前的闰土和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对比;眼前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和当年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的对比……这些色彩强烈、形态各异的对比,催人沉思和反省。( √)
1 7.《呐喊》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为新史化运动“呐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
l 8.《呐喊》是鲁迅1 9 1 8年至1 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孑L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 ) 错误《祝福》收在《彷徨》中。
19.《呐喊》所集中描写的三类题材——封建势力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都是时代的重大题材。( √)
20.《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是他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一部小说同名。
B.鲁迅先生一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呐喊》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共由14篇小说组成。
C.在《呐喊》的l 4篇小说中,《不周山》原也收录其中,后被收录到《故事新编》,并改名为《铸剑》。
D.《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1 9 1 8一1 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祝福》更是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E.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就是讨老婆,这是他自然本能的要求,说明他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
1.D E(D项,《祝福》不在《呐喊》集中;E项)阿Q的革命目标是盲目的。) 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就是要画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B.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当时中‘‘会底层劳动人民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它是在统治者的压迫下而形成的,在今天这种性格已经不存在了.
C.《药》是作者以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小说主题就是通过夏瑜被杀这一线索,艺术地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鲁迅小说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他善于抓住他们的思想精神的不觉悟、不抗争的这些病态的灵魂进行剖析。每一篇小说都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改良社会、改变国民性而呐喊。
E.《呐喊》中的小说大多数采用截取横断面的写法,“取法外国’’,但也注‘‘了首尾照应交代等写法,融合了民族形式的神韵。
2.B C(B项,今天仍有这种性格存在;C项,小说是双线结构,主题也是两个方面。)
3.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Q正传》运用了幻觉、梦境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B.《药》以双线结构组织全篇,通过华夏两家悲剧命运的表现,表明中国当时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不发动群众而招致失败的悲哀。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了孔乙”的特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D.小说标题《药》有概括情节、连接明暗两线、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
E.闰土要香炉烛台表明他日后将在求神拜佛中进一步麻醉自己,说明他在生活的压迫下有了自甘沉沦、不愿抗争的性格变化。
3.D E(D项,没有刻画人物这个作用;E项,“自甘沉沦、不愿抗争’’说法不当‘‘4.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鲁迅的作品中,许多就是写他小时候的真人真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
B.《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C.《风波》通过1 9 1 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辫子风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农民们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D.鲁迅的小说《明天》,通过主人公爱姑年轻守寡、丧子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孤独与空虚,揭露了封建贞烈观念“吃人”的罪恶。“E.《社戏》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农民善良、淳朴、豪爽、真挚的美好性格的一面的小说。
4.A D(A项,《社戏》写的不是真)真事,是艺术虚构;D项,《明天》中写的是单)嫂子。)
5.下面对《孔乙己》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和《狂人日记》一样都是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