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 格式:docx
- 大小:433.99 KB
- 文档页数:15
正确处理部队后勤管理中的几个关系摘要:作为连接军队后勤与国民经济的纽带,后勤管理调节供需关系,优化军事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潜能,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力有效地转化为后勤保障力,并组织实施供应保障。
如何正确处理好部队后勤管理中存在的几个关系对于部队各级后勤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着重谈部队后勤管理中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部队后勤后勤管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既遇到军事供需矛盾的硬性制约,也受到本身应变能力弱、管理水平不高的软约束。
实践证明,全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军队后勤影响,了解后勤管理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整体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是现阶级后勤建设跨跃硬约束,突破软约束,实现保障有力要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一、建设与管理的关系部队后勤具有军事和经济双重特性。
经济资源只有通过后勤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
而这一转化过程,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否则就会影响和制约物质转化为战斗力的进程和质量。
可见,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统一体,建设的质量越高,管理的要求就越严,建设与管理相辅相成。
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应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在正规化建设中建管脱节,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又不能在规范化管理中忽视完善建设功能,影响建设成效。
要切实做到建设一项管好一项,完善一件管好一件。
建设与管理一起抓,建设中建管并举,管理时应在规范中求完善。
二、阶段性建设与经常性管理的关系建设一日就,管理千日功。
实践证明,建设是阶段性的,而管理则是长期性的。
正如江主席指出的那样,“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得好,就会事半功倍,管理得不好,就会事倍功半。
”江主席的这一精辟论述,深刻阐明了抓好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在抓好建设的基础上,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把工作的重心和着眼点放在抓规范化管理上。
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是经常性工作的基本实践活动,是后勤建设中最具体、最广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的经常性。
后勤管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分工精细,协作复杂,靠突击是搞不好的。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若干思考发布时间:2021-06-07T15:29:02.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李亚娟[导读] 摘要:有史以来,军队后勤在战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军队后勤是是军队的保障,是决定战士体魄和战斗力的因素之一。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北京市 102200摘要:有史以来,军队后勤在战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军队后勤是是军队的保障,是决定战士体魄和战斗力的因素之一。
军队后勤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为打胜仗提供保障,在互联网全面覆盖的新时代,如若借助时代优势,以模块模式组织后勤力量,始终保证联勤力量能够满足作战需要,组织可支撑全域作战的后勤装备体系,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提供绝对可靠的后勤保障,本文就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后勤管理引言军队后勤是部队作战的基本保障,也是打胜仗的一大助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军队后勤,因此,强化军队后勤建设,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构建符合作战任务需要的后勤部队成为军队后勤的首要目标。
个人认为,以信息化手段,采用模块化编组方式;着力于提升联勤保障力量;构建高效后勤装备体系,可实现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
一、采用模块化的后勤力量编组模式在信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行业都在往信息化靠拢,军队建设也是如此。
在进行后勤编组时,要使整个指挥更加高效,就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合理的运用起来。
传统的后勤工作存在着灵活性不足、编组固定以及指挥幅度成本问题。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后勤编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后勤工作的执行效率,能够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新一轮的军队改革中,后勤部队被改建成了联勤保障部队,相关部门重点关注了模块化保障能力的提升,做出了指挥层级一体化的表示,同时也明确了后勤摊子小型化的趋势。
当后勤保障队伍,能够像拼装积木一样灵活组建的时候,实际作战任务中就可以更加灵活的拆分,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也更明显。
后勤物资快速动员补给问题研究一、新形势下后勤动员补给的新特点1、战争的突发性,要求后勤动员补给必须长期准备。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发性大大增强,对后勤动员补给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我军未来在某一地区应急作战,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后勤准备,仅靠驻军后勤保障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大量动员地方力量支前参战或直接随军参战,为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强化后勤动员补给的准备工作,实施长期准备,同时要强化快速动员。
2、参战兵力构成复杂,保障对象的多元化,要求后勤动员补给必须实施全面广泛的动员。
未来可能发生在沿海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是一场作战样式复杂多样的立体战争,后勤保障对象也由过去保障陆军或者以保障陆军为主发展为保障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诸军兵种。
后勤保障内容更加复杂,海上救治、海空运输和技术装备的保障更加突出,需要从地方征集各种各样的渡海登陆工具,筹措大量的便携式野战食品,征集可供军队后勤保障的各类工厂、医院、加油站(点)等机构及可供装载的大型港口、码头、机场等设施,后勤动员补给的内容非常广泛。
3、物资消耗量剧憎,要求后勤动员补给必须实施持续动员。
在朝鲜战争期间,我军一个步兵师地面炮兵一次齐射只消耗弹药1.1吨,而现在增加到23.9吨,增加了23倍。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各类物资消耗剧增,油料、军需给养日用品的消耗比例增大。
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弹药消耗为190万吨,油料消耗为1500万吨,军需品消耗为1400万吨。
其中油料和军需品可以通过后勤动员从地方筹措。
今后可能发生在沿海地区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从动员准备到战役实施,不但动员的工作量大,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所以,后勤动员补给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持续地进行才能满足保障的需要。
4、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后勤动员补给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但也带来了一此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略了平战结合,忽视了国家安全的需要。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海湾战争分析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亦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军队参战的只有将士和战马,武器也仅限于刀枪棍棒,后勤保障十分简单,主要是粮食和马草的供给。
即便是简单的后勤保障,也对每一次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近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不再仅仅局限于“粮草”,而包括部队生活保障、武器弹药保障、维修保障、医疗保障等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瑙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
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它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古代军事家孙武在《作战》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驰马千驯,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间短,但军需物资需求巨大,消耗种类繁多,物资运数量剧增,是保障呈现超强化特征。
同时,现代作战的后勤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技术保障难度加深,后勤生存和防卫问题突出。
因此,在作战思想上,必须强化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充分认识战场后勤保障已成为保证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对决定战争胜负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战争其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因此提高现代战争下联合保障、高强度保障、可持续保障能力。
另外如果供应量过大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都有大量的后勤物资遗留在战场,所以后勤保障在一场战争的作用很重要,但其后勤保障高精确性列加重要。
新时代提升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作者:陈法福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10期陈法福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后勤保障会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后勤保障的水平才能够为军队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上要改变以往的编组模式要转而采用模块化的编组,并且还要将与作战任务有着密切联系的后勤工作予以重视,同时构建相应的后勤装备体系,只有这样后勤保障能力才能够与我国军队现代化程度相匹配。
关键词:军队建设;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军队的打仗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双方保障力量不断抗衡的过程,而后勤这一打仗过程中的保障力量已成为了军队建设的重点,在新时代环境下后勤也已成为了影响战争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对军队后勤进行建设时,必须要把保障能力的提高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而使后勤保障能力的发展能够符合军队遂行任务的要求。
一、采用模块化的后勤力量编组模式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军队建设也有了明显的信息化倾向。
在对后勤进行编组时,就必须对以往编组中所存在的指挥幅度过长、灵活性不足以及编组较为固定等问题进行不断的优化,并且要将其转化成模块化的方式,这样一来才能够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1]。
而我军在新一轮的军备改革中,将后勤部队改建成为联勤保障部队,对其模块化保障能力也予以了重点关注,还对指挥层级的一体化以及后勤摊子的小型化予以明确,这样一来后勤保障队伍就可以像拼装积木一样进行灵活的组建,在面对作战任务时就可以进行灵活的拆分组合,而且也可以将其分区域分阶段的投入战争,进而形成一个刚好够用的保障局面。
指挥层级的一体化,指的就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使指挥系统实现合成化、指挥手段体现网络化以及指挥决策变得科学化,而这其中合成化则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进行系统的指挥,而且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后勤保障能力进行把控。
网络化则需要建立一个网状的指挥系统,进而实现后勤指挥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并对信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指挥过程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不断的拓展,以此来保证后勤指挥人员能够实现战场信息的高速传递以及共享,并建立一个四通八达的指挥结构,进而促进信息流的流通,这样后勤力量才能够根据战场情况进行快速的反应以及配置[2]。
现代局部战争和现代国防对动员的要求主要有些现代局部战争和现代国防对动员的要求主要有些?在⾼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军不宜对战役地幅实施⼤批量和长途⽀援保障,然⽽我军后勤要确保未来战争“⼩打有把握,中打有条件,⼤打有基础”,使后勤保障与⾼技术局部战争需求同步、合拍,后勤保障必须跳出单向思维的圈⼦,打破单⼀的线性保障、平⾯保障和固定保障旧模式,进⾏破变性⾰命,以“⼤保障”、“⼤时空”的思维观寻求保障新的“动⼒⽀点”,建⽴军地联供的“⼤后勤”保障模式和“⼤社会”的后⽅体系。
⼀、⾼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军地联供体系的内涵和价值(⼀)⾼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军地联供体系,是⽑泽东⼈民战争思想在⾼技术现代战争中的继承、发扬和运⽤⽑泽东指出“⾰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战争”。
我国的历次反侵略战争都离不开⼈民群众的⽀援,正是有了地⽅政府和⼈民的⽀援,我军才有⽆往⽽不胜的光辉历史。
在⾼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建⽴军地联供后勤保障体系更是对⽑泽东⼈民战争思想在新时期的充分体现。
(⼆)⾼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军地联供体系,是国防建设贯彻质量建军、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正确道路在⾼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争的杀伤⼒、破坏⼒、消耗⼒空前增⼤,后勤保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然⽽平时国家改⾰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建⽴庞⼤的后勤保障体系。
因此,战区必须建⽴军地联供体系,国家平时的各项建设必须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军队后勤保障要充分利⽤和依靠社会⼒量,寓后勤建设于国家经济建设之中,把军⽤与民⽤、战场建设与经济建设、边海防建设与边疆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平时是⽣产⼒,战时能迅速地变成现实的后勤保障能⼒。
(三)⾼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区建⽴军地联供体系,能构成区域⽹络型强⼤的整体保障合⼒⾼技术战争需要三军联合协同作战,在同⼀地域内三军都需要地⽅的⽀援,从保障的效益上讲,往往各兵种会重复使⽤或舍近求远。
现代军事后勤保障体系论文推荐文章初中学生议论文范文500字精选热度:关于爱国的议论文2000字左右热度:责任的议论文作文600字热度:少数民族政治思想教育论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热度: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后勤的保障也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军事后勤保障论文,供大家参考。
军事后勤保障论文篇一:《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战略指导研究》摘要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战略指导是对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是后勤准备活动的指南和依据。
其正确与否,决定着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方向和成效,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军队建设正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后勤体制又面临深化大联勤改革的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从全局上进行宏观统筹,从更高的起点上加强整体谋划,对战略指导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而现实的理论价值。
一、研究思路本文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比较研究、预测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按照战略预测--战略分析--战略判断--战略指导—实践筹划这一主线,对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战略指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论文主体部分包括机遇挑战、矛盾分析、轨迹透析、理性思考、顶层设计和实践筹划六章。
二、主要内容(一)机遇挑战: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战略指导面临的形势任务国家安全形势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战略指导要服务和服从于战略全局,做好反台独,抗强敌和全方位、多方向的后勤准备。
经济全球化在给后勤准备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忽视。
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减弱,后勤准备的战略指导既不能按照经济发展的高潮去准备,也不能立足经济建设的低谷去准备。
既要顺应国际化潮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要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后勤准备抗风险的能力。
信息化战争更加强调体系的对抗和快速精确打击,后勤准备战略指导把实现军事需求与国民经济供给的有效衔接作为重点,着力提升快速精确的保障水平,提升后勤自身的防护能力。
第一章美国军队的“敏捷后勤”一、敏捷后勤的提出背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并仍在推动着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的精确制导武器约占武器总数的9%,在“沙漠之狐”行动中上升至约70%,而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中则高达98%。
高技术兵器纷纷登场并大量运用于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从而使传统的军事力量得到重塑,军队的组织结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后勤系统必须变革以便与其它领域的变革相匹配。
美国陆军参谋长Dennis Reimer将军说:“没有后勤的变革,就不可能有军事上的变革。
”冷战时期后勤保障结构以大量的超前配置、向前接近并依赖于巨大的存货为特征,随着苏联及华约的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军重新定位了它的全球战略计划,这将直接导致其军队内部事务的改革。
由于后勤是军队的血液,后勤变革便首当其冲。
美军当前面临的一项最重要挑战就是进行后勤改革,为实现其未来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敏捷”的军队需要同等的“敏捷”后勤。
在2000年美国陆军后勤高层会议上,陆军参谋长Eric K. Shinseki将军强调陆军改革的核心是后勤(改革)过程。
因为要达到陆军改革所需要的“敏捷”,将主要依赖于建立一个“敏捷”的后勤结构。
他解释说,在配置部署时,陆军需要移动的80%并不是士兵而是“物资”——武器、装备和供给,而这是后勤的范围。
所以说,“后勤结构的‘敏捷’使得军队变得‘敏捷’”。
而美国空军2025年研究报告“Dynamic Response Logistics:Changing Environments,Technologies,And Processes”指出,当前的任务是缩减后勤的规模和减小后勤“尾巴”,到2025年军事后勤的重要目标是提供“灵敏”的、“敏捷”的后勤系统以对军事作战进行高效和有效地保障。
后勤保障坚实有力详细论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军队后勤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突抓管理,注重讲效益,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后勤工作的主题。
因此,抓好后勤管理,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是保证后勤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当前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性首先,加强后勤管理是我军后勤管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我军后勤管理的历史,是一条由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进入科学管理的道路,尤其是建国初期,我军的后勤管理主要是总结战争年代的一些管理经验,确立“为国家负责,为部队服务”的后勤建设和后勤管理指导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供给标准和规章制度,建立配套的后勤保障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的后勤管理体制。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对后勤工作有所冲击,后勤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经验型转为科学型。
后勤管理进入科学管理的探索和创新时期。
目标管理,依法管理、系统管理、全面管理成为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
引导我军后勤朝着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方向发展,从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保障两个方面来实现“保障有力”成为当前后勤管理的重要目标。
其次,后勤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后勤建设的必然要求。
21世纪的社会是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社会,军队的建设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作战方式也发生极大的变化。
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航天技术等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这就对后勤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边防部队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费管理不严格,利用公款吃喝的现象仍然存在,招待费居高不下,事业经费中的非事业开支严重失控,后勤工作中应该办的事情没办,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
军用资产浪费严重,有些科技含量高的资产,由于保管不善而提前报废,或闲置不用,严重流失。
二是后勤基础工作缺少计划,登记、统计等基础工作不健全,缺乏规范性,部门内部工作随意性大,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协调,工作漏洞大。
拿破仑战争带给我们关于后勤的几点启示拿破仑·波拿马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正是这个一个战功赫赫,威震欧洲的著名人物,使得从一七九三年到一八一五年,欧洲的主要强国先后七次结成反法联盟,进行了对抗法国的大规模的欧洲性战争。
后人将这段时期的战争统称为“拿破仑战争”。
这个时期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但是拿破仑在战争中所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芒却长久不褪。
他的作战指挥艺术对现代的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对后世军事理论发展影响重大的两本经典著作《战争艺术概论》和《战争论》更是直接在拿破仑战争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中评价道:“拿破仑把资产阶级的战略和战术‘发展到了完善的地步’,以致与他同时代的将军们一般地不仅不能胜过他,而且只能试图在自己最光辉和最成功的作战中抄袭他”。
其实,任何一场战争都不会仅靠战略、战术的运用,而忽视在其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的后勤保障去取得胜利。
拿破仑战争也是如此。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战略、战术,还有关于后勤的几点启示。
一、后勤与战略战术相互融合的作战指挥决策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依据。
在应对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为达到战略奇袭的目的,拿破仑决定亲率部队由法国横跨阿尔卑斯山南出意大利,切断奥军后路。
而由法国南出意大利有四条隘道可通,即:圣哥达、辛普伦、圣伯纳德和塞尼斯四个山口,这些均为难走之路,而圣伯纳德山口尤为险要难行。
拿破仑经过综合考虑,决定从圣伯纳德进取意大利。
原因在于:若越圣哥达山口,其手下摩洛部行动可能迟缓,无法保障其后方,有可能导致其左侧在莱茵方面受到奥军威胁;而从辛普伦前进,可立至富饶之地,但橇不能通行。
至于塞尼斯,前有敌军重兵把守,不易通过。
圣伯纳德山口,虽然是有名的天险,“人称阿尔卑斯第一险道”,山高为二千四百七十米,炎夏也积雪很厚,在山口二、三公里处的前方悬岩陡壁,终年为坚冰覆盖,并常有雪崩,人行犹难,何况还要携带武器弹药、粮秣和马匹,但是离日内瓦较近,给养供给比较方便,同时也有利于北袭米兰,易达到战略奇袭的目的。
浅谈怎样确保战争后勤保障的安全发表时间:2018-02-09T10:46:09.30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唐国栋常涛涛滕紫辰[导读] 战场透明度大,打击手段多,后勤生存受到巨大的全时空威胁。
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摘要】战场透明度大,打击手段多,后勤生存受到巨大的全时空威胁,传统的后勤防卫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求战役后勤保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纵深作战能力,保证后方安全。
【关键词】军队;战争后勤保障;安全高技术战争战役中更加注重后勤的生存,后方作战将纳入战役统一计划之中,后勤保障行动将与作战和伪装、欺骗等行动紧密结合,大胆突破传统的后勤编组、配置模式,以寻求增强防卫能力的新途径。
建设军民结合、三军一体的战役后勤防卫指挥体系,采取集中统一的直接指挥与相对独立的委托指挥相结合的灵活指挥方式建立军民结合、三军一体的后勤防卫指挥体系,首先应在战役后勤一级建立由战役副指挥员负责,战役后勤指挥员、各军、兵种后勤指挥员和地方党政领导及机关有关人员参加的统一的后勤防卫指挥机构,负责统一筹划和使用防卫力量,统一组织各项保障的计划和控制协调,统一组织后勤防卫。
同时,各防区均应建立相应的区域性联合后勤指挥机构,对各区域的后勤防卫设施统一指挥。
从而形成以战役后勤最高联合指挥机构与各区域相对独立的后勤联合指挥机构上下衔接的纵向后勤指挥为主线,各区域、各部队后勤指挥机构之间横向紧密连接的网状一体化指挥体系。
建立既能抗敌破坏又能实施保障的后勤工程体系,争取后勤生存和保障活动的自由权。
一是搞好以后勤配置地域、机场为重点的后勤工程设施建设。
由于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对后勤整体保障的需求,战役后勤应将后勤基地、分部、兵站等统一纳入防卫作战体系,统筹计划后勤工程建设。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线的运输、防护配套工程建设。
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战,交通运输线上的斗争,将是后勤保障中贯彻始终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必须将交通运输线的运输工程建设一防护工程建设统筹规划,配套实施。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更确切地说,是现代技术下,尤其是高技术下的局部战争。
这种战争是以核威胁为背景,组合使用大威力、高效能的高技术常规兵器的有限战争。
局部战争是相对两次世界大战而说的,世界大战是跨洲、跨国的大集团战争,而局部战争规模较小。
战后,爆发了许多局部战争,尤其是91年的海湾战争和去年的科索沃战争。
这些高技术局部战争,既是战争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现代国际关系产生的。
这对每一个国家的安全造成了新的问题,并造成新的军事理论的发展。
我下面讲一下现代高技术下局部战争的特点。
国内外众多专家都就这个问题发展了不同的观点。
可以说是众说纷坛,我是从战略的、综合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的。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由于我军没有高科技战争的经历,所以今天我们只能是简单地说。
1.从战争的动因及其与相关因素的联系看。
高技术局部战争是当代世界多种矛盾激烈斗争的产物,与国际战略格局紧密相连,其发生、发展和结局受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战争成了以高技术水平为突出标志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战争的手段与战法上看。
当今的高技术局部战争,通常是以核威慑为背景。
组合使用系统使用大威力高效能的高技术常规兵器,作战方法发生了阶段性变革,电子战、导弹战成为新的主要的作战样式,先进而健全的C3I系统是维系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关键。
3. 从战争所表现出的空间形态上看。
高技术局部战争通常是在陆海空天电等领域里五位一体的军事角逐,战争的空间范围空前扩展,前方与后方没有明显界限,战场形态呈现出超立体、大纵深、全方位、多层次的非线性的特征。
比如91年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在空中就有25种飞机、75种机型在6种不同的高度执行任务,在水下还有潜艇发射巡航导弹。
4.从战争所反映出的时间形态上看。
高技术局部战争由于高投入、高消耗,国家和军队需要作长期准备,但由于打击兵器的先进性和打击手段的多样化,战争发生的突然性增大,战争的进程和节奏加快,战火倾刻熄燃,战机稍纵即逝。
探析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摘要: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是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从部队后勤装备保障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建设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快速发展和军事技术的日新月异,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已成为军事斗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战场胜负的最终结果。
在这个新的战争背景下,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深入探析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对于提高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概述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是指在军事行动中,为部队提供所需的各类后勤装备和物资,以满足部队的作战、训练、生活等需求,保证部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作战的一种支援活动。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涉及到装备采购、维修、运输、保养、更新等多个环节,需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创新机制、优化资源,以适应不同战场环境和任务需求[1]。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复杂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涉及多种类型、多个层次、多个领域的后勤装备和物资,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环境、条件和标准进行综合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动态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适应部队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后勤装备和物资的配置、分配、运输和补给,以满足部队的实时需求;紧迫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快速响应部队的紧急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后勤装备和物资支援,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灵活性。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和渠道,提高后勤装备和物资的获取、利用和保护效率。
二、当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存在的问题一是后勤装备保障体系不完善。
国防后勤局:美军战时后勤的支柱美军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的出色表现证明了美国国防部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成功。
其中,国防后勤局是保证美军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防后勤局是国防部目前最大的战斗保障机构。
正如国防后勤局负责作战行动的Proctor少将所说的:“国防后勤局的任务就是为参战人员(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提供食品、服装、武器、油料等一切作战所需物质”。
国防后勤局的保障能力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到2003年4月底,国防后勤局已完成了价值近6100万美元的军方征用任务,向部队供应了总价值约30亿美元的食品、服装、医药、油料、备件和3000万袋方便食品,此外,还提供了约3亿加仑的燃料。
伊拉克自由行动同样为国防后勤局验证其改革措施提供了空间,这些改革措施包括:新的业务实践,后勤人员更大程度地参与战争计划的制定,库存跟踪技术,以及战场现场协调。
新的业务实践自上次海湾战争以来,整个后勤以及供应链的运作过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库存管理与数年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差异。
国防后勤局目前所管理的是供应商而非大规模的库存与设施。
很多物质都是由生产商、分发商和战略供应商直接运送到前线的。
国防后勤局负责应急计划与行动的空军上校Petrucelli指出:“我们已不再象以往那样管理大宗的库存货物,目前只是对一些关键的、高需求的部件进行库存管理。
我们能够确保供应商将物资直接运送到需要这些物质的任何地点,而不管它是在弗吉尼亚的办公室、科威特的港口或者是伊拉克境内的一个机场。
”早期介入计划的制定参与早期计划制定的后勤人员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整个战争期间,国防后勤局的后勤人员与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和计划人员密切协作,在战前充分了解战场上所需的物资,并及早做好准备,使得后勤人员得以更早地进入准备阶段,也使得国防后勤局对战场所需物质的预计更趋合理,这是保障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所必需的。
国防后勤局于1999年和2000年在每个作战指挥部(如美军中央司令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等机构内都设置了联络官。
关于作战后勤保障战例教学的思考【关键词】作战;后勤保障;战例教学战例是指对某种典型意义的战争或演习演练过程的详细叙述和经验总结,供研究作战经验和教学训练使用。
一个完整的战例通常由基本情况、战前任务、战中行动、主要经验教训(体会)和附件五部分组成。
但供训练、教学使用的战例通常不包括主要经验教训(体会)部分,而将这一部分作为教学训练中所要完成的内容来体现。
在战术教学训练中广泛运用战例组织想定作业和战例研讨,能使学员从多种类型的战例中汲取战法和谋略的精华,“置身”于实战环境中,启迪思维、开拓视野,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新战法,提高战术素养、指挥能力和谋略水平。
1着眼教学目的,精选典型战例战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取决于所选战例的质量。
好的战例必然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当前,在战例选择上存在针对性不够、代表性不强、借鉴意义不大等问题,从根源上制约了战例教学目的的实现。
因此,搞好战例教学,必须首先在战例选择上下工夫,真正选取那些真实可信、典型精练、时代感强的战例。
1.1选择战例要准确、贴题1.2选择战例要有代表性,避免以偏概全战役战斗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些特定环境、特定背景下的战役战斗,大都具有特殊性的一面,不能说明一般性的问题,其经验在过去战争中适应,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却未必尽然。
如果采用无代表性的战例,不仅达不到帮助学员理解的目的,相反会使学员在认识上产生歧义。
这就要求教员在选择战例时,一定要做到不具有代表性的不选,不能说明一般性问题的不选,容易引起歧义的不选。
当然,任何事件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综合体,战役战斗也不例外,这就对任课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引导学员弄清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启发他们从每次特殊的战例中探索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要防止以偏概全,钻“牛角尖”。
1.3选择战例将成功战例与失败战例相结合战争必有胜败,胜败乃客观存在,胜有胜的经验,败有败的教训。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海湾战争分析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亦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军队参战的只有将士和战马,武器也仅限于刀枪棍棒,后勤保障十分简单,主要是粮食和马草的供给。
即便是简单的后勤保障,也对每一次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近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不再仅仅局限于“粮草”,而包括部队生活保障、武器弹药保障、维修保障、医疗保障等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瑙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
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它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古代军事家孙武在《作战》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驰马千驯,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间短,但军需物资需求巨大,消耗种类繁多,物资运数量剧增,是保障呈现超强化特征。
同时,现代作战的后勤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技术保障难度加深,后勤生存和防卫问题突出。
因此,在作战思想上,必须强化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充分认识战场后勤保障已成为保证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对决定战争胜负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战争其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因此提高现代战争下联合保障、高强度保障、可持续保障能力。
另外如果供应量过大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都有大量的后勤物资遗留在战场,所以后勤保障在一场战争的作用很重要,但其后勤保障高精确性列加重要。
一、现代局部战争后勤保障什么是后勤保障?《现代汉语词典》对后勤保障的诠释是: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
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指挥复杂等特点所以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
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的特点。
因此,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后勤保障作为军事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建设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
后勤保障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实际,适应需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后勤保障的方式,主要是按部队建制保障,或按区域保障,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又是什么呢,后面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1、海湾战争的特点海湾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其大规格使用高科技武器,作战方式也发生根本改变,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当时仍然是以大规模地面部队为主,空军为辅担任空中支援任务。
到海湾战争时发生改变,美军先是以大规格空中打击和远程火力打击为主,夺取制空权后对敌方军事设施进行空中打击致其瘫痪,然后地面部队为辅快速穿机动插进行地面占领,并且同时空中进行不间断支援,下面我们看一下现代战争的特点有哪些体现在海湾战争中。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空中作战: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
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机动作战: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
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远程火力战: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
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M—lA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
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
电子战: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
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可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
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即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
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
结果,使伊军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夜战: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当战争的形势发生改变后,其配合战争的一系列将随之发生改变,现代战争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就是打仗就是打后勤,朝鲜战争的胜利70%归功于后勤,但其后勤主要是枪支弹药及士兵的衣食住行,当现代战争大规格先进武器的使用以及快速机动作战方式的改变其后勤保障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后勤高度信息化、系统化、技术化和精确化为这些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2、现代战争后勤保障发展趋势1.1 高技术引起后勤保障的变化(1) 高技术条件引发了局部战争战役的后勤理论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与传统的战役相比,其作战思想、作战原则和作战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2) 保障装备、系统日趋现代化,高技术的发展,使后勤保障装备日趋现代化,进而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能。
保障系统也日趋科学化、自动化;(3) 后勤补给正在从“以防万一”向“量体裁衣”转变。
要求后勤在最大限度满足作战需求的同时也必须讲求效益,长期以来,对于后勤保障如何做到既保障作战需要,又尽量减少战场过多储备始终是个难题,以往,一般采用在既设战场,根据预定的战略目标、作战可能持续的时间和消耗,以大量储备战争物资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战争的事发地点、战争的进程、时间的长短等又不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
其结果,如战争没发生在既设战场,不得不临时从各地紧急调运,造成后勤保障工作的忙乱和被动;如战争进程大大超出预定进程,时间大大延长,又常因储备的物资过少,不得不再次大量调运物资;战争时间如大大缩短,储备物资过多,致使大量物资堆弃于战场,要么花大力气运出战场,要么丢弃于战场,有时甚至会成为敌方的战利品。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途径。
通过计算机进行作战模拟和仿真试验,可以科学地预测不同规模作战各种物资的消耗量,制定后勤保障的总体方案,有计划地生产、采购、运输和储备,使后勤保障日趋科学化;(4)机动力正在成为和火力同等重要的因素。
后勤基本形态正在从储备型向速度型转变后勤基本形态从储备型向速度型转变,是信息化后勤的鲜明特征。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作战目标的可变性和选择性,导致战场飘移,作战重心位移,部队将不可避免地频繁机动,甚至大跨度地机动。
战役的进程缩短,节奏加快,消耗剧增。
要求后勤必须具备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地点、及时、准确地提供后勤保障。
所以未来战争中,后勤保障要求非常高。
1.2 后勤保障体制的变化(1) 军民一体化趋势,军民一体化,就是把军队后勤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结合进行,在布局、产品、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合,从浩瀚的后勤保障史料中可以看到,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体制既寓于作战体制之中,又寓于国家行政机构之中,结构极为松散。
掠夺性的就地取给,临时征用商人或组成辎重队实施伴随保障,是当时后勤保障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兵器日益发展,战争规模扩大,军队机动频繁,专门的后勤保障系统逐步形成,组织结构也逐渐完善,现代战争的高投入、高消耗对后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军队建制的后勤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必须以国家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作后盾,充分利用国家力量,发挥社会各系统的合力,提高社会化保障程度,形成寓军于民、寓民于军、军民双向兼容的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这既是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保障体制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美军“空地一体战”后勤理论中,把筹措和利用民间资源,增强后勤保障能力,作为对战区、战役后勤的重要要求之一。
(2) 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苏联武装力量后勤的发展》一书认为:后勤要有适应性强的灵活编制,能在最短时间内改变自身的组织而适应具体任务的需要。
原苏联武装力量后勤参谋长戈卢什科表示:平时就要按照积木组装方法组训某些同类型的后勤分队,使各级后勤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进和调出同类型的人力、物力,迅速增强后勤保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