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老王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分析关键词句解读文章的方法。

3、体悟作家杨绛的胸怀,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我”与老王之间的点点温情。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我对老王的“愧怍”,感受杨绛的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惶恐与烦恼,不幸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幸运的杨绛一家和不幸的“老王”之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恰好证明了培根的观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见证。

二、目标展示

首先,我们来明确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老王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分析关键词句解读文章的方法。

3、体悟作家杨绛的胸怀,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三、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本名杨季康,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杨绛一生笔耕不辍,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杨绛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她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的妻子。钱钟书字默存,曾参与翻译《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并出版。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四、预习检测

我们先来解决文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伛.滞.笨惶.恐愧怍.

取dì 荒pì kū lóu tā败

翳.攥.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伛:弯腰曲背。愧怍:惭愧。

五、感知老王的不幸

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

...的愧怍。

作者认为老王是一个不幸者,请快速跳读文章1—4自然段,说一说你从哪里看出老王的不幸?

学生自主勾画批注——四人小组交流意见

1、从“蹬三轮的、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看出他生活无保;

2、从“哥哥,死了、侄儿,“没出息”、没什么亲人”看出他精神无靠;

3、“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那只好眼也有病”看出他生理缺陷;

4、从“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看出他居所塌败;

5、从“家、住那儿多年了”看出他觉得那几间塌败的小屋算不得是家,看出他的孤苦伶仃。

将这些内容整合,分别是职业、身体、居所、亲友四方面来写,不管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老王都是一个不幸者。

六、感受彼此的温情

1、快速阅读5--16自然段, 说一说作者回忆了有关老王的哪几件事情?从中体现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第5自然段:送冰(冰量大一倍,冰价相等)

(2)第6自然段:送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拿钱)

(3)第7自然段:为顾客加装车围

(4)第8-16自然段:临终送好香油、大鸡蛋

这几件事共同体现了老王的“善良”,它们的着墨是否一样多呢?明显我们看到,前三件事略写,最后一件事详写。因为前三件事“送冰”“送人”“加车围”都是发生在工作中,作者通过记述老王的周到服务来表现他的善良;最后一件事发生在生活中,且临终极度虚弱之时还来送香油、鸡蛋这样紧缺的物资,是通过老王真诚的流露来体现他的善良,给作者和读者的冲击更强烈,所以详写。

2、老王处处为杨绛一家着想,那么杨绛一家又是如何对待老王的呢?

第1自然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第3自然段:“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第5自然段:“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第6自然段:“我一定要给他钱”

第13自然段:“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杨绛一家照顾老王的生意,并且治愈老王的疾病,对他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

3、点滴之中,我们看到了善良人与善良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相互扶持,这让我们温暖感动。然而,杨绛感受到的却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她的“愧怍”之感缘何而起呢?

老王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

在这件事中有对老王精彩细致的刻画,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直僵僵地镶嵌”是夸张修辞;

“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是对老王的神态描写;

“棺材、僵尸,骷髅、枯黄的干皮、白骨”等是作者当时特殊的心理感受,甚至于“直僵僵地镶嵌”页让我们想象到了遗像;

“直着脚走”是老王艰难行走的动作描写,这些共同写出了老王极度虚弱、艰难行走的状态,表达了我内心的震惊、酸辛和对老王的同情、担忧。

老王的的极度虚弱甚至让杨绛不知该如何面对,她“记不清”“多得数不完”“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但她还是不忘“转身进屋去”拿钱接济老王,为了让他收钱收的坦荡、体面,她还专门进行了解释。可这些都不能消解作者此后的愧怍感,因为她十多天后才得知老王在到她那里的“第二天”就死了,“早埋了”。自己怎么就没能真正关心老王呢?只知道他穷,就给他金钱的相助,怎么就没能及时体察他的一颗感恩的心,没能感受到他临终前真诚的感谢,而让他含恨而终呢?作者认为自己这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老王怀有愧怍之情。

七、感悟杨绛之胸怀

从客观上来说,杨绛真的算得上幸运吗?

背景链接:与老王相识的时候正好处在“文化大革命”那个荒唐动乱的年代。钱钟书、杨绛夫妇没有幸免,均被“揪出”,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为了羞辱她,造反派甚至让她挂名牌、认罪名、刷厕所。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毒打、迫害,他们被迫离家出走,在外过了三年流亡生活……

在我们看来,杨绛也是不幸的人,那她的幸运指什么呢?是她幸运地活着、幸运地有家人陪伴、幸运地得到老王亲人般的关心;老王的不幸是他悲戚地死去、是他一生孤苦无依的命运、是他临终真诚的感恩没有被理解。这正体现了杨绛先生人道的关怀和作家的自省。在我们看来这是更高层次的,更难能可贵的善良,所以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妻子: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其中的“才”与“贤”应该都包蕴了杨绛先生极纯的善良。

八、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