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70.50 KB
- 文档页数:1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田宽梅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本节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思维观。
课堂小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
结
九、课堂反馈
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2.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A.向光侧分布的多B.背光侧分布的多
C.在茎中分布均匀D.在茎的顶端产生
3.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然后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胚芽鞘弯曲的方向是()
A.向左侧B.向右侧C.不弯曲D.先向右后向左
4.固定花盆,暗箱在旋转器匀速、水平旋转,一段时间后生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