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 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828.50 KB
- 文档页数:4
成比例线段郑州市第七中学方敏一、学情分析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小学时学生就接触过比例的知识,在七年级下册时学生已学习了全等图形(其实全等图形就是相似图形的一个特例). 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等,学生在学习线段的比时不会感到很困难.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学习线段的比的必要性,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2.借助几何直观,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3.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四、教学方法探索法、发现法五、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新知探究;第三环节:应用新知;第四环节:巩固新知;第五环节:回顾新知;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引入新课(1)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的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观察下列图形,每一组图形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引发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请在下面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你发现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设计目的:从生活图片过渡到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寻找表示方法,引出线段的比.)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放大或缩小得到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放大、缩小的过程中图形上的相应线段也被放大或缩小,从而发现结论.对于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我们可以用相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第二环节:探究新知(一)线段的比1. 活动:同桌之间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课本的长和宽(精确到0.1 cm),并求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问题:你们的结论相同吗?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设计目的: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概念: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AB :CD =m :n ,或写成AB m CD n=,其中,AB ,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 如果把m n 表示成比值k ,那么AB k CD =或AB =k ·CD . 2. 问题:如图,五边形 ABCDE 与五边形A ′B ′C ′D ′E ′形状相同,AB =5 cm ,A ′B ′=3 cm . 请问:线段AB 与线段A ′B ′的比是多少?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3. 问题: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 ,AD ,EF ,EH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AB AD AB EF EF EH AD EH的值,你发现了什么?(提问目的:学生观察发现有两组线段的比相同,引入成比例线段.)(二)成比例线段1. 概念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讲评要点:四条线段成比例,与四条线段的顺序有关,不能变动. 例如,上图中的AB,EF,AD,EH是成比例线段,AB,AD,EF,EH也是成比例线段,但是AB,AD,EH,EF就不是成比例线段.)2.练习(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①a=2 cm,b=4 cm,c=3 m,d=6 m;②a=0.8,b=1,c=3,d=2.4 .(2)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 cm,b=2 cm,c=9 cm,求线段d的长.(设计目的: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成比例线段概念的理解.)(三)比例的基本性质1.小组合作如果a,b,c,d四个数成比例,即a cb d=,那么ad=bc吗?追问: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a,b,c,d四个数成比例吗?即a cb d=成立吗?(设计目的:通过提问复习回顾小学学过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环节:应用新知例1. 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 m,宽AD=1 m,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长与宽的比与原绸布的长与宽的比相同,即AE:AD=AD:AB,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第四环节:巩固新知(平板推送检测内容)1、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C )A、a=1、b=3、c=2、d=4;B、a=4、b=6、c=5、d=10;C、a=2、b=4、c=3、d=6 ;D、a=2、b=3、c=4、d=1.2、已知a、b、c、d成比例线段,且a=2、b=4、c=9,则d=(C)A、10B、15C、18D、203、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平面地图上,A、B两地的距离是6 cm,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D )A、60 kmB、1.2 kmC、20 kmD、30 km4、已知2a=3b(b≠0),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D)A、32ab=B、23a b=C、23ab=D、32a b=(设计目的:让学生利用平板完成课堂检测,便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提升已知线段AB,如图,按下列要求进行尺规作图,①过点B作BD⊥AB,使BD=12 AB;②连接AD,在AD上截取DE=DB;③在AB上截取AC=AE.试判断:线段AC、AB、BC、AC是否是成比例线段?(设计目的:学生完成后利用平板拍照上传到作品库,便于反馈并及时纠正.)第五环节:回顾新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事例?你能举例吗?(设计目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做一个有心人. 同时,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第六环节:布置作业(A、B层)必做题:课本79页习题4.1第1题、第2题.(A层)选做题:课本79页习题4.1第3题.教学反思:教学中穿插了让同桌之间用不同的单位测量课本的长与宽(精确到0.1 cm),并求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 添加这个环节目的是对学生得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的结论埋下伏笔. 提问时问题不够准确,学生已经有了全等图形和比例的知识作为铺垫,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相似图形的例子,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和补充.。
4.1 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 线段的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1.了解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并应用线段的比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阅读教材P76~79,完成下列内容:(一)知识探究1.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就是它们________的比,即AB ∶CD =m ∶n ,或写成AB CD =m n.其中,线段AB ,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把m n 表示成比值k ,那么AB CD=k 或AB =k ·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2.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________,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________.3.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那么ad =________. 如果ad =bc(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________. (二)自学反馈1.下列各组线段(单位:cm)中,成比例线段是( )A .1,2,3,4B .1,2,2,4C .3,5,9,13D .1,2,2,32.把mn =pq 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 )A.m p =q nB.p m =n qC.q m =n pD.m n =p q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 =a m ,宽AD =1 m ,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宽与长的比与原绸布的宽与长的比相同,即AE AD =AD AB,那么a 的值应当是多少?解:根据题意可知,AB =a m ,AE =13a m ,AD =1 m. 由AE AD =AD AB,得 13a 1=1a, 即13a 2=1. ∴a 2=3.开平方,得a =3(a =-3舍去).本例提供了应用比例基本性质的一个具体情境,应注意阅读和理解题意,然后由比例式得到等积式,再通过计算求得结果.易错提示:开平方后求得的结果,需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活动2 跟踪训练1.等边三角形的一边与这边上的高的比是( )A.3∶2B.3∶1C .2∶ 3D .1∶ 32.若四条线段a 、b 、c 、d 成比例,且a =3,b =4,c =6,则d =( )A .2B .4C .4.5D .83.在比例尺为1∶900 000的安徽黄山交通图中,黄山风景区与市政府所在地之间的距离是4 cm ,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2 250厘米B .3.6千米C .2.25千米D .36千米4.A 、B 两地之间的高速公路为120 km ,在A 、B 间有C 、D 两个收费站,已知AD ∶DB =11∶1,AC ∶CD =2∶9,则C 、D 间的距离是________km.5.如图,已知AD DB =AE EC,AD =6.4 cm ,DB =4.8 cm ,EC =4.2 cm ,求AC 的长. 活动3 课堂小结1.线段的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前项、后项及比值k.2.两条线段的比是有序的;与采用的单位无关,但要选用同一长度单位.3.两条线段的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预习导学】(一)知识探究1.长度 前项 后项 2.a b =c d 比例线段 3.bc c d(二)自学反馈1.B 2.D【合作探究】活动2 跟踪训练1.C 2.D 3.D 4.905.∵AD DB =AE EC ,∴6.44.8=AE 4.2.解得AE =5.6.∴AC =AE +EC =5.6+4.2=9.8(cm).第2课时 等比性质1.理解并掌握等比性质.(重点)2.运用等比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79~80,自学“例2”,完成下列内容:(一)知识探究等比性质:如果a b =c d =…=m n (b +d +…n ≠0),那么a +c +…+m b +d +…+n=________. 注意在运用等比性质时,前提条件是:分母b +d +…+n ≠0.(二)自学反馈如果a b =c d =52(b +d ≠0),那么a +c b +d=________.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在△ABC 与△DEF 中,若AB DE =BC EF =CA FD =34,且△ABC 的周长为18 cm ,求△DEF 的周长. 解:∵AB DE =BC EF =CA FD =34, ∴AB +BC +CA DE +EF +FD =AB DE =34. ∴4(AB +BC +CA)=3(DE +EF +FD),即DE +EF +FD =43(AB +BC +CA). 又∵△ABC 的周长为18 cm ,即AB +BC +CA =18 cm ,∴DE +EF +FD =43(AB +BC +CA)=43×18=24(cm), 即△DEF 的周长为24 cm.在应用等比性质时,要抓住题目已知条件:三角形ABC 的周长,即三边之和为18 cm.活动2 跟踪训练1.已知a b =c d =e f=4,且a +c +e =8,则b +d +f 等于( ) A .4 B .8C .32D .22.若a +b c =b +c a =c +a b=k ,且a +b +c ≠0,则k 的值为( ) A .2 B .-1C .2或-1D .不存在3.已知a b =c d =e f =23,则a +e b +f=________. 4.如果a b =c d =e f=k(b +d +f ≠0),且a +c +e =3(b +d +f),那么k =________.5.已知a b =c d =e f =23,b +2d -3f ≠0,求a +2c -3e b +2d -3f的值. 活动3 课堂小结等比性质:如果a b =c d =…=m n (b +d +…n ≠0),那么a +c +…+m b +d +…+n =a b.【预习导学】(一)知识探究 a b(二)自学反馈52【合作探究】活动2 跟踪训练1.D 2.A 3.234.3 5.∵a b =c d =e f =23,b +2d -3f ≠0,∴a b =2c 2d =-3e -3f =23.∵b +2d -3f ≠0,∴a +2c -3e b +2d -3f =23.。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1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线段的比与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了解线段比的概念,并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结合实际情境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3.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4.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求解.难点: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及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解: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同.讲授新知知识点1线段的比已知线段a=30 cm,b=60 cm,c=0.15 m,d=30 cm.(1)求线段a与线段b的比;(2)求线段c与线段d的比.[点拨]先化为相同单位,然后进行计算.解:(1)a∶b=30∶60=1∶2.(2)0.15 m=15 cm,c∶d=15∶30=1∶2.[归纳]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 ∶CD=m ∶n 或写成AB CD =m n .其中,AB ,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m n表示成比值k ,那么AB CD =k 或AB=k ·CD. 知识点2 成比例线段计算下列四条线段中a ∶b 与c ∶d 的值,你能发现什么?(1)a=2 cm,b=4 cm,c=3 m,d=6 m;(2)a=0.8,b=1,c=2.4,d=3.解:(1)a ∶b=2∶4=1∶2;c ∶d=3∶6=1∶2,两个比相等.(2)a ∶b=0.8∶1=4∶5;c ∶d=2.4∶3=4∶5,两个比相等.[归纳]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1)若a ∶b=k ,说明a 是b 的k 倍;(2)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 知识点3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四条线段:a=3,b=4,c=6,d=8,它们成比例吗?计算ad 与bc 的值,你能发现什么? 解:它们成比例,ad=bc.[归纳]如果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即a b = c d .那么ad=bc.如果ad=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 c d . 范例应用例1 如图所示,已知在Rt △ABC 中,∠C=90°,BC=8 cm,AC=6 cm,CD 是斜边AB 上的高,求CD ∶AB 的值.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AC 2+BC 2=√62+82=10(cm ),由面积公式,得S △ABC = 12AC ·BC=12AB ·CD.所以CD=6×810 = 245(cm ).所以CD ∶AB = 245∶10=1225.例2 下列四个数成比例的是(A)A.3,9,5,15B.1,2,3,4C.2,4,5,8D.3,5,7,9例3 若x ∶3=5∶(x+2),求x 的值.解:因为x ∶3=5∶(x+2),则x (x+2)=3×5.即x 2+2x15=0. 解得x=5或x=3.所以x 的值为5或3.课堂训练1.如果3x=5y,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B)A.x y = 35B.x y = 53C.x 3 = y 5D.3x = 5y2.已知a b =52,那么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A.2a=5bB.a+b=7C.a=5,b=2D.a 2 = b 5 3.在比例尺为1∶2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4 cm,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48 km.4.如图所示,有矩形ABCD 和矩形A'B'C'D',AB=8 cm,BC=12 cm,A'B'=4 cm,B'C'=6 cm.则线段A'B',AB,B'C',BC 是成比例线段吗?解:因为AB=8 cm ,BC=12 cm ,A'B'=4 cm ,B'C'=6 cm ,所以A'B'AB =48=12,B'C'BC = 612=12. 所以A'B'AB =B'C'BC .所以A'B',AB ,B'C',BC 是成比例线段.5.已知三个数2,4,8,请你再添上一个数,使它们成比例,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数. 解:设添加的数为x ,当2∶4=8∶x 时,x=16.2∶4=x ∶8时,x=4.2∶x=4∶8时,x=4.x ∶2=4∶8时,x=1.所以可以添加的数有1,4,16.课堂小结1.线段比的概念.2.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判断及注意事项.3.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1 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 线段的比与比例的基本性质1.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 ∶CD=m ∶n 或写成AB CD =m n.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b,c,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 四个数成比例,即a b =c d ,那么ad=bc.如果ad=bc(a,b,c,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d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性质,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对学生而言,这个概念基于图形背景中,比较直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比例的性质,是后续研究相似图形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分式的运算提供一些便捷,而且比例的基本性质中蕴含着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可适当运用到后续知识的学习中,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任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4.1成比例线段 导学案第1课时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1、教学目标1.线段的比:是指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的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2.比例尺:在地图或工程图纸上,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通常称为比例尺.3.线段比AB ∶CD 中,AB 叫线段比的前项,CD 叫线段比的后项.4.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5.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那么ad =bc ;反之,如果ad =bc(a ,b ,c ,d 都不为0),那么a b =c d. 2、课堂精讲精练【例1】在1∶40 000的地图上,村犀路的距离是7厘米,则实际距离是2.8千米.【跟踪训练1】 在比例尺为1∶6 000的地图上,图上尺寸为1 cm ×2 cm 的矩形操场,实际尺寸为60m ×120m .【例2】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C)A .a =2,b =3,c =2,d = 3B .a =4,b =6,c =5,d =10C .a =2,b =5,c =23,d =15D .a =2,b =3,c =4,d =1【跟踪训练2】已知a ,b ,c ,d 成比例线段,其中a =3 cm ,b =2 cm ,c =6 cm ,则d 的长度为(A)A .4 cmB .5 cmC .6 cmD .9 cm【例3】已知x ∶y =3∶2,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A.x +y y =52B.x -y y =13C.x y =23D.x +1y +1=43【跟踪训练3】如果x ∶y =3∶5,那么x ∶(x +y)=(B)A.35B.38C.25D.583、课堂巩固训练1.在比例尺是1∶4 000的成都市城区地图上,位于锦江区的九眼桥的长度约为3 cm ,它的实际长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B)A .12×103 cmB .1.2×102m C .1.2×104m D .0.12×105 cm 2.在等腰△ABC 中,AB =AC ,∠A =120°,AD 为高,则AD ∶AB 为(D)A .2∶1B .1∶1C .1∶3D .1∶23.下面四组线段中不能成比例线段的是(B)A .3,6,2,4B .4,6,5,10C .1,2,3, 6D .25,15,4,2 3 4.如果x -y x +y =38,那么x y =115. 5.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 cm ,2 cm , 2 cm ,如果另外一条线段与它们是成比例线段,那么另外一条线段的长为2_cm 或22_cm . 4、课堂总结1.求线段a 与b 的比值的准备工作:统一a ,b 的长度单位或把a ,b 用同一个字母表示出来.2.验证两个比例式是否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看它们的等积式是否相同.3.验证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简便方法:看是否满足“最大×最小=其余两项之积”.第2课时 等比性质1、教学目标如果a b =c d =…=m n ,当b +d +…+n ≠0时,a +c +…+m b +d +…+n =a b.比例的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等比性质.2、课堂精讲精练【例1】(1)若a b =c d =e f(b +d +f ≠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B) A.e f =ac bd B.e f =a +c +e b +d +fC.e f =a +c b -dD.e f =a +c -e b +d +f (2)已知a 2=b 3=c 4≠0,则a +b c =54. 【跟踪训练1】若a 6=b 5=c 4≠0,且a +b -2c =3,则a =6. 【例2】已知a b =c d =e f=3,求: (1)a +c +e b +d +f(b +d +f ≠0)的值; (2)2a +3c -4e 4b +6d -8f(4b +6d -8f ≠0)的值. 解:(1)∵a b =c d =e f=3, ∴a +c +e a +d +f =a b=3. (2)∵a b =c d =e f=3, ∴2a 4b =3c 6d =-4e -8f =3×12=32. ∴2a +3c -4e 4b +6d -8f =32.【跟踪训练2】若a b =c d =…=2m 3n =57(b +d +…+3n -7≠0),则a +c +…+2m -5b +d +…+3n -7的值为57. 【跟踪训练3】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a -c)∶(a +b)∶(c -b)=(-2)∶7∶1,a +b +c =24.(1)求a ,b ,c 的值;(2)判断△ABC 的形状.解(1)设a -c =-2k ,a +b =7k ,c -b =k ,∴a =7k -b ,c =k +b.∴a -c =7k -b -k -b =-2k.∴b =4k ,a =3k ,c =5k.∵a +b +c =24,∴3k +4k +5k =24,解得k =2.∴a =6,b =8,c =10.(2)∵a 2+b 2=62+82=100=102=c 2,∴△ABC 是直角三角形.3、课堂巩固训练1.设a ,b ,c 是三个互不相同的正数,如果a -c b =c a +b =b a,那么(A) A .3b =2c B .3a =2b C .2b =c D .2a =b 2.若k =a +b c =b +c a =a +c b(a +b +c ≠0,k ≠0),则直线y =kx +k -2一定经过第一、三象限.3.若a 2=b 3=c 4,且a +b -c =1,求a -b +c 的值. 解:设a 2=b 3=c 4=k , 则a =2k ,b =3k ,c =4k.∵a +b -c =1,∴2k +3k -4k =1.解得k =1.∴a=2,b=3,c=4.∴a-b+c=2-3+4=3.4、课堂总结1.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的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引入参数k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十分广泛.2.使用等比性质时一定要注意所有后项之和是否为零,如果没有限制条件,那么需要分类讨论.。
4.1 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1.知道线段的比的概念,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重点)2。
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重点)3.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
(难点)一、情景导入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同。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线段的比【类型一】求线段的比已知线段AB=2。
5m,线段CD=400cm,求线段AB与CD的比。
解析:要求AB和CD的比,只需要根据线段的比的定义计算即可,但注意要将AB和CD的单位统一.解:∵AB=2.5m=250cm,∴ABCD=错误!=错误!。
方法总结:求线段的比时,首先要检查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应先统一单位,再求比.【类型二】比例尺在比例尺为1:5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m。
解析:根据“比例尺=错误!”可求解。
设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x cm,则有1:50 000=3:x,解得x=150 000. 150000cm=1500m.故答案为1500.方法总结: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实际尺寸的单位要进行恰当的转化.探究点二:成比例线段【类型一】判断线段成比例下列四组线段中,是成比例线段的是()A.3cm,4cm,5cm,6cmB。
4cm,8cm,3cm,5cmC。
5cm,15cm,2cm,6cmD.8cm,4cm,1cm,3cm解析:将每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相等的四条线段成比例.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排列后有25=错误!。
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1)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好,计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看是否相等做出判断;(2)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好,计算前后两个数的积与中间两个数的积,看是否相等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