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保护学(啮齿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141
啮齿动物特征:体型较小或中等;门齿发达无齿根,可终生生长;无犬齿;具有发达的盲肠;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营穴居生活;植食性;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啮齿动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正面:稳定生态系统,维持一定的食物链;提供毛皮肉;中药成分;试验研究动物;宠物。
负面作用(草原):啮食优良牧草;挖掘活动损失牧草;挖洞成丘影响土壤肥力;植被盖度降低。
促使土壤水分蒸发;改变植被成分,引起群落演替;(林业)盗食数目的种子,影响天然更新和指数造林;咬坏树林根条,啃咬树皮,造成幼树大量死亡;啮齿动物的活动影响水土保持和固沙工作(农业)盗食刚刚播下的种子;在作物成熟季节,咬断茎秆,盗食粮食;咬坏棉桃,吃掉棉籽;吃油料作物的种子;盗食成熟的瓜果和蔬菜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与密度有关的因素:种群的增长随密度的升高而减慢,是动物种群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有种内调节、种间调节和食物关系。
与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空间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生活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组成、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生态位: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齿式:动物口腔中全套牙齿的发育和排列模式兔科的特征:是一些中型食草类兽类,成体体长不小于500mm,耳长尾短,但很明显,眼侧位,视线能达到两侧的很大范围,上唇分裂,后肢明显比前肢长,颅骨侧偏,背面呈弧形,眶上嵴发达属兔科:小型的食草兽类,体长不超过300mm,耳圆形,无尾或仅有短小的突起,不伸出毛被外,后肢略长与前肢松鼠科:树栖,半树栖,半地栖和地栖四中类型,一半尾圆或扁,被覆无毛,尾上无鳞,前足4指,特化为攀缘足,后足5趾,树栖和半树栖类型的颅骨大都圆而凸,地栖型的则狭窄而多嵴仓鼠科:大部分仓鼠两颊皆有颊囊,从臼齿延伸到肩部,可以用来临时储存或搬运食物回洞储藏仓鼠亚科:腮部有颊囊,尾短,其上均匀被毛,无鳞片,前足4指,后足5趾,头骨无明显的棱角,臼齿有齿根鼢鼠亚科:体型粗壮,耳壳完全退化,尾短而钝圆,四肢粗短,头骨前窄后宽,门齿特别粗大,臼齿无齿根田鼠亚科:毛被蓬松,四肢与尾较短,耳亦短小,臼齿一般都分成很多齿叶,大部分能终生生长沙鼠亚科:毛色多为沙黄色,尾较长,善于跳跃式奔跑,听泡发达,臼齿齿冠较仓鼠亚科的高鼠科:尾较大,毛稀,不有鳞片跳鼠科:缺少前臼齿,仅有16枚,后肢长,前肢短,尾一般较长,有密毛生态因子:对动物起直接影响的任何环境因素动物区系:动物区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物综合体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对动物个体的影响种群生态学: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以某一动物的种群为主,研究其分布、结构、动态和自我调节等活动节律:指活动节奏跟规律,啮齿动物一天光亮和黑暗的昼夜交替反应大致分为昼出活动,夜间活动和全昼夜活动。
啮齿动物分类学Rodenttaxonomy第七章现代啮齿目动物的分类第一节啮齿目动物的起源与进化啮齿目在脊椎动物进化上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支。
其种类超过了所有其他哺乳动物种类的总和。
啮齿动物在进化上获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但首先是应归于个体较小。
小的个体,就可去开辟、适应大动物所不适宜的环境,从而建立大的种群。
其次是繁殖力强。
强大的繁殖力,意味着其具有广阔的生活区域和对各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
啮齿动物不但在陆上生活,空中、水中也有他们的成员。
空中有滑翔的鼯鼠,水中有水鼠平。
此外还有荒漠中的跳鼠,森林中的睡鼠,洞穴中的鼢鼠,以及扰乱人类几万年的小家鼠。
从赤道到极地,甚至高山、海岛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
一、啮齿动物的起源啮齿类的起源,一直是多年未解的问题。
(一)北美起源说副鼠(Paramysatavus)化石发现在55Ma前北美最晚古新世地层中。
它很像大松鼠,脚上有爪,会爬树,还有一条长尾巴,用以保持身体平衡。
门齿像把大凿子,后面有5个颊齿。
以副鼠为样板,推测啮齿类起源于古新世的灵长类。
(二)中亚起源说近年在我国发现的新材料证实,啮齿类应当起源于中亚。
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的东方晓鼠是啮齿类的祖先类型,内蒙古的磨楔齿鼠则是最原始的啮齿类。
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安徽潜山县古新世中晚期(距今60Ma前)地层中发现了东方晓鼠的化石,它有一对大门齿,退化的颊齿,以及门齿和颊齿两种不同位置咬合机能的雏型,与啮齿类很相似(图7-2)。
经过我国科学家多方研究考证,确认东方晓鼠是现今最接近啮齿类祖先的动物,现在大多数学者肯定东方晓鼠与啮齿动物起源的关系。
近年在湖南衡东县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的钟健鼠的完整头骨,更加证实了这种论断。
当然,晓鼠不可能是啮齿类的直接祖先,但至少可以说,啮齿类动物可能起源于晓鼠类的近亲。
二、啮齿动物进化鼠类和兔类是哺乳动物中演化十分成功的类群,但它们的大多数对人类的发展有害无益。
如果人类不珍惜、不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那也许若干年之后地球就是它们的天下了。
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及其物种保护意义啮齿动物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和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群体之一,包括家兔、松鼠、仓鼠、麝鼠等多个种类。
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在自然界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维持着生态平衡。
本文将从啮齿动物的多样性研究和其物种保护意义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他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一、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啮齿动物群落是多元化和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动物群落之一,它们占据了各种栖息地,并与其它物种相互作用来维持生态平衡。
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包括种类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一)种类多样性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的种类不尽相同,在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群落有不同的物种组成,这种多样性的现象随着物种组成和不同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出现和变化。
在高山森林中,肥腻太阳鼠拥有两种主要色彩:红斑和金黄色。
它们的不同色彩使得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加易于适应,并在同一栖息地中协调共生。
与它们和平相处的还有啮齿类,如红树鼠、棕背雪兔和赤松鼠等。
在森林区中,树栖啮齿类是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物种生活在树干和树枝上,包括松鼠属、仓鼠、伊比利亚鼩鼱、欧洲林鼠等。
这些啮齿动物根据不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选择在不同的树株、树叶和树洞中进行生存,因此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功能多样性啮齿动物群落中的不同物种有不同的生存策略和生态作用,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如松鼠、地鼠和麝鼠等,它们的生态学性质也不同。
这些不同的生态学策略主要包括食性、占领栖息地的种类和生活方式等。
一些穴居啮齿类的行为模式为它们提供了保护优势,同时也为其它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提供了重要作用。
例如,北极地区的锦毛样鼠在穹顶光照越强、彩虹出现时间越长时进行建筑活动,而白喉岩蝠则是一种在树洞中生活的嫩叶食食虫动物,它们为栖息地内的其它动物提供了指示尺度。
二、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保护意义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学-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某些特定组分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物质的总量。
生物量生物量(biomass)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a表示。
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
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
作者以羊草地上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为依据,通过测定2000多株不同物候、不同长势的单株羊草之株高(或生殖枝高)、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及穗长等易测参数,分别提出了羊草营养枝、生殖枝的生物量估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单位面积羊草地上生物量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又称草原退化、草场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它既包括“草”的退化,也包括“地”的退化。
它不仅反映在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上,也反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生物组成上。
具体来说的话,草地退化,就是指,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以及滥挖、滥割、樵采破坏等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草原的草群组成和土壤性质变劣、产草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与品质下降,从而导致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变化过程。
其特征是:①草群种类成分中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来次要的植物逐渐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变成为优势植物;②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③草原生境条件恶化,出现沙化、旱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变差,地面裸露;④出现鼠害、虫害。
草地生态系统有害啮齿动物的生物防治李娜娜;黄彬;张灵菲;卫万荣;张燕堃;张卫国【期刊名称】《草业科学》【年(卷),期】2013(030)005【摘要】啮齿动物产生的危害是当今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其开展有效的防治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在控制和消灭有害啮齿动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种种措施均有利有弊,很难兼顾高效、安全和环境等问题,因而迄今仍停留在应急防治和重复投资等被动层次上.基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防治的现状、开展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总页数】5页(P783-787)【作者】李娜娜;黄彬;张灵菲;卫万荣;张燕堃;张卫国【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6【相关文献】1.有害生物防治理论及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对策 [J], 葛贤权2.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方城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J], 张延义;金国松3.城市园林有害生物防治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比较 [J], 赵雷; 殷艳辉; 刘白璐4.坚决打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攻坚战——《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实施成效显著 [J], 杨杉[1];王君[1]5.国家林草局重大有害生物防治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J], 绿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啮齿动物学简介啮齿动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牙齿构造的哺乳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松鼠、兔子、仓鼠、刺猬等。
啮齿动物之所以被称为啮齿动物,是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前切齿(也称为门齿)和臼齿构造,适合啮咬和咀嚼植物材料。
特点1.齿式多样:啮齿动物的齿式非常多样,根据其牙齿特征,可以分为两类:单个根(原根)和多根齿。
单根齿只有一根牙齿,适合于啮咬坚硬物质;而多根齿则适合啮咬和咀嚼软质植物。
啮齿动物的前切齿通常是长而锋利的,臼齿则具有复杂的表面形状,适合细致的咀嚼动作。
2.食性广泛:啮齿动物的食性非常广泛,可以以树木的种子、坚果、果实、嫩叶等为食。
一些啮齿动物也会以昆虫、鸟蛋、小型脊椎动物等为食。
不同的食性也导致了啮齿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
3.生活习性多样:啮齿动物的生活习性也非常多样。
有的啮齿动物是孤居的,如松鼠;有的是群居的,如兔子;还有一些是夜行性的,如仓鼠。
这些习性的差异往往与其食性和生境密切相关。
研究方法研究啮齿动物学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解剖学研究: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不同啮齿动物的牙齿和其他解剖结构,以了解其进化关系、食性适应等。
2.生态学研究:观察和记录不同啮齿动物在不同生境中的行为习性、食性偏好、栖息地选择等,以了解其与环境的关系。
3.分子生物学研究:利用DNA分析技术研究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结构,揭示其演化历史和种群动态。
4.动物行为学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了解啮齿动物的社会行为、繁殖行为等,揭示其社会结构和生殖策略。
应用价值啮齿动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1.进化关系研究: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类,研究其进化关系可以揭示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2.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扩散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其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旱獭保护措施引言旱獭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大草原和草甸地区。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的破坏,旱獭的栖息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旱獭这一珍稀的物种,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旱獭的生态特征和面临的威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旱獭的生态特征旱獭(Cynomys)是一种鼠形目啮齿动物,体形短小,通体呈棕灰色。
它们有长而强壮的前肢,适应挖掘地下巢穴和觅食,尾巴较短,耳朵小而圆。
旱獭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其主要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和草甸地区。
它们是草食性动物,以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为食物来源。
旱獭的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可以产下多个仔女。
它们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旱獭面临的威胁尽管旱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广受保护的动物,但其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
以下是旱獭面临的主要威胁:栖息地破坏和丧失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旱獭的栖息地遭受到了破坏和丧失。
草原和草甸被城市化、农业和工业化所占据,导致旱獭失去了栖息和觅食的空间。
栖息地的丧失使得旱獭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并且使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不稳定。
猎杀和捕捉旱獭的毛皮在过去曾经被广泛用于制造帽子和皮草等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旱獭的过度捕杀。
虽然现在旱獭的猎杀已经受到了限制,但仍有一些人非法捕捉旱獭,以获取利益。
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对旱獭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产生了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草原干旱化,使得旱獭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难以为继。
旱獭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旱獭这一珍稀的物种,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旱獭保护的重点措施:栖息地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恢复旱獭的栖息地是最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政府、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应该共同努力,划定旱獭保护区并加强管理。
同时,积极进行草地恢复工作,增加旱獭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
此外,限制开发和土地转换也是保护旱獭栖息地的重要手段。
管理和监测建立旱獭监测系统,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帮助保护旱獭种群。
生态平衡建模实验系统描述:在一个封闭的海岛上,设有两个群体:1.狐狸(F0XES);2.啮齿动物(RODENTS情况是:1、狐狸出生后,需要八个月成长为成年狐狸,幼年狐狸每只(每月)要吃10只啮齿动物,若没有吃的就饿死,幼年狐狸的出生率为4,成年狐狸死亡因素有两个,一是每只狐狸每月要吃60 只啮齿动物,若没有吃的就要饿死,二是从仿真时间算起,十年之后,每月要被猎人打死 4 只。
2、啮齿动物RODY出生后,三个月即可长成为成年啮齿动物,啮齿动物的出生率为0.8 ,如果幼年啮齿动物的父母死亡,则以短缺扶养和保护而死亡。
成年啮齿动物每月的死亡率有两个原因决定:一个是被狐狸吃掉,一个原因是总数超过100000(十万)只,则以水草不足而饿死。
一、实验目标通过此实验了解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方法,学会用所学的建模理论来对生态平衡问题进行建模,并对生态平衡问题进行分析。
对此生态平衡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改变不同的控制参数,分析实验的结果,得出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为决策者决策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具体而言,需要采用合理的决策使整体生态系统中两类生物总数处于动态平衡,和谐相处。
初期目标:以啮齿动物为中心,狐狸为辅助因素进行研究,15 年后啮齿动物数量稳定在90000 只,狐狸也稳定在一定数目。
二、实验原理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W 福雷斯特(JayW Forrester)教授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按照自身独特的方法论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借助于计算机进行仿真,以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系统的问题。
系统动力学首先强调系统性的观点,以及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是研究复杂系统,诸如: 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生态平衡、产业发展等的有效工具。
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的范围十分广泛,凡是涉及到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系统都属于社会系统。
诸如本文要研究的人口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科技系统、能源系统,都属于社会经济系统。
武威市天然草原啮齿动物区系研究白晶晶;段军红;胡发成【摘要】调查研究确认:武威市天然草原啮齿类动物为30种,分隶于19属、8亚科、6科、2目.鼠科的种数占啮齿目种数的66.67%,鼠兔科的种数占兔形目种数的77.78%,表明鼠科和鼠兔科分别是啮齿目和兔形目中最大的科.鼠科、鼠兔科、松鼠科共计25种,是武威市啮齿类动物的基本类群.在武威的30种啮齿动物中,属古北界的28种,广布的2种.武威市地处蒙新高原耐旱动物群和青藏高原耐寒动物群分布区域的交汇地带,南部、东部山区应归属于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东部祁连山区;北部平原和走廊地带应归属于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河西走廊区.【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2【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武威鼠类;鼠类区系;鼠类分布;啮齿动物【作者】白晶晶;段军红;胡发成【作者单位】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武威7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8372006-2010年,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各县(区)草原站对武威市天然草原啮齿动物区系及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1-5],根据许多文献涉及相关数据和近期调查数据,就武威全境啮齿动物区系及一系列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确认武威市啮齿动物有30种,分隶于19属、8亚科、6科、2目. 1.1 武威市自然地理概况武威市地处E-101°59'~103°23',N-37°23'~38°12'之间,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沙漠,东与兰州、白银接壤,西北和金昌、张掖毗邻.南北长326km,东西宽204km,海拔1367~3045m,地处黄土、蒙新、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南高北低.境内有灌溉绿洲、荒漠、高山草地、祁连山天然水源涵养林带及沙漠、浅山地带,总面积33238km2,其中:草地面积174.53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150.67万hm2.境内有大小河流八条,年均径流量14.3亿m3,年日照时数在2200~3030h,年平均气温7.8℃,无霜期85~165d,年降水量60~610mm,年蒸发量1400~3040mm,是典型的内陆型干旱气候.由于地质结构、地貌类型、气候特点、植被类型的不同,形成了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低平地草甸等七个草场类型.特定的自然景观内都有一定的啮齿动物种内组成和群落结构[6].1.2 研究方法核对鼠标本:对甘肃农业大学和各县(区)草原站等相关单位历年来所收藏的鼠类标本进行逐一核对和检索.本次调查共涉及120多号标本,其中大部分标本没有配套的头骨标本,可确认种类名称的只有54例.实地调查及查阅文献:对那些缺乏资料的县(区)和自然景观区域进行补充性实地调查,共采集65号鼠标本.系统查阅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啮齿动物数量调查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其中:兔子用日遇见率、喜马拉雅旱獭(Mar m ota h i m alayana)用路线目测法,小型种类用夹日法,高原鼢鼠(M.baileyi)用样方捕昼法.调查研究时间:在以往长期工作基础上,从2006年4月开始进行资料汇总和查漏补缺工作,历时5年4个月.2.1 天然草原啮齿动物种类及其生境分布根据调查及资料汇总,武威全市的天然草原啮齿动物种类及其生境分布组成见附表1.2.2 武威市天然草原啮齿类动物的分类系统啮齿动物或啮齿类动物是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的统称.《中国动物地理》[7]和《中国啮齿类》[8]根据近年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啮齿类动物原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将原鼠科、仓鼠科合并为鼠科;在鼠科内划分出5个亚科,将原鼠科作为亚科一并列入鼠科中;对原各科和亚科中的属、种基本保留不变,即原科变亚科以后,原科中的属和种作为相应亚科中的属和种.依据上述分类系统和我们的调查研究资料(附表1),将武威市天然草原啮齿动物分类系统整理见表1.迄今,武威天然草原啮齿类动物应为30种,分隶于19属、8亚科、6科、2目,其中本次调查研究中新补充7种在附表中标出.2.3 区系分析2.3.1 武威天然草原啮齿动物的种类组成由表1可见:在啮齿类动物中,兔形目含2科、9种,啮齿目含4科21种,因此啮齿目是武威天然草原啮齿类动物的优势类群;在啮齿类动物中,鼠类共30种,其中鼠科14种,占46.66%,鼠兔科7种,占23.33%,松鼠科4种,占13.33%,兔科2种,占6.67%,跳鼠科2种,占6.67%,林跳鼠科1种,占3.33%.证明鼠科是武威啮齿类动物中的第一大科,鼠兔科是第二大科,而松鼠科为第三大科;在啮齿目中鼠科的种数占该目种数的66.67%,在兔形目中鼠兔科的种数占该目种数的77.78%,表明鼠科和鼠兔科分别是啮齿目和兔形目中最大的科;在鼠科的5个亚科中,仓鼠亚科和田鼠亚科4种,沙鼠亚科各3种,仓鼠亚科和田鼠亚科各占该科总种数的28.57%,沙鼠亚科占总种数的21.43%,是鼠科的三大优势类群.2.3.2 武威与国内、省内天然草原啮齿动物区系比较经查阅文献,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将武威市及国内外、省内啮齿类动物种类组成比较(表2).由表2可见,中国的啮齿类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比例,甘肃省啮啮齿类动物的科、属、种数在全国范围内所占比例相当大,而武威在甘肃啮齿类动物的科、属、种数所占比例也相当高,说明武威是啮齿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4 地理分布2.4.1 武威啮齿动物的地理区划在动物地理区划中,武威市地处古北界的蒙新、青藏区.南部、东部山区应归属于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东部祁连山省Ⅰ;北部平原和走廊地带应归属于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河西走廊省Ⅱ.基本体现为南部山地草甸草原动物群和北部荒漠动物群两个基本的生态地理动物群.根据附表1统计结果,在武威市的30种天然草原啮齿动物中,属于古北界的有28种,占93.33%;广布种2个,鼠科的小家鼠(M us m uscu l us)和褐家鼠(R.nor v e g i cus),占6.67%.显然,武威市的啮齿类动物是以古北界的种类占绝对优势的,其种数超过了全市啮齿类种数的90%以上.分布狭窄的种可能只出现在一个“区划”单元中,甚至单元中的局部地区,分布广泛的种可以出现在两个或更多的“区划”单元中.武威市的30种啮齿动物有许多种分布广泛,其中:东北区(NE)11种,华北区(N)18种,蒙新区(M X)21种,青藏区(QZ)20种,西南区(SW)13种,华中区(C)9种,华南区(S)2种.表明武威市的啮齿动物渗透强度较大,这主要是武威地处蒙新高原耐旱动物群和青藏高原耐寒动物群分布区域的交汇地带所致.2.4.2 武威天然草原啮齿动物的分布型附表中啮齿动分布型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武威市天然草原啮齿动物分布型有以下主要特点:北方型、南方型和其他分布型的比例是:94:3:3;出现的北方种类主要是鼠科(14种)、兔科(2)、鼠兔科(6种)、松鼠科(4)、跳鼠科(2种)的一些种类,南方种是鼠兔科西藏鼠兔(O. t h ibetana);北方类种类主要是中亚型(12中)、高地型(9种)、古北型(5种)、蒙古高原型(1)和东北-华北型(1),南方种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的西藏鼠兔;不易归类的蹶鼠(S i c i s ta c on c olor)则属间断型分布.3.1 结论武威市两个动物地理省中都有一组主要适宜于该地区的种类“成分”和主要分布型. Ⅰ祁连山地省有23种鼠类,种类成分以鼠兔科7种为优势种类,占30.43%,仓鼠亚科(3种),占13.04%,在本动物地理省分布的其它种类13种,占56.52%.分布型则以中亚型(7种)和高地型(9种)为主,各占30.43%和39.13%,还有古北型、东北-华北型等.Ⅱ河西走廊省有23种鼠类.该动物地理省是以仓鼠亚科(4种)、沙鼠亚科(3种)、田鼠亚科(3种)和松鼠亚科(3种)为代表的优势种,总种数有13种,占56.52%;在本动物地理省分布的其它种类10种,占43.48%.分布型则以中亚型(12种)、古北型(4种)和高地型(3种)为主,各占52.17%、17.39%和13.04%,还有蒙古高原型、东北-华北型等.3.2 讨论武威市鼠类在长期地理的、生态的和进化等诸因素综合作用下,各自对环境条件产生了特殊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因此,在不同地区和生态条件下,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存在差异.有些鼠类在河西区域内则表现出了广泛的适应性,如跳鼠属、仓鼠属的优势种类,长爪沙鼠(M.u n gu i cu lat us)垂直分布可达2000m左右,这些种类从荒漠至高寒草甸均有分布.武威市处河西东部,受大地形影响,草地鼠类基本由荒漠种组成.高山、亚高山草原、草甸、寒漠等生境鼠种类构成则较为单纯,虽有荒漠种类侵入,但分布区数量少、密度低.[1]郑涛,张迎梅.甘肃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研究[J].兽类学报,1990,10(2):137-144.[2]刘荣堂,陈永国,纪维红,等.草原保护学(第一分册-草原啮齿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陈钧,王定国.河西走廊啮齿动的物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兽类学报[J].1985,5(3):195-200.[4]郭金宝,汪诚信,邓址,等.中国鼠类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5]花立民,黄倩,曹慧.甘肃啮齿动物区系组成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8,127(2):46-51.[6]马范,石隐孝,向得福,等.甘肃草地资源[M].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1999.[7]张荣组.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黄文几,陈延熹,温业新.中国啮齿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