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4.27 KB
- 文档页数:7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构成一个科学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原则和合理途径,并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以理论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更新不断达到对人类社会本来面目的真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
2.主体性原则:从人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要求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系统,期间各种现象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因而主张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统一的大系统中,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人类社会的运动,把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放在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中去认识去理解、去评价。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5.发展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各项社会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简要概述,包括其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和历史发展等。
随后,本文将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理论等。
这些哲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通过对这些哲学基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实质,进而把握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这一哲学体系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在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科学的认识方法,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它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用真理指导实践,使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现实运用摘要:随着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人们的经济条件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社会历史的正确的方法论,理解掌握该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一、前言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离不开方法。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有些问题是史无前例的,没有解决办法供人们参考,此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去着手解决具体问题。
[1]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方法论,是个多义词,它总共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主要解决“该怎么办”的问题,是一种工具,更可以称之为一门技巧和学问。
[2]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其中有许多具体的方法。
[3]这个科学的方法论的运用包含着五种基本原则,每一种基本原则都是领导集体以及所有公民所不能忽视的。
(一)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理解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实践,做任何事情要去坚持这一原则。
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种掺杂着主观的成分去看待万事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必定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二)主体性原则人们在考察事物时,要遵循万物的本质。
但是要从主体的角度去考察社会客体,从人本身的真善美的要求出发。
同时不能忽视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充分体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考虑事物一定要兼顾全体,赋予社会宏观背景。
目前为止,马克思给出了比较完美的解决两者之间矛盾的办法:把集体放在第一位,集体能保障公民利益的集体。
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不容忽视,各个发展进程要去有效的联系起来,运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角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科学(一)科学“科学是知识”,那么“知识是不是科学”呢?有些知识是科学,有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而是谬误,只有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才是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给科学下了这样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这一定义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得出科学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客观性。
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论表面上有多少偶然性的因素,其出现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通过这种发现来改造世界。
2、系统性。
科学旨在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因此,与一些单个的、简单的公理、发现或判断以及箴言、格言、名言等等不同,科学通常表现为一个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3、普遍性。
科学揭示的是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种规律性联系表现在它的普遍性上,即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4、实证性。
科学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它的所有发现、所有结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证,不能为实践确证的知识不能叫科学。
5、开放性。
科学上所有的发现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检验至少有成功或失败这两种可能。
如果验证失败,则必须修改乃至推翻原有的结论。
不仅如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即使在原有条件下经过实践检验是成功的,但若在以后的反复实践中出现了例外,还是要修正原来的结论。
如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先发现它并是适用于所有的人,再发现有许多细菌对它有了抗药性,于是才有了第二、三代青霉素的问世。
因此,科学不相信一劳永逸的发现,不接受千古不变的结论,科学是开放的。
(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的,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简述)。
8页(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 )基本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没有重点,题是课堂上交的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简述)。
8页(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导论一、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
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人们逐步产生了政治、军事、伦理、经济、历史、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但是尚未分化成为独立的学问。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
资本主义的出现呼唤着理性的觉醒,文艺复兴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要求人们对抗神权,以人权取代神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主义成为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实证性方法扩展到人文领域,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人士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人士的一种重要思潮。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一定地位作用,但因狭小生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一旦踏入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 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社会科学方法论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体化为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布局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5)发展性原则;这就是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和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2)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3)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市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他能够把社会中的物质关心、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下来;科学阐明人们的社会存在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1)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止主观随意性;是“先验论”和“反应论”的问题;原则是从人类历史和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应该是抽象后的结构研究后的结果2)原则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认识;而研究的出发点要立足实际所以必然不能以原则这样的意识概念为出发点;同时,以实际为出发点的认识行为的根本任务是得到新的认识;3,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1)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3)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仅是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本身的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的复杂性1)社会系统要素多且种类多,自然环境系统、人口系统、生层建筑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力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层次关系;社会系统是高度分层的,而且每一层次的价值标准,考虑问题的时空尺度是不一样的2)社会系统组织关系复杂,系统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逆转的,不具时间平移不变性;社会系统的组织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其中按主导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类型;3)对社会系统分析,存在定量方法运用上的困难;对于社会系统来说,目前通常只能限于定性的阐述,给出的理论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2,为什么说社会是有机体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多因素,三者相互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3,试述研究社会系统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2)结构性原则,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决定功能的变化;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的优化3)层次性原则,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是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之各个层次的层次分析,重点在于研究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4)开放性原则,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源、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源、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系统处于不能正常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的关系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生产力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序,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时,就要求变革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基本矛盾和规律,抓住了它就能抓住了理解人类社会矛盾全局、解释“历史之谜”的总开关;2,为什么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1)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方法;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的重要方法论;3,试述利益分析方法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的区别与联系;1)利益分析法:即主要是根据人们获得的不同经济利益,将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利益群体;如有的学者根据人们在改革开放中的利益得失,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2)阶层分析法:这种方法以职业分工等多种因素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如有的学者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农民、管理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阶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经历了从“冲突论”到“功能论”的重大发展,仍然能够用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级层结构;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的两大基本阶级与其他阶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能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做出准确分析;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含义1)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3)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二,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行和曲折性;2,试述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和主题选择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历史发展是自觉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等;但是,选择绝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客观的标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一,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第二,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第三,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规律;第四,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第五,历史是一个合力;3,试述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方法,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应坚持历史主义方法1)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2)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不能把这种真实对立起来3)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4)坚持历史主义方法还要反对历史复古主义;历史复古主义在当代表现形式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不同时代有不同文化,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产生于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2,“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强调:不能从“现实的人”所构成的现实社会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对象实际上只是“现实的人”的一方面属性,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例如有的经济学所定义的“人”是自利的“理性人”有的社会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平等的’平等人”有的政治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人”这些所谓的人的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国,”现实的人“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共同表现着某个人的综合性特点,“现实的人”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要从他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来研究;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条件第一人的本质是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第二,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五,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社会结构表现为不同社会共同体组成的复杂性体系共同体的利益和共同成员的利益一致时,这个共同体是真实的;相反,共同体的利益只是与小部分成员利益一致,这个共同体就是虚假共同体;不同性质的社会共同体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是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的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们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性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表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起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的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1,真理与价值有何关系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的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一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便是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悦的属性;三真理与价值优势统一不可分的1,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2,真理与正取的价值观相一致,正取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四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2,试述社会认知的特点与方法;1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有所区别,社会认知是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们给与体会和理解;社会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想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2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实验室或试验田,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在研究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行为,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3概括与综合,社会科学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结构和重构: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象,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3,试述社会评价标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产能力是人类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力量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概念,不止包括了人的体力和智力,还包括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并关联着人性的丰富和文明的不断提升;所以社会生产力标准不等于GDP至上论,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是理想性;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1,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他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历史在生产力推动下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狱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2,试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目前世界经历从经济全球化向经济国家化的转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冷战后近20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特别是美欧国家衰退和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化矛盾的加剧,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20年之后,陷入自身的发展困境,经济全球化正面临倒退,走向经济国家化,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而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其次,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全球经济结构两级的产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其三,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全球财富分布的改写,导致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最引人入目,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国家之间的财富分部,同时也加剧了国家内部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现象;3,学习世界历史理论方法论有何意义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有助于正取认识和把握“国情”问题,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国情,何谓“国情”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恰恰在这里包藏着深刻的辩证;2有助于正取认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解,社会制度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但其所经历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是不能超越的;3有助于正取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主要涉及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唯物史观,任何社会发展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然而如何理解和把握这种矛盾运动则有一个方法论或视野上的问题;。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
2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
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人类思想史的结晶,是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与群众等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的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为人们科学认识社会历史和正确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于该着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社会科学方法论既有同于其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方面,又有别于其它方法的方面,社会科学方法论既要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又要有适合于自身特殊性的原则。
探讨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原则,必须搞清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是方法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在研讨、阐述科学认识方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哲学分析,侧重于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中,方法论原则则占有核心的地位。
第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1)任何科学方法归根结底都为一定的哲学世界观所决定。
(2)方法论支持、影响甚至改变着一定的世界观。
(3)哲学世界观终究要转化为一定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意义上也有一定差别。
首先,两者的对象范围是不同的,哲学世界观的范围是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整个世界;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方法,只限于研究方法这个范围。
其次,哲学世界观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是间接的,作为方法论研究对象的方法,往往是以规范、章程、条例、准则甚至律令等相对确定的形式存在着的,并且方法论还规定了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适用范围、有机联系等等,这就使得方法论知识具有直接操作性,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研究活动以及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哲学世界观往往是一种理论形态,表现为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它要转化为方法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发生指导作用,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
方法论原则就是哲学世界观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间层次,是哲学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
这样,方法论原则就具有了双重特点:一方面,它不是纯粹的理论,它简单明了、清楚明白,具有某种准则、律令、模式的形式,带有很大的指令性,操作性;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为一定的理论体系所支撑,是一定的理论体系的浓缩化、结晶化,因此它并不等于一套具体而细微的操作技术,不去管人们具体实践的操作细节,而是管整个行动方案,管大致的研究思路。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必须首先明确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唯物史观,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
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会派生出一些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凭借这些原则来实现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制约、支配着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首先,方法论原则制约、支配着研究课题的选择,遵循不同方法论原则的人,有其自己考虑问题的特定的角度,因而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甚至是极大的差异,例如,信奉“证实原则”或“证伪原则”的研究者们,会自然而然地把那些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形而上学问题、神话、占星术、宗教和伪科学问题排除在自己的研究视野之外。
其次,方法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制约着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工具的选择和运用。
例如,汤因比按照“文明社会可比性原则”,在研究文明史的过程中,就注重运用比较研究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历史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个别事物纳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从而为更好的综合创造前提,并且,这种研究方法还有助于揭示历史规律的同异,为深入探求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创造条件。
再次,方法论原则还影响、制约着研究途径、研究步骤、研究态度等等因素。
例如,波普所描绘的科学进化的逻辑,也就是他认为的个别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逻辑。
波普所要求的研究态度是:大胆地猜测,无情地批判、进攻、创造,充分宏扬主体的能动性。
以上表明,方法论原则是科学世界观与具体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介。
它影响、制约、支配着科学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自20世纪初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之一。
进人2l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把科技创新的目标定为“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深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实现的自主创新首推科技领域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农业,其快速发展更要依靠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
方法论原则是科学世界观与具体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介。
它影响、制约、支配着科学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论在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中如何坚持和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
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之一。
进人2l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把科技创新的目标定为“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要实现的自主创新首推科技领域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农业,其快速发展更要依靠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
而在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中也坚持和具体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一、农业科技创新自身特点的相关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具体性原则农业科技创新以农业领域内客观存在的未知世界为研究对象,是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结合点或中间环节。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创新,农业科技的发展,必然推动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其他产业科技创新相比,农业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同时受生物生命自然规律的支配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双重制约;二是所需时间和周期同其它产业相比较长;三是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受自然力影响较大、地域变异性较强,所以在农业领域出现的科技创新类型要比其他领域数量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