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状态空间表达式)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59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是现代控制理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描述了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并通过状态变量来表示系统的内部状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以及应用。
一、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概念状态空间法是一种描述动态系统的方法,通过一组一阶微分方程来表示系统的动态行为。
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将控制系统看作是一个黑盒子,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描述。
1. 状态方程状态方程描述了系统的内部状态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它是一个一阶微分方程组,通常用向量形式表示:ẋ(t) = Ax(t) + Bu(t)其中,x(t)表示系统的状态向量,A是状态转移矩阵,B是输入矩阵,u(t)是输入向量。
2. 输出方程输出方程描述了系统的输出与内部状态之间的关系。
它通常用线性方程表示:y(t) = Cx(t) + Du(t)其中,y(t)表示系统的输出向量,C是输出矩阵,D是直接传递矩阵。
3. 状态空间表示将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合并,可以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ẋ(t) = Ax(t) + Bu(t)y(t) = Cx(t) + Du(t)在状态空间表示中,状态向量x(t)包含了系统的所有内部状态信息,它决定了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二、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的理论原理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基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理论,通过分析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等性质。
1. 系统稳定性系统稳定性是判断系统是否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的重要指标。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当且仅当系统的所有状态变量都是稳定的,系统才是稳定的。
通过分析状态方程的特征值,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 系统可控性系统可控性表示是否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输入来控制系统的状态。
一个系统是可控的,当且仅当存在一组输入矩阵B的列向量线性组合可以使得系统的状态从任意初始条件变为目标状态。
通过分析状态转移矩阵的秩,可以判断系统的可控性。
1.状态空间表达式n 阶DuCx y Bu Ax x+=+= 1:⨯r u 1:⨯m y n n A ⨯:r n B ⨯:n m C ⨯:rm D ⨯:A 称为系统矩阵,描述系统内部状态之间的联系;B为输入(或控制)矩阵,表示输入对每个状态变量的作用情况;C 输出矩阵,表示输出与每个状态变量间的组成关系,D直接传递矩阵,表示输入对输出的直接传递关系。
2.状态空间描述的特点①考虑了“输入-状态-输出”这一过程,它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即输入引起了状态的变化,而状态决定了输出。
②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都是运动方程。
③状态变量个数等于系统包含的独立贮能元件的个数,n 阶系统有n 个状态变量可以选择。
④状态变量的选择不唯一。
⑤从便于控制系统的构成来说,把状态变量选为可测量或可观察的量更为合适。
⑥建立状态空间描述的步骤:a 选择状态变量;b 列写微分方程并化为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c 将一阶微分方程组化为向量矩阵形式,即为状态空间描述。
⑦状态空间分析法是时域内的一种矩阵运算方法,特别适合于用计算机计算。
3.模拟结构图(积分器加法器比例器)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绘制模拟结构图的步骤:积分器的数目应等于状态变量数,将他们画在适当的位置,每个积分器的输出表示相应的某个状态变量,然后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画出相应的加法器和比例器,最后用箭头将这些元件连接起来。
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1由系统框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a 将各个环节(放大、积分、惯性等)变成相应的模拟结构图;b 每个积分器的输出选作i x ,输入则为i x;c 由模拟图写出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2由系统的机理出发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如电路系统。
通常选电容上的电压和电感上的电流作为状态变量。
利用KVL 和KCL 列微分方程,整理。
③由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方程式(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实现问题。
实现是非唯一的。
方法:微分方程→系统函数→模拟结构图→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空间表达式名词解释
状态空间表达式是一种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通常是用微分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
状态空间模型包括了系统的全部动态信息,即它描述了系统的所有状态如何随时间变化。
状态空间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也是许多先进控制策略设计的重要工具。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构成主要包括状态变量、控制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
状态变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最少数量的变量,决定了系统的运动状态,反映了系统过去
发展到现在的历史,在任何给定时刻,状态变量集合的值可以确定系统的全部行为。
控制输入变量是由外部控制系统的量,它影响系统的状态变量的变化。
输出变量是系统对外输出的量,它受系统的状态变量和控制输入变量的共同影响。
一般来说,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需要通过确定状态变量、控制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以微分方程的形式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这种模型描述了系统内部的动态行为,不仅能够反映系统在任何状态下的动态响应,还可以预测系统未来的运动状态。
总体上,状态空间表达式主要用于系统分析和设计,包括稳定性分析、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分析以及控制器设计等。
在实际工程中,状态空间表达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例如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等。
通过状态空间建模,工程师能全面了解系统的特性和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2.5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2.5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控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对自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等被控量和对控制系统高精度、高性能的严格要求,传统的控制理论已不能适用。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控制系统地分析,设计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并在控制系统的组成中使用计算机。
因此,适用这些要求的控制系统的另一种数学描述方法----状态空间就应运而生。
2.5.1 状态变量在对系统动态特性描述中,足以表征系统全部运动状态的最少一组变量,称之为状态变量。
只要确定了这组变量在t=时刻的值以及时的输入函数,则系统在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就会全部确定。
状态变量互相间是独立的,但对同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选取并不是唯一的。
一个用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有n个独立变量,这n个独立变量就是该系统的状态变量。
若用表示这n个状态变量,则可以把这n个状态变量看作是向量x(t)的分量。
我们称x(t)为状态变量,它是一个n维向量,记为分别以状态变量作为坐标而构成的n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系统在t时刻的状态,就是状态空间的一点。
系统在时刻的状态称为初始点,随着时间的变化,x(t)从初始点出发在状态空间描述出一条轨迹,称为状态轨迹。
状态魁及表征了系统状态的变化过程。
2.5.2 状态空间表达式1. 状态方程由系统的状态变量和输入函数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称为系统的状态方程。
对于线性系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2.59)记为(2.60)式中x(t)是n维列向量u(t)是r维输入向量A是n*n维矩阵,称为系数矩阵B是n*r矩阵,称为输入矩阵或控制矩阵若矩阵A和B的元素都是常数,则状态方程是线性定常的。
若A和B中有随时间变化的元素,状态方程就是线性时变的。
状态方程中不能含有x(t)的高于一阶导数的项和输入函数的导数项。
对于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2.61)记为(2.62)式中f为向量函数。
现代控制理论总结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状态变量,状态空间与状态轨迹的概念:在描述系统运动的所有变量中,必定可以找到数目最少的一组变量,他们足以描述系统的全部运动,这组变量就称为系统的状态变量。
以状态变量X1,,X2,X3,……X n为坐标轴所构成的n维欧式空间(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x(t)在状态空间中描绘出一条轨迹,称为状态轨迹。
2、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合起来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的动态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实现问题:由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运动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这样的问题称为实现问题单入单出系统传函:W(s)=,实现存在的条件是系统必须满足m<=n,否则是物理不可实现系统最小实现是在所有的实现形式中,其维数最低的实现。
即无零,极点对消的传函的实现。
三种常用最小实现:能控标准型实现,能观标准型实现,并联型实现(约旦型)4、能控标准型实现,能观标准型实现,并联型实现(约旦型)传函无零点系统矩阵A的主对角线上方元素为1,最后一行元素是传函特征多项式系数的负值,其余元素为0,A为友矩阵。
控制矩阵b除最后一个元素是1,其他为0,矩阵A,b具有上述特点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能控标准型。
将b与c矩阵元素互换,另输出矩阵c除第一个元素为1外其他为0,矩阵A,c具有上述特点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能观标准型。
传函有零点见书p17页……..5、建立空间状态表达式的方法:①由结构图建立②有系统分析基里建立③由系统外部描述建立(传函)6、子系统在各种连接时的传函矩阵:设子系统1为子系统2为1)并联:另u1=u2=u,y=y1+y2的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所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2)串联:由u1=u,u2=y1,y=y2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W(S)=W2(S)W1(S)注意不能写反,应为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3)反馈: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第二章: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1、状态方程解的结构特征: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满足叠加原理,把系统同时在初始状态和输入u作用下的状态运动x(t)分解为由初始状态和输入u分别单独作用所产生的运动和的叠加。
现代控制理论Model Control Theory前言1.胚胎萌芽期(1945年以前)•十八世纪以后,蒸汽机的使用提出了调速稳定等问题1765年俄国人波尔祖诺夫发明了锅炉水位调节器178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调速器,蒸汽机离心式调速器1877年产生了劳斯稳定判据•十九世纪前半叶,动力使用了发电机、电动机促进了水利、水电站的遥控和程控的发展以及电压、电流的自动调节技术的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使用内燃机促进了飞机、汽车、船舶、机器制造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伺服控制和过程控制•二十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工业发展很快飞机、雷达、火炮上的伺服机构,总结了自动调节技术及反馈放大器技术,搭起了经典控制理论的架子,但还没有形成学科。
2.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ode和Nyqusit提出频率响应法,奠定了控制理论的基础。
美国MIT的N. Wiener在研究随机过程的预测问题中,提出Wiener滤波理论.50年代趋于成熟.主要内容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进行分析,采用时域、频率法(频域)、根轨迹法(复数域)、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讨论系统稳定性的代数和几何判据以及校正网络等。
面临的挑战:被控对象日益复杂化、控制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wiener3.现代控制理论时期(50年代末-60年代初)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
取得的成就1:1957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2:工业机器人产品;3:1961年载人航天;4:1969年登月;4.大系统和智能控制时期(70年代)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例如:人工智能、模拟人的人脑功能、机器人等。
应用举例本课程内容•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系统分析(Analysis):运动分析、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系统综合(Synthesis):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