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含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 格式:pptx
- 大小:254.23 KB
- 文档页数:17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论语十则(一):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二):翻译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 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十则常用的成语
一、不思进取:如果不注重进步,思想就会停滞不前。
二、实事求是:勿随大流,要秉承实际,形成真实的认知。
三、抛砖引玉:不断分享自身学习成果,为他人拓荒道路。
四、明察秋毫:要尽可能发现各种细节,好能把握大局。
五、不贪恋其身:不要沉溺于自我,自觉审视自己的行为。
六、立身行善:要自觉把自己的品行作为楷模,作一个有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七、无中生有:不要虚构事实,不要瞎编故事,说话实事求是。
八、精益求精:要不懈地改良自我,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
九、步步为营:要密密麻麻计划自己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不放松警惕。
十、断事实之鉴:要全面审视实际,依据事实做记录,建立真正的历史纪录。
关于论语中的四字成语成语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三十而立4、逝者如斯5、不舍昼夜6、三人行,必有我师7、择善而从 8、匹夫不可夺志中其他成语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高考必背诗词积累: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释义】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七年级人教版古诗词学习(二)姓名:论语十则(孔子)注:本堂课仅学习第一至四则。
一、创作背景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其中一共有20卷。
二、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
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4]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原文及注释1、第一则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â)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②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③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第八则:修身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解论语十则的蕴含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以致今日还是非常的受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导语: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篇一: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31、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篇二:文言文中的成语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论语十则中的成语1、见义勇为:语本《论语·卫灵公》“见义勇为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厥后泛用“见义勇为”暗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该该推委。
2、大逆不道:犯上:触犯长上;反叛: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
”3、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平,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5、众所周知: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每一人皆知。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
“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6、触类旁通:比方从懂患上的一点儿,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长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起主要使东西精巧,语出《论语·卫灵公》。
9、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11、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须用宰牛的刀。
比方做壮工作不必费大力气或者大材不能不消。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2、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工作就奋勇地去做。
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3、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