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记录以及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与反思第【1】篇〗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铺垫导入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①35=5-2=323=②8-8=72=10-5-2=③10-3=54=324=④46=8-5=7-2-3=生速算出答案。
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这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
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
一阵微风吹来,湖面微微荡起波纹。
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
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边电脑演示边放录音,教师讲解)[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
教者能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由旧知导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的“异”与“同”之中,主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与反思第【1】篇〗加减混合(2)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加减混合的计算,并且计算结果正确。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比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若干,练习本。
教学过程设计一、口算练习教师出示一步计算的加、减法口算卡片,要求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并出手指表示计算结果。
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1.完成第1、5题。
此题除了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正确计算外,还要重视学生在方框里填加数和减数的过程,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看图列式计算,特别是看图写两步算式做准备。
2.完成第2题这是一道连线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起到巩固连加、连减计算的作用。
3.完成第3题让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科书上练习写加减混合算式,教师可多出几道题让学生在生字本上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回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5.完成第6题此题要求学生计算出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连加的方法(先算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先算后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先把第一和第三个数相加,再加第二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讲评。
6.在()里填上正确的数(发展性练习):5+3-2+4-5+3=() 8-6+2+5-3-4=() 9-5+4+2-10=() 2+6+2-7-1=()此题算式的计算步骤比学生学习过的两步计算要求高一些,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教师可先和学生一起做第1题,让学生明确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完成第7题这是一道游戏性质的习题,练习时可设计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评课稿。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一: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一年级数学组严群加减混合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具体表现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
课始,老师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两幅图,先看第一幅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发生什么事?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
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
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将步计算结果忘记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再去计算第二步。
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
《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评课稿5篇《加减混合》评课稿1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有效恰当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岳焕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加减混合》一课教学中,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等三个方面有效落实了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节精彩的教学课例。
下面具体说一说岳老师是怎样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评价的:1、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教学中岳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有序操作、主动质疑、专注听讲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不断注入持续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学生站起来讲自己的方法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难免会表达不完整或不严谨,这是岳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讲的好不好!”“好在哪儿?”“快来说说你的看法”等让学生展开评价,既肯定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现,又激发学生参与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注入持续的学习动力。
再如学生交流时,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性的语言“说的真好”“讲得很具体”“你听的很认真”或运用肢体语言如“赞许的眼神”“善意的抚摸”“竖起大拇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注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追问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了新知,如岳老师在学生讲完自己的方法后,及时让学生进行评价,“你们觉得他讲得好不好?”“听明白了吗”“说说你的竖式吧!”并且引导学生首先肯定同学的优点,共同学习。
又如:在学生板演竖式完后,老师说:你们觉得他的竖式写的怎样?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
《加减混合》教案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课件。
三、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铺垫导入师:同学们,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动物园玩,但是公交车堵在石坝路口的前一站,你们可以帮他帮帮他吗呢?师:看,同学们如果能快速地算出下列问题,公交车马上就可以到达石坝路口站。
1+2+3 =3+2+2 =4-1-2 =5-2-1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学习先加后减出示公交车上下客图。
师:同学们真厉害,帮小明解决了问题,看,公交车来了。
(分别出示公交车上客和下客两幅图,然后把两幅图合在一起)师:你能根据提示用一句话把这两幅图的变化情况说一说吗?(分别请几个学生根据提示语看图说话,然后学生一齐说)师:谁能看图列出一个算式?师板书算式:5+2-3,并读算式。
生齐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提出学习目标:(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师:谁能再说一说这两幅图的变化情况,对照图画来说一说5+2-3所表示的意义。
指名学生说,再多请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
师:那么5+2-3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
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
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2)学习先减后加师:小明他们到达动物园后,最先看到了美丽的白天鹅。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评课稿评课稿(二)盛老师的《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首先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应用于生活。
接着在讲授新知环节,盛老师采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特别的好,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直观、形象。
但是我感觉盛老师画图时如果用直尺画,显得更规范,以及板书时图画的再大些,后面的孩子看的会更清楚。
在练习环节,盛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为保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列竖式计算。
这点是很多孩子容易忽视的。
在处理知识点时盛老师每道题都进行了讲解,我觉得如果适时的放手,让孩子当当小老师讲,或是孩子会做的不用在做讲解了,我感觉这样会不会更好。
陈老师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这节课,首先铺垫环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陈老师要求孩子把算式说完整。
以及在孩子回答问题后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回答5×9=45时,学生读作:5乘以9等于45,我觉得这里如果让孩子发现错误会更好。
引入新知环节,陈老师做蝴蝶标本,让孩子认识标本,以及告诉孩子谁想学如何做标本,只有表现好的学生老师才教你。
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鼓励学生学习兴趣。
在处理知识点时,让学生独立说出3句话,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提问学生时,让孩子提一个乘法的问题和提一个除法的问题,限制条件,锻炼孩子的能力。
在看图列式的练习中每瓶有3朵花,有4个瓶子和每个笔筒里有3枝笔,有4个笔筒。
这两题重复,可以去掉一道或是换一个图。
在处理练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时,我觉得先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写在书上,然后再让学生汇报,这样会更加节省时间,我觉得最后两道题都是提问题,可以去掉一道题,这样这节课最后的时间可以节省下来,然后谈收获,这节课正好讲完。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如果有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
谢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
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
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2)投影交流3、第5题出示图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重点说说计算顺序)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习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1、比赛计算第4题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独立填在书上反馈、评价、订正3、出示第7题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习:第3题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2、独立完成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一」《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杨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
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
教学中杨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杨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杨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
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杨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
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
如:一开始,杨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
在认识了钟面以后,杨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 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记录以及评课稿-最新教学文档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记录以及评课稿教学过程:(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
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
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
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听课记录一、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二、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复习加法和减法,巩固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逻辑思维:在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几组加减法算式卡片,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今天我们要一起进行一次总复习。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吗?谁能举个例子说说看?”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手中的卡片吸引,纷纷举手回答。
有学生举例说:“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比如3+4=7;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比如7-4=3。
”过程点评:教师以直观的教具和简单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续的复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加法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出示一系列加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和进位加法,让学生快速口答答案。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加个位,满十进一”。
3.设计“加法小能手”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上台解答加法题目,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最后评出优胜组。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加法口答和竞赛,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巩固了加法运算技能,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口答、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复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总结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思维框架。
二、复习减法教师行为:1.教师出示一系列减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减和退位减法,让学生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减个位,不够借一当十”。
3.设计“减法小达人”游戏,学生两两一组,一人出题一人答,答对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教学⽬的: 1、要求学⽣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成加法。
难点:将⼀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
⼆、新课: 1、知识基础: 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个加式⾥,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简化运算?【篇⼆】⼩学⼀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加减混合评课篇一:加减混合评课稿《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一年级数学组严群加减混合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具体表现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
课始,老师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两幅图,先看第一幅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发生什么事?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
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
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将步计算结果忘记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再去计算第二步。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共5则)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1、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3、呈现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听课记录完整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听课记录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理解运算顺序。
•逻辑思维:在解决加减混合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新课导入一、教师行为:1.创设情境: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或图片,如“小猫吃鱼”的故事,小猫先吃了3条鱼,后来又吐出了1条,问小猫现在手里有几条鱼?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猫算算它现在手里还有几条鱼吗?这个问题里涉及到了哪两种运算呢?”学生活动:1.观看动画或图片,被故事情节吸引。
2.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这是一个涉及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问题。
过程点评:教师以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过渡到加减混合运算的主题,为新课学习做了良好铺垫。
教学过程二、教师行为:1.讲解概念: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强调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2.示例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如“5 + 2 - 1 = ?”,边讲边做,展示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3.实践操作:分发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互动讨论: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适时点评。
学生活动:1.认真听讲,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积极参与例题的学习,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模仿练习。
3.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遇到困难时尝试自己解决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4.在互动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例题讲解、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解题策略的引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记录以及评课稿教学过程:(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
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
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
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算式来摆圆片。
一年级数上加减混合评课稿听了董老师的这节加减混合课,感觉董老师很适合教一年级的孩子,那生动活泼的语气,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整节课的设计合理,环节紧凑,具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抛砖引玉”部分的说图意,列算式计算和快速小练习,既巩固了孩子的口算,又复习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为更好的学习加减混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结合动态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使之充满乐趣。
为了帮助理解加减混合的算理,延续复习部分的情景“小鸟图”,把加减混合的算理运用动画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变静为动,更贴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实生活情境的设计降低了孩子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难度。
三,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本课中,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
巩固练习题中,讲究层次性和开放性。
《小猴学钓鱼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今天在南校听了三节数学课,讲的都是《小猴学钓鱼——加减混合运算》,第三节辛老师的课由复习导入,4+3+2、5+1+4、9-1-3、10-2-4、5+5+0、8-0-1几道连加或连减得题目,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巩固了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也为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
在新授环节,通过观察挂图,发现数学信息,通过讲,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并自己是怎么想的,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借助五角星、圆圈、方框等图来表示,让学生从直观上更加认识了来与去的区别,效果很好,并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讲解的详细,教学环节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学生在此处的知识学得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较好。
练习题的设计较好,尤其是教师利用卡片一步一步的出示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让学生直接分清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层次分明,各题目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练习了这节课。
教师注意了组织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并且注意了使用评价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评课稿
今天,陈老师讲的《加减混合》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扎实有效的算用结合课。
本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地达到了既定目标,具体体现在:
一、从新课程出发,准确把握教材,设计了清晰而结构严谨的教学流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始终以亲和启发性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结合动态天鹅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使之充满乐趣。
把加减混合的算理运用动画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变静为动,更贴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实生活情境的设计降低了孩子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难度。
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
并在启发、评价、交流中深化了学生对加减混合题目的'计算方法,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三、陈老师的教态自然,有活力,基本功扎实,亲和力强,引导语和评价语言非常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本节课我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在课堂第一环节及复习导入环节耽误时间稍长,巩固练习的设计较少,教学时间在此处分配有些不合理。
设计学生活动不够,课堂上放手不够。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兴趣十足的互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点是这节课的欠缺之处。
还有在观察动态的天鹅情境图,多放手让孩子说图意,以深化对题目的理解,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深化对知识的掌握。
另外在对两种加减混合题目的对比总结计算方法时,以及课堂最后环节谈收获时都没有做到放手。
放手学生在比较、总结中会升华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加减混合评课课程名称:加减混合授课人:陈老师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陈老师为一年级学生讲授的加减混合内容。
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授课流程与内容陈老师在课程开始时,首先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还为后续的加减混合教学打下了基础。
接着,陈老师通过动态情境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通过动画展示算理,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真实生活情境的设计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原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同时,陈老师在课程中还设计了快速小练习和稳定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辅导和评价。
最后,陈老师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了拨通电话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授课效果陈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合理,环节紧凑,教学效果良好。
他准确把握教材,清晰地呈现了教学重难点,并以亲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动画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算理。
同时,陈老师的教态自然、有活力,基本功扎实,评价语言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个人观点与建议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
他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同时,陈老师的教态和语言也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陈老师的经验,更加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陈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学范例。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借鉴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
记录以及评课稿
教学过程: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
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
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
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
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
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
算式来摆圆片。
2.3+1-2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3.4-2+3指名学生直接口述你是怎么摆的?
(评:观察生活、联系情境、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的规定。
)
(三)看图练习,巩固深化(动画演示)
(1).1.植树节到了,瞧,小明带着小树苗来了,数一数,他的肩上扛着几棵?小推车里有6棵,他们现在干什么?(植树)
2.你能根据刚才的两幅图,把算式补充完整吗?
6+2-□=□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的是什么?
(2)1.小朋友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小明他们植完树后也来等车,准备回家啦!你看到什么?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几位乘客呢?前面小朋友下车后,车上有5人,原来车上有几人?
3.7位乘客里,有几位下车了?有几位已在车上了,你能列一道算式吗?
4.板书:7-2+3
7+3-2
(3)下面做几道口算题。
把书翻到61页,做上面的6道,指名两题,说运算过程,
师报题,生齐答。
(评:通过动画演示很形象的看出在下车之前,在植树之前的数量情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正确列式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
(4)小朋友们真细心,有几只小青蛙也来凑个热闹,他们要表演从飞机上跳伞,你们欢迎吗?看看它的降落伞,想一想,它该跳到哪个数字池塘里,举牌表示!
(评:该游戏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
)
(5)为了使我们的公园更美丽,小明他们又到公园里来打扫卫生啦!□0□0□=□
1.填数字,0里填加号减号,你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算式呢?看看谁最聪明,写得算式多!
2.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评:开放题设计体现了教者的独具匠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机会,能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四)总结:我们周围呀,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爱学习,爱思考,这样我们今后会更加喜欢学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