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的数学听课记录
日期:2021年10月18日
上课时间:上午8:00-8:45
教师:李老师
学生:五年级全体学生
地点:教室
本次数学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分数的计算。
课程设计如下:
1. 复习分数概念:教师简要回顾了分数的定义和分子、分母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回忆起分数的意义及如何表达。
2. 分数的加减法: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糖果、分苹果等,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几个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3. 分数的乘法:教师给出了两个分数的乘法示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可以简化为对分子和分母的相乘。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了一些练习。
4. 分数的除法:教师以分享苹果为例,向学生解释了分数的除法概念,并进行了简单练习。
教师在整个课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问题。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的计算。
教师还给予了学生一些实际应用分数计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进行了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惑和错误。
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辅
导,并鼓励他们多加练习。
总结:本次数学课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对分数的计算有了初步的掌握。
课程设计合理,教师教学生动,学生参与积极。
在巩固作业中,学生需要继续加强练习,特别是对分数的应用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思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86页主题图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 让学生观察,回答提出的问题。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
)老师接着提问:你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出示课件: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提出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学生进行猜测。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动手操作,探究发现.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谈话: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形面积的时候,是怎么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数方格得到)小精灵告诉我们:教师点击出现它的话。
下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
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并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教师让学生观察表格: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两个花坛一样大。
..。
. 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那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方便吗?引入:2、面积公式的推导: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我们学过的图形吗?怎样转化呢?怎样剪呢?学生说,师述:第一步:画;第二步:剪;第三步:移。
(板书:画、剪、移)那我们就动手来剪一剪吧!(1)分组合作:利用各组的材料进行验证.教师巡视。
汇报:(展示学生的成果)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小组讨论:⑴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⑵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⑶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老师板书:(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长, 宽=高)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结合刚才一剪一拼的过程说说。
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五年级数学听课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等方式,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时间2022年3月15日三、教研地点五年级数学教室四、教研主题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五、教研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听课环节,共有5位数学教师分别进行了公开课展示。
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记录,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力求全面了解课堂情况。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环节。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自评,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其他教师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1)优点:1. 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讲解清晰。
2. 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组织有序,师生互动良好。
4. 教师教态自然,富有亲和力。
(2)不足:1.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 教学节奏过快,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进度。
3. 课堂练习环节时间较短,学生巩固效果不佳。
4. 教师在课堂评价方面缺乏针对性。
3. 议课环节在评课环节的基础上,教研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老师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优化教学节奏,注重学生巩固。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加强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研总结本次五年级数学听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年级小学生数学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日期:2021年10月15日;
时间:上午9点;
地点:小学五年级教室;
主题:数学-四则运算;
教师:李老师;
学生人数:35人;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李老师从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开始,让学生们回答一些简单的口算题,帮助学生们温习所学的内容。
然后,她引导学生们一起探讨四则运算的规律和性质,例如交换律和结合律等。
接下来,李老师通过一些示例题,向学生们展示如何进行四则运算。
她提醒学生们运算时要注意规范和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并且要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
李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多进行口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她给学生们分发了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后完成,并承诺会在下堂课上进行讲解和纠正错误。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李老师对学生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整节课下来,学生们对四则运算的理解更深,对如何进行正确的运算也更有把握。
他们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巩固了所学知识,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这节数学课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和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李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了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教学构思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联想: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4、教学例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
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
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3、教学例3(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对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五年级上听课笔记
一、听课内容
今天我听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
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二、听课重点
1. 分数的定义和性质:老师详细讲解了分数的基本定义,即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
还介绍了分数的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加减乘除变化规律。
2. 分数的表示方法:老师用图形、文字和符号等多种方式来表示分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分数的运算:重点讲解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如何化简分数。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明白分数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4. 分数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分苹果、分蛋糕等。
三、听课感想
这堂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和教育的重要性。
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分数的新知识,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四、听课建议
1. 增加课堂互动:老师可以多提问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2. 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等多种教学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强化实践应用: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篇一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张尊敬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篇二地点:五年级教室授课人:夏常松听课人:唐义红孔奎华夏维贵钟华林汪宜松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思考题。
五上数学听课记录和评议
以下是一份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和评议的举例,供你参考:
听课记录
课程主题:小数的乘法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通过实例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
三、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课堂总结
1.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布置作业。
评议
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通过清晰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方法多样:通过讲解、实例练习、课堂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师生互动良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练习设计合理: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需改进的地方:
1.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小数乘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7篇)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今天在师傅的带领下,我有幸听了人民路小学汤瑛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
自己刚好也教五年级,所以这节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从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之后,还有两个单元,一个是统计,还有一个是数学广角。
这两个单元是比较难上的,网上的资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么来上。
听了汤老师的课(数字与编码),对这个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数学广角这个内容是比较难上的,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到底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节课从学生要了解编码的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了编码的作用、方法、解读、原则和来历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
课后,很多老师对这节课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汤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强调。
其实学生学数学就是要有方法,汤老师在要学生编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先分级再编码。
教学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对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对于评课的汇总:1.信息量比较充分;2.调整练习(练习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3.教学目标明确性;4.练习量还要加多,利于学生巩固;5.前呼后应;6.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7.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先思考再动手);8.鼓励、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氛围;9.对于数学广角整体内容的梳理;10.参与与反馈(关注全体学生)丁校用了五个词来形容:简单,明白,准确(材料等各方面),生动(生活化),深刻(数学味)。
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2一、引子:教研室组织新课程培训,我校施老师将执教研讨课《购物策略》。
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甲店是“买一送一”,乙店是“打九折”,丙店是“累积达到一定数目后,打八折”。
教材通过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优惠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店优惠策略的含义,然后通过对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选择适当的购物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
五上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以下是关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的听课记录:课程名称:小数乘法授课老师:XXX老师课程时间:XXXX年XX月XX日课程地点:XXX教室1. 教学目标: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2.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例子。
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老师问学生:“一个苹果元,买3个苹果需要多少钱?”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新课讲解:详细解释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何处理小数点,以及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
巩固练习:老师布置了几个小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同时,老师也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增强课堂活跃度。
5. 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了点评,对做对的学生给予了肯定,对有误的学生给予了指导和建议。
反馈:老师强调了小数乘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练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6. 总结:本节课XXX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使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对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老师的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课堂氛围良好。
听课感想:XXX老师的这节课非常生动有趣,她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题目]: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听课记录[内容]:1. 本次听课记录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2. 前期准备:教师在上课前详细准备了教学用具和教案,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3. 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图形进行排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教学过程:4.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图形进行排序。
4.2 教师以实物为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图形排序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3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排序方法后,教师设计了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4.4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在课堂上设立了互动环节,让学生共享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4.5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教学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了直观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参与,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7.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习情绪,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
8. 总结:本次听课记录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严密,教学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丰富经验和优秀教学素养。
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9. 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在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图形排序过程中存在一些混淆和错误的情况,教师决定在下节课中加强对关键概念的讲解,并设计更多的示例和练习,以加强学生对图形排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精选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一、教学例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
老师这里有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图中的阴影部分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出来吗?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出四个分数:1/3、1/2、2/6、3/9引导比较:这四个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同?前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其他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不同?你知道其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3=2/6=3/9。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从图中看出来的。
)这3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3个分数的分母变大,分子呢?(也变大)因为平均分的份数多了,要使分数大小不变,所取的份数应该怎样?(也要多)师:为什么这三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不相同,而它们的大小相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来探究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指出:这些正方形纸都一样大。
提问:你能先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吗?学生折纸、涂色。
反馈后,提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再创造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的折法可能有:(1)连续对折两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表示2/4,1/2=2/4折法可能有:(2)连续对折三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表示4/8,1/2=4/8折法可能有:(3)连续对折四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8份表示8/16,1/2=8/16折法可能有:……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对折方法,同时完成板书:1/2=2/4、1/2=4/8、1/2=8/16师:你能再写出几个与1/2相等的分数吗?猜一猜可以写出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师:请大家观察例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看一看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小学五年级听课记录范文100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地点:[教室名称]4. 授课学科:数学。
5. 授课年级:五年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超市购物小票的图片,上面有各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如铅笔每支0.5元,买了3支;笔记本每个2.5元,买了2个等。
2. 提问学生:“如果要算出买这些东西总共花了多少钱,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20分钟)1.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简单的小数乘法算式:0.5×3。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0.5元看作5角,那么5角×3 = 15角,15角就是1.5元。
”- 接着又说:“那从数学计算的角度,我们可以把0.5看作是5个0.1,5个0.1乘以3就是15个0.1,也就是1.5。
”2. 教师再写一个算式:2.5×2。
-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有的学生用把2.5元看作25角,25角×2 = 50角即5元的方法;有的学生则尝试用2.5 + 2.5 = 5的加法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后,开始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 在黑板上列出竖式:2.5.× 2.--5.0.- 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告诉学生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 教师给出几个小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如0.3×4、1.2×5等,巡视学生的计算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12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基础练习:- 0.4×6 =.- 1.5×3 =.- 2.1×4 =.- 提高练习:- 0.25×4 =.- 1.25×8 =.- 应用练习:- 一种布料每米售价12.5元,买3.6米这种布料需要多少钱?2.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交流。
《三角形的面积》听课记录
我校举行了数学教研活动,听了由张学建老师执教《三角形的面积》一课。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听了张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上课开始,先出示教材的情景图导入,揭示生活处处有数学。
再出示三角形,求面积,学生困难,师提示:如何转换?导入环节,简洁,数学味浓。
2、给予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感悟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反馈交流环节,教师的引导非常到位。
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班级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掌握比较熟练,在交流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
通过师生的有效对话,交流总结出三个要点:完全相同;三角形的面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等底等高。
4、练习环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对于新知掌握起到了很好的巩固,并做了有效提升。
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观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发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课笔记记录,供您参考: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知识点引入: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知识点讲解: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面积=底×高。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公式的含义和运用。
知识点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小结: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方法,强调公式的核心和运用范围。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应用能力。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运用方法,难点是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深入理解公式的应用。
通过知识点引入、讲解、应用、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并培养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记录是一份大致的听课笔记,具体内容可能因课程内容和教师讲解风格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听课记录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五年级上册听课记录时间: ?? 第二节地点:××学校五年级课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授课人:听课人:内容:一、上课、每日一吼每日一吼、点评二、爬黑板①?每日一吼②爬黑板? 单号: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双号:正方形的面积公式③对子互改:先互改后互背④小组内背公式⑤小组内互相检测三、学一学①先独学②?对子互改、帮扶③组长出题检测、对子互改④?组长汇报检测结果四、想一想:计算各图形的面积①独学②?对子互改③?小组长交换组抽查④?小组长出题检测:a 组长出题检测b 对子互改五、练一练①单独完成后对子互改②小组内小展示(解决共性问题、找易错点)六、检测C类生爬黑板,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对子互改。
?感悟:×老师不愧是“杜郎口”教学的前辈,听她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与自己的课堂相比较,我觉得自己还存在一下不足:1、课堂指南上任务的布置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因为学生总是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总是要利用中午或者晚修的时间来做完。
2、加大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力度。
在我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大胆的展示习惯,总是被我或者组长强制的在学习。
3、课堂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好。
课堂上偶尔会发生学生上课没有精神、听起来没劲的情况,还需要向×老师好好学习如何控制好课堂的45分钟。
4、小组及对子之间的制度及培训还不够。
接下来我将要努力去改变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我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认真的整合教材,做好本学期期末的复习工作,备好每一节课,以帮助学生们认真备考。
2、加强班级管理,同时在上课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3、与学生进一步进行沟通,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一步改进课堂,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平时要多和老师们交流,多向他们请教,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课程名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教师:XXX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听课地点:XXX
授课内容:小数乘法
一、导入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为小数乘法的学习做铺垫。
2.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二、新课讲解
1. 教师详细讲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小数点位置的处理、乘法运算的顺序等。
2.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并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三、练习与巩固
1. 教师安排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
2. 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点评和纠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四、小结与作业
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乘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小数乘法的练习。
五、听课感受
本节课教师讲解清晰,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公开课教案2
课题:商的近似数
曾都区实验小学刘友波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
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评议记录
1、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2、教师巡视时,应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
3、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4、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5、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
6、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7、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8、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算理的关注。
7、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