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9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文言句式和用法
(一)判断句(明确表示“是”或“非”的句子)
1.“者也”表判断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刘备,天下枭雄。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 副词“乃”“亦”“即”“皆”“本”“必”等表判断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环村居者皆猎户
3. 动词“为”“是”表判断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 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予非文人画士
(3)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二)被动句(受动者作主语的句子)
要素:受动者、动作、被动词、施动者
1.“为所”表被动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为”表被动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于”表被动
(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2)而君幸于赵王
(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4.“见”表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见、于”表被动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7. 意念被动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倒装(变式)句
(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而言)
(三)宾语前置句(置宾语于谓语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古汉语中常见否定词(否定副词)]
不、毋、未、莫、弗、非、匪、靡、罔、无、勿
[古汉语中常见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
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
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
①“之”和“其”在某些语境中可以灵活地用作第一、二人称的代词。
②“相”和“见”经常用在宾语前置句中。
2.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汉语中常见疑问代词]
何、谁、孰、曷、安、胡、奚、焉、恶
3. 介词(多为“以”)宾语前置句
(1)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2)一言以蔽之
(3)夜以继日静以修身一以贯之
(4)是以(因此)何以(凭什么)
4.“之”、“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唯余马首是瞻
(3)无乃尔是过与?
(4)唯弈秋之为听。
(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四)定语后置句(置定语于中心语后)
模式:名词+(之+)……(者)
[中心语] [定语]
1.“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特]
4.“而……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 数量词作定语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古代物量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反,数量词短语在中心语后,与现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相似。]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补语)
1.“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
[“乎”相当与“于”,“诸”相当于“之于”]
2.“以”为标志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六)主谓倒装句(加强语气)
1. 甚矣,汝之不惠!
2.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七)省略句
1. 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2)蒙后省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
蔺相如因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2. 省谓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今肃可以迎操,如将军不可()也。
3. 省宾语(谓语宾语和介词宾语)
(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 省介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汉语中常见介词]
表时间、地点:于、乎、在、以、为(wèi)、自、从、由、至、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