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 格式:docx
- 大小:11.97 KB
- 文档页数:5
法律与道德摘要:法律与道德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范畴。
什么是法律,什么是道德,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些问题在不同时代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法学家和伦理家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做过种种解释。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有部分人都不能客观内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法律与道德都规范人们的行为。
但是它们之间的要求标准确有很大的区别,道德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的高尚要求,而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正确认清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是法律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区别联系道德法律化法律的道德性一,法律与道德的含义。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
[1] 从道德的词义分析,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共同生活关系中的某些习俗和风尚。
而这些风尚和习俗又表现为一定的规范,社会依据这些道德规范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不是抽象的,超历史的,超时代的永恒不变的现象。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人们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哲学,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的观点一样具有上层建筑的性质。
“一切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它是一种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都是由一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
[2] 在任何社会中,不同主体的道德彼此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同性。
这种共同性决定了每一社会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一种社会控制形式,它显然具有不同与其他社会控制形式的本质特征。
他与其他社会规范不同的是,它主要是靠个体的自觉性来发挥作用。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一《论法与道德的关系》【摘要】在众多社会群体的几千年的文明中,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
纵观历史,无非是过激的法治或者德治,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者从未消失,反而总是在另一者的极端终结时,以更重要的方式出现。
而在高文明的现代,很多社会群体都实现了法治的根本原则,同时紧抓道德的建设,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使得社会群体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和谐融洽。
而本文着重通过对两者的共同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点进行比对,使得二者关系更加明朗,使法与道德两者更好的促进社会群体的融洽发展。
【关键词】法律;道德;法治;德治一、法与道德本质的共同点以及区别分析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首先要深入剖析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同点以及区别,从而才能更明了两者衍化出的各种社会形态,最终对其掌握,充分的为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和目标实现作出正确导向和决策指导。
(一)法与道德的本质共同点1.两者都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系统的概念,道德起源于最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群体生活习惯,没有明确的准则,一切出发点均为习惯。
同时,也依靠大多数成员的习惯进行着调整。
由于其存在着相当的自我控制与自我改变的属性,所以存在着更多的无方向性。
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成员关系的层次和相互关系逐渐复杂,各自成员的观点也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实现大多数人的意愿,道德则顺势而生。
但是,当社会规模与复杂关系发展到更大的阶段,为了继续维护社会群体成员关系的稳定,就必然需要带有广泛,有力,强制色彩的形式出现,于是,产生了法律,以更明确,更广泛,更有力的方式对社会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约束和指惩治。
2.法和道德都是规范了社会的比较具体的规范准则,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融相生,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
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篇1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在阅读《法律与宗教》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作者罗纳德·德沃金的思想所触动。
他试图通过这本书来探讨法律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应该如何处理宗教信仰的问题。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法律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信仰、道德和人性的哲学著作。
德沃金的观点是,法律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
他认为,法律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同时也应该保持其公正性和客观性。
他强调,法律不应该被视为一种信仰,而应该是一种规则和原则的集合,这些规则和原则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
在书中,德沃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德权利”。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道德权利,这种权利是基于他们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的。
他认为,法律应该保护这种权利,而不是限制它。
这种观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因为它提醒我们,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则和原则的集合,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体现。
然而,我也意识到,德沃金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例如,他似乎过于强调了法律和宗教之间的区别,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他也似乎过于强调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在法律和宗教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以实现公正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总的来说,《法律与宗教》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著作,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律和宗教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这部书对于那些关注法律和道德的人来说,将是一次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法律与宗教读书笔记篇2题目:《法律与宗教:法律中的宗教元素与宗教在法律中的角色》《法律与宗教》是一本由著名的法律学者卡罗琳·马修斯和丹尼尔·赫尔曼所著的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法律与宗教之间的交叉点,分析了宗教在法律体系中的角色以及法律对宗教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宗教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敬,对于人们的生活、道德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律的边界与道德的边界在探讨法律的边界与道德的边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法律和道德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政府或其他法定机构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行为准则,违反法律会导致法律责任的承担。
而道德是指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对于善恶、对错的理念和规范,道德准则通常与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有关,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
在许多情况下,法律和道德有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法律往往是基于社会共识和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的,即法律反映了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
例如,杀人、盗窃等违反法律的行为也在道德上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法律的边界和道德的边界在某些方面是相互重合的。
然而,法律和道德并不完全等同。
法律是社会为了维护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而设立的,它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而道德则更多地强调自觉性和个人良知的发挥,它受到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和群体可能对同一行为有不同的道德评判。
因此,法律的边界与道德的边界存在差异。
法律是通过法律文书和规范来明确、具体地定义的,它具有明确的条文和法律程序。
而道德的边界则更为抽象和模糊,它常常由社会认可的道德准则、个人良知和道德观念来决定。
另外,法律和道德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可能产生冲突。
法律有时候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道德期望,或者法律对某些道德问题的规定与个人的道德判断不一致。
例如,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可能允许进行堕胎手术,但在一些人的道德观念中,堕胎被视为违背道德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也受到具体情境和背景的影响。
人们对同一行为的法律和道德评判往往受到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当法律无法明确规定某些道德问题时,个人往往会参考自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来做出决策。
总之,法律的边界和道德的边界在很多方面是相互重合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冲突。
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方面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而道德则更多地强调自觉性和个人良知的发挥。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旨在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思想和道德基础。
法律的宗教: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于法律的形成和运行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宗教的价值观念对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与仁慈,伊斯兰教注重正义与公正,佛教追求平等与和谐,这些价值观念常常渗透到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影响。
其次,宗教信仰还可以影响法律的规范内容。
例如,穆斯林国家的法律普遍以伊斯兰法为基础,犹太教对于食物和行为的规定也得到犹太教法的支持。
最后,宗教信仰对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护法制度能够保护宗教信仰自由,避免对宗教社群的侵犯。
法律的信仰:除了宗教,信仰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仰可以是思想信仰,如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精神;也可以是道德信仰,如人权、平等和正义的信仰。
首先,思想信仰在法律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国家的价值观和理念,它们赋予了人民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国家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道德信仰也是法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权、平等和正义都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信仰可以促进法律的公正和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文化,其中包括对于宗教和信仰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一些国家倡导世俗主义,通过分离宗教和国家来确保法律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另一些国家则将宗教作为法律的基础,法律与宗教高度融合。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法律和信仰关系的理解和追求。
然而,尽管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为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思想信仰,它们都为法律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基础,塑造了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简论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摘要:宗教与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手段,但它们所追求的理念与价值以及表现形式上,也有某些共同要索和渊源相依的关系。
宗教团体对自身的管理权力和宗教精神对社会的影响力,一般属于社会权力范畴。
至于以其宗教定为“国教”的宗教国家,则其社会权力同国家权力合二而一;其教义等同于国家法律,其教主成为高于国家行政首脑的精神领袖,其权力地位同一党专制的“党国”的执政党领袖有些相似。
宗教自由作为一种信仰,同思想自由一样,是绝对的权利。
宗教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作用,把宗教单纯视为“人类精神的鸦片”或社会异端,是片面的。
但宗教活动所行使的社会权力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因而要受法律的限制。
关键词:宗教;法律;社会权力中图分类号:DF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33(2010)03-0008-04一、宗教势力的社会地位宗教是自人类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东方到西方世界各国,都存在、持续和普及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以及南亚佛教各国,宗教在政治、文化、习俗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和深厚的影响。
基督教的教会和教皇、伊斯兰教的教主都享有至上的权威和巨大的势力。
中国古代帝王(如汉、唐)也曾倡导过道教或佛教治国,儒学也事实上被推上“独尊”的教条地位。
不过,总体上说,中国的宗教还没有形成控制皇权、统治社会的绝对势力。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宗教往往同“迷信”连接在一起。
新中国建立以来,无神论的宣传和对外国宗教势力在我国从事政治活动的高度警惕,宗教往往被视为“人类精神的鸦片”或社会异端,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影响不大。
宗教其实并非历史的怪胎,宗教这一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历史地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源远流长。
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信奉宗教也不只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集体信仰,是社会共同体对集体的一种共同精神约束,对维系社会道德秩序有巨大的作用。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一、什么就是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她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就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就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瞧,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与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瞧,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就是便利与效率, 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就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与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
法律就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您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您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种规范体系。
作为社会行为准则,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
然而,法律和道德在其性质、源泉、适用范围以及制裁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之处,以加深对法律基本知识的理解。
一、定义和性质的区别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实施和维护的一种强制性规范体系,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它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靠国家机关的权力和公正的司法系统来实现。
道德则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其来源于文化、宗教、伦理观念等方面。
道德规范以道德准则的形式存在,主要通过舆论、社会习俗、家庭教育等非正式手段来推行。
道德的约束力主要源于个人内心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
二、制定方式和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律是由国家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实施和修改的,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它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由政府进行执行和监督。
法律的适用范围涵盖整个国家或特定地区,对全体公民都有约束力。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需要依照法定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道德的形成并不依赖于国家的法定程序,而是通过社会习俗、历史传统等因素的逐渐积累和传承。
道德的适用范围相对较为灵活,可以因地区、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道德规范往往是一种情感导向的行为准则,强调个人的自觉和责任感。
三、违反规范的制裁方式的差异法律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制裁主要依赖于法律制定的程序,并由专门的司法部门进行审判和执行。
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如罚款、刑罚等,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道德对违反规范的行为往往通过社会舆论、道德谴责等非正式手段进行制裁。
虽然道德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但道德标准的普遍接受和道德责任感的内在驱使使得人们在道德行为上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准则。
四、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法律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
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法理分析摘要: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法律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多的法律思想都是来源于宗教,宗教也为对法律的信仰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法律与宗教在法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在内容上、信仰价值上和功能上都存着这一定的联系。
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法律与宗教两者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关键词:法律;宗教;相互联系;法理分析对比中西方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目前国内的法制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我们的法律规范已经很详细并具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但是为什么在现实的运用仍有很多法律规范得不到执行。
这与很多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里,仅仅是从宗教的视野角度来分析一下西方法律制度的外在环境,简单的思考一下宗教与法律的法理关系。
一、宗教的概述要想了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们的一种内心确信,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
宗教的作用其实并不仅仅是供众人所信仰那么简单。
宗教是一种连接社会的力量。
在早期社会,宗教为人类的共同生活提供了一套共享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一知识体系人们就可以了解社会上出现的善恶,快乐与苦难。
同一宗教指引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或多或少的有着同一模式。
宗教是人类社会规范体系中的一种,它与其他社会规范处于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中。
宗教的问题,不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或者是从伦理学的角度,都是一个很深邃的问题。
虽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并不如西方社会中宗教信仰人数那么多。
但是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西方社会中对宗教的信仰情况,思考作宗教是如何发挥他的社会规范作用的,进而为我国的社会规范建设事业提供一个侧面的借鉴。
二、宗教与法律事实上,所有的宗教都包含着试图解释世界和人类起源的宇宙论。
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人类的“起源”与“未来”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再观法律,法律同样会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述法律和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对于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一)道德的含义及主要特点道德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大众广泛认可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行为当中,所共同遵守的一项准则。
道德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
道德的主要特点有:1.道德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其中包括:真善美等,道德所具有的价值性可以说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2.道德具有一定的阶级性,阶级不同,其道德标准就不同,这和他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密不可分。
3.道德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虽然说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其道德体系就不同,但是在这其中,仍然有一大部分共同的道德标准是被我们所接受和认可的,例如:人类的尊严、平等等。
(二)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法律,大多是指经过社会认可,并且是经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并实施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调整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这样的目标下,法律应运而生。
到了今天,经过不断的演变,法律已经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法律的主要特点有:1.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法律是经国家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严格执行的。
2.法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都普遍具有一定的效力,法律所保护、制约的是我们全体公民,任何人、任何群体都受法律的制约。
3.法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以及义务,以及我们所不能触碰的底线,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4.法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法律的社会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根本体现,同时也是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法律内容的具体所在。
二、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一)产生的时间不同据史料记载,法律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当时,人类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进入到了私有制经济时期,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产生了不成熟的法律体系。
法律、道德与宗教——从多元角度看待社会控制的方式①洪蜀亮云南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律硕士(法学)12011111667一、解释,一个理论建构的问题二、社会控制,法律并非一家独大三、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局部失效四、道德,作为社会控制的整体性缺失五、宗教,以世界观为主导的社会控制六、结语[摘要]社会控制的手段并非单一化,而是在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在多元社会控制并存的情况下需要各控制力量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此一过程中应看到法律和其他非正式规范各自的价值、相互之间的冲突以及两者在实现社会控制方面功能上的联结。
多元社会控制的理解角度有助于法学理论的建构和法律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解决法律实践当中存在的难题。
最为重要的是,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国家在治理社会方面更应该关注生活中的法律,关注法治的“本土资源”。
[关键词]世界观;社会控制;功能;场域;生产机制;实证主义;社会结构;强制;差序格局;冲突;行为干预;文化建设;法律多元一、解释,一个理论建构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来看待所处的这个世界?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和常识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建立一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此相关,每个人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之所以①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事物是什么和如何去看待一个事物是两个层面的认识,而前者要更高深一些。
与此相类似的问题包括法律能否被信仰和法律应否被信仰也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迷信在知识匮乏的群体和地区中比较风行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缺乏认识现象和解释问题的途径,他们只能借助于那些经验和口耳相传的东西。
我们不能过多的去蔑视迷信与愚昧,原因很简单,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不断地去解释和解决问题,如何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看起来正常一些?如何让破坏了的生活秩序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每个人所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借助科学去解释问题,也可以借助宗教、经验、传说、迷信去理解问题。
生老病死到底是自然进化的过程还是鬼神在作祟?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解释问题的方法,背后是世界多元文化的差异,是我们从小到大理论在头脑中的建构,这种理论的建构可能是普世的科学也可能是地方性的知识,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它们旨在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相同的目标,但它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的一套规则和准则,以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个人权益。
违反法律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正。
道德是人们对行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规范。
它是一套关于善恶、公正与不公正的准则和规则。
道德并不由国家或政府制定,而是源自于个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并不强制执行,而是基于个体的内在信仰和道德判断来指导行为。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虽然两者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形式,但它们都试图在社会中建立秩序和公正。
一些法律是基于道德的原则制定的,而一些道德准则也可以反映在法律中。
法律反映道德一些法律是直接基于道德准则制定的。
例如,刑法规定了谋杀、偷窃等行为的处罚,这是基于道德上普遍认同的立场:尊重生命、尊重财产。
这些法律规定的目的是通过制裁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法律保护道德法律也试图保护和维护一些道德准则。
例如,反歧视法律禁止基于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进行歧视。
这是基于道德认同的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法律填补道德缺失有时,社会道德无法解决特定问题或情况下的行为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可以填补这些道德缺失。
例如,贩毒是一个被普遍道德谴责的行为,但缺乏道德约束无法有效遏制毒品的传播。
因此,法律的介入成为维护社会安全和健康的必要手段。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尽管法律和道德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也存在一些本质的区别。
强制力和自愿性法律是具有强制力的,违反法律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然而,道德是基于个体内心的自愿遵循,不受直接强制力的约束。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②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
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美德来倡导,对破坏法纪的行为加以谴责。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觉守法、护法。
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了,就会转变守法观念,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 两者产生的时间和历史条件不同。
法律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道德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
2 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
法律是具体的、规范的表现形式,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是成文的。
道德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3 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
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环节中体现,道德不依靠强制力,依靠内心信念,习俗、教育力量来维持。
4 两者作用的范围不同。
道德的作用范围比法律广泛的多。
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分属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与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论西方法律与宗教的互动关系一、两希时期:法律与宗教的二元并存在《16世纪迄今的宗教法与世俗法的互动关系》一文中,当代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写道:"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我们所有的一切法律无疑都可以说具有宗教的一面。
"对于这种法律所具有的宗教的一面,国内有的学者称之为"西方法律的宗教性"。
"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法律与宗教长期而紧密的联系似乎可以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源头――希伯来文化。
一种观点认为,产生于公元前12至公元前5世纪的希伯来法,是由摩西首创"十诫,"后经历代帝王、祭司的修订、扩充而成的。
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希伯来法受更为古老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从埃及、亚述、波斯等文明古国的律法中吸取了许多养料。
但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希伯来人的宗教思想。
故而,希伯来法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1)保留着一些氏族习惯规范;(2)与希伯来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宗教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
这便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杂糅和融合,"摩西十诫"可谓是这种"三合一"的典型;(3)上帝是正义的化身。
希伯来法把立法说成是上帝耶和华的意志,先知、国王只是代天立法、治理世人,所以,运用法律惩罚犯罪亦称为"神罚"。
由于种种原因,古希腊虽无相对独立、系统的法律科学,但却不乏西方最早且极为丰富的法律思想。
当时的著名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噶学派的创始人等,均对政治、法律等问题有所论述,赋予其后的罗马法学以理性的基础,并因此而影响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法学的发展。
在古代希腊文化中,宗教神话具有超常的影响力,如从人们所熟悉的荷马史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一特点。
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在分析这一时期希腊的法哲学时指出:"当时的法被视为是由诸神颁布,通过神意的启示为人类所知"。
而罗素的观点是:"在荷马诗歌中所能发现与真正宗教感情有关的,并不是奥林匹克的神祗们,而是连宙斯也要服从的'运命'、'必然'与'定数'这些冥冥的存在。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和联系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道德与法律作为两种调节手段,道德与法律具有明显区别。
这主要表现在:从作用机制来说,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道德主内,法律主外;从操作方式来说,道德扬善抑恶,法律惩恶扬善。
道德与法律,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法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政治建设,道德建设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构来说,“依法治国”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避免随意性和任意性,以此保证国家社会生活秩序和人们的合法权益;“以德治国”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价值判断,依靠人的良知和传统习惯来维系,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大的约束力量。
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
法律又需要道德的支持。
违法一定与道德相连,但违背道德的不一定违法。
失德与违法、犯罪之间有一片断层带,这个断层地带显然要靠道德自觉来规范。
法律必须以社会上公认的道德为基础和前提,如果缺少道德基础,法律不仅会失去自身的权威甚至会法不责众。
法律与道德相同之处是:第一,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
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
例如我国宪法第24条、第46条、第51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
法律与道德、宗教(d e)区别与联系一、什么是道德一种,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de)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de)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de)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de)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de)一种准则.二、法律与道德(de)区别与联系(一)法律与道德(de)区别1. 产生(de)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de)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de)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de) 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de).而道德(de)产生则与人类社会(de)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de)最基本(de)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de)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de)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de)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de)内容存在于人们(de)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de)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3.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de)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de)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de)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de)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de),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de)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de)程序规则、票据(de)流通规则、政府(de)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de)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 而非道德.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de);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de)力量以及人们(de)自律来维持.5. 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e),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de)义务,也没有无义务(de)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de)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de)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de)权利.向被救起(de)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二) 法律与道德(de)联系1.法律是传播道德(de)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de)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de)“最低限度(de)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de)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de)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de)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1]法律(de)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de)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de)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de)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de)标准;而法律所包含(de)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de)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de),故法(de)实施对社会道德(de)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2.道德是法律(de)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de)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de)道德.没有道德基础(de)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de)尊重和自觉遵守(de).第二,道德对法(de)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de)职业道德(de)提高,守法者(de)法律意识、道德观念(de)加强,都对法(de)实施起着积极(de)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de),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de)滞后而尚“无法可依”(de),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de)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de)并有被经常违反(de)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 (de)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de)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de)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de),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de)法治模式或单一(de)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de),在功能上是互补(de),都是社会调控(de)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三、什么是宗教宗教泛指信奉超自然神灵(de)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de)终极意义和目(de)(de)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de)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de)一种虚幻(de)反映,其宗旨在于对超自然力(de)信仰,并由此获得一种精神上(de)慰藉.一般说来,宗教由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和宗教组织三部分组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形态(de)发展和各种政权形式(de)出现,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de)宗教,并且由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图腾崇拜发展到民族神和民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宗教.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de)是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四、法与宗教(de)联系和区别宗教与法具有较大(de)相似性,二者均为社会价值观(de)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de)规范作用.在早期(de)社会里,或者在古今政教合一(de)国家里,两者难分伯仲.法与宗教(de)联系主要体现为:首先,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每一种法律体系确立之初.总是与宗教典礼和仪式密切相关;其次,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de)力量(de)支撑,君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de)合法性,往往把其统治(de)渊源归结于上帝、归结于神;再次,宗教同法(de)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de)出发点和目(de)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甚至使人们精神上有所依与寄托;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de)规范体系.法与宗教虽然有着十分密切(de)关系,但两者毕竟是不同(de)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因而,各自又具有自己(de)特征.法与宗教(de)区别表现为:(1)二者产生(de)历史条件不同.宗教(de)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de)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de)产物.(2)二者(de)产生方式不同.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de)产物,它以一定(de)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内容,又通过相应(de)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其基础则是人(de)理性(de)自觉力量;宗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行萌发或对先知学说经典化(de)产物,是与科学相悖(de)社会异己力量,其基础是迷信和盲目(de)信仰.(3)二者(de)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法律只调整那些对社会生活秩序(de)稳定有较高价值(de)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了几乎全部(de)社会关系;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de)外部行为;宗教规范不但规范人(de)外部行为,而且更侧重于规范人(de)内心活动.(4)二者(de)调整方式和实现(de)方式不同.宗教和法律虽然都是人们(de)行为规范,但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来进行调控;宗教主要通过控制人(de)良心来控制、调节人(de)行为,通过说教和人(de)内心感悟来达到社会调控(de)目(de).(5)二者(de)形式不同.法律通过规定明确(de)权利和义务,给人们(de)行动指明方向,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de)服从义务为主,人在神(de)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de),所以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
第一是规范性。
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
第二是渗透性。
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三是稳定性。
道德规范的稳定性比法律还要强。
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道德规范上百年、上千年不会变的。
最后它与法律的最大区别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
道德按它调节的社会关系领域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与家庭道德。
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反映。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是人类诞生、进化和成长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一种尺度或一个标志。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道德与法律两者相辅相成,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佐,但是两者也有区别:一是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
道德和法律在调整对象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为:道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动机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合法性。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一、什么是道德
一种,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 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
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 内容不同。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二)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
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1]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
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三、什么是宗教
宗教泛指信奉超自然神灵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反映,其宗旨在于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并由此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一般说来,宗教由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和宗教组织三部分组成。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各种政权形式的出现,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宗教,并且由多
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图腾崇拜发展到民族神和民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宗教。
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是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四、法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宗教与法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二者均为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在早期的社会里,或者在古今政教合一的国家里,两者难分伯仲。
法与宗教的联系主要体现为:首先,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每一种法律体系确立之初.总是与宗教典礼和仪式密切相关;其次,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君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往往把其统治的渊源归结于上帝、归结于神;再次,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甚至使人们精神上有所依*与寄托;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法与宗教虽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因而,各自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法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1)二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宗教的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2)二者的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的产物,它以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内容,又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其基础则是人的理性的自觉力量;宗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行萌发或对先知学说经典化的产物,是与科学相悖的社会异己力量,其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
(3)二者的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
法律只调整那些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一般只规
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不但规范人的外部行为,而且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活动。
(4)二者的调整方式和实现的方式不同。
宗教和法律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来进行调控;宗教主要通过控制人的良心来控制、调节人的行为,通过说教和人的内心感悟来达到社会调控的目的。
(5)二者的形式不同。
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给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的服从义务为主,人在神的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的,所以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