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级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26
公开课学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引言: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可溶性有机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并且在调控植物的体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历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可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现历程:
1. 1880年代,植物生理学家Charles Darwin和他的儿子Francis Darwin对蔓生植物的爬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一个植物内源性物质,可以促进植物向光源方向弯曲,这被认为是植物生长素的早期发现。
2. 20世纪初,荷兰植物生理学家Frits Warmolt Went发现了一个明显影响植物胚轴的物质,他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通过进行实
验证明了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胚轴的纵向生长,并对植物的光屈性产生显著影响。
3. 1926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Eugene P. Armstrong成功分离出了植物生长素的结晶物质,并证明它的纯度和活性。
这一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植物生长素研究的基础。
4. 随后的几十年里,植物生长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被陆续揭示出来,另外还发现了一些类似于植物生长素的物质,如吲哚乙酸和脱氢表雄酮。
二、植物生长素的功能
1. 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植物生长素参与调控细胞分裂和伸长的过程,对根系和茎的增长至关重要。
2. 促进根系发育:植物生长素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3. 调控植物的光屈性和重力感应:植物生长素与光屈性和重力感应密切相关,可以影响植物的方向性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关于植物向光性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植物生长素的概念、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以及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重点讲解:教师重点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推理、归纳和发现。
技能训练:教师通过技能训练,让学生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从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课堂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科学文献、设计小实验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不是其他部位?植物的生长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生长素的作用和机制(板书)1.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影响植物的生长方向、生长速度和生长节律,还能促进植物的分化和形成。
2.生长素的机制生长素通过影响细胞壁松弛来促进细胞伸长,其作用机制还与生长素的浓度、分布和受体有关。
3.生长素的应用生长素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调节、生产和保护中,如促进果树开花、增加作物产量、控制植物生长等。
过渡:生长素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也为植物生产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激素调节和应用。
1.学生分析胚芽鞘的生长机制,推测单侧光照射会使胚芽鞘鞘尖端产生刺激,并传到下部,导致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实现向光生长。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到了下部?2.展示XXX实验示意图,说明琼脂片可以透水和化学物质。
从实验结果推断,尖端通过产生的刺激影响下部生长,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
公开课学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引言植物生长素是一类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植物激素。
其发现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物学家开始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进行研究。
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光、水、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但对于植物内部机制的了解却还相对有限。
直到20世纪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让人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生长素的发现1. 弗里茨·溴斯瓦尔德的实验(1881年)弗里茨·溴斯瓦尔德在实验中使用水杨酸溶液处理过的干燥的覆盖物,发现干燥的覆盖物竟会产生类似植物生长的反应。
这一实验揭示了植物生长受到某种外源物质的调节。
2. 卡尔·赫森特的实验(1913年)卡尔·赫森特在实验中使用了大豆胚芽并诱导其生长。
他发现,当将注射过稀释过的花激素溶液的植物组织放置于生理盐水中时,植物组织能够继续生长,而没有注射花激素的组织则停止生长。
这一实验直接证明了植物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于花激素中。
3. 新陈代谢产物的鉴定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开始分离、纯化和鉴定植物生长素的结构。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研究人员最终发现了植物生长素的化学结构,即吲哚-3-乙酸(IAA)。
四、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1. 细胞分裂与伸长植物生长素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影响植物的生长。
它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加速植物的生长速度。
2. 花芽和果实的发育植物生长素在花芽和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花芽的分化和开花,促进果实的膨大和成熟。
3. 生物应答和逆境抵抗植物生长素对生物应答和逆境抵抗也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调节植物对干旱、盐碱和病虫害等逆境的反应,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五、实际应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为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植物生长素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园艺植物的栽培效果。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苏教版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理解建立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上。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二)能力目标学会向科学家一样思考,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以科学实验的实间为线,逐步深入探讨,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展示本小组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歌《游园不值》PPT展示诗人叶绍翁与红杏出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图片信息,由叶绍翁诗人的身份引出诗句: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年代: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生思考红杏出墙的原因引出新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诗句所描绘的身边的生活现象唤醒学生的好奇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过渡】介绍达尔文,假设达尔文跟诗人一样看到红杏出墙,他会向诗人一样思考吗?学回答向科学家一样思考(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复习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提出“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的疑问?【教师描述】介绍胚芽鞘,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实验一:单侧光的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做出假设:单侧光照射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过程:【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1、分析实验中的单一变量2、描述实验现象3、通过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二:单侧光照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发现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提出问题: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哪一部分有关?做出假设: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把握各个实验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对发现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3.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机理,对激素调节有一定的了解,且在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零散的学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能力基础:我所任教的学生是我校一、二层次学生,虽然获取直接知识的能力较好,但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欠缺,课堂发言积极性较差。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的抓住学生“好奇心”,利用生物史发展脉络,创设情境,层层设疑,诱发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建构知识。
目标:1.独立分析达尔文实验,描绘胚芽鞘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
2. 观察詹森和拜尔的实验,独立思考后与他人讨论,得出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小组尝试模仿前人设计实验,进一步阐明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生长素。
4.通过自主阅读,准确说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的念。
5.通过自主阅读,能准确的写出生长素的产生场所,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
评价任务1.分别写出A、B和A、C、D对照的实验结论。
2.分析两组实验,能独立回答或与他人交流教师设置的问题。
3.用文字或示意图表示实验方案,进一步证明生长素的存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 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 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 ,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③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2. 能力目标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自然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教学难点⑴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⑵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归纳提高教学过程通过看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入本节课,提问: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生:朝向光源生长。
引出向光性,介绍向光性的定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植物的向光性早在19世纪就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深入研究发现了生长素,做出突出贡献的有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
让我们回到19世纪末,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
达尔文是最早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进行深入研究的,他是怎样研究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一: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到底是哪一部分起作用呢?达尔文又进一步做了实验,我们看他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实验二:单侧光照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发现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达尔文还有一个更巧妙的实验,同学们想知道吗?实验三:用锡箔小帽套住胚芽鞘顶端,用单侧光照射,幼苗继续直立生长;用锡箔小帽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生长。
结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思考①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的一段呢?这样做是彩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生物组子课题名称:《高中生物新课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法教学模式”年级:高三级作者:包晓霞《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以及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开始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进行学习。
生长素是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众多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最终被发现的,他们还科学的解释了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索过程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等内容教材中进行了详细叙述,需要学生熟记。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已有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作为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其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
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待实验的相关问题普遍存在惧怕心理,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均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验,激发对实验设计的兴趣,而本节课在教学内容完成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属于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具备基础教学环境就可以完成。
教师在投影仪上使课件得以呈现,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顺利完成;黑板上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教室的摄像头方便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记录,有利于课后对本节课的优缺点进行及时准确的反思,教学环境优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经典实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体现科学实验的辛苦和乐趣,形成热爱科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