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基础版
- 格式:ppt
- 大小:17.57 MB
- 文档页数:15
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与目标•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目录•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农学、林学、园艺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包裹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位于细胞膜内,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内液。
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遗传的中心。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组织类型与功能01020304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植物器官形态与解剖茎花支持植物体,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储存营养物质。
繁殖器官,吸引传粉昆虫,完成受精作用。
根叶果实和种子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
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阶段。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细胞分化等。
1 2 3植物发育的主要阶段植物发育的调控机制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发育阶段及调控机制植物激素作用及信号转导途径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01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途径02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03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物质基础及遗传规律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类型及来源变异类型变异来源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化理论与证据进化理论进化证据进化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分类学基础知识分类学的定义和目的研究生物分类、命名、鉴定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旨在认识和了解生物多样性。
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用于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
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
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
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B.自然分类系统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D.系统发育系统2.(D)将染色体性状用于分类,属于哪种分类依据。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部分)学习及复习指导书陈功锡本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需要,为民族性、综合性大学生物科学及其相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目的是在系统学完《植物学》(上)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各重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理解其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识别和鉴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等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2、掌握种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3、掌握种子植物重要科(50个左右)的分类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及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4、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和植物绘图基本技术,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识别常见植物200-300种左右(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畴);5、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以及关于植物起源的有关学术观点。
一、主要知识及要求(一)植物分类学引论部分该部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了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
植物分类学的各级单位、分类的各种证据、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过程。
要求对国际上承认的12个分类等级(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重点掌握“科”和“种”。
要求掌握植物名称的含义、学名产生的历史、学名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点特别是模式的概念以及命名的规定。
熟悉植物分类学的常用工具。
(二)裸子植物部分教材介绍得比较详细,基本上包括了裸子植物分类的各方面。
重点是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各主要纲的区别及演化关系,注意大孢子叶、颈卵器等的变化规律,主要科的识别要点、代表植物及意义等。
对于第七节系统演化部分,则作一般性了解。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其进化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2、请总结裸子植物的有关结构名称上的相互关联。
(全)小学校园植物简介第一篇:(全)小学校园植物简介小学校园植物简介桂花——木樨(xī)科木樨属桂花,又名木犀、岩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生叶腑(fǔ)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钢竹——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钢竹,是竹子的一种,常植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等。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诗中写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青檀(tán)——榆科青檀属青檀,又名翼朴,稀有树种,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
乔木,树皮灰色或深灰色,叶纸质,宽卵形至长卵形。
阳性树种,适应性较强,喜钙,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
喜光,抗干旱、耐盐碱、耐旱,耐寒,-35℃无冻梢。
不耐水湿。
根系发达,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对研究榆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
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稀有类3级保护植物。
迎客松—松科松属松树,叶成针状,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
此为造型松,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树坚固,寿命十分长,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耐干旱、贫瘠,喜欢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
松树被誉为“北半球森林之母”。
杏树—蔷薇科杏属杏树,落叶乔木,地生,植株无毛。
叶互生,呈宽卵形或圆卵形;花单生,白色或微红色;果实近球形,多为白色、黄色至黄红色,常具红晕;种仁多苦味或甜味,可入药。
花期3-4月,果期6-7月。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学习完植物的分类知识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篇一: 学习完植物的分类知识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学习完植物的分类知识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将莲、柏树和小麦归为另一类.他划分的依据主要是A.是否有真正的根B.能否产生种子C.是否有输导组织D.是水生还是陆生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考点:考点名称:植物的分类分类的依据: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稳定,生存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
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等级单位:以玉米、水稻、大豆三种植物为例说明植物的分类:由此可见,玉米与水稻同科不同属,共同特征多;玉米与大豆同门不同纲,共同特征少。
误认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叶和根的特征:被子植物的叶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器官,同一株植物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根生长在土壤中,不易观察,挖掘时易损伤,而且受土质影响,容易发生变态。
只有花、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的一生中出现得较晚,也不易发生变异,相对较为稳定,所以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考点名称:种子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具保护胚与胚乳的功能。
胚由受精卵发育形成。
发育完全的胚由胚芽、胚轴、子叶和胚根组成。
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胚的各部分结构和将来的发育情况: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比较:比较内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不同点子叶数目2片1片胚乳大多数没有胚乳绝大多数有胚乳营养物质存储部位子叶胚乳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辨析:大多数双子叶柑物种子只由种皮和胚组成,无胚乳,养料储存在肥厚的子叶中;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除了种皮和胚以外,还含有胚乳,养料储存在胚乳中;它们的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的。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引论第一节植物分类学的概念与内容(一)Concept 概念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植物学(Botangy)常分为Plant Morphology(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Taxonomy(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分类学)、Plant Physiology(植物生理学)、Plant Ecology(植物生态学)、Economic Botany(经济植物学)等部分。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Tax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taxis (排列)和nomos(规律)二词的组合,因此从词义上讲就是研究植物排列规律的科学。
我们知道,植物并不是单独而存在的,任何一个个体必然隶属于一定的类群,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分类群(Taxon,复数为Taxa)。
所谓分类群就是“生物在长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亲缘关系的个体的集合”。
对于这个名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分类群是客观存在的实体;(2)任何分类群都是漫长的生物进化发展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3)分类群有大小之分,可以泛指任何分类单位。
用来表达分类群大小及从属关系的单位,我们称之为分类阶元(层)或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
如界、门、科、属等。
按照高低和从属关系将分类等级依次排列,便形成了一个系列,我们称之为“阶层系统”(Hierachy)。
植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分类群及其所组成的阶层系统的科学。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植物分类学就是研究植物的分门别类,探讨植物的亲缘关系,运用所掌握的资料阐明植物界自然分类系统的科学,其目的在于解释植物界系统与进化规律,正确认识植物的种类,更好地开发利用植物资源。
换句话说,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井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在一大标题下,常包括三方面内容:植物系统学(Plant systematics):以种级以上分类群为对象,利用各种研究手段所得来的资料来建立一个能反映植物界进化的“自然分类系统”,即研究植物的“大进化”,因此有叫宏观系统学(macrosystematics)。
植物学名词解释(6)⼀、名词解释说明:本部分共收⼊《植物学》上下册中出现的专⽤名词386个,分别参照教材和有关资料,拟出了参考答案。
拟考卷时,可根据本部分题⽬所占的⽐例,从其中随机抽取若⼲⼩题。
(⼀)上册1.植物学:答案: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殖、分类、⽣理、⽣态、分布、起源和发展、遗传与进化的科学。
2.细胞:答案:细胞是构成⽣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分化:答案:根的初⽣⽊质成熟⽅式从外⾄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定⽣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答案:花是适应⽣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的组织,例如表⽪。
10.芯⽪:答案:芯⽪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成。
11.被⼦植物:答案:种⼦由果⽪包被的⼀类植物。
12.裸⼦植物:答案:种⼦裸露,⽆果⽪包被的⼀类植物。
13.叶序:答案: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媒花:答案:借助昆⾍传送花粉的花是⾍媒花。
15.边缘胎座:答案:单⼦房,⼀室,胚珠着⽣在腹缝线上。
16.花公式:答案:⽤特定的符号和数字表⽰花各部分组成的式⼦,称为花公式。
17.种⼦:答案:是种⼦植物的⽣殖器官。
18.休眠:答案:种⼦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即萌发,必须经过⼀段相对静⽌的时间,才能萌发,这⼀特性叫种⼦的休眠。
19.胚珠:答案:胚珠是芯⽪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
珠⼼组织内产⽣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答案:进⼊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答案:被⼦植物受精过程中,进⼊胚囊的两个精⼦,⼀个与卵结合成合⼦,进⼀步发育成胚;⼀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步发育成胚乳,这⼀特殊的受精⽅式,称为双受精。
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简括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
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和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
分类学(Taxonomy)可以定义为研究和描述有机体的变异、探讨这种变异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学科。
分类学和系统学(Systematic)这两个术语现在长被不严格地作为同义词并用,如果要说两个术语有些什么不同的含义,那么分类学常用来指分类理论和实践(包括它的基础、原理、步骤和规则)而不是它的最终产物(分类系统);系统学是有机体的种类和多样性以及它们间全部亲缘关系的研究(Simpson 1961),比分类学含义多少宽广些。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
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
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鉴定(Identification & determination)命名(nomenclature)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为了分类各个植物类群,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
了解和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阶层)是分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为(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缩写。
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Category)。
植物分类学(Taxonomy)是对植物进行鉴定(Ident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分类或归类(Classification)的一门学科,亦称系统植物学(Systemstic Bottany)。
作为一门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历来争议颇多,这种方式只是这一学科范畴的含义。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植物分类学是建立在形态学为基础上的、综合各相关学科的一门科学。
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
分类:把各种植物用比较、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分门别类,依据植物界自然发生和发展的法则,予以有次序地排列,叫做分类。
按照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和编排便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系统。
掌握了对植物系统研究中所阐明的植物类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即可进一步了解植物界的进化过程,在利用和改造植物时,也就能够从中找到方向性的指导准则。
命名:把各种植物都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以正确的名称,叫做命名。
命名是进行植物分类的必要手段。
鉴定:正确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查考文献资料以及和已知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植物名称的过程叫做鉴定。
鉴定是进行植物分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
植物分类学与各学科的关系: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它是在人类识别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使这门学科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发生变化。
纵观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1)史前与“本草学”时期;(2)人为分类系统时期;(3)自然分类系统时期;(4)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时期。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上午10:07一、恩格勒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于1892年编制的一个分类系统。
在他与普兰特(K. Prantl)合著的《植物自然分科志》(1897)和他自己所著的《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中均应用了他的系统。
该系统的要点如下:1.赞成假花学说,认为葇荑花序类植物,特别是轮生目、杨柳目最为原始。
2.花的演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无被花到有被花;由单被花到双被花;由离瓣花到合瓣花;花由单性到两性;花部由少数到多数;由风媒到虫媒。
3.认为被子植物是二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平行发展的两支;在他所著《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一书中,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同书1964年的第12版,由迈启耳(Melchior)修订,已将双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植物前面。
4.恩格勒系统包括整个植物界,将植物界分为13门,1—12门为隐花植物,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分为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
裸子植物亚门分为6个纲;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整个被子植物分为39目,280科。
但1964年经Melchior修订,分被子植物为62目,344科。
5.恩格勒系统图是将被子植物由渐进到复杂化而排列的,不是由一个目进化到另一个目的排列方法,而是按花的构造、果实种子发育情况,有时按解剖知识,在进化理论指导下作出了合理的自然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被子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除英法以外,大部分国家都应用该系统。
我国的《中国植物志》,多数地方植物志和植物标本室,都曾采用该系统,它在传统分类学中影响很大。
然而,该系统虽经Melchior修订,但仍存在某些缺陷。
如将葇荑花序类作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把多心皮类看作较为进化的类群等,这种观点,现在赞成的人已经不多了。
图1 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图(1897)哈钦松(J.Hutchinson),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被子植物APGIII分类系统摘要:apg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i及2021年apgii之后,花了6年半修定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21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
apgiii承认了早前版本的所有45目,并新接受了14个目,共计59目。
这个最新的apgiii分类系统取得了植物学界的共识。
关键词:apgiii分类系统;被子植物引言被子植物有四种常用的分类系统:Engler系统、Hutchinson系统、Takhtajan系统和Cronquist系统。
然而,通过比较,认为Engler系统和Hutchinson系统不能正确揭示植物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但由于科的数量较少,它们仍然有价值。
Takhtajan系统和Cronquist系统准确地揭示了植物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Takhtajan系统中的级别太多。
在以前的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超目”初级分类单元,科数达到592个。
它看起来很冗长,不利于日常使用。
克朗奎斯特系统与塔克塔詹系统非常相似。
它取消了“超目”的主要分类单元,将科的数量减少到388个,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
因此,这个系统非常流行。
然而,近年来,随着基于DNA测序的分子系统学的日益成熟,利用分子系统学获得更自然的系统发育关系已成为一种有效而普遍的方法。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许多新的变化。
APG系统就是一个例子,最新的apgiii系统甚至已经成为皇家植物园(Royal Planetary Garden,以其保守性而闻名)的邱植物标本馆(Kew herbarium,k)标本收藏中安排标本的基础。
1apgiii系统的研制1998年,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邱园、康奈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和密苏里植物园等学者,组成了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apg,angiospermphylogenygroup)。
同年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发表了《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自1998年首次提出后,近年来又相继推出了两个修订版本,分别为2021年发表的《被子植物apgii分类法》和2021年发表的《被子植物apgiii分类法》。
植物分类学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中国植物学史Q94-09/Z12)植物分类学(Taxonomy)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大约始于17世纪,林奈发表〈〈植物种志〉〉(1753年)。
按斯特斯(A.Stace)的观点:植物分类学发展历史大致经过如下几个时期:古代分类时期—草本学时期—林奈的性系统时期——自然系统时期——系统发育时期——当代表型性系统时期,后四个时期是近代植物分类的内容及不同时期主要流派。
古代分类时期:〈〈淮南子〉〉有“神农氏偿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其时毒”的记载;〈〈诗经〉〉(约公元前600年)记载过月132种植物;〈〈山海经〉〉(公元前500~前300年)提到约100种植物名称与用途,并把植物分为草与木;〈〈植物学史〉〉(Historia plantarum),是被誉为“植物学之父”的泰奥弗拉斯图斯(Theophrastus)所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古代最完美最系统的植物分类著作。
按植物习性分乔木、灌木、草本;又分栽培和野生。
草本学时期:这一时期著作有400种,现存278种。
〈〈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00~前25年,第一部系统记载植物的书;〈〈南方草本状〉〉,最早一部地方植物志,现存3卷,上卷草类29种,中卷木本28种,每种有描述、花期、繁殖法、产地、别名。
〈〈草本纲目〉〉1578年成书,明朝李时珍所著,共52卷,系统记载了中国历代已有记录和他记载的植物1195种,附图1100多幅。
植物分为五部:草、本、谷、菜、果部。
近代林奈时期:〈〈植物名实图考〉〉接近近代植物分类学的一部著作,清代道光年间吴共浚(1789~1847年)所著,记载植物1714种,绘图1420幅。
〈〈植物界纵览〉〉(Pinax Theatri Botanici,1632年)鲍汉(G.Banhin)所著,首创双名法概念。
〈〈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lantarum Nova,1682年)雷(J.Ray)所著,在1703年第二版中包含18000种植物,明确提出依据花和营养部分大量性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