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57.55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信息素养概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该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依赖,并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的泛化,受到多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道德因素成为了信息素养质变的主要影响。
总的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三方面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信息意识指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道德则有着更为广泛的覆盖面,针对的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性。
可见,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素质,而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界定有着新的标准,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从小培养也就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直接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信息素养并非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化的德育教育,因此教育的养成是一条漫漫长路,且任重道远。
小学生正值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发展之基础的重要时期,教育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同时对于其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工作:2.1通过信息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意识的培养将直接作用于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追求信息的自觉性,提升信息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力。
对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互联网的优势性魅力,使学生能够看到信息世界当中的缤纷色彩。
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论文(12篇)篇1: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1.1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人文修养、人格塑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1.2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视。
因此,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阶段,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1.3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淡忘所学知识。
但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2.1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师:今天小明同学请病假了,流鼻涕、头痛、发热,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学生:感冒了。
教师:非常正确,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传染导致。
那么,电脑会不会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感冒、发烧?通过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范文6篇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XXX 的信息技术教学,我们需要认识到现有的问题,并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
因此,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信息素养较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素质教育要求未能落实、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学校层面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首先,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更强。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教师应精心设计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亲自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研究的原动力。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
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学校需要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确保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完备性和先进性,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
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
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 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
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
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
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通过教师采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合理运用教材,指导学生手脑并用地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体验,其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尝试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于实践生活,进一步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不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作者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只会按步就班地跟着老师所讲的内容机械化操作,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知识,导致学习效率不是很高。
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实施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目前我们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那么下面是笔者对如何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熟练掌握和运用教材内容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了解所带班级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出发,制定和调整合理的教学计划。
另外,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和编排意图要做到烂熟于胸,吃透每个章节的思想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承上启下、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他的知识素养、道德水平以及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对教学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只有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
一个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教学能力的老师,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
而墨守成规、创新能力不强、教学能力差和责任心不强的老师,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厌学心理,往往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不甚理想。
所以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拥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浅谈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如何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共同探索的课题。
基于此现状,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语言三个方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收获、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生活、学习。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课程教学具有整合性、基础性、应用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驱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练习是枯燥无味的,这使得他们很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教师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设计。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地将信息技术教学融入游戏当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指法时,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通过让学生们玩《金山打字通》中“打地鼠”等游戏,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必须先要练习好指法。
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再对指法练习进行讲解,学生自然会认真地听课,进而保持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演示美好的事物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动手操作的强烈欲望。
小学教学信息技术论文3篇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的使用一、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小学语文新课改提出:“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合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传统教学在应试教学观的支配下,同时受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学生阅读的空间限定在教材上,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学习环境单一、教学氛围枯燥。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活泼的阅读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库,能够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如图片、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从而达到拓宽阅读空间,增大学生阅读量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课文所描述的是“一线潮”: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
在此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向学生体现交叉潮和回头潮,并配以相对应的背景音乐,如此雄浑壮丽的场景激起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不但能够从文本中领略一线潮的壮观,同时对交叉潮、回头潮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阅读教学由教材向外延伸,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让学生标准流利、准确而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朗读既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增强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理解水平、口语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实现语言素材的积累,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而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范读并不能激起朗读的激情,不利于学生准确把握相关信息。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适时为学生播放标准流利的录音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这样不但能够激起学生读的激情与动力,而且能够纠正学生发音、语气、语调等问题。
通过学生持续的跟读、复读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持续的朗读中达到对字词句段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三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的融合摘要本论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融合。
通过研究资料收集与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融入对小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论文介绍了如何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入小学教育中,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且获得更广阔的研究机会。
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融合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小学教育是学生研究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抽象概念,增加对研究内容的兴趣。
此外,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资源和机会,丰富他们的研究经验。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教育的方法与工具为了有效融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工具。
例如,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研究和应用知识。
信息技术融合对小学生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融入对小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小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研究乐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总结本论文综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融合。
通过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研究和成长。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的融合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但其带来的潜在益处是值得期待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的初探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的初探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的初探论文1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一、寓教于乐,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这种爱好往往只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动画上。
而对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却不愿投入精力认真学习。
因此,教学导入要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学实践表明,以下几种导入课堂教学的方法比较有效。
1.游戏激趣,引导学习。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游戏与学电脑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学生是很乐于接受的。
将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益智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例如,要让学生学会打字,老师就在电脑上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要让学生学会鼠标操作,就在电脑上装一些练习鼠标的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等游戏。
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三得!在实施游戏激趣时,应特别注意:一是要学生有目的地玩;二是要学生有规范地玩;三是要学生有度地玩。
切不能过度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否则难于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2.创设情景,鼓励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学生心仪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优势和实践案例,阐述了信息技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并对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如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资源互联网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优质的教学课件、练习题、教学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增强教学互动性借助信息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教育类 APP 等,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四)适应个体差异利用信息技术,如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讲解“图形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特点、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图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特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在线学习平台,如“小学数学网”“一起作业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与背景分析一、问题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小学阶段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本论文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因素3.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策略与方法二、背景分析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将信息技术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此外,《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也强调了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
2. 社会需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 教育教学改革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此背景下,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将从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1. 硬件设施: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硬件设施仍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农村小学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2. 软件资源:软件资源的分配同样不均衡。
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探讨【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识记,有的内容需要反复训练且枯燥乏味,难度也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落千丈,甚至产生讨厌学习这门课的情绪。
这时,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学科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
下面,以笔者多年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和听课所获得的感受,就如何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了以下的几种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实践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必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策略,在此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一、串好主线,留有悬念“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
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与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论文(共12篇)-其他小学语文篇1: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论文一、营造愉悦氛围,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于单一而枯燥的事物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相反,对于那些直观的事物、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更为感兴趣。
这些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并能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展开一系列主动探究活动。
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单一的语言描述,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教学氛围更加愉悦、活泼,这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心理,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而能够激起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有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积极的学习行为,我们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亲眼见过火烧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讲读式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且无法深入地理解,自然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效果与动态演示功能,首先用彩图、短片向学生展现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并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
这样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学生所看来,所见所闻所感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斑斓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能够同时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瞬间集中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将学生带入那优美的景象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莫大的兴趣与动机,进而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活动。
这样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动画来导入所取得的效果是传统的开门见山的枯燥导入所无法达到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打破时空界限,突破教学重难点每一节课、每一篇文章都有重难点。
重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主要性地位,直接影响着其他知识的掌握;而难点则是相对于学生实际学情来说的,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论文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线上教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在很多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仍以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 教师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尽管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力度,但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仍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影响了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3.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信息化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覆盖。
三、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的优势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优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4. 突破时空限制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更多学生受益。
四、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方向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需要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为教学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持。
2.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育公平。
4. 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本论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部分: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策略一、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化的实施效果。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其本身作为一门课程应结合学科科学的特点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教育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团队协作精神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创新精神能力培养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途径,我们不能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去讲、学、考,那将窒息孩子的发展。
在此我仅对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存在的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提出个人的观点与大家探讨:首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应培养学生喜欢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如果学生连计算机都不去用的话,就很难说能学好计算机和有更深的成就。
其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
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呢?请看下面的例子:有的教师在上powerpoint 2003中文字运动讲解时,运用了很多典型的例子分析文字运动的特点,每个例子把文字的运动情况讲得都很细,最后总结出文字运动的特点。
分析得很透彻,学生也听得明白,从传统的角度来评价这节课是成功的。
但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点出发我觉得不应这样上。
其理由是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这节课学生没有动手机会;并且这种方式不会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的学生会按老师讲的去做,大大窒息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我认为如果采取上机操作powerpoint2003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所作出的效果,并且边讲解边让学生动态地感受作出的效果,这样会更明显、直观。
最后只需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等学生做完练习,我想学生自己就会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powerpoint2003窗口和各命令的功能,还使学生在动手能力加强的同时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了软件的功能。
这样即使以后学习其他软件,也不会被局限在只有教师教的模式,而去探索分析总结,使他明白他自己也可以运用各种软件来完成自己的学习,这样就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
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
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上接第173页)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
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
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采取考试、提问、演示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
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
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课程,它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