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预防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5
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职业群体。
2. 病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病例的感染途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病例的病毒学检测结果:通过对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可以确定病例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判断病例的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是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下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的重点内容:1. 发病率和感染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病例调查和抽样调查,可以计算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感染率。
这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高风险人群: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确定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
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等。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是乙型肝炎防控的重要策略。
4. 疫苗接种情况: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助于评估疫苗的覆盖率和效果。
通过乙型肝炎的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我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20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我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20》。
本指南系统地总结了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接种程序、接种时间和程序、不同人裙的免疫策略以及免疫效果监测等内容,为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1. 乙型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2.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3. 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和高发人裙4. 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意义和作用二、预防接种程序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基本原则2. 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针对不同人裙的接种程序差异三、接种时间和程序1.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剂次2. 不同疫苗品种的接种方法3. 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四、不同人裙的免疫策略1. 儿童乙型肝炎免疫策略2. 成人乙型肝炎免疫策略3. 孕妇、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人裙的接种策略五、免疫效果监测1. 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2. 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3. 免疫程序后的抗体水平监测和解释《我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20》的发布,为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和设计。
各级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指南中的科学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关预防免疫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减少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保障人民裙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乙型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1)母婴传播:产前、产时、产后,通过感染母亲的血液或体液交叉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不合格使用、注射器、外科手术器具等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受伤时的血液接触;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时,感染病毒者血液或体液与健康人体液接触,传播给健康人;4)直接接触传播:家属、职业接触病毒载体的人体液而被感染。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摘要:乙型肝炎流行病是一种传播性很强,且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乙肝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近几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显著增高趋势,主要与流行状况、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方法等有关。
近年来,通过病学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取得了新的成果。
本文就乙型肝炎流行病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传播病、发病率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巴州统计局。
1.2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描述性分析2012—2015年巴州乙型肝炎报告病例,不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1.3质量控制病毒性肝炎诊断由临床医生参照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确诊,确诊病例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最终由巴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并删除重复报告病例。
2、结果2.1发病情况2012—2015年巴州共报告乙型肝炎57230例,其中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6.27/10万和0.15/100万;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比例由2012年的93.05%降低到2015年的37.57%;2012—2015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和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构成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2流行病学特征2.2.1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其中1—3月病例较多(分别占10.64%、10.53%和10.25%),而9—11月病例较少(分别占6.12%、5.75%和6.51%)。
2.2.2地区分布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且末564.23/10万、若羌县374.48/10万、尉犁县311.68/10万和轮胎县182.78/10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 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
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