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书课题:猫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猫》(郑振铎)导学案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孔令广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一、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猫》导学案
一、了解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3.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二、发布学习任务
本节课将以“流浪猫求助”的形式开展,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清楚第三只猫的经过,课文讲解完成后,同学们写一封回信,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三、课前预习任务
默读课文,为划线的生字词标上拼音。
怂恿()蜷伏()怅然()
四、课堂学习
书写回信,思人性弱点
要求:1.语言流畅、连贯;情感真挚;
2.讲清楚第三只猫的经历,并表达对它的同情,体现生活中自己会怎样对待小动物。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恨地告诉你······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憾地告诉你······
1。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揣摩对动物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文字,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学习本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初读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自由朗读课文,给每段标上序号。
2、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3、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污涩懒惰怂恿安详提心吊胆预警怅然蜷伏畏罪潜逃悲楚惩戒妄下断语虐待5、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6、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二、研读课文(17段——34段)作者第三次养猫的故事,完成下列题目。
7、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8、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三、达标练习:通过朗读、理解、品味,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对于文中的,我想说。
猫郑振铎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张巧菊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特点。
2.品味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关爱弱小、善待生命。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自主学习(一).注音、解释污涩()怂恿()蜷伏()畏罪潜()逃惩戒()怅然()诅骂()(二)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2.文章写了几只猫?各用一个词来形容。
合作探究1、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介绍这三只猫2、怎样描写前两只猫的可爱?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3、第三只猫也可爱吗?品读课文15段--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完成下列题目。
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前的表现: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案件反思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2、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问题探究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主题探究1、对于“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那只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2、对于那只可怜的猫,我想说……拓展延伸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张巧菊。
猫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 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预习案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 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老舍作品甚多,有16 卷《老舍文集》问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资料链接有趣的猫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
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
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
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
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
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
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
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
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读: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是有关动物的文章,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
读郑振铎先生的《猫》,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是否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生存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郑振铎的《猫》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人喜欢猫,曾经养了一只花白的猫,给家里人带来了许多惬意,但不幸死掉了,全家人很悲伤;后来又养了一只黄色的小猫,活泼可爱,给家里人带来了无限欢悦,却又被人偷走了,全家人忿忿,“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再后来,跑到家里一只不知名的瘦花白猫,家里收养了它,但这猫很忧郁,不活泼,不可爱,还被烧脱了些皮毛,难看。
全家人慢慢失掉了对它的兴趣。
后来家里养的一只黄色百芙蓉鸟被咬死了,家里人都断定是这只猫所为,打出家门。
忽有一天,家里人发现咬死鸟的是另外的一只黑猫,而那一只花白猫已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此时此刻,深深地自责,无尽地懊悔,绵长地内疚跃然于纸上,我发现自己冤枉的是一只不会说话的生命,而它最后的死去和我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我的心灵被枷锁锁住,这要比鲁迅先生在《风筝》中向兄弟道歉更为不幸,至少鲁迅先生还有说的机会,而我却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所以承受的痛苦也就更深一层。
于是,作者结尾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不正是希望悲剧不再发生的呼唤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猫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理清课文叙述的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讨论探究文中刻画三只猫的形象的方法。
3、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知识链接:郑振铎,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闻名中外的收藏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关于养猫的话题导入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1、检查生字词:小组检查,教师抽查。
2. 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 1 )到( 2 ):第一次养猫的故事( 3 )到( 14 ):第二次养猫的故事( 15 )到( 34 ):第三次养猫的故事三、课堂合作探究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浏览课文,根据下表在课文中标记相关的句子,分析后填写表格。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3、“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A、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B、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不确凿。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5、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任务二:体会下列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二次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相法。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伤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猫》导学案及答案研究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研究重点】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研究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课堂过程】自学质疑】XXX(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xiāng chèn)。
郁(yù)。
闷(mèn)。
一缕(yī lǚ)。
娱(yú)。
乐(lè)。
污涩(wū sè)怂恿(sǒng yǒng)。
婢(bì)。
女。
蜷(quán)。
伏(fú)。
惩(chéng)。
戒(jiè)。
怅(chàng)。
然(rán)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不清晰,不明朗。
怂恿:鼓动,激励。
蜷伏:弯曲身体,蜷缩。
悲楚:悲伤、愁苦。
惩戒:惩罚、警戒。
妄下断语:没有依据的下结论的话。
逞能:自己的能力。
恍惚:心神不定,模糊不清。
一尘不染:非常干净,没有一点灰尘。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的东西非常繁多,让人眼花。
秩序井然:有条理,井然有序。
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养了三只猫,通过对比三只猫的不同经历,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流浪猫路边捡回外形黑白相间黄褐相间灰色性情温顺狡猾忧郁地位家里的宠物家里的宠物路边野猫结局XXX被人偷走XXX被车撞死XXX咬死芙蓉鸟后被打死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作者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因为第三只猫的经历最为特殊,也最能表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哲理。
展示提高】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课题:《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内容导航(2分钟)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2、接受验收(温馨提示:(小组长检查,课代表抽查2-3个小组,教师抽查2-3个小组,限时5分钟)(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温馨提示:请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省时高效呀!10分钟)1、快速阅读文章,思考: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2、速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自作表格去完成。
3、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两只小猫写一则悼词:天堂里的花白小猫: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你的病来的如此突然,即使是三妹的红铃铛,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
你离去后,全家人的心里都很酸辛,最难过的莫过于三妹了,因为她早已把你当作她的小侣了。
“远方”的黄色小猫:4、(三)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我参与,我快乐!10分钟)“芙蓉鸟事件”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23号刑事案]一、案发现场情况:二、犯罪嫌疑人: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二)、案发后的表现: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六、案件定性:七、案件反思:(一)、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二)、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展示交流、教师小结板书(10分钟)教师小结: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猫》导学案答案导学提纲一:1、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 蜷(quán )伏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惩戒(chéng)怅然(chàng)红绫(líng) 2、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堂检测题一:1、zǔ chàng sǒng yǒng quán 2、B 3、郑振铎 4、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导学提纲二: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猫》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领会对照的写法。
2、意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博爱、关爱微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要点:掌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 课时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爱猫,为何?【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 - 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议者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曾担当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 年 10 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去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善接见时,因飞机出事不幸罹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照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志》《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1.注音、解说污涩()鼓动()婢女()蜷伏)惩戒()(欣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学生自由朗诵全文,标号段序。
思虑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个猫?要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即自家饲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要点写了第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相关起止段落,区分文章构造。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段):写开朗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 34 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悲伤自责。
三、课内研究1 、作者一共养了几个猫 ?这几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点?“我”和家人对这几个猫的态度如何?达成以下表格:“我”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失猫后的心情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2、读课文15 段—— 34 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达成以下题目。
1)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法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法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法嫌疑人的处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实凶手是。
26.猫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4学习难点:目标2、3学习设想: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学习过程: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人。
家、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等。
2、初读课文,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怂恿..()婢.女()蜷.( )伏惩.戒()怅.然()4、阅读感知: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即:我通过读哪些描述性的语句,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5、“品味赏析”:按句式说话:“读,我体会到。
”(即:我通过读哪些语句,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6、“感悟升华”板块: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7、延伸迁移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教师预设结果: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一、导学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猫》,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3. 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4. 学习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三、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2)学生对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爱身边的动物。
2.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析了文章结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改进措施(1)在讲解生字词时,可以增加一些例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
猫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第2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第一课时文本感知诊断性测试1.给下列词语注音污涩.()怂恿..()怅.然()蜷.伏()惩戒..()虐.待()2.改正下列错别字毫无生意安祥辨诉3.解释下列词语。
(1)污涩:(2)怂恿:(3)怅然:(4)妄下断语:4.造句:提心吊胆——5.选词填空。
(1)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8.填空本文作者是,本文选自《》9.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2011·盐城)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 ) 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2)三妹便( )着她去要一只来。
(3)隐身在阳光里( )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4)冬天的早晨,门口( )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铁军颂·盐阜情》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七十周年音乐会在央视三套播出。
这场音乐会让全国观众估享受高品位的视听艺术盛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水绿盐城”的崭新风貌和独特mèi力。
央视已把这场音乐会成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头戏之一,在央视频道多次播出。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盛.宴崭.新mèi力⑵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郁.(yù)闷一缕.(lǚ) 屋脊.jǐ污涩.(sè) 惬.意(qiè)虐.待(nüè)怂恿..(sǒngyǒng)蜷.(qu án )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红绫.(l íng )入场券.(quàn)多音字屏:屏息(bǐng)闷:解闷(mèn)屏障(píng)闷热(mēn)的:的确(dí)折:折腾(zhē)目的(dì)折叠(zhé)吃的(de)折本(shé)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悲楚:悲哀痛苦。
红绫: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文学常识:郑振铎(1898 ——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第二课时文本研读课文整体把握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本文写了只小猫?作者对它们的思想感情是: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
2.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5.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重点语段阅读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6.第三只小猫怎么来的?7.第三只小猫经历了什么事?它的命运如何?8.从文中找出表明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9.对于第三只小猫,作者为什么详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你身上发生过类似作者经历的事吗?谈淡自己的感受。
主题分析本文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测,妄下断语,否则就难免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写作亮点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紧紧围绕养猫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作品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使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2.抓住特征描写逼真作品写了三只猫,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点。
第一只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第二只更有趣活泼:会爬树,会扑蝴蝶,还会捉老鼠。
第三只懒惰、忧郁,“蜷伏”“钻火炉底”等等这些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三只猫的不同神态状貌,栩栩如生。
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加点字注音有错的是()。
A.称.心(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 B.蜷.伏(quán ) 惩.戒(chéng)怂恿..(sǒngyǒng)C.婢.女(bì)怅.然(ch àng)红绫.(líng)D.污涩.(sè) 入场券.(juàn)虐.待(nüè)2.解释词语(1)怅然:(2)悲楚:(3)惩戒:(4)蜷伏: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3)班里开展“爱我家乡,护我土地”活动,需要拟写一条文学性宣传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我准备的是:。
二、类文阅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大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4.仿照例句,补写出一个比喻句。
例:诚信是人生路上的一张通行证。
声誉是。
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5.阅读下面有关某县土地沙化状况的统计资料,回答后面问题。
某县土地沙化面积变化表(单位:亩) (1)我的发现: 。
(2)我据此向土地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
时间 1949年 1979年 1988年 1991年 1998年 2010年 面积 50亩 100亩 140亩 210亩 300亩 380亩 的境界。
6.段⑤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7.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
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8.段⑤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0.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11.段⑥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
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三、中考实战(2011·湖北武汉)1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中国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中国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9.段⑦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
”小明终于点了点头。
1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2011·湖北襄阳)昨日,襄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统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市第六次口普查主要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5500307人;其中枣阳市常住人口最多,达到1004741人;鱼梁洲常住人口最少,不足1.3万人。
据全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襄阳常住人口数量位于全省第活动。
(1)请你为“探访家乡的‘老玩意儿’”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
(不要出现家乡的真实名称)(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1】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2】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四,仅次于武汉、黄冈、荆州。
14.名著阅读。
(2011·湖北襄阳)古典名著《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读下面故事片段,指出其中的“他”是哪位水浒英雄,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故事。
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
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