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历史还包括使用叙事来检查和分析一系列过去事件并客观地确定造成这些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学科。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三、小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八年级历史上册概述(1)时期划分:古代、近代、现代(2)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帝等。
2.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甲骨文、分封制、礼仪乐舞等。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铁器牛耕、都江堰等。
3.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繁荣与衰落(1)秦朝: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2)汉朝:楚汉争霸、文景之治、汉武帝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等。
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1)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赤壁之战等。
(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朝陈的兴衰等。
5.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科举制等。
(2)唐朝: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唐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
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措施: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3. 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发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每个教师都会经常接触到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汇总大全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2. 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内容。
(2)重难点:重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难点在于理解不期的历史背景和相互关联。
3. 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内容,了解基本历史知识。
(2)课堂讲解:结合教材,梳理各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3)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合作探讨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3. 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等,评价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3. 对比教学:运用对比法,分析不期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案例教学:选取典型历史案例,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 辅助资料: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图书馆资源:历史书籍、期刊、论文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中国古代史(上古时期至战国时期)2. 第二周:中国古代史(秦朝至南北朝时期)3. 第三周: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4. 第四周:中国近现代史(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5. 第五周:世界史(古代文明时期)6. 第六周:世界史(中世纪时期)7. 第七周:世界史(近代时期)8. 第八周:综合复习9. 第九周:期末考试六、教学拓展活动:1. 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知识点;(2)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引导、讨论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中国古代史概述第2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第4课:中国近代史概述第5课: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第6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7课:中国现代史概述第8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2)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3)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启示。
2. 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过程;(2)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3)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讨论分析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2)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3)历史文物展示: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能力;(2)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5篇】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一、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按计划顺利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能够达标。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个单元,共24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
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等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倡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刺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兴趣。
本册内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迭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商朝的兴衰过程理解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和夏桀的暴政商朝的兴起和商汤的改革西周的分封制和周幽王的荒淫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夏商西周的地理位置分组讨论,比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1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过程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影响2.2 教学内容春秋五霸的崛起和衰落战国七雄的并立和争霸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和文化发展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过程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组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秦统一中国3.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掌握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焚书坑儒事件理解秦朝的短命原因和影响3.2 教学内容秦国的发展和秦始皇帝国的建立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改革措施焚书坑儒事件和对文化的影响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焚书坑儒事件分组讨论,分析秦朝的短命原因和影响第四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4.1 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影响掌握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和民族政策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影响和评价4.2 教学内容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中央集权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和民族政策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和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影响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和民族政策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和影响第五章:灿烂的汉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汉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掌握汉代的文化特点和影响理解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5.2 教学内容汉代的文学成就,如《楚辞》、《汉赋》等汉代的艺术成就,如画像石、陶俑等汉代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等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汉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分组讨论,分析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第六章:三国鼎立6.1 教学目标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形成过程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理解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6.2 教学内容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形成过程魏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蜀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刘备称帝、诸葛亮北伐等吴国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孙权称帝、夷陵之战等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形成过程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三国鼎立的重要事件和特点分组讨论,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第七章:两晋南北朝的更替7.1 教学目标了解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和原因掌握西晋、东晋和南北朝各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理解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7.2 教学内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和原因西晋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八王之乱、晋朝的建立等东晋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淝水之战、东晋的建立等南北朝各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过程和原因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两晋南北朝的重要事件和特点分组讨论,分析两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第八章:隋唐大一统与繁荣8.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大一统的过程和特点掌握隋朝和唐朝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成就理解隋唐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8.2 教学内容隋唐大一统的过程和特点隋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隋炀帝的改革、大运河的开凿等唐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如唐诗、书法、绘画等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隋唐大一统的过程和特点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隋唐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分组讨论,分析隋唐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第九章:宋元时期的变革9.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的变革过程和原因掌握宋朝和元朝的重要事件和历史特点理解宋元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9.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的变革过程和原因宋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王安石变法、北宋和南宋的更替等元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成吉思汗的统一、忽必烈的建立等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如宋词、瓷器、四大发明等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的变革过程和原因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宋元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特点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第十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开放10.1 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的巩固过程和开放特点掌握明朝和清朝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成就理解明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10.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巩固过程和开放特点明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清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如康熙帝的改革、鸦片战争等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如小说、戏曲、科技发明等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巩固过程和开放特点通过地图和时间线展示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分组讨论,分析明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地位第十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社会的变革1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变革1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鸦片战争的战场和结果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太平天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太平天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影响1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战场和结果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第十三章:甲午中日战争13.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3.2 教学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启示1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历史图片和地图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场和结果分组讨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第十四章:辛亥革命14.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和启示1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全册内容,包括了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统一中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灿烂的汉文化、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隋唐大一统与繁荣、宋元时期的变革、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开放、鸦片战争与近代社会的变革、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章节。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以导学式为主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
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
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
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板书题目)体验新知: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生:交流信息: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3、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迭1.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掌握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理解夏朝的灭亡原因和影响1.2 商朝的崛起与灭亡了解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掌握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理解商朝的灭亡原因和影响1.3 西周的建立与衰落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原因掌握西周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理解西周的衰落原因和影响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1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了解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春秋时期的主要争霸战争和影响理解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对社会变革的影响2.2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运动和影响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三章:秦统一中国3.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掌握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成就理解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2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和原因掌握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四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4.1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汉武帝的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2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了解汉武帝的对外扩张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汉武帝的对外扩张的主要成果理解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五章: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5.1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两汉时期的主要民族关系事件和影响理解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2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了解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两汉时期的主要对外交流事件和影响理解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六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6.1 魏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魏晋南北朝更替的背景和原因掌握魏晋南北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理解魏晋南北朝更替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2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过程和影响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七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7.1 隋朝的建立与大运河的开通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和原因掌握隋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大运河的开通过程理解隋朝和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7.2 唐朝的繁荣与“贞观之治”了解唐朝的繁荣背景和“贞观之治”的原因掌握唐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理解唐朝和“贞观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八章:宋元时期的科学与文化8.1 宋朝的科技成就了解宋朝科技成就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宋朝的主要科技成就和影响理解宋朝科技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8.2 元朝的文化发展了解元朝文化发展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元朝的主要文化成就和影响理解元朝文化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九章:明清帝国的兴衰9.1 明朝的建立与“永乐盛世”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和“永乐盛世”的原因掌握明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理解明朝和“永乐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9.2 清朝的统治与近代化的尝试了解清朝的统治背景和近代化尝试的原因掌握清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成就理解清朝统治和近代化尝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十章: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10.1 近现代中国的抗争了解近现代中国抗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抗争事件和影响理解近现代中国抗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0.2 近现代中国的探索了解近现代中国探索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探索事件和影响理解近现代中国探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环节:1.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崛起与灭亡、西周的建立与衰落。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时间如白驹过隙有如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工作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程标准认识是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求真务实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在情感学生与价值观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态度确立这样一种认识。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独特性贡献;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打探确立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调查,收集和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邓小平是韩国中国革命斗争的总设计师;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壮大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脚踏实地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敬爱小学生之情,并树立远大的爱恋理想。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朱镕基;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在中国的新发展;四、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1、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2、收集邓小平的事迹;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启发引导,课堂讨论活动。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学会收集,整理和研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说说看: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你知道歌中所唱的老人是谁吗?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党在自由民主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请以小组为单位,邓小平交流利皮扬卡收集的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作贡献的事迹。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历史上册所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2)掌握相关历史概念和知识点;(3)提高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掌握历史知识;(2)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3)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2)培养爱国情怀,尊重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单元: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第5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第6课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第三单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7课洋务运动第8课戊戌变法第9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评价第四单元:辛亥革命第10课辛亥革命第11课民国的建立第12课辛亥革命的影响第五单元: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第13课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第14课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第15课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基本经过及其影响;(2)各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现象和概念;(3)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
2. 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2)相关历史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3)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3.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问题;4. 教学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5. 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1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教学难点: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
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
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
想一想,他是谁呢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1.赵州桥(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2.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发明的。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3.隋唐医学的发展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留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
【导语】历史并不是归类于⼈⽂科学或社会科学中,⽽是其间的桥梁。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收复新疆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新课 组织学⽣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次鸦⽚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阅读11页“导⼊框”和本⽬课⽂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侵新疆的路线。
(“浩罕国”→喀什噶尔→天⼭以南→[北疆]乌鲁⽊齐→吐鲁番等地) 2、有⼈说阿古柏“⼀仆⼆主”。
请问他的“⼆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合上课本,在⼩组⾥⾃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阅读12——14页本⽬课⽂、“⾃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的语⾔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抗俄司令部”⽀持曾纪泽的外交⽃争。
)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
⾸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争策略。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较⼤,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安全可⾔。
付出⼀些⼟地和⾦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争必须有武⼒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瞻远瞩,⽤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的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教学设计]: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2、导入新课: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3、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
(课外延伸)二、淝水之战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
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导语】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场近代战争吗?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分析问题的能⼒(可以通过对鸦⽚输⼊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3.通过对鸦⽚战争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法 1.归纳法。
像鸦⽚⾛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战争的影响等,可⽤此法。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例⽰⼀]《炮⼦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炮⼦,百炮才闻⼏个死? 请君莫畏⽕箭烧,彻夜才烧⼆三⾥。
我所畏者鸦⽚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事吃鸦⽚,有事何必 怕炮怕⽕箭?” 同学们,这⾸《炮⼦谣》⾥讲的是鸦⽚输⼊中国后,民众吸⾷,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败坏等恶劣影响,⼀个主题便是鸦⽚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箭。
那么,鸦⽚⼜是如何进⼊中国的?是谁把鸦⽚输⼊进来的?其⽬的是什么?鸦⽚进⼊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南昌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培养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
3.指导学生应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通过表格和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5.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油画《南昌起义》,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3.利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转移方向,了解秋收起义经过的地方,从而把握秋收起义的大致经过。
4.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使学生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此教育学生要不怕困难。
2.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
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地区。
教学方法讲述法、识图法、对比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型:综合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齐答:建军节)对,八一是建军节,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始于1927年8月1日,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齐答:南昌起义)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预习,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件显示]南昌起义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昌起义,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课件显示]讲授新课现在大家对南昌起义应该有了初步的印象了,下面我们再来系统地学习一下。
同学们,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对不对?事出有因嘛,那么南昌起义当然也有它爆发的背景了,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过,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什么政策?看课本56页。
[学生回答]血腥屠杀政策。
但并没有吓倒革命人民,更没有吓倒顽强的共产党人,反而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所以,在1927年的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教师提问]同学们,起义领导人有哪些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油画,背景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门口,即当时的江西大旅社门口,你们知道举起右手在讲话的人是谁吗?是周恩来。
周恩来周围的那几个人分别是叶挺、朱德、贺龙。
起义军占领南昌城不久,就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但在途中,革命军遭到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
[教师提问]现在请同学们看56页“动脑筋”,思考一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敌人会不会甘心呢?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城,敌强我弱,不撤离必导致革命军全军覆灭,所以就离开南昌城。
为什么不去其它地方,而去广东呢?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堂课我们讲到北伐战争,国民政府从哪里迁到哪里啊?[学生回答]从广州迁到武汉。
对,也就是说广东曾是革命的根据地,所以起义军想南下广东重建根据地,再进行北伐。
那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同学们,既然八月一日是建军节,那么南昌起义的另外一个历史意义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在1927年8月在南昌就发生了南昌起义,那么9月在湖南又发生了什么起义呢?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秋收起义对,是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56页最后一段到57页的第一段末尾,然后思考一下屏幕上的这个表应该怎样填才好?[课件显示][学生回答]背景是八七会议,看56页蓝色部分,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作出了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
时间是1927年9月,领导人是毛泽东,起义的主力军是“工农革命军”。
秋收起义的具体行军路线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57页的示意图,请同学们在示意图上找出修水、铜鼓、安源三个地方,当时工农革命军就是从这三个地方分三路进攻湖南的省会长沙的,但是结果怎样啊?有没有成功呢?看书57页第一段,[学生回答]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剩下的工农革命军就去到了文家市这个地方,请同学们在示意图上找出文家市。
在文家市这里有一个很出名的决策,叫做文家市决策。
具体情况是这个时候毛泽东就朦朦胧胧感觉到城市里的敌人力量太强大了,我们不能去硬碰,请同学们看一下57页第一段中间,“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这就是文家市决策了。
同学们,为什么要离开城市去农村呢?农村条件那么艰苦,城市不是更好吗?[课件显示]同学们,在中国,城市通常是政治、经济的中心,所以城市里的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刚才我们刚才讲到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当然要作出慎重考虑了。
农村的情况又怎样呢?在农村敌人的统治力量是很薄弱,这就有利于我们发展革命力量。
解决了力量对比问题后,我们再来考虑一下长沙与井冈山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了。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了下井冈山究竟在哪里。
请同学们看57页的示意图,找出井冈山和长沙的位置。
[课件显示]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沙有铁路经过,处于交通要道,敌人必有重兵把守,交通便利使敌人调动军队速度快。
相比之下,井冈山的交通又怎样呢?同学们,井冈山是处在哪两个省的交界啊?[学生回答]湖南、江西。
对了,井冈山位于湖南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地势险要、交通落后。
[课件显示]井冈山鸟瞰图。
井冈山交通落后,不像长沙那样处于铁路交通要道。
敌人力量薄弱,属于两不管的地方。
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利于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同学们,毛泽东决定离开城市,改向农村进军,这个思想是马列思想里面没有的,马列思想倡导的是集中主力攻打大城市,道路是从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采取的却是从农村到城市的道路,这与马列思想是完全不全的,可以说,离开城市到农村,到农村去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是毛泽东一生中的最大贡献。
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
同学们,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以后,又去了哪里呢?看示意图。
[学生回答]三湾对了,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57页蓝色小字部分,这里讲的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了。
同学们,刚才我们说了工农革命军已经损失惨重了,剩下的人一起到了三湾,这时军队的各级组织都已经七零七八碎了,所以毛泽东等领导人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改编,改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在蓝色小字部分找一下。
好,我们看到第四行,这里说“在各级部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这里又体现了毛泽东的另外一个思想了,就是“党指挥枪”思想,同学们,一般人能够拿枪吗?[学生回答]不能。
那什么人能拿枪呢?军人。
“党指挥枪”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军队的领导者,试想一下在各级组织中都建立了党组织,那么军队就由党牢牢地控制住了。
对不对?所以我们说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在于?看一下蓝色小字,[学生回答]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很好,那么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又往哪里去了呢?[学生回答]井冈山同学们,全国这么多农村,这么多山,为什么毛泽东他们就去井冈山,不去华山、泰山、白云山呢,为什么就选择井冈山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井冈山的优势。
一、处在湘赣边界,两不管,而且远离大城市,敌人兵力弱;二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来看一下井冈山[课件显示]崇山峻岭,确实是易守难攻。
第三、井冈山附近农产品丰富,这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啊?对,军粮问题。
第四,经过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和建设,当地的人民群众很支持革命,群众基础好。
所以井冈山是很适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
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什么根据地呢?[学生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同学们,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不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结果又会如何呢?[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欣赏一幅油画。
[课件显示]《井冈山会师》[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油画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井冈山会师的情景?[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欣赏完油画,我们来朗读一首歌谣,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页,齐读《红军歌谣》,读的时候要认真感受一下诗里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当时红军的生活非常艰苦,红米是一种很难下咽的粗米,秋茄子只是一种野菜,但红军觉得食物“味好香”和“暖暖和和入梦乡”,可见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请同学们在歌谣旁边写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我们还要继承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面对困难时也要像红军战士一样,不怕吃苦,乐观向上。
同学们,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赖以生存的落脚点。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正是应了我们今天的标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就这么多,下面我们来理一理的所学知识,请看屏幕,这是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联系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看看诗里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课后练习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 )A湖南起义B湘赣边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答案:C2.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A朱德B贺龙C周恩来D毛泽东答案:D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是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