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30.95 KB
- 文档页数:8
市场经济是否有利于道德的发展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市场经济与全民道德的发展有没有冲突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迷茫和不解是难免的。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的重建尤为重要,只有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才有可能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有人以为,市场经济与道德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东西,两者相互排斥,要搞市场经济就别奢谈道德,要讲道德就别搞什么市场经济。
持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或是以此来否定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或是以捍卫道德的面目出现反对发展市场经济。
有人在嘲讽:"道德多少钱一斤?"有人在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经济交往中,尔虞我诈等不道德行为触目惊心,大量的经济案件和经济纠纷,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等都是缺乏起码道德水准的表现。
这也正好说明,市场经济体件下道德建设的重要和艰巨。
道德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道德不断扬弃、升华、发展的历史。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道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抵触、相违背的陈旧过时的道德标准需要摈弃,一项全新的、为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道德标准需要确立,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道德重建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有些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许多新事物看不惯,动不动就斥之为"人心不古"?就因为他们用传统道德标准来看待变化发展了的世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当然,由于道德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它的滞后性。
社会已经发展了、变化了,道德标准还停留在昨天,她的重建可不像作出市场经济决定那么容易。
我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每个人都能亲身体会到原有道德观念的变迁,从"无商不奸"到争相经商,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理直气壮的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从"好女不嫁二夫"到大量的辞职、兼职……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对每个人脑子里的固有观念的彻底洗礼。
1.经济与道德的关系(1)经济决定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
(2)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得某些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而有关执法、监管部门的缺失,则使得市场的缺陷和弱点进一步暴露。
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特别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
(一)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提问:市场经济哪些方面是需要用法律来规范的?我们又有哪些相关的法律呢?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问: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是谁?是企业。
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为。
我国通过哪些立法来管理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
当然,除了企业行为以外,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的制约,其利益也有法律的保护。
相关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省会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价格行为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的问题。
提问:如果你是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了带有价格欺诈的产品,你会怎么处理?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我国目前通过了哪些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事实上和政府的监管力度、执法力度不够有关。
因此,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必须要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
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作什么,可以通过何种经济手段来进行经济管理等,都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作者:————————————————————————————————日期:2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我记的邓小平同志有这样一句话“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所谓风气就是说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以说如果思想道德建设搞不好,那么市场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下面将从三方面理解它。
(一),社会市场经济建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
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过去,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并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 坚持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的反映。
为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把发展、扩大和巩固集体利益作为我们道德建设的重要目的。
3),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及其基本要求和一系列规定,正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出现的新问题出发的。
2002 年10 月Journal of Lingling Teachers College Oct. 20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建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彭巧云(南华大学社科部,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当代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道德建设相应地也将发生并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建设应立足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着重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一是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二是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关系;三是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德建设;权利和义务;自律和他律;要求和追求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20(2002)04-0100-02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课题道德作为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关系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不断发育的过渡状态。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个人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讲求效率、开拓创新、平等竞争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传统的道德观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正受到挑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不完善,又引发了道德领域的种种问题,如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诱发了部分人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诱发了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在人际关系中导致了人道德观念的淡薄和扭曲等等,对我们的道德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此外由于以前那种仅满足计划经济需要却忽视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道德规范体系,已经无法起到指导、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而社会发展和个体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尚未十分清晰或被广泛认同与实践,这又导致了道德领域里相当程度的“失范”,引起了“道德滑坡”,使过渡状态的道德建设困难重重。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经济和道德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而道德的制约和实践也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本文将通过探讨道德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探究它们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
道德作为社会的基本准则,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引导的作用。
尤其在当今社会,我们处于一种强调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离不开道德的指引和监督,否则就会导致市场失衡和社会不稳定。
例如,在商业活动中,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规范,企业就会为了利润而不顾社会责任,以致于各种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以至于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另外,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也需要以道德为指引,明确社会责任并将之落地实践,确保经济发展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二、经济和道德之间需要相互制约,避免出现失衡现象。
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道德的制约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遵循道德的规范。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在社会繁荣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社会的繁荣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相反地,经济的发展和规范发展是维系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业道德的合规落地和实践是维护企业和社会形象、构建社会信任的重要途径,避免失去社会信任而导致的消费者流失以及品牌信誉的下降。
同时,道德制约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保护,避免了市场准入的恶性竞争、资本对劳动关系的不公和产业部门的非法垄断。
以史为鉴,道德制约的不足,也会导致经济的失衡,比如长期以来忽视了社会公正的规范和规定,最终导致了不公和货币扭曲现象的出现,给当今社会造成了不稳定的环境。
三、道德和经济理念的差异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道德和经济理念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这一点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由于道德和文化差异,在进入不同国家后,经济活动上面将会存在不同的规模和行业偏好,此外,由于个人道德行为和企业道德责任对于不同历史文化的人群也不同,因而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中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摘要:市场经济和道德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体制缺陷以及市场经济与道德的一致性出发,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诚信是道德建设根本,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而如何改善市场经济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也与市场经济,道德经济息息相关。
关键字:市场经济道德道德经济诚信(一)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争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自古有之,只是如今尤甚。
“中国先秦时期儒、墨两家的义利之争,西方古典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关于德与福的关系探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这一主题和观念。
”①然而,自市场经济诞生以来,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总的来说,大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道德沦丧和道德失范为代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代价论”。
在这种观点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失范及道德滑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这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异质性而造成的。
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市场经济与道德是一致的,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市场经济以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尺度和外在价值评价共同构成了其特有的道德维度,而这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开门鼻祖——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是相一致的。
“可以这样认为,西方早期市场经济的经济思想和道德思想,在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中,既得到了充分体现,又得到了完全统一,斯密是它的经济思想和道德思想,在目标上,甚至在基本运行机制上,互相贯通,合而为一,他创造的是一元论,而不是二元论。
经济理论和道德理论的高度一体化,这是斯密的理论能够获得成功并对西方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②而所谓的道德“代价论”,实质上是割裂了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而只是将道德看作对市场经济的外在约束,片面强调了两者相冲突的地方,而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正当性,同时也忽略了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内在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观念、政府、企业、个人和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观念不仅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指导,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政府在道德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企业也应当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维护商业道德的尊严。
个人的自觉性和道德修养同样至关重要,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地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规范。
文章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道德建设发展方向,以及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道德观念、政府、企业、个人、法律法规、重要性、发展方向、影响。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加强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和规范引导,促进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实现全社会的道德进步和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在于资源的多元化配置和效益导向,这为人们的自我利益诉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带来了挑战和考验。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道德问题和伦理风险愈发突出,不良行为和失信现象频发,道德观念的淡化和侵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稳定有序的经济秩序,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2. 正文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的建设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八角初中向晓梅市场经济是求利经济,这势必与中国传统道德中许多道德规范发生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这又必然要求人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
因此,如何重新看待我国的传统道德,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仅是一场新型的经济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碎了旧的传统道德的枷锁,确立了与时代同步的道德观念,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由此可见,合理、有序、科学的市场经济不是道德的堕落而是道德的进步。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道德规范的力度,从而提高了社会主义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强制作用,充分体现出道德本身的价值。
社会上曾经盛行“道德能值几文钱”、“要不要道德无所谓”的论调,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使得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
正是由于道德作用力的疲软,才使得道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践踏,道德的自身价值大大降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道德行事的人,会依靠自己的诚实合法经营或对顾客和消费者的责任心赢得信誉,其他的人也乐意同他往来,有钱赚的让他赚,有什么信息尽快给他提供,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相反,没有道德的人,由于对别人欺诈,毫无真诚可言,其他人不愿与之往来,从而陷入孤立状态。
他在道德上受到的最大的处罚就是无人相信他,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没有经济上的伙伴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将会一败涂地。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通过不道德手段可以谋得一份利益,如投机倒把、以次充好等行为,但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完全是一种侥幸,或迟或早,他总会由于自己的不道德而断送自己的一切。
1.经济与道德的关系(1)经济决定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就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就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
(2)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规范就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与道德建设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得某些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而有关执法、监管部门的缺失,则使得市场的缺陷与弱点进一步暴露。
因此要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特别需要法律保障与道德建设。
(一)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提问:市场经济哪些方面就是需要用法律来规范的?我们又有哪些相关的法律呢?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问: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谁?就是企业。
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主要就是规范企业行为。
我国通过哪些立法来管理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
当然,除了企业行为以外,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的制约,其利益也有法律的保护。
相关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省会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价格行为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的问题。
提问:如果您就是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了带有价格欺诈的产品,您会怎么处理?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我国目前通过了哪些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就是屡见不鲜,这事实上与政府的监管力度、执法力度不够有关。
因此,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与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必须要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
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作什么,可以通过何种经济手段来进行经济管理等,都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
各位评委,观众,大家上午好!我方观点是: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和理论依据: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供给和需求来追逐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即使是不道德的需求也会产生不道德的供给,因为市场经济追逐的是利润,而不是道德。
当道德、法律有利于获取利润的时候,它会遵守道德、法律的约束,但是,当道德、法律阻碍它追逐利润的时候,它必然会践踏道德、法律。
在市场经济的天平上,最重的砝码不是道德,而是利润。
因此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
第二,二○○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而市场经济对商品和货币的无条件崇拜完全违背了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首先,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甚至人的自身价值。
这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世俗化、功利化,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这是对《道德建设纲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公然践踏!难道这还有利于道德建设吗?其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引发诚信危机。
假烟假酒、虚假广告、假发票、假账、假学历、假证件,这些是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公然挑战,难道这些也有利于道德建设吗?另外、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正在入侵社会生活。
市场将一切都泛化为商品,权力、地位、灵魂、良心乃至肉体,统统都可以当作商品交换。
这诱发社会不公,私欲膨胀,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职业道德沦丧,“良心”都已泯灭,何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难道还能说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建设吗?今天,市场经济导致的道德滑坡正在制造信仰危机,伦理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些危机就在你,我的身边!第三,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市场经的局限性做了生动描述: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100多年后的今天,正是因为看清了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我们国家才呼吁全社会要加强道德建设,才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的互动与影响。
一、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经济和道德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和道德行为经常发生在一起。
经济发展需要遵守道德规范,而道德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活动。
首先,道德规范对经济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和公平是经济交易的基础。
如果没有信用和诚信,市场经济将无法正常运作。
经济交易所依赖的契约制度,需要各方在交易中遵循合同精神和道德规范,才能维护市场秩序。
例如,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需要建立在信任和互惠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欺诈和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其次,经济行为也对道德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都使道德问题凸显出来。
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采取不公平竞争、环境污染等行为,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声誉,也侵害了公众利益。
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考虑到道德因素,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和人类福祉。
二、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平衡经济与道德之间不应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平衡发展的关系。
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道德建设与价值观的提升,以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首先,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考虑道德因素。
政府有责任通过法律和规范来引导经济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良好的商业道德,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其次,企业应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企业应该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它们应该确保员工的权益,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维护自身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个人也要秉持道德观念参与经济活动。
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注重个人利益,还要关注他人的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五问[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集体主义;功利主义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价值观倾向仍是功利主义,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集体主义;功利主义对社会道德有双重影响,不能成为主流价值观;必须解决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问题。
应该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影响作用呢?马克思指出:从社会意义上讲,“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
因此,我们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人手,来探讨它与社会道德的相互关系。
1、功利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价值观倾向吗?从基本范畴来看,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起来的。
本来,小商品生产便是以“我”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最初的织工为什么要用“20码麻布”换“1夸特小麦”?就因为他算准了:“我”用生产20码麻布的时间,也能生产出1夸特小麦。
可见,最初的商品交换便使人不得不以“我”为核心。
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各经济实体不但要求要补偿自己的生产消耗,更要求获得高于成本的收益,因此,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被称为市场经济的“黄金原则”。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的题目,就是“经济分析中的最大化原理”。
而西方经济学老祖宗亚当·斯密早就将市场经济的这种伦理要求作了概括—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也可以称作“合理利己主义”,即“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那样一种价值观。
亚当·斯密描述了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所注意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无形的手使他产生了一个他没有注意到的结果—他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去促进社会的利益,往往比他真正有意识地去促进社会利益更加有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即金钱,成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成为能够购买一切商品的流通手段,因而成为财富的象征,成为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之所在。
这就要求每一个经济主体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以生产使用价值为手段,以实现交换价值,即取得货币而且是尽可能多的货币为目的,因此,功利主义之“功利”大小的衡量尺度,就是金钱。
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当今社会,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
个人道德作为一个人的内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表现,对经济发展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它们之间的重要性。
首先,个人道德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以及道德选择,这最终影响了他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
诚实与诚信是个人道德的核心,而诚实和诚信在商业交易以及经济关系中尤为重要。
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在商业中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加了交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反,如果个人缺乏道德约束力,滥用权力,或以不道德的手段谋取私利,这将导致交易风险的增加,甚至可能破坏整个经济体系。
因此,个人道德对于维系经济秩序和稳定至关重要。
其次,个人道德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间接影响。
一个道德高尚的个体能够在社会中树立榜样,对身边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善良、公正、有责任感的个人,不仅能在经济活动中取得成功,还能以他人的帮助和启发带动整个社会的积极变革。
例如,一个慷慨捐赠的富豪不仅对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了支持和关爱,还为其他富裕阶层树立了慈善的榜样,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福祉。
这种道德影响激励了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一个道德发达的社会通常给予个人公平的机会和环境,提供正当的竞争平台,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正直真实的经济体系能够为个人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并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
相反,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往往存在着腐败、不公平的现象,这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缺乏公平竞争环境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扭曲了市场机制,使得一些潜在的创新者和能力者无法发挥其优势,从而制约了整个经济的进步。
因此,个人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动关系。
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推动力,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则可能在经济领域造成恶劣的影响。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是一种“双向需求”的关系。
由于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过程中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出现影响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道德建设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应当同国情相结合,实现“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完成德治与法治的整合,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道德建设市场经济应然选择。
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能够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市场也是有缺陷的,市场失灵、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加以约束。
道德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能够完善市场经营秩序和竞争秩序,对市场经济起到规范化、秩序化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
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道德面临着极大挑战。
我国要及时构建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问题的实然表现。
(一)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引发了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道德观念多元化,传统道德与社会生活的矛盾、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逐渐出现。
同时,市场经济具有利益驱动性,能够激发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这其中既包括合理的利益,也包括不合理甚至非法的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够完备,市场规范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失,道德约束力弱化,经济行为过度凸显自利而忽视道德规则造成道德缺位或错位,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些问题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建设亟待加强。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及其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双向需求”现实中,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是一种“双向需求”、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同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的。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辨析李抗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3)摘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
如何认识和理解二者关系,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理论界也有不同意见。
本文通过对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辩证关系的剖析,阐释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应当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体现出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2·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导向一元化并行不悖,在道德建设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
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法治与德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关键词: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
如何认识和理解二者关系,是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也是有待深化和解决的难点。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亦是思想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澄清并回答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种种模糊观点和错误认识,事关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适应与超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首先需要解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问题,即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仅仅定位在简单适应市场经济的层面上,还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完成对市场经济的某种超越,在新的基础上实现适应与超越的统一。
对此,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也有不同看法。
其代表性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适应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题,是对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在道德领域影响的切实纠正。
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就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另一种观点认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只能在经济领域的特定范围内起规范和调节作用,市场经济道德不能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
因而,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应该“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
(参见《求是》1997年第3期,第37-38页)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是适应还是超越?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溯根求源,看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道德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历史性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深刻变革,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受到挑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逐步确立,广大群众的道德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蔓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蚀人们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已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及时把握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那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应当如何构建?早在去年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明确指出:“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不久,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要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和发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今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4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重申“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的观点,强调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乍一看, 以上论述在提法上有所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表述在措词上也略有调整,似乎口径不那么一致。
然而,如果我们不是从字面上而是从精神实质上来领会和把握,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的基本思想完全一致。
理由有二:其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上论述中,凡是谈到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时候,无一例外同时谈到了发展的问题。
无论是“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还是“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措词和语序虽有少许变化,但核心词都是两个,一个是适应,一个是发展。
把适应与发展联系起来,生动地展示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开放性。
它表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应当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道德规范,为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提供一种普遍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同时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给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断充实新的、反映时代特点的内容,从而使适应内在地蕴含着对市场经济的超越,成为不断充实自身又不断超越自身的发展过程。
我们说,道德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适应就要被淘汰,道德就无法发挥出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调节作用;我们强调,道德建设要超越市场经济,因为如果“市场失灵”、“外部性”等表现出来的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不被超越,道德便不能进步,封闭的道德体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适应中超越,在超越中适应,这才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辩证法。
显然,那种把道德建设仅仅定位在简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层面上的观点,只是看到了道德建设要走出“道德至上”误区,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面,却忽视了道德的先进性和先进道德的引导作用,没有看到发展以及由发展所带动的超越的必然。
道德是人类在精神生活中的自觉追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引导人们向着道德高峰不断攀登的阶梯。
所谓道德高峰,那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但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也不为某些职业和人群所专有。
所以尽管道德的先进性要求目前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但是每一个公民,只要肯付出努力,都有可能达到。
也就是说,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人人都有登上高峰的无限可能。
正因为如此,体现道德先进性要求的超越才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道德的魅力之所在。
以简单适应的观点来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可避免“假、大、空”的道德说教,但缺乏先进道德引导将不利于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4《江淮论坛》2001年第5期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社会存在。
因此,当我们在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的时候,就不局限于从经济手段上特别是从资源配置的手段上来理解市场经济,而是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上,从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中,把它看作是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并服务于这一经济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由此推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也就是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是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它不能也不应看作是由经济运行机制所决定、只能在经济领域的特定范围内起规范调节作用的市场经济道德或商业道德。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只能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它表现为包括多个领域、反映多方面要求、体现社会前进方向的道德统一体,其中既有适应市场经济,反映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思想道德觉悟程度的广泛性要求,又有超越市场经济,表达人们对崇高道德精神追求的先进性道德要求;既有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又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以此观照第二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其结论虽然正确, 但支撑这一结论的根据却不那么充分。
把道德建设直接定位于市场经济道德,由作用范围的局限论证超越的必要,不仅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不相一致,而且论证的方法过于简单,显得有些勉强。
究其实质,所谓“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只是表明道德在作用领域和范围上有所不同,没有体现出道德的先进性和先进道德的引导作用。
以这种观点来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将缺乏规范的层次性,单一的底线道德要求同样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正确定位应该是,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
这种适应与超越的统一,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具体表现为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结合。
缺少广泛性,空泛的道德要求往往沦为脱离实际的高调,道德建设将重蹈“左”的覆辙;缺少先进性,没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人类的道德生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道德建设也难以落到实处。
坚持适应与超越的统一,是我们对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定位的唯一选择。
一元与多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还必须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问题。
在道德建设中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导向,理论界一直存有不同意见,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有种种困惑,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用多元价值取向来否定一元价值导向,成为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中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场革命性变革。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首先是经济结构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经济结构模式。
在所有制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结构;在分配制度方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社会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
其次是利益主体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体制造就了有着各自利益追求、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利益主体,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主体单一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