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是20世纪70年代从自然界分离鉴定的一系列超微量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活性最强者,其广谱、高效、安全,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与其它已发现的五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完全不同。油菜素内酯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本调节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调控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1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历程

1.1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

早在196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Marumo(丸茂晋吾)等从400kg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叶片中分离提取到751ug蚊母素A1和236ug蚊母素B,经稻叶倾斜法测试,其生物活性明显高于生长素。但在《农业生物化学》(Agri. Biol. Chem)上发表后,并未引起注意,后来查明这种物质是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一般认为油菜素内酯的研究始于197O年美国马利兰州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研究中心农学家J.W.Mitchell和他的助手发现的。

Mitchell领导下的四人小组,自1970年开始花粉激素的研究。他们筛选了约60种花粉,发现其中半数可促进菜豆幼苗的生长。其中以油菜和赤杨的花粉的作用为最强。这两种花粉的提取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高浓度处理豆苗时,由于生长过快,使第二节间茎裂,然后又重新长在一起。因此,可用菜豆幼苗的第二节间的伸长试验来进行活性测定。

1.2油菜素内酯的分离纯化

Mitchell等用乙醚萃取油菜花粉的活性物质。萃取物经薄板层析,以苯-甲醇-乙酸(45∶8∶4)为展开剂,发现在Rf0.35~0.45处有活性,取下此活性部分,用无水乙醇萃取数次,再用乙醚提取,风干后的物质,在当时(1970年)被命名为油菜素(Brassins)。经核磁共振谱(NMR)分析,显示有脂肪酸酯的特征信号,表明它们具有甘油酯型的结构。从1970~1972年他们连续发表了四篇论文。在此期间,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生理活性上,较少注意化学结构的研究。

美国学者Grove、Mandava等在《Nature》上发表了从油菜素提纯得到单一的物质及其结构测定的论文。他们将油菜素复合物经活性硅酸镁(Florisil)柱层析,其乙醚甲醇(1∶1)的洗脱液为主要活性组分,它在硅胶薄板上为单一

点。经仪器分析,得知该物质是由脂肪酸和葡萄糖所组成的酯类化合物。这些酯类经菜豆的第二节间伸长试验,结果活性很低。他们估计,真正的活性物质,其含量大概是极微量的,必须从大量的花粉中才能获得高活性的物质。经过大量的工作,终于从227kg油菜(Brassica napus)花粉中得到4mg的高活性结晶物,于1979年通过X光衍射和超微量分析,测定其结构为甾醇内酯化合物,并把油菜素改名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此后,油菜素内酯及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在多种植物中得到分离鉴定。这些以甾醇为基本结构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统称为油菜素甾醇类物质(Brassinosteroids,BRs),而BL是油菜素甾醇类成员中活性最强的一种分子。BR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迄今发现了大约70种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

1998年,在日本千叶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协会会议(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Association,IPGSA)上,BRs被正式确认为是继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乙烯(ETH)之后的第六类植物激素。1.3黄志桂教授与油菜素内酯

自1970年J.W.Mitchell发现油菜素内酯及其高生理活性后,其深受世界各国关注,都希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它在植物体内含量太低,萃取工艺复杂,成本太高;从植物体里分离油菜素内酯,再用于农田,曾被认为是行不通的。各国纷纷研究化学合成芸苔素,为便于区别,将J.W.Mitchell发现的化合物称为天然芸苔素。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要想接触国外的科研资料还很难。一个偶然的机会,原西南师范大学黄志桂教授了解到这一信息,那已经是1989年,距离美国人首次发现油菜素已相隔19年。1989年,黄志桂教授向天然提取芸苔素的世界难题挑战,耗费两年时间,从几百种植物中选择材料,终于摸索出“高效萃取法”,成功研究出油菜素内酯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并研制出“天然芸苔素合剂”。皇嘉天然芸苔素不仅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这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3年技术定型后,重庆市土壤肥料站连续两年用它对玉米和再生稻进行大田小区规范性试验,并同其它18种生长素作了对比,结果是皇嘉天然芸苔素合剂的增产幅度最高。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通

过红外分析,确认皇嘉天然芸苔素合剂具有油菜素内酯的基本结构。1994年,“皇嘉天然芸苔素”正式向全国推广。1994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于杭州联合召开的“中国星火计划国际研讨会暨星火技术和产品展示会”上,天然芸苔素合剂荣获金奖。当时,这一成果引起了世界轰动,《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等全国80余家新闻媒体均争先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1995年,黄志桂教授创办了义乌市皇嘉生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天然芸苔素内酯的工业化生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工业化生产天然芸苔素内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1996年11月,在浙江省科委的主持下召开了天然芸苔素内酯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浙江省委书记铁瑛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耀祖、沈之荃、农业部农药质量检测中心领导以及浙江省植保站、重庆市土肥站、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农学、植保、化学、化工专家参加了鉴定会,肯定了天然芸苔素的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4皇嘉天然芸苔素与人工合成芸苔素的区别

⑴原料与工艺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是采用黄志桂、赵明婕教授发明的“高效萃取法”专有技术,直接从植物原料中提取的天然芸苔素作为主要活性成分。而人工合成芸苔素是用有机化合物作原料,经过7~12步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制成。

⑵分子结构与活性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与人工合成芸苔素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分子立体化学结构不同,使得其生物活性远高于人工合成芸苔素。至今没有一种人工合成芸苔素的化学结构与天然芸苔素完全相同,合成的类似于天然芸苔素的物质有多种,但活性都较低。

⑶产品成分和效果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在萃取时,植物原料中的很多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同时被保留了下来,另外加上一些高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物质作辅助成分,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能够非常好地均衡调节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人工合成芸苔素则保留了不少化学原料物质,如果制剂选用的原药纯度再低一点的话,品质更难保障。皇嘉天然芸苔素制剂为0.15%乳油,浓度远高于市场上人工合成芸苔素制剂(浓度为0.0002%~0.1%)。

⑷安全性与残留物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属于植物内源激素,与各种作物亲和性好,各个生长时期均可施用,对作物安全性好,药效稳定;能被作物自身代谢分解,无有毒残留物,可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人工合成芸苔素属于外源激素,与作物亲和性较差,用量难以控制,用少了无效,用多了则抑制作物生长;产品成分复杂,有残留风险,不可用于有机农业生产。

⑸使用成本不同

皇嘉天然芸苔素由于活性高、用量少、药效持续时间长,一般一季作物喷施1~2次即可。人工合成芸苔素则活性低、药效期短,要连续多次使用。尽管市场上人工合成芸苔素价格相对较低,但因使用次数较多,实际生产的综合成本反而更高。

2油菜素内酯及其类似物的结构

2.1常见油菜素内酯类的结构比较

油菜素甾醇类物质目前已发现近70种,其中生理活性较高、有实用价值的约有5种,并已实现了人工合成,使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油菜素内酯类物质成为现实。

通用名称及化学结构式化学名称与登录号化学结构主要特征

(区别)

与天然芸苔素

比较的生物活性

天然油菜素内酯(天然芸苔素)英文名:brassinolide

CAS号:72962-43-7

分子式:C28H48O6

化学名:2α,3α,22R,23R-

四羟基-24S-甲基-B-高-7-

氧杂-5α-胆甾-6-酮

1、22R,23R邻羟基

2、24S-甲基取代

是天然油菜素内酯

在菜豆第二节及

稻叶倾角生物试

法中,活性为生

长素的100~

10000倍

24-表油菜素内酯英文名:24-

epibrassinolide

CAS号:78821-43-9

分子式:C28H48O6

化学名:2α,3α,22R,23R-

四羟基-24R-甲基-B-高-7-

氧杂-5α-胆甾-6-酮

1、22R,23R邻羟基

2、24R-甲基取代

第24碳的立体构型

与天然油菜素内酯

的立体构型不同

约为油菜素内酯

的1/4

22,23,24-表油菜素内酯英文名:22,23,24-

trisepibrassinolide

CAS号:78821-42-8

分子式:C28H48O6

化学名:2α,3α,22S,23S-

四羟基-24R-甲基-B-高-7-

氧杂-5α-胆甾-6-酮

1、22S,23S邻羟基

2、24R-甲基取代

分子结构里22、

23、24碳原子的构

型都与天然油菜素

内酯不同

22、23、24碳原

子的构型与天然

芸苔素的不同。

其活性自然有差

28-高油菜素内酯英文名:28-

homobrassinolide

CAS号:82373-95-3

分子式:C29H50O6

化学名:2α,3α,22R,23R-

四羟基-24S-乙基-B-高-7-

氧杂-5α-胆甾-6-酮

1、22R,23R邻羟基

2、24S-乙基取代第

24碳,天然油菜素

内酯的取代基是甲

基,二者的生理活

性相差较大

约为油菜素内酯

的4/5

28-表高油菜素内酯英文名:28-

epihomobrassinolide

CAS号:80483-89-2

分子式:C29H50O6

化学名:2α,3α,22S,23S-

四羟基-24S-乙基-B-高-7-

氧杂-5α-胆甾-6-酮

1、22S、23S邻羟基

2、24S-乙基取代

第22、23碳原子构

型与天然油菜素内

酯不同,24碳上的

取代基是乙基,亦

不同。

22、23、24碳原

子的构型与天然

芸苔素的不同。

且24碳上是乙基

而非甲基,活性

自然差异较大

14-羟基芸苔素甾醇英文名:14-hydroxylated

brassinolide

CAS号:457603-63-3

分子式:C27H46O7

化学名:

2β,3β,14,20R,22R,25-六

羟基-5β-胆甾-6-酮

化学分子式、结构

式、构型都与天然

油菜素内酯不同

非天然油菜素内

酯类化合物,当

然生理活性差异

较大

丙酰芸苔素内酯英文名:Propionyl

brassinolide

CAS号:162922-31-8

分子式:C35H56O7

化学名:(24S)-2α,3α-

二丙酰氧基-22R,23R-环氧-

7-氧-5α-豆甾-6-酮

2,3位羟基丙酰化,

22,23位羟基氧化

1991年日本合

成,又称迟效芸

苔素内酯。在植

物体内先转化为

油菜素内酯,药

效相对缓慢,施

后5天才起效,

持效期最长可达

21天

2.2油菜素内酯的结构特点

油菜素甾醇类物质(BRs)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甾体核,并在核的C17上有一个侧链。根据B环中含氧官能团的性质,可分为内酯型、酮型和脱氧型(还原型)。BRs生物活性与结构关系密切。活性BRs必须具备如下结构特征:

⑴A/B环为反式;

⑵A环上C2位和C3位具有顺邻二羟基。以α-或β-形式在C2或C3位含单羟基,或反邻二羟基(如2α-,3β-或2β-,3α-)的化合物,活性弱或无活性;

⑶B环含有C7位内酯和C6位酮基;

⑷D环C17位为侧链,侧链C22、C23位具有羟基;

⑸侧链C24位上的取代基:可以是氢原子(无取代基)、甲基、亚甲基、乙基、亚乙基。

根据B环中含氧功能团的差异,BRs活性的次序是内酯型>酮型>脱氧型,C6上缺少酮基则无活性;C24上取代基对活性的关系是甲基>乙基>H,C24上有亚甲基或亚乙基的也有活性;C22、C23及C24上具有α-取向基团的化合物比β-取向的活性高。因此,BRs及其类似物的高生物活性结构为:A/B环反式,B环为6-酮-7-氧内酯,2α-,3α-顺邻二羟基,C22、C23具顺邻二羟基(R构型)及C24位的S构型,即活性最高的是油菜素内酯。

就植物生理活性而言,油菜素内酯>28-高油菜素内酯>28-表高油菜素内酯>24-表油菜素内酯>长效芸苔素内酯。

3油菜素内酯的功效

油菜素内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很低浓度(nmol或pmol水平)就表现出强生物活性,被认为是调控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的重要靶点之一,其生理功能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打破休眠,提高种子活力,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细胞伸长和分裂,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对肥料、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②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③促进花粉受精,提高座果率、结实率,增加千粒重;④增产效果稳定且显著,提高蛋白质和糖的含量,改善品质,外型美观,食用口感好;⑤促进维管束分化;⑥延缓衰老;⑦提高植物对病虫害、高温、冻害、盐碱、洪涝等逆境的抗逆能力;⑧降解农药残留,缓解除草剂等药害。

4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对油菜素内酯在作物上应用的生理基础做了系统研究,在促进植物生长、保花保果、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

油菜素内酯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①通过调节另一植物激素赤霉素的代谢来特异性地调控细胞伸长,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双重生长效应;②可专一诱导与生长有关的特异基因表达;③调节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④增强代谢同化功能。

油菜素内酯促进灌浆结实、提高产量的作用机理:①改善授粉受精过程;

②促进授精子房发育,降低败育率;③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往穗部的运输分配;④调节灌浆结实过程中的内激素水平。

油菜素内酯增强作物抗逆性的作用机理:①激活植物中的抗氧化酶保护系统(CAT、SOD、POD、APX),从而尽快消除植物体内由于逆境而产生的过多有害自由基;②缓和低温对生物膜功能和结构的损伤;③维持细胞中氧化磷酸化活性,改善能量代谢;④改善渗透功能,维护水分吸收;⑤提高内源ABA水平;

⑥调节Ca2+信使系统,增强Ca2+-ATP酶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中Ca2+水平,把细胞外的BL信号传递到胞内。

油菜素内酯增强作物抗病性的作用机理:油菜素内酯没有直接杀菌杀病毒作用,①能激活植物中的抗氧化酶保护系统(CAT、SOD、POD、APX),清除植物体内由于病害而产生的过多有害自由基;②激活基础抗病性,产生活性氧(ROS),限制活体营养型和坏死营养型病原菌的感染。

5油菜素内酯的农业应用

鉴于油菜素内酯活性高、功能全,具有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油菜素内酯及其与其它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复配产品,已在各类作物和花卉园林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国内油菜素内酯原药企业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除优胜科技公司的外均为人工合成产品。受生产条件和合成工艺的影响,油菜素内酯原药产品的有效活性成分差异很大。由于油菜素内酯的高度安全性和高额利润驱使,农资渠道商也卖力推广。但一些油菜素内酯产品里根本没有添加油菜素内酯原药,而是其它调节剂的复配产品,其市场营销炒作大于产品的实际效果。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7月1日实施的HG/T4922~4924-2016芸苔素乳油、可溶粉剂和水剂标准,将更加规范油菜素内酯产品,促进其推广和应用。2015年,农业部农药零增长的提出,又给低毒环保型农药产品带来了发展空间。作为一款绿色环保、优质高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素内酯以其能够降解农药残留、缓解药害以及符合国家农药零增长的要求而将再次引发研究和应用热潮。

芸苔素内酯测定方法

芸苔素内酯的测定方法 1、方法提要 试样用甲醇溶液溶解,在室温下与苯硼酸衍生化反应30分钟,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以C18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222nm),对试样中的芸苔素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2、试剂和溶液 甲醇:色谱纯; 乙腈:HPLC级; 水:新制二次蒸馏水; 苯硼酸:已知含量; 苯硼酸溶液:1.0mg/mL苯硼酸甲醇溶液; 芸苔素标样:(阿拉丁试剂网aladdin)已知质量分数。 3、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色谱工作站; 色谱柱:250mL×4.6mm(i.d.)不锈钢柱,内装C18、5μm填充物; 过滤器:滤膜孔径为0.45μm; 微量进样器:50μL; 超声波清洗器; 真空泵。 4、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条件 流动相:乙腈:水=80:20(v/v),经滤膜过滤,并进行脱气; 流速:1.0mL/min; 柱温:35℃; 检测波长:222nm; 进样体积:满环进样; 保留时间:14-羟基芸苔素甾醇约14.613min,3-表芸苔素内酯约15.822min,28-表高芸苔素内酯约16.749min,24-表芸苔素内酯约17.826min,28-高芸苔素内酯约19.735min,本产品天然油菜素内酯保留时间14.33至18.36 min。 上述操作参数是典型的,可根据不同仪器特点,对给定的操作参数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5、测定步骤 (1)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芸苔素标准品约0.010g(精确至0.0002g)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10mL 甲醇溶解,加入浓度为1.0mg/mL的苯硼酸甲醇溶液10mL,置于环境温度20℃温度下反应0.5小时。反应完毕,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过孔径0.45μm滤膜即得标样溶液。 (2)试样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样品10g(精确至0.0002g),小心放入50mL的锥形瓶中,量取15mL 正己烷倒入锥形瓶中,将锥形瓶里的物料用电动振荡仪振荡3-5分钟,静置20min 后,加入蒸馏水适量,振荡后静置30min,待溶液完全分层后,取上层正己烷溶液共10mL于25mL容量瓶中,在水浴锅(80℃)中加热,直至完全赶净正己烷,再加入浓度为1.0mg/mL的苯硼酸甲醇溶液10mL,置于环境温度20℃下,反应0.5小时。反应完毕,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再部分转入两支5mL离心管中,离心分离2分钟,过孔径0.45μm滤膜即得待测溶液。 (3)测定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待仪器基线稳定后,连续注入数针待测溶液,计算各针 相对响应值,待相邻两针的相对响应值变化小于1%,按照标样溶液、试样溶液、 试样溶液、标样溶液的顺序进行测定。 (4)计算 将测得的两针试样溶液以及试样前后两针标样溶液中芸苔素峰面积分别进 行平均。试验中芸苔素的质量分数按式(1)计算: A2.M1.P X%= ×B ×100(1) A1.M2 式中: A1——标样溶液中芸苔素内酯的峰面积(或峰高)的平均值; A2——试样溶液中芸苔素内酯的峰面积(或峰高)的平均值; M1——芸苔素内酯标样的质量,g; M2——试样的质量,g; B——系数为1.5; P——标样芸苔素内酯的质量分数。 6、允许差 芸苔素质量分数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1.23%,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定结果。

芸苔素内酯基础知识

天然芸苔素内酯 1.概述英文通用名: Brassinolide 中文别名:油菜素内酯,芸苔素内酯 英文别名:Brassins,BR,Kayaminori 农药类别:植物生长调节剂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溶解性:水中的溶解度为5mg/kg,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等,常温条件下储存稳定pH 值:5.4 毒性: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2000mg/kg,急性经皮LD50>2000mg/kg,鱼毒也很低。 其他:从生产工艺上芸苔素内酯可分为天然芸苔素内酯和化学合成芸苔素内酯,天然芸苔素内酯为植物提 取物,化学芸苔素内酯为工业合成品 2.特点:提取于油菜花中,是植物自身分泌产生的第6大生长激素。 2.1.天然性(Natural):采用先进的定向酶脂萃取工艺直接从植物花粉及其衍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 2.2.稳定性(Stable):最新生产工艺保证每批次质量稳定,多种天然组分,保证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效果稳定 2.3.安全性(Safe):源于植物,用于植物,美国FDA 检测报告未检出毒性,中国唯一一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调节剂类产品,对作物和食品高度安全 2.4.多效性(Rounded):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功能,在不 同作物及其不同的生长期,表现出不同的调节效果 2.5.强效性(Potent):其生理活性更高、更强,其使用浓度比其它几种调节剂低1000 倍以上 3、剂型 3.1.芸苔素内酯95%原药,90%原药,0.15%可溶性粉剂 4.应用领域:植物生长调节,叶面肥料生产 5.背景及功效: 1970 年由美国科学家从油菜花粉分离出称芸苔素内酸,但是成本非常高,后来研究了其结晶结构,证实是一种甾体物质,这是一种自然界最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1982 年由日本合成复制品。20 世纪八十年代天然芸苔素内酯生产工艺由四川省朝阳激素研究所开始转化生产,目前为第六代植物提取生产工艺,硕丰481 率先在国内生产应用。21 世纪初,天然芸苔素内酯作为油菜花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国内外医疗机构开始关注,目前已经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应用。201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完成了天然芸苔素内酯行业标准的建立工作,天然芸苔素内酯与人工合成的芸苔素内酯在国家政策方面开始区别管理。 天然芸苔素内酯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对发展生态农业和优质高产具有特殊作用。天然芸苔素 内酯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具有强力生根、促进生长、提苗、壮苗、保苗、黄叶病叶变绿、促进受精、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膨大早熟、减轻病害缓解药害、协调营养平衡、抗旱、抗寒、抗盐碱、增强作物抗逆性等多重功能。对因重茬、病害、药害、冻害、盐害等原因造成的死苗、烂根、立枯、猝倒现象急救效果

芸苔素内酯作用及适用范围

芸苔素内酯英文通用名brassinolide 中文别名:28高、408、硕丰481、美多收、天丰素、芸天力、果宝、油菜素内酯、保靓、金云大等英文别名:Brassins,BR,Kayaminori农药类别:目前全球芸苔素内酯研发以中国和日本代表最高水平,全球唯一能工业化生产芸苔素24-表、24-混表、28-高、28-表高的原药生产单位仅上海威敌 调节剂化学类别:激素类 化学名:(2α,3α,5α,22R,23R,24S)-2,3,22,23-Tetrahydroxy-B-homo-7-oxaergostan-6-one 分子式:C28H48O6 分子量:481.68 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植物生长调节剂,其通过适宜浓度芸苔素内酯浸种和茎叶喷施处理。可以促进蔬菜、瓜类、水果等作物生长,可改善品质,提高产量,色泽艳丽,叶片更厚实。也能使茶叶的采叶时间提前,也可令瓜果含糖份更高,个体更大,产量更高,更耐储藏。植物激素,对人畜都是无害的,正常使用剂量非常安全有效。天然芸苔素可广泛用于应用于各种经济作物,一般可增产5-10%,高的可达30%,并能明显改善品质,增加糖份和果实重量,增加花卉艳丽。同时还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缓解作物遭受病虫害,药害,肥害,冻害的症状。 芸苔素内酯 英文通用名brassinolide 中文别名:28高,408,508,608,硕丰481,天丰素,芸天力,果宝,油菜素内酯,农梨利 曾用商品名:天然芸苔素内酯408、芸天力、保靓、天丰素、金云大等 英文别名:Brassins,BR,Kayaminori 化学类别:激素类 化学名:(2α,3α,5α,22R,23R,24S)-2,3,22,23-Tetrahydroxy-B-homo-7-oxaergostan-6-one 分子量:480.68 CAS号:72962-43-7 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植物生长调节剂,其通过适宜浓度芸苔素内酯浸种和茎叶喷施处理.可以促进蔬菜、瓜类、水果等作物生长,可改善品质,提高产量,色泽艳丽,叶片更厚实。也能使茶叶的采叶时间提前,也可令瓜果含糖份更高,个体更大,产量更高,更耐储藏,在目前,农药市场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人工合成的复硝酚钠和芸苔素两大类为主。在实际应用中,以天然提取的芸苔素质量最好,综合经济效益更优,更能得到农民欢迎和应用。不管属于哪一类植物激素,对人畜都是无害的,正常使用剂量非常安全有效。天然芸苔素可广泛用于粮食作物如水稻,麦类,薯类,一般可增产10%左右;应用于各种经济作物如果树、蔬菜、草莓、瓜果、棉麻、花卉等,一般可增产10-20%,高的可达30%,并能明显改善品质,增加糖份和果实重量,增加花卉艳丽。同时还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缓解作物遭受病虫害,药害,肥害,冻害的症状。 芸苔素内酯适合下面作物品种: 果树类:荔枝龙眼桔橙苹果梨葡萄桃枇杷李杏草莓香蕉等使用时期:始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 使用方法及用量:每瓶兑水15公斤,叶面均匀喷雾。 使用效果:保花保果,显著提高座果率,果实生长快,果实大小均匀,着色好,增甜,早熟增产25-40%,提高抗寒能力 芸苔素内酯 蔬菜类:番茄茄子等茄科类

使用芸苔素内酯的一些注意事项

使用芸苔素内酯的一些注 意事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使用芸苔素内酯的一些注意事项 使用芸苔素内酯后效果如下;促根壮苗优化生长保花保果控梢促梢抗病抗逆防止病害解除药害降低残留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一、芸苔素内酯的主要功效: 1、促进增产,2天见效,药效持续30天以上,增产需喷2-3次即可,同时提早瓜菜上市。 2、保花保果防裂果,对开花结果作物,有很好的保花保果,延长开花期,提高结果率,防止裂果。 3、显着提高品质,可大幅提高农作物的糖份、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同时使农产品外观更光亮,耐贮藏,使农产品更好卖。 4、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喷施后可预防作物重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抗霜冻、抗干旱、抗农药药害对作物的危害。 二、芸苔素内酯使用基本技术要点: 1、使用浓度:一般作物1000-----1500倍液,具体按产品说明配制浓度。 2、作物使用时期:由于本系列产品使用后不会导致作物疯长。因此,任何时期使用都是可行的。如在苗期、花蕾期、幼果期使用会更有效。 3、使用方法:宜在上午11点左右,或在下午4点以后喷施,每隔8-12天喷施一次。 4、使用注意事项:可与一般农药混用,即混即用。但勿与强碱性农药混用。 三、芸苔素内酯产品的使用效果:施用后2天左右即可表现效果,可每隔2天进行观察,注意作物六种变化: 1、叶片是否变绿、变亮、变厚、变大; 2、根概茎是否变粗; 3、花是否开得多、开的时间长、落花少; 4、幼果是否座果多; 5、是否害少,不怕霜冻和干旱; 6、果实是否均匀、单果重、光泽亮、少裂果和畸形果等。 四、使用芸苔素内酯的注意事项;本品适宜在晴朗的天气下喷施,喷施4小时后不需补喷、本品渗透力、粘着力很强芸苔素内酯可与部分杀虫杀菌剂混用并相互增加效果50%以上,初次使用,请留空白对照,以验证使用效果。

10_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与功能的研究进展zhuzq

植物学通报 2006, 23 (5): 543 ̄555*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hwxue@https://www.doczj.com/doc/2315630693.html,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储昭庆,李李,宋丽,薛红卫*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32 摘要 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广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对外界环境因子变化的反应, 在作物上的应用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通过遗传学等手段对相关突变体及功能基因的研究为其生物合成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总结了油菜素内酯在植物各组织内的分布、生物合成、相关合成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的性质、生理功能以及与其它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植物生长发育, 生物合成 Advances on Brassinosteroid Biosynthesis and Functions Zhaoqing Chu, Li Li, Li Song, Hongwei Xue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of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Plant hormone brassinosteroid (BR) acts a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i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 BR also regulates the agritraits of many crops. Analyses on mutant phenotypes and gene functions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n BR biosynthesis and physiological rol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BR recent progresses of BR 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the underlying signaling pathways, and further the interplay with other hormones. Key words brassinosteroids,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iosynthesis 多羟基化的甾醇类激素(steroid hormones)广泛存在于真菌类、动物和植物中。尽管在动物中发现的大部分甾醇类激素在植物中也存在, 它们的合成能力与行使的功能却不尽相同。高等动物只能在特定的组织器官合成甾醇类激素物质, 而植物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具有甾醇类激素的合成能力(H a r t m a n n a n d Benveniste, 1987; Hartmann, 1998)。 植物中最早发现的一类甾醇类激素是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 BR)。20世纪70年代 从油菜(Brassica napus )的花粉中提取出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芸苔素, 其主要有效成分即为具类固醇结构的BR(Grove et al., 1979)。BR 在植物地上部分的含量为ng/kg -μg/kg(鲜重组织), 在种子和花中的含量最高, 仅有少数研究表明其含量与特定的细胞类型有关(Mitchell et al.,1970; Grove et al., 1979)。在不同种类的BR 中,BR 2 (油菜素甾酮, castasterone, CS) 分布最为广泛, 其次是BR 1 (油菜素内酯, brassinolide, BL)、BR 7 (香蒲甾醇, typhasterol8, TY)、BR 8 (茶甾 综述 . 油菜素内酯

芸苔素内酯不仅仅是解药害

芸苔素内酯不仅仅是解药害 局部市场形成强势品牌 芸苔素内酯五大品种 从品牌上来讲,目前,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产品有: 以号称天然芸苔素内酯著称的481、皇嘉等品牌;人工合成的较有影响力的有威敌28-高芸苔素内酯、爱增美、云大120、兰月奔福、天丰素等。 其中,威敌生化、兰月奔福、天丰素、爱增美等宣传到位,销售稳中有增加,另外,德国阿格福莱生产的三元复配产品碧护,在市场上表现也很不错。 可惜,云大120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辉煌后,近年销量下降严重,几近退市边缘。 芸苔素内酯的3种误解 1.误认为是叶面肥 其实,芸苔素内酯不是叶面肥,叶面肥是营养元素肥(如磷、钾、硼、锌、稀土元素、氨基酸等),如果缺乏此种营养,会影响作物生长。 芸苔素内酯本身没有营养,它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系统,间接调节作物生长,跟叶面肥有很好的兼容性。 2.误认为是万金油

还能提高作物抗逆性能,增强作物抗病、耐寒、抗旱、抗涝、抗盐碱及防早衰的能力,并可减轻由于施用农药、化肥不当所造成的药害。 同时,芸苔素内酯没有抗药性,对农户来讲,可以保花保果,增产效果明显。 3.误认为是小众产品 这个关键是怎么看的问题。 芸苔素内酯资深专家李永才老师说,凡是种庄稼都可以用,如果每亩作物只用一次的话,粗略算一下,芸苔素内酯全国就有105个亿的市场容量,绝对是个大品。 行业资深人士,原云大科技全国营销总经理蔡智文也表示,目前芸苔素内酯国内市场容量约在12-15亿元,预计5年后将达20亿元,随着市场对芸苔素内酯的了解及功能的深入开发,未来将成为百亿级大品! 芸苔素内酯的作用 1.苗期促根 用作种子处理或苗床期喷洒,对水稻、小麦、玉米、蚕豆、烟草、蔬菜等作物的幼苗根系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根系鲜重比对照增加20%-50%,干重增加15%-107%,表现为根深叶茂,苗株茁壮。 2.营养期促长

表油菜素内酯试剂介绍

北京华越洋生物提供QQ:1733351176 2,4-表油菜素内酯 2,4- 22R,23R,24R-2α,3α,22,23-Tetrahydroxy-B-homo-7-oxa-5α-ergosta n-6-one 2,4-表油菜素内酯 C28H48O6 MW: 480.68 CAS:78821-43-9 Sotrage:-20℃ 2,4-表油菜素内酯Assay (90) 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 2,4-表油菜素内酯中文名称:油菜素内酯 英文名称:brassinolide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是第一个被分离出的具有活性的油菜素甾族化合物(Brassinosteroids,BRs),是国际上公认为活性最高的高效、广谱、无毒的植物生长激素。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产品名称:24-表油菜素内酯 产品资料如下: 24-表油菜素内酯现货供应 24-表油菜素内酯 英文名称:24-Epicastasterone CAS号:78821-43-9 2,4-表油菜素内酯1970年,美国学者J.W.米切尔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油菜素,当这一成果发表后曾遭到异议。后来,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1979年格罗夫鉴定了它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定名为油菜素内酯。科学家们已逐步认可它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植物学报)2015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5, 50 (6): 768–778, https://www.doczj.com/doc/2315630693.html, doi: 10.11983/CBB14168 —————————————————— 收稿日期: 2014-09-11; 接受日期: 2015-03-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270324)、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No.313034)、中央高校创新团体项目(No.GK20110- 1005)、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No.2012M5217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31300193)和博士点基金(No.20130202110007) * 通讯作者。E-mail: gwu3@https://www.doczj.com/doc/2315630693.html,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任鸿雁, 王莉, 马青秀, 吴光*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710069 摘要 油菜素内酯(BR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先综述了油菜素甾醇的结构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方法。之后, 介绍了其化学及生物活性的检测方法。最后, 详细介绍了BR 生物合成的早期和晚期C-6氧化途径及早期C-22和C-23羟化与合成途径的调控, 并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及其合成酶等方面的研究进 展。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生物活性, 生物合成, 植物生长发育 任鸿雁, 王莉, 马青秀, 吴光 (2015).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50, 768–778.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 BR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醇类激素。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农业科学家Mitchell 等尝试从油菜花粉中筛选和分离具有高生理活性的物质时首先发现的。Grovoe 等(1979)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属于甾醇内酯。至今已分离出70多种与BL 类似的化合物, 统称为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brassino- steroids, BRs)。它们参与植物细胞的伸长与分裂、维管束分化、花粉发育和育性、植株衰老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一系列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Clouse et al., 1996; Clouse and Sasse, 1998)。阐明BR 的合成及代谢机制对认识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多种突变体的发现, BR 合成途径的研究越来越清晰, 我国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方面综述了BR 的研究进展。例如, 储昭庆等(2006)总结了油菜素内酯在植物各组织内的分布、生物合成、相关合成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的性质、生理功能以及与其它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 曹云英等(2006)综述了BR 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 王凤茹和王志勇(2008)进一步对BR 信号转导过程中各组分及合成途径做了详细阐述; Zhao 和Li (2012)对BR 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的关键酶类进行了解析。本文拟从油菜素内酯的结构着手, 全面介绍BR 合成途径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未来关于油菜素内酯可能的研究方向。 1 油菜素甾醇的结构 在所有已知的天然BRs 中, 油菜素甾酮(castaster- one, CS)的分布最为广泛, 其次是BL 、香蒲甾醇(typ- hasterol, TY)和茶甾酮(teasterone, TE)等(Fujioka and Sakurai, 1997)。BL 的化学名称为2α, 3α, 22α, 23α-4羟基-24α-甲基-7-氧-5α-胆甾烷-6酮,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有研究表明, BRs 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高生物活性的BRs 具有以下几方面结构特征(Back and Pharis, 2003): (1) 两对邻羟基(2α, 3α及22R, 23R)。Galagovsky 等(2001)的研究发现, 2α, 3α缺失任何一个羟基或将其组成结构改变, 如将2α, 3α位的羟基变为3α、4α, 均会降低其生物活性。22R, 23R 的羟基位于22α, 23α位时, 其生物活性高于羟基位于22β, 23β位(Thompson et al., 1979; Thompson et al., 1981; Thompson et al., 1982); (2) B 环的6-酮-7-氧内酯。内源油菜素内酯最具活性的形式为B 环具有6-酮-7-氧内酯的化合物, 其次是具有6-羰基的化合物, 而6-脱氧形式的油菜甾醇被认为不具生物活性。将BL 中B 环的内酯键改为6位的酮键(CS)会使其活性降低50%。将24-表油菜甾醇的C-7/C-8位转化为双键, 其生物活性会降低10%。将油菜素内酯B 环的6-酮- 7-氧内酯转化为6-氧-7-酮, 其生物活性也明显降低 ·专题论坛·

使用芸苔素内酯的一些注意事项

使用芸苔素内酯的一些注意事项 使用芸苔素内酯后效果如下;促根壮苗优化生长保花保果控梢促梢抗病抗逆防止病害解除药害降低残留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一、芸苔素内酯的主要功效: 1、促进增产,2天见效,药效持续30天以上,增产需喷2-3次即可,同时提早瓜菜上市。 2、保花保果防裂果,对开花结果作物,有很好的保花保果,延长开花期,提高结果率,防止裂果。 3、显著提高品质,可大幅提高农作物的糖份、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同时使农产品外观更光亮,耐贮藏,使农产品更好卖。 4、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喷施后可预防作物重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抗霜冻、抗干旱、抗农药药害对作物的危害。 二、芸苔素内酯使用基本技术要点: 1、使用浓度:一般作物1000-----1500倍液,具体按产品说明配制浓度。 2、作物使用时期:由于本系列产品使用后不会导致作物疯长。因此,任何时期使用都是可行的。如在苗期、花蕾期、幼果期使用会更有效。 3、使用方法:宜在上午11点左右,或在下午4点以后喷施,每隔8-12天喷施一次。 4、使用注意事项:可与一般农药混用,即混即用。但勿与强碱性农药混用。 三、芸苔素内酯产品的使用效果:施用后2天左右即可表现效果,可每隔2天进行观察,注意作物六种变化: 1、叶片是否变绿、变亮、变厚、变大; 2、根概茎是否变粗; 3、花是否开得多、开的时间长、落花少; 4、幼果是否座果多; 5、是否害少,不怕霜冻和干旱; 6、果实是否均匀、单果重、光泽亮、少裂果和畸形果等。 四、使用芸苔素内酯的注意事项;本品适宜在晴朗的天气下喷施,喷施4小时后不需补喷、本品渗透力、粘着力很强芸苔素内酯可与部分杀虫杀菌剂混用并相互增加效果50%以上,初次使用,请留空白对照,以验证使用效果。

油菜素甾醇类物质的生理作用及信号转导

油菜素甾醇类物质的生理作用及信号转导 摘要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中存在甾醇类激素,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发现了膜受体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BRI1 和通过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使得油菜素凿醇类信号从膜上被感知一直到在核内诱导特异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关键词植物油菜素甾醇类BRs 生理作用调控信号转导 BRI1 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Brassinosteroids,BRs) 是指与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有类似的结构与功能的甾醇类植物激素,BRs被证明是一类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植物激素,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叶片、根、茎和花冠中。研究表明,花粉、未成熟的种子及根可能是BRs的生物合成位点。在植物体内, BR的活性水平在BR生物合成、代谢及去活化等层次上受到精细调控。在天然BRs中,BL的生物活性最强,被认为是植物体内起作用的BR的活性形式[1]。BR的生物合成呈代谢网格状(metabolicgrid),其生物合成酶受到终产物和信号转导的一些中间组分的反馈抑制[2]。从BR信号的产生,包括BR的合成、活性与水平的调节及运输, 到与膜受体结合引起信号的感知和传递,并最终引起BR诱导基因的表达和特定的生理反应, 是一个连续且相互影响的过程,并且每一个环节都受到多种内外因子在多个层次上的调节,BR信号从细胞膜向细胞核传导的途径已基本清晰[3]。(方欢欢) 1油菜甾醇类的生理作用 与传统的5大类植物激素相比,其作用机理独特、生理效应广泛、生理活性极高,其用量仅是5大激素的千分之一。BRs能增加植物对冷害、冻害、病害、除草剂及盐害等的抗性,协调植物体内多种内源激素的相对水平,改变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的含量,激发酶(包括RNA 与DNA多聚酶、ACC合成酶、ATP酶等)的活性,影响基因表达,促进Ⅸ蛆、RNA和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增加植物生长发育速度,参与光信号调节,影响光周期反应,提高作物产量及种子活力,减少果实的败育和脱落等[4]。(方欢欢) BR主要用于增加农作物产量,减轻环境胁迫,有些也可用于插枝生根和花卉保鲜。随着对BR研究的深入和成本低的人工合成类似物的出现,BR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5]。粮、棉、油、蔬菜、茶、桑、瓜果、花卉和树木等均可使用,而且增产幅度大、产品质量好,无毒副作用。在蔬菜上应用除提高叶菜类产量外,还可保花、保果、增大果实和改善品质等[4]。油菜甾醇类具体的的生理作用如下:(方欢欢)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概况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是20世纪70年代从自然界分离鉴定的一系列超微量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活性最强者,其广谱、高效、安全,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与其它已发现的五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完全不同。油菜素内酯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本调节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调控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1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历程 1.1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 早在196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Marumo(丸茂晋吾)等从400kg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叶片中分离提取到751ug蚊母素A1和236ug蚊母素B,经稻叶倾斜法测试,其生物活性明显高于生长素。但在《农业生物化学》(Agri. Biol. Chem)上发表后,并未引起注意,后来查明这种物质是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一般认为油菜素内酯的研究始于197O年美国马利兰州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研究中心农学家J.W.Mitchell和他的助手发现的。 Mitchell领导下的四人小组,自1970年开始花粉激素的研究。他们筛选了约60种花粉,发现其中半数可促进菜豆幼苗的生长。其中以油菜和赤杨的花粉的作用为最强。这两种花粉的提取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高浓度处理豆苗时,由于生长过快,使第二节间茎裂,然后又重新长在一起。因此,可用菜豆幼苗的第二节间的伸长试验来进行活性测定。 1.2油菜素内酯的分离纯化 Mitchell等用乙醚萃取油菜花粉的活性物质。萃取物经薄板层析,以苯-甲醇-乙酸(45∶8∶4)为展开剂,发现在Rf0.35~0.45处有活性,取下此活性部分,用无水乙醇萃取数次,再用乙醚提取,风干后的物质,在当时(1970年)被命名为油菜素(Brassins)。经核磁共振谱(NMR)分析,显示有脂肪酸酯的特征信号,表明它们具有甘油酯型的结构。从1970~1972年他们连续发表了四篇论文。在此期间,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生理活性上,较少注意化学结构的研究。 美国学者Grove、Mandava等在《Nature》上发表了从油菜素提纯得到单一的物质及其结构测定的论文。他们将油菜素复合物经活性硅酸镁(Florisil)柱层析,其乙醚甲醇(1∶1)的洗脱液为主要活性组分,它在硅胶薄板上为单一

8个芸苔素内酯复配配方

8个芸苔素内酯复配配方 1、芸苔素内酯与氯吡脲(KT-30)复配高效高产 KT-30膨果效果显著;芸苔素内酯微毒:基本无毒,对人无害,安全性高,是绿色农药。芸苔素内酯能够促进生长,增产。 KT-30和芸苔素内酯复配起来使用,既能促进果实膨大,又能促进植物生长,保共保果,防止落果,有效的改善果实的品质.用在小麦和水稻上,能增加千粒重,达到增产的效果。KT-30属于细胞分裂类的产品,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膨大。对细胞的分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器官的横向生长和纵向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从而起到膨大果实的作用。

芸苔素内酯广谱: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有限制,使用不当会产生严重药害。芸苔素内酯在所有植物都可应用,包括豆芽、蘑菇等也可以用,效果明显。 2、芸苔素内酯与叶面肥及赤霉素复配 复配使用近年来出现的比较常见的复配品种组成成份赤霉素+芸苔素内酯,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功效促进幼苗生长及果实膨大促进座果、增产促进座果及膨大促进座果增产及体眠芽萌发促进壮苗促进生长增收。

芸苔素内酯可与叶面肥及赤霉素配合使用进行保果。如用60毫升芸苔素内酯对清水60公斤,并加入90%赤霉素结晶体1.5克(赤霉素宜进行2次稀释,以利溶解均匀)和180克磷酸二氢钾。如果植株叶色偏淡、坐果相对较多,还可以加入120毫升高钾型腐殖酸康宝叶面肥。喷保果药一般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前约15天喷1次,以后每隔约15天喷1次,一般喷2-3次。 3、芸苔素内酯+DA-6 芸苔素内酯+DA-6其制剂为水剂,是最近两年流行起来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优越的速效和长效型以及安全性已经凸显出来,是最近两年卖得最为火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新品种。

芸苔素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技术参考

芸苔素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技术参考 芸苔素——植物内源调节剂 芸苔素又叫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是公认的高效、广谱、无毒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可以通过人工合成,也可以通过从作物中提取天然芸苔素。芸苔素具有渗透强、内吸快,在很低浓度下,即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它可以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显著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并能消除病斑。 主要作用 1、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膨大。对细胞的分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器官的横向生长和纵向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从而起到膨大果实的作用。

2、延缓叶片衰老,保绿时间长,加强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作用,促使叶色加深变绿。 3、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能够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枝生成,增加枝条数,增多花数,提高花粉受孕性,从而增加果实数量提高产量。 4、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商品性。诱导单性结实,刺激子房膨大,防止落花落果,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含糖量等。 合理使用——增产增收 根据作物的生育特性,在作物关键生长期,人工喷施芸苔素,调节和刺激作物激素的分泌和分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提高作物的品质。不同的时期,其用量和作用部位是不同的。我们根据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将芸苔素与部分农药搭配制作成植物防病、杀虫一体的植保解决方案产品,让农民拿来直接用,一遍即可解决病虫害防治和植物的生长调节,一举多得。 水稻种植芸苔素的使用注意三个时期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与提质增效已经成为当前小农户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 当前的水稻种植,即使再节约,有些投入品不到位,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好市场也不会“买你的账”。为什么要这么说?大环境的改变、水稻的品种更新与适应能力的变化、种植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已经让部分农户和社会看到农业生产“简单、粗放”的模式不可行了,其中收入的降低是最活生生的例子。 芸苔素在水稻上的使用,请务必注意这三个时期:分蘖期、孕穗期、破口期。一般我们追肥也是在这三个时期中进行选择。分蘖肥、穗肥作为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施肥时期配合使用芸苔素调节生理功能,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亩穗数,而且还可以增加它的抗性,配合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有效的增加水稻的产量。目前大部分水稻田间试验表明,好的管理措施和水稻品种,芸苔素可以对水稻增产约10%-20%左右。在其他作物上的使用增产效果也是如此。

芸苔素内酯的相关知识

超过90%的零售商,听说过、使用过芸苔素内酯。 有60%的零售商,也就仅仅听说过、使用过芸苔素内酯。 本篇文章节选自第27期每天农资公益大讲堂,本次公益课的讲师是我们每天农资的国宝大咖——大熊猫巩飞飞,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芸苔素内酯的真实使用场景。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芸苔素内酯的一些知识。咱们很多人都知道也卖过芸苔素内酯,可以说一些基础的知识大家都了解,所以今天就不给大家说芸苔素内酯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了。 如果还有人不知道的,可以听完这个课程之后,到农极客APP上看下芸苔素内酯的帖子和详情页。 芸苔素内酯的作用机理 芸苔素内酯被国际植物生理学界誉为植物界的第六大天然调节剂。其它五大类是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相对来说被发现的比较早,应用也比较广泛,芸苔素内酯相对来说发现的比较晚。 下面的这张图囊括了人类已知的六大植物激素。大家着重看一下乙烯、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上图也给大家把这个英文的缩写给标出来了,有一个错误,上面生长素的英文缩写是IAA,赤霉素缩写是GA。 为什么要给大家写激素的缩写呢,是因为现在随着国家的管理制度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今后在肥料的包装袋上,如果里面添加这些调节剂,就必须得在包装袋上标。 但是大家都明白,中国现在的国情就是很多人加了调节剂之后,他也不会给你用汉字标,他们会用国际通用的名称缩写来给大家标。 一出来之后,我们很多人都不认识,可能还以为是什么高端的肥料,很多时候我们就被他们忽悠了,所以,大家可以把这些缩写稍微做一个适当的记忆。 我碰到一个咱们的猫友,他说他用了两个叶面肥做对比,发现有一个叶面肥的效果没有原来第一个的效果好,他就觉得他不想卖了。我就说那你把那个效果好的照片给我发过来看一下,就是下面这张图片。 大家不要忽略它的使用次数,这个包装袋的后面写的清清楚楚,它在一季作物上的使用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希望大家今后在选择叶面肥的时候注意一下它里面的一些调节剂的含量和种类。 如果有人卖过这个产品的话应该都了解它的名字叫什么,我就截图了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它里面还有IAA和CTK,这两种调节剂具有很强大的促进生长作用,还有促进膨果的作用,所以这个用下去的效果当然是好的。

芸苔素内酯的结构和活性

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 芸苔素内酯最早的发现时间可追溯到1941年,有研究者发现花粉提取物可促进豌豆细胞和茎的伸长,但未获得该活性物质的纯品和具体结构;196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学者Marumo从大量蚊母树树叶中提取分离到2种活性成分,在稻叶倾斜实验中这两个活性成分的活性远远大于对照组的吲哚乙酸,但由于样品量较少且缺乏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970年美国科学家Mitchell等人从油菜花中分离提纯一种新的物质,用该物质处理的豌豆生长率提高了10倍左右,Mitchell等将该活性物质命名为油菜素(Brassin);1979年Grove等通过蜜蜂收集了227kg的油菜花花粉,分离纯化得到4mg的油菜素,通过X射线衍射和超微量分析方法第一次确定了油菜素的分子结构,并正式命名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也叫芸苔素内酯。 此时芸苔素内酯还未像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乙烯和细胞分裂素一样被认定为植物激素,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更多的研究证明芸苔素内酯对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才在1998年在第十六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大会上将芸苔素内酯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 目前,植物界已鉴定出40多种油菜素甾体类(Brassinosteroids,BRs)化合物。1979年,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第一个油菜素甾体,即油菜素内酯,通过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确定其结构为(22R、23R、24S)-2α、3α、22、23-四羟基-24-甲基-B-高-7-氧-5a-胆甾-6-酮,1982年从板栗中分离出第二种油菜素甾体,命名为Castasterone(栗甾酮),其结构为(22R、23R、24S)-2α、3α-22,23-四羟基-24-甲基-5a-胆甾-6-酮。自发现了芸苔素内酯和栗甾酮之后,研究者从多种植物中分离鉴定出了40多种BRs。 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的种类虽然有很多,但产业化的主要有四种: 1、24-表芸苔素内酯(化合物18),其活性为芸苔素内酯活性的20%; 2、24-混表芸苔素内酯,其活性为芸苔素内酯活性的10%; 3、28-高芸苔素内酯(化合物19),其活性为芸苔素内酯活性的87%; 4、28-表高芸苔素内酯(化合物20),其活性为芸苔素内酯活性的30%; 丙酰芸苔素内酯和天然芸苔素内酯虽然活性较高,但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而受到限制。

一篇文章正真讲透“芸苔素”(强烈建议收藏)

一篇文章正真讲透“芸苔素”(强烈建议收藏) 一、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类在研究植物整个生育期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时,发现植物的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每一步生命活动既要受到遗传因素――基因的控制,又要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各器官分泌的一些数量微少而效应很大的有机物质,也称内源激素,它从特定的器官形成后,就地或运输到别的部位发挥生理作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其特点有: (1)内生性,即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部接受特定的环境信息的诱导形成的代谢产物。 (2)移动性,即具有远距离运输作用,它的移动速度和方式随激素的种类和植物器官的特性而异。 (3)微量性,即在极低的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内源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作用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较低的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内刺激或抑制植物内源激素转化的数量和速度,从空间和时间上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改变某些局部组织的微观结构,从效果上起到了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

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目前已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的植物激素按其 生理效应分类有生长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类等五大类,而具有五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功能的芸苔素内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植物生理学会”命名为世界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吲哚丁酸、萘乙酸、2,4-D等,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缺点——在较低浓度能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

芸苔素内酯种类较多哪种更好

芸苔素内酯种类较多哪种更好 提起芸苔素内酯,对于大多数农户和农资经销商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产品了。芸苔素内酯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芸苔素内酯有不少种类,人工合成的芸苔素内酯最常见的有:混表芸苔素内酯、28-表高芸苔素内酯、24-表芸苔素内酯、28-高芸苔素内酯等品种,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哪个效果更好呢? 一、人工合成芸苔素内酯常见种类 芸苔素内酯(简称BR)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最早由美国农业科学家于1970年发现,定名为油菜素,又称芸苔素。 但由于提取天然芸苔素内酯的成本相当昂贵,一直难以实现在农业生产上的普及使用。90年代后芸苔素人工合成成功后,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正式在农业上使用。与早期发现的5种生长调节剂相比,因芸苔素内酯用量最小而效果最高,被称为第6类植物激素。 如果把从植物体内提取出来的天然芸苔素内酯活性定为100%的话,那么28-高芸苔素内酯(天然结构)活性为87%、24-表芸苔素内酯(天然结构)活性为30%、

28-表高芸苔素内酯(非天然结构)活性为20%、混表芸苔素内酯(非天然结构)活性为10%。 当然,我们人类科学研究的步伐永远都不会停歇,在接下来的科研中,或许会研发出更高活性的芸苔素内酯类似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在人工合成的芸苔素内酯当中,垦多乐,28-高芸苔素内酯活性就是当下更好的芸苔素内酯。 二、芸苔素内酯的主要功能 芸苔素内酯与早期发现的生长素、赤霉酸、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5种生长调节剂相比,因芸苔素内酯功能更加多样,不仅能促进生长,还能促进开花坐果,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和品质,用量最小而效果最高,因此被称为第6类植物激素。 芸苔素内酯是一种多功能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任何污染和残留毒性。芸苔素内酯主要的功效特点如下: 1、促进生长 垦多乐-芸苔素内酯能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加快细胞分裂,促进生根,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2、提高产量和品质 芸苔素内酯能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加快各种养分的吸收和运转,促进有机物向果实内转移,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