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赏析汇总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赏析汇总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赏析汇总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赏析汇总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汇总

一年级上册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古诗赏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

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

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 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古诗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

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

李绅,生于公元722年,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在故乡读书,身材矮小而天资聪颖,因诗出名,人称“短李”。他与白居易、元稹关系很好,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做过唐朝宰相。

注释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古诗赏析

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古诗赏析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古诗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里。

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注释

1、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2、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3、平生:平素,平常。

4、轻:随便,轻易。

5、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6、一:一旦。

7、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小学一年级必背的古诗词译文及注释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池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古风二首/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0首注释

一年级第一学期 1、《咏鹅》【注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②拨清波:划水。【解说】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 2《春晓》注释:1、晓:早晨,天亮。2、闻:听见。3、啼鸟:鸟鸣。 诗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3、《敕勒歌》[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翻译】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4、《鸟鸣涧》【【解析】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5、《悯农二》【注释】1悯:怜悯、同情。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3犹:仍然。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6、《七步诗》【注释】持:用来。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lù):过滤。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本:原本,本来。煎:煎熬。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泣:小声哭泣。何:何必。 【译文】(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 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 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 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 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 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 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 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 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 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 思。 下册: 4、春晓 chūn xiǎo 【唐】·孟浩然· 【táng 】? mèng hào rán ? 春眠不觉晓, chūn mián bú jiào xiǎo 处处闻啼鸟。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夜来风雨声,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花落知多少。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 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 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 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 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 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 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 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 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 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 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 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 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5、村居 cūn jū 【清】高鼎 【qīng 】gāo 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拂堤杨柳醉春烟。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忙趁东风放纸鸢。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注释】 ⑴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 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 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 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 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 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 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 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 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 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 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 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 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 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 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 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 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 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 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 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 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 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 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 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6、所见 suǒ jiàn 【清】袁枚 【qīng 】yuán méi 牧童骑黄牛,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歌声振林樾。 2

一年级古诗诵读注释译文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2 页

一年级古诗诵读 chūn xiǎo 1. 春晓 mèng hào rán (唐)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眠不觉晓,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处闻啼鸟。 yè lái fēng yú shēng 夜来风雨声,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落知多少。[注释] 眠:睡觉。 晓:天亮了。 啼:啼叫。 [译文] 第2 页共42 页

春天睡醒时不觉天已大亮,听到外面到处传来声声鸟叫。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声,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阅读提示]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雨后的情景,是咏春诗中的名作。全诗巧妙地以自然的喧闹反衬诗人心灵的宁静,展示了一种淡远的优美境界以及对春天的热爱。 [想想说说] 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美好的景色。 jìng yè sī 2. 静夜思 lǐ bái (唐)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前明月光,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是地上霜。 第3 页共42 页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宁静的夜晚。 思: 思考,思念。 疑:好像是。 举头:抬头。 [译文] 宁静的夜晚,床前那一片明净洁白月光,好像是地上铺着的一层白霜。抬头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使我低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感染力。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一首思乡名作,诗人巧妙地通过对自己身体动作的描写,表达出思乡之情。 第4 页共42 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知识点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 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知识点篇一 1、春晓(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忽记起昨夜听 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旱晨。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 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 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2、村居(高鼎) 【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 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 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 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 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知识点篇二 1、所见(袁枚)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翻译】 牧童骑着黄牛在树林中高声歌唱,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忽然听到树 上知了的叫声,牧童想去捉住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 【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 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赏析汇总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汇总 一年级上册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古诗赏析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 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

小学一年级古诗六首带拼音译文注释

001 咏鹅 唐 骆宾王 《咏y ǒn ɡ鹅é 》 唐t án ɡ 骆lu ò宾b īn 王w án ɡ 鹅é鹅é鹅é , 曲q ǔ项xi àn ɡ 向xi àn ɡ 天ti ān 歌ɡē 。 白b ái 毛m áo 浮f ú绿l ǜ水shu ǐ , 红h ón ɡ 掌zh ǎn ɡ拨b ō清q īn ɡ波b ō。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拨:划动。

002 江南汉乐府 《江jiānɡ南nán》 汉hàn 乐yuè府fǔ 江jiānɡ南nán可kě采cǎi莲lián,莲lián叶yè何hé田tián 田tián。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间jiān。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东dōnɡ,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西xī,鱼yú戏xì莲lián 叶yè南nán,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北běi。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注释: 何:多么 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003 画 佚名 《画hu à 》 佚y ì名m ín ɡ 远yu ǎn 看k àn 山sh ān 有y ǒu 色s è,近j ìn 听t īn ɡ 水shu ǐ无w ú声sh ēn ɡ。 春ch ūn 去q ù花hu ā还h ái 在z ài , 人r én 来l ái 鸟ni ǎo 不b ù惊j īn ɡ。 译文: 画里的山远看也色彩鲜明,走进了却完全听不到水声; 春天过后,画里的花依旧争奇斗艳,人来了,鸟儿也不会受到惊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莺: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杨万里.南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莺: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杨万里.南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小学年级古诗词大全首文言文篇带注释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及文言文 【一年级】:3首 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p44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 p59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 p7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4首 1、第4课《春晓》【唐】孟浩然 p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清】高鼎 p1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清】袁枚 p5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宋】杨万里 p59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4首 1、第4课:《赠刘景文》【宋】苏轼 p15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唐】杜牧 p16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p115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唐】李白 p11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4首 1、第2课《草》【唐】白居易 p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p6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p7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唐】杜甫诗圣p7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4首 1、第9课《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p35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p3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3、第21课《望天门山》【唐】李白p84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4、第21课《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p85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liàn)(yàn):波光闪动的样子。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③奇:奇妙。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 (注释、译文) 解释:日积月累一(第13 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1.春回大地:读音chūn huí dàdì,意思是是指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2.万物复苏:读音wàn wùfùsū,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复苏,苏醒;恢复生机。指世间万物都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3.柳绿花红:读音liǔlǜhuāhóng,释义是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4.莺歌燕舞:读音yīng gē yàn wǔ,意思是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出自于宋·苏轼《锦被亭》。 5.冰雪融化:读音bīng xuěróng huà,意思是比喻万物重新充满生机、生机勃勃的场面。 6.泉水叮咚:读音quán shuǐdīng dōng,形容泉水流动时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 7.百花齐放:读音bǎi huāqífàng,意思是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出自《镜花缘》。 8.百鸟争鸣:读音bǎi niǎo zhēng míng,基本意思为千百种鸟一起鸣唱,比喻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鸟,各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译文:日积月累二(第27 页)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 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 少。 译文:日积月累三(第40 页)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最新2017-2018年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词总结

小学语文1年级古诗词总结 1.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原文大意: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去,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2.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原文大意: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3.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畴昔篇》《在狱咏蝉并序》《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原文大意: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4.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含注释和译文)

【一年级上册】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床:指井台。②疑:怀疑,以为。③举头:抬头。④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③散学:放学。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②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④欲:想要。⑤捕:捉。⑥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 小池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 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 的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珍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小池》鉴赏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 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 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

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体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个诗情画意。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 这首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

小学-6年级古诗词大全53首-文言文4篇带注释

小学1-6年级古诗词及文言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3首 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p44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 p59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 p7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4首 1、第4课《春晓》【唐】孟浩然 p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清】高鼎 p1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清】袁枚 p5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宋】杨万里 p59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4首 1、第4课:《赠刘景文》【宋】苏轼 p15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唐】杜牧 p16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p115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唐】李白 p11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4首 1、第2课《草》【唐】白居易 p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p6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p7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唐】杜甫诗圣p7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4首 1、第9课《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p35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p3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一年级古诗鉴赏

一年级古诗鉴赏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释】①床:指井台。②疑:怀疑,以为。③举头:抬头。④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④夜来:夜里。【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小池南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分析】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题解:杨万里(1127—1206),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译文】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诵读:1.内容浅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2.写作特点:将蜻蜓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