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01.0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可连续进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人类不断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猎取物质和能量;人类不断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能量;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4、环境问题要紧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其分布来看,①都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进展中国家,由于承担人口和进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到进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峻。
5、产生环境问题的全然缘故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进展问题。
6、可连续进展的内涵:生态可连续、经济可连续、社会可连续,其中生态可连续是基础,经济可连续是条件,社会可连续是目的。
7、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战胜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进展相和谐)(现在)。
2008年第3期地理教育教材新析23点击“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与可持续发展”重、难点●杜艳婷/山东省济南中学(250001)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二、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表达的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明该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第二层含义表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图1箭头表示)。
第三层含义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内圈箭头表示)。
第四层含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规律,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
三、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它既不同于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劳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石油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一个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等。
四、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进行重构,组织一个“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
论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
论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在进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关注和使用地方资源到当今的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受到文明发展的影响。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地方资源的使用逐渐加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然而,随着人类的文明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损害也日益严重。
因此,应当加强人与地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
应当充分尊重地球家园的生命力,并以此作为保护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例如实行绿色能源、改善环境污染等。
最后,要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做好规划,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观念。
应当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并尊重地方文化,加强人民的环境意识,提升社会的文明素质。
总之,人地关系的演化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观念,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版第8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节温习头绪:考点一| 可继续开展的外延与原那么(对应先生用书第147页)[识记—基础梳理]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盲区扫描](1)可继续开展思想提出的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兴旺国度环境污染严重,要挟人们的生命和平安,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开展。
(2)可继续开展的含义①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开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才干。
②内容⎩⎪⎨⎪⎧人类要开展,尤其是穷人要开展开展要有限制,要协调环境维护与 经济开展的关系不能危及后代人开展即代际公允强调代内公允,这是可继续开展的 前提之一③可继续开展的外延: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继续开展。
④原那么:包括公允性原那么、继续性原那么、共异性原那么。
[易误点拨][图文助记]可继续开展的外延与原那么(1)可继续开展的外延(2)可继续开展的原那么原那么含义详细做法公允性原那么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度与地域之间的公允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开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继续性原那么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开展必需坚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继续开展坚持过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应用自然资源,处置好开展经济和维护环境的关系共异性原那么地域的决策和举动应有助于完成全球全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逾越国界、民族、宗教、文明的制约,以积极、务虚的态度参与环境范围中的国际协作传统开展观可继续开展观开展目的以经济开展为目的,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开展以社会片面开展为规范,其终极目的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片面开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形式倡议高消费倡议过度消费文明规范树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思索经济利益树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思索社会文明、肉体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允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动身,采取封锁式、掠取式和转嫁式的开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动身,是一种互补的开展方式考向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以下图是人类不同开展阶段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高一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知识要点】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2、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
(2)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4、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1)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2)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
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②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③臭氧层破坏。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2.分析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自主检测】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有了的发展;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自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的思想,进而出现和思想。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大规模地使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和;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出现了、、、等理论。
2.二战以后环境问题:、、问题日益严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相协调。
【思考交流】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分组讨论:不同的文明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何不同?当时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对地理环境造成哪些影响?【问题探究】1.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地在发展与变化,试举例说明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 讨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力提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心目中的黑海是名副其实的“黑”海。
环保专家指出,欧洲地区17个国家、13座工业大城市及1.6亿人口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全都流入了黑海。
当时,黑海每立方公里海水中可捞获两万公斤的废弃物。
黑海的捕鱼量1985年曾达到85万吨的高峰,因为污染,其后5年内下降到30万吨。
1992年,黑海沿岸国家和相关国家逐步意识到了保护和治理黑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德国B.美国C.英国D.巴西
3.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4.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 _______。
社会可持为目的,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
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
技术人员③铁矿石、煤炭④土地、水、
⑥钢材⑦工业“三废”⑧生活垃圾
100.0
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
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地区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121.2
中部地区113.3
西部地区110.2
图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