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四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一)政策优势。
《四川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实施意见》和《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出台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基调确定下来。
制定了《四川省新材料发展规划》、《四川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2009-2020年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1+8”工程实施规划纲要》、《2009-2011年四川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四川省工业节能中长期规划》、《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等新兴产业规划。
(二)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6种,如攀枝花的钒与钛资源储量均居世界第一;能源资源充沛,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也较为丰富,川西高原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
(三)人才优势。
拥有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72所;在川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数十家,在电子对抗、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安全等众多领域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拥有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技术研发团队和国内80%的多晶硅技术人才。
(四)技术优势。
新材料领域,自贡硬质合金厂的硬质合金生产能力居国内第二位、世界第五位。
新能源领域,拥有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75立方/小时秸秆锅炉。
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成都药品安全性评价GLP中心、华西医院药品临床试验GCP基地等机构的部分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
(五)产业集聚优势。
形成了若干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
新能源领域的光伏产业涉及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等完整的产业链,集中了天威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规模近100亿元的太阳能产业集群,已具备8英寸单晶硅生产能力,有“光伏第一省”的称谓。
生物医药领域,“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重点打造了四川(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累积产值40亿元。
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心得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转变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四川发展的新篇章所带来的变化和机遇。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龙头,经济总量和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四川省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四川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四川省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川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四川省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
同时,四川省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了四川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为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区域,四川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川省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严格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四川省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碧水保卫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省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四川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了人民基本生活权利。
同时,四川省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推动了教育公平、医疗卫生兜底、住房安居,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对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建议I.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十分广阔;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周期下行,向中高端技术产业转移是各国的共同选择。
从国内经济发展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高质量增长期,需要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更强调创新驱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思路,在区域经济发展、全球产业分工中具有必需性、急迫性和长期性。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这种产业具有发展周期长、带动就业多、增长动能强等特点,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II.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不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充分考虑我国自身优势和不足。
我国优势明显,包括政府支持力度大、科技研发实力强、市场规模庞大等。
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低、人才缺乏等问题。
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综合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自身优势予以巩固和提升,对不足之处进行补齐和弥补。
III. 如何措施才能有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具体而言,政府应制定明确规划和政策,提供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优化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合作联盟建立等。
IV.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坚持市场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导向。
其实,市场是第一生产力,实现自我变现和可持续发展,使产业链掌握更多话语权。
因此,产业政策应更多借鉴市场机制,通过自愿联盟和产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吸引优质资源和人才,构建稳定的产业生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分担。
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四川省近日发布了《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推动四川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想。
《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四川省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即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一定水平的新兴产业发展。
具体而言,《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优先发展新型科技产业,加快推进新一代科学技术和产业技术创新;支持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开拓新产业;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抓好资源效益最大化,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绿色制造,生态修复等;建立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体系,加快走向绿色社会主义发展。
针对新兴产业发展,《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发展新兴产业。
首先,四川省将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
其次,四川省将加强新兴产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努力开发和推广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
此外,四川省还将加大技术培训投入,支持新兴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将有效激发四川经济新动能,推动四川省人民致富致远。
各地政府将借助这个规划,加快四川省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想。
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将为四川省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四川省政府、企业和市民都应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发挥各自作用,将四川省新兴产业规划落实到位,实现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将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为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川省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措施,努力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想。
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议书目录一、面临形势和发展基础 (7)(一)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7)(二)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8)(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9)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0)(三)发展目标 (12)三、重点产业领域 (13)(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3)(二)新能源产业 (15)(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8)(四)新材料产业 (21)(五)生物产业 (23)(六)节能环保产业 (26)四、重点产业布局 (28)(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 (29)(二)新能源产业布局 (30)(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 (32)(四)新材料产业布局 (33)(五)生物产业布局 (35)(六)节能环保产业布局 (36)五、重大工程 (37)(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工程 (37)(二)新能源重大工程 (39)(三)高端装备制造重大工程 (39)(四)新材料重大工程 (40)(五)生物产业重大工程 (41)(六)节能环保重大工程 (42)六、主要支撑条件 (43)(一)加强科技创新 (43)(二)加快产业化进程 (44)(三)加快企业培育 (45)(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46)(五)加大市场培育 (47)(六)强化人才支撑 (47)(七)深化改革开放 (48)七、政策保障措施 (49)(一)加大财税扶持 (49)(二)拓展融资渠道 (50)(三)完善资源要素保障 (51)(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1)(五)加强组织实施 (51)附件名词解释 (5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为加快培育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内容提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方向,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1857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气化时代;1929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子时代;二战后,世界相继进入计算机、空间技术和核能时代;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将迈入物联网和低碳经济时代。
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纷纷转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的经济科技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目前,各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存在不小差异。
由于认识不统一,一些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本地区原本没有发展、但本地区具备发展条件属于填补产业空白的产业领域,一些地方甚至将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的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于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如提出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也属于战略性新兴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特征。
这种“战略性”主要体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支撑或带动作用的产业。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特征。
新兴产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新出现的行业领域。
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不成熟或具有很大升级空间、产品未定型或服务模式不清晰、市场认知度比较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战略意义,具备重大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潜力,能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与创新。
同时,加强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鼓励他们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创企业,推动其快速发展和壮大。
其次,我国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利好政策和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形成合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给予减税或免税政策,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降低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投资的安全感。
此外,我国应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鼓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他们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研究和项目实施中。
通过人才的积极参与,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我国应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
通过与国际先进科技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优势,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加强国际投资和金融合作,吸引国际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新兴产业推进处来源:《经营管理者》2020年第04期2020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左右,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个百分点左右;力争40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70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其中省级验收30个,市级验收40个)。
回顾2019年,四川省新兴产业总体呈现平稳较陕运行态势。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高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以《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制定了《2019年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安排和任务分工》,明确2019年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支持方向。
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
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为新兴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政策扶持,支持项目建设。
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下,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抓大项目,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持重点领域龙头骨干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产品。
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风险管控。
按照相关要求,组织清理了2011年至2018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项目建设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梳理了原因和困难,提出了处理建议,进一步深化项目管理工作,加强风险防控,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今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评估总结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推进工作方案;结合全省产业发展实际,修订发布《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0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启动《四川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各地有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感悟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
一、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时代机遇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时代机遇,全面推进治蜀兴川事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二、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当前,四川省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发展短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四川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四川省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前,四川省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五、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前,全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密集出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形成了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大格局。
近几年来,四川省内特别是成都、德阳、内江、自贡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省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显得尤为迫切。
四川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技术开发,强化市场培育,做大产业规模,以更加科学务实的举措,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支撑。
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在研发、投入和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1.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
放眼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政府推动。
几年来,四川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进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枝独秀,发展迅猛,成为逐步崛起并备受关注的新生力量,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体系。
特别是2011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正式出台,这是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加速推进了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0年,全省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241.4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9.4%,比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9%,比2009年提高2.3个百分点。
2011年1- 9月,六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2019.5亿元,增长30.5%。
特别是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领头雁”的成都市,2010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95亿元,同比增长23.8%,8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8.2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产业以其前瞻性、高增长和创新性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由于其特殊的属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开发。
本文将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技术密集、知识密集。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知识支持。
因此,这些产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人才的积累和研发能力。
2. 高风险、高收益。
由于技术难度大、市场尚未成熟等原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风险很大。
但是,一旦成功,往往能够带来高回报,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3. 对人才、科技、资金等资源要求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科技和资金等资源投入。
因此,企业在开展这些产业时需要具备很高的资源整合和运用能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1. 新技术引领模式。
该模式以技术为导向,致力于在创新方面保持领先,以期形成新的增长点。
企业在该模式下需要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来掌控市场。
2. 客户需求驱动模式。
该模式将客户需求视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致力于在解决客户问题和需求方面取得突破。
在该模式下,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达到市场领先地位。
3. 资源整合协同模式。
该模式将资源整合和协同配合视为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
企业需要通过建立联盟、合作伙伴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快速崛起。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1. 积极拥抱技术进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支持,企业应该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机制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才和创新能力。
企业应该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注重内部创新和开放创新。
推动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思考
陶武先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发展先导性、全局带动性、创新依赖性和较高成长
性的特点,既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成长的特殊要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基本方向,以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企业、建设特色基地、深化国际合作为路径选择,发挥技术、人才、资金
等要素的综合作用和市场、项目、政策、环境等条件的保障作用.相关部门和有关
方面要增进共识,把握机遇,肩负使命,为推动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积极出力.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陶武先
【作者单位】四川省政协,四川成都6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62
【相关文献】
1.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认识形势、把握特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全面推动
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5.四川加快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四川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本文概述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对策建议:加强企业间相互合作,完善产业链;在政府的良性引导下,寻找新的契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进自主创新;建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完善投融资渠道;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政府、产学研之间的合作。
标签: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一、引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目前,中国各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视为“一条输不起的起跑线”;对于四川省而言,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和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立足省情实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提升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是四川实现富民强省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2011年,《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十二五”培育发展规划》通过了四川省政府常务会的审定。
该规划培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具有基础、优势和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产業,遴选确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集成资源,分层次培育,实现重点突破,引领和支撑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力争到“十二五”末,着力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233个。
其中,做强做大20个重大关键产品、加快发展90个以上重点培育产品、引导发展100个以上区域特色产品,适时调整补充新的产品,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品产值总规模预期达到5000亿元以上。
目前,四川省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产业尤为突出,引领和支撑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支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角色。
2002年—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6.35%,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224亿元,出口额30.4亿美元,占四川省外贸出口总额的23.2%,对四川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4%。
2011年,四川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首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11.9亿美元,是2008年的4.6倍,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292亿元。
作为四川省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一号工程”、两大塔尖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被赋予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历史使命。
而随着富士康、仁宝、纬创等IT巨头突进四川,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电脑市场中会强势崛起。
2、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指新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四川号称中国西部“硅谷”和“光伏第一者”,是多晶硅产能、产量大省。
2008年底,四川省建成和在建的多晶硅产能为17060吨/年,占全国的1/3,其中建成产能占全国的1/2;另外,四川发展新能源产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人才队伍和支撑技术,如我国唯一集核动力科研、实验、设计为一体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目前正承担我国多个核电站的设计任务;在制造方面,拥有规模大、成套能力强、质量水平高的制造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先进的研发水平以及坚实的能源装备制造实力将为四川省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高端装备制造业四川装备制造业经过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投入和发展,已经形成我国生产规模大、门类基本齐全、等级较高、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装备制造基地,是与上海、辽宁并称的国内3大重装基地之一。
2010年全省各项经济指标均为西部各省(区、市)装备制造业之最。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四川重大技术装备“1+8”工程重点产品链的高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优势不断聚集,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全省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超过200户,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研发水平、生产制造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科研和人才优势突出,形成了集科研、设计、试验、制造、安装、原材料供应、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
4、节能环保四川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能力,拥有一批节能环保优势产品,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态势,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增强。
2009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约200亿元,并且还将有新的突破。
5、新材料近年来四川省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
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53.1亿元,比上年增长67.6%;工业增加值216.02亿元,同比增长70%。
目前,四川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基地;其稀土资源储量全国第二,锂矿资源丰富,锂系列产品的产能产量和综合技术及研发能力全国第一。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新材料产业具备快速增长的潜力和态势。
6、生物技术四川省生物资源丰富,在生物科技方面拥有比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及技术存量,科技实力在西部居前列,具备推进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基础。
自“十五”以来,四川生物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生物技术将会取得新的突破。
三、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历史观和大产业观的观点来看,四川省近年来战略性新新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穿越了产业发展的“塌陷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
1、产业链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链能增强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能在整体上参与国际竞争。
形成上下游关联、产品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补的产业链条是提升壮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四川省资源丰富,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向纵深方向延伸不够,企业配套能力不强。
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硬盘为例,目前戴尔硬盘生产主要集中在泰国,而当泰国一旦遭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对公司产品的生产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
这种因生产环节不在同一个地方落地而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但如果其硬盘生产基地也落户四川,那就会避免很多诸如运输环节上的麻烦。
总之,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大有作为。
2、产能过剩这几年,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比较典型的就是光伏产业。
四川是全国多晶硅重要生产基地,2007年四川省多晶硅的产量仅700吨左右,2008年突破2000吨,仅在乐山、雅安两地,2009年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产能已超过5000吨。
利益驱使让多数企业集中在硅体加工生产,产能过剩,且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和控制。
如果产能持续过剩,不仅会引发以价格战为典型表征的市场恶性竞争,而且由于企业破产倒闭或开工率不足,部分员工失业在所难免,并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银行坏账。
面对这种“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企业应该寻找新的契机,才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3、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在各国、各省争相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保持自身优势,从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四川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匮乏,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储备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优势产品的开发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如大型铸锻件)方面也主要或需要依赖进口。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障碍,四川省国防和民用、中央和地方、部门和地区、国有和民营以及产学研等各方科技力量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隔离,科技资金分散投入、科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
结合自身优势,从技术入手,形成自主的产业链条,才能在这次產业革命中不错失机遇。
4、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它的发展需要巨额的投资,同时因其风险巨大,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投融资政策支持。
目前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来源仍是以企业自筹和政府资金支持为主,缺少丰富的金融工具服务;且现有多数战略性新兴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及可控资源少;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金融担保机构数量少、融资成本高,间接和直接融资均较困难;政府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较小,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不明显,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5、人才开发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撑。
目前,四川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真正流向企业的很少;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沟通协调机制,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另外,虽然有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造成了很难留住高级人才的局面,企业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科技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严重短缺。
四、解决四川省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的解决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症结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四川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十二五”培育发展规划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企业间相互合作,完善产业链随着经济技术竞争的加剧,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系统的组合优势,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只有实现在空间上的企业集聚和在上下游价值链上的充分合理延伸,才能在这次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建立起稳定的产业竞争优势。
从目前来看,首先,要对分别隶属于各个行业部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和产业活动进行必要整合,将在经济技术有关联的产业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通过资产重组重新构建产业链。
围绕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提高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
以配套集群的模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衔接,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推动跨省市的产业重组,鼓励四川本土企业与大型央企、知名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合作,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成渝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转移的规模与层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走出去”,设立生产、营销基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在更大的范围或者更高的产业层次上整合产业链,在新的地域空间和产业空间上重新构建与调整产业链环的联结状态。
2、在政府的良性引导下,寻找新的契机无疑,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自然一片光明,问题在于预期并不是现实,尤其在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情况下,各地蜂拥而上,部分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