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 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 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 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甚至专断朝政。隋 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拟草诏旨),多 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 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宋初亦设此官, 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元丰 改制后,辽属中书舍人院,始仍掌其事。如主官中 书省六房(吏、房、礼、兵、刑、工),起草有关 诏令。明清时于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 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非前代可比。 《新唐书.百官志二》:“[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 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 皆起草进画。” 明代时,. 中书舍人已为从七品 10
.
4
• 逾【越过,超过】岁,转考功郎中【官名。唐代
尚书省所辖吏部,下置四司,各以郎中主其政。考功郎 中一人,从五品上;考功员外郎一人佐之。总掌百官功
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并详加簿录。】、知制诰 【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
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 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 为内制。知制诰除宋初及特许外,需经召试制词后始 能任职。以他官临时任职者,称为权知制诰。知制诰
• 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 令而无名号。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 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 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 字。德宗以后,时事多艰,翰林学士成为皇帝 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经常值宿禁中,承命 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 重要文告,有“内相”之称。其加知制诰衔者 即等于暂代中书舍人,因之,充学士者经中书 舍人,往往即能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 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 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 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 单称翰林学士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