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高中必修3《书愤》王柳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75 KB
- 文档页数:7
1《书愤》导学案花都区第一中学刘端汇【教学目标】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而又立誓报国的多重感情。
3、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
【学习重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课时】一课时【预习案】一、文学常识阅读《三维设计》第81页的“知识链接·课文导读”部分,画出关键知识点,完成第82页的“基础知识·日积月累”部分的练习。
1、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2、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3、写作背景:《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探究案】一、解题:《书愤》中“书”作何解释?“书愤”是要表达什么情感?明确:“书愤”者,书写胸中郁愤之情也。
二、翻译每一联,概括每联的内容。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翻译诗句: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我满满的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丧失地。
概括::“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翻译诗句: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
书愤教学目标:1、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以《书愤》为线索,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同主题的诗歌,理解南宋爱国志士的悲愤情怀;教学地位让学生由一位作家推广至整个宋朝,来体会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作者因何而“愤”?2、这首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同一时期多个作者的比较教具选择:幻灯片教学方法:学生探讨法教师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幻灯片,展示《示儿》)教师:这是谁的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教师:这是陆游85岁弥留之际写下的绝笔诗。
正如范仲淹所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怀,陆游也不例外。
在陆游的诗中,几乎每一首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今天,让我们再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他的爱国情怀吧!二、出示教学目标1、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以《书愤》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同主题的诗歌,理解南宋爱国志士的悲愤情怀;三、整体感知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自读,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疑难解答。
5、学生范读,同学评价。
6、学生指导朗诵。
7、全体学生站起来齐读。
四、研读鉴赏1、读诗的首要任务是读懂诗的题目,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书愤:书写愤怒2、教师:作者为何而悲愤?请找出诗中相关的语句来分析。
(小组讨论五分钟)解析:①对投降派把持朝政的强烈愤慨(赏析第一联)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如此艰难。
(穿插写作背景——为什会如此艰难?见PPT)②对朝廷无能的强烈愤慨教师:宋朝一直打败仗吗?有没有值得骄傲的战役?当年瓜州渡口和大散关时,南宋将领击退金兵,取得战争胜利的场面,表明南宋人民有能力打胜仗,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辉煌的过去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状形成鲜明的讨论。
③壮志难酬的愤慨(赏析第二联)④报国无门,却早生华发,虚度年华的愤慨(赏析第三联)诗人空以骁勇善战的檀道济自比,虚度年华的愤慨,但空有满腔的热情,却无法施展抱负,早生华发,虚度年华的悲愤之情。
《书愤》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书愤》的背景和作者;2. 熟悉《书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分析《书愤》的主题和意义;4.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书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书愤》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书愤》的主题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2. 解说法:通过解说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书愤》的主题和意义;4. 分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书愤》是什么作品吗?你了解《书愤》的故事吗?请谈谈你对《书愤》的印象。
2. 解说《书愤》的背景和作者(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书愤》的背景和作者:《书愤》是由古龙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秦轩因为对书本的痴迷而获得神奇的力量,最终成为了一代武林传奇。
古龙,原名金庸,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于文坛。
3. 分析《书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书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主人公秦轩的个性,他对书本的痴迷和执着,以及他在修炼武功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核心意义。
4. 探讨《书愤》的主题和意义(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书愤》的主题和意义展开讨论。
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书愤》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如对知识的追求、对勇气和决心的肯定等,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5. 小组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对《书愤》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书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书愤公开课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书愤公开课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
书愤公开课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以线上方式进行的公开课程,旨在通过分享和讨论书籍的内容,促进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节针对高中生的书愤公开课,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思考,并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综合能力提升。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选择一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教材,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或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 教学方法:(1) 群读法:学生按照预设的进度,分段阅读教材,每次阅读后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2) 角色扮演法:将教材中的重要角色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口语表达训练: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互动交流。
(4) 作品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展开创作活动,例如写作、绘画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1) 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名言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于阅读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 阅读与讨论阶段:(1) 学生按照预设进度进行阅读,每次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2) 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或篇章,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3. 角色扮演与表达阶段:(1) 将教材中的重要角色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并进行表演。
|《书愤》教学设计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张爱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讨论诗歌,说出诗歌描述内容。
2、通过诵读、阅读补充资料,深层分析诗文,归纳诗人情感。
3、通过分析诗文说出诗歌中对比、用典两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4、结合知识链接,通过阅读、讨论交流,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手法分析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诗歌、知识链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说出诗歌描写内容及诗中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分析,总结诗人的爱国之情,增强爱国意识。
【学习重点】1、通过阅读补充资料,深层分析诗文,归纳诗人情感。
2、结合知识链接,通过阅读、讨论交流,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手法分析诗歌。
【学习难点】结合知识链接,通过阅读、讨论交流,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手法分析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学生诵读《示儿》一诗,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的陆游的诗歌来初步了解陆游诗歌的思想感情。
展示《示儿》一诗。
大家应该还记得《示儿》这首诗吧,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位86岁,病卧于床,在生命最后时刻满含着泪水的深挚叮嘱,这是至死不忘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
好,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再次感悟这诚挚而又热烈的爱国情怀。
(学生齐读诗歌)陆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生命绚丽灿烂的而又短暂,但他那满怀着爱国情怀的诗篇却化为满天繁星亘古照耀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书愤》再一次体味陆游对国家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在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解题,朗读课文,初次体会诗歌情感诗题是“书愤”,什么意思呢?这里当然不是看到书就愤恨,而是抒发心中的愤懑、愤恨。
学诗之前首先要读诗,诗歌非读不能领悟其韵味,诗非读不能品味其情感。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下,初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怀。
方式:齐读,教师指点并范读,学生仿读,学生试读,学生自由吟读,。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一等奖《书愤优秀教学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书愤优秀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情感目标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分析比较课是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陆游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二、解题,诵读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 (教读,齐读,背诵)三、分析(一) 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三)诗歌分类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2、研讨分类 (见投影)3、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答: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书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2)理解陆游的“愤”是什么以及是如何表现的。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2)朗读诗歌,体会诗情;
(3)探究问题,理解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陆游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
2、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三、教学难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
2、不同时代其他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文学的经典主题之一是爱国主义,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这类文学作品便大放异彩。
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诗人名叫
陆游,他以显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他的作品中,最重要最能表现其创作情怀的还要属他的爱国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书愤》,走近陆游,感受他深切的爱国情怀。
(二)朗读诗歌 1、解题
书愤:书写悲愤(愤懑)之情。
2、诗歌要多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自由朗读)
3、点学生单独诵读。
(点评好或者不好在哪里,一起深入文本,体悟感情)(三)课文内容理解
本诗题为《书愤》,感情基调很明显是“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愤了什么?
(1)简介“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环境与时代。
以意逆志:指的是用自己想法去揣度别人心思,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说一说陆游为什么充满愤懑之情,现实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陆游,借助他的平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当局偏安一隅,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和
排斥,多次被罢官。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写于此时。
(3)那么,我们初步阅读诗歌以后,结合这样的时代背景,大概可以感受到诗人会有哪些愤呢?(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理解得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深入研读文本,思考一下,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待会儿请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那时,我向北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艰”,艰难,道出了辛酸和坎坷,浓缩了作者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如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将士们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将士们也曾配有铁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除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画面
开阔、壮丽。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双鬓已先斑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能够保家卫国;然而如今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正是是名传后世,千年以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3、总结一下,本文表达的“愤”究竟是什么?①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丧、被迫迁都。
②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③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4、作者的“愤”是通过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的呢?(1)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和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
且同安对比。
(2)用典巧妙,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颈联尾联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小结:通过学习《书愤》这篇课文,我们学会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了陆游究竟愤什么,又因何而愤,又用赏析诗歌的鉴赏方法,明白陆游通过书写哪些事情来表达他的愤,怎样表达他的愤,深深地体会到了陆游深切的爱国情怀。
接下来,通过另外一道题目,我们来运用所学方法来体悟作者的情感。
五、学以致用
狱中题壁①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②
忍死须臾待杜根。
③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①这首诗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作者被害前于狱中所写的绝命诗。
当时谭嗣同劝告梁启超出国避难,而自己却拒绝了亲友们要他避难的劝告。
他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
②张俭:东汉末期,张俭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一路上受人保护,其投宿人家多被治罪牵连。
③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人把
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1、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①“思张俭”一句用典述怀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②通过运用杜根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③最后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国家和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六、结语
通过对陆游和谭嗣同这两位诗人诗作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我们更加发现,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
文人志士的情感是如此地相似!英雄性非异也,却都能为家国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百姓弃小我而心怀天下。
此乃真丈夫!此乃真文士!
今天的我们尽管生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前路并非一帆风顺,还有许多坎坷需要迈过。
“家国天下”的传统文化基因早已深深地铭刻进我们的身体里。
建国70周年在即,我们的国家早已不复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模样,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奋力进取,砥砺前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