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记录样表

装配记录样表

装配记录样表
装配记录样表

装 配 过 程 检 验 记 录

装配过程检验记录 编号:TYDQ.JL—12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 数量产品编号 检验日期质检员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结果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安装1 元器件和材料外观良好,无缺陷。 2 元器件和材料选择正确,符合图纸要求。 3 元器件安装牢固、美观,无损害等现象。 □合格 □不合格 主回路母线1铜排无裂纹、锤痕、凹坑等缺陷;导线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2搭接面平整,连接紧密可靠。 3走线美观、相序正确,颜色或色标明显清晰。 □合格 □不合格 母排螺栓连接扭矩检查M8 8.8~10.8牛·米M16 78.5~98.1牛·米 □合格 □不合格M10 17.7~22.6牛·米M18 98.0~127.4牛·米 M12 31.4~39.2牛·米M20 156.9~196.2牛·米 M14 51.0~60.8牛·米M24 274.6~300牛·米 二次配线1导线颜色型号正确。 2布线整齐美观,无损伤和接头。导线压接牢固、可靠。 □合格 □不合格 接地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设有明显的接地符号 □合格 □不合格门及门锁开闭灵活、无噪音,关闭紧密。 □合格 □不合格清洁内部和外部清洁、整齐,无残留物品和杂物。 □合格 □不合格产品铭牌产品铭牌固定要牢固、平整、字迹清晰、内容齐全。 □合格 □不合格 产品一致性 检查关键元器件的一致性: 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刀开关、电容器、控制器、 熔断器、插座、导线、绝缘支撑件的规格型号和供应商。 上述关键件/材料是否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保持一致。 □合格 □不合格铭牌是否和试验报告一致。 产品结构的一致性: 功能单元的连接方式、主母线配置、绝缘支撑间距、产品外 形尺寸是否和试验报告一致。 铜排、导线的规格是否和试验报告一致。 检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装配检验记录表

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检验记录 (编号:TH/QR0224 版本号:16-01) 产品名称合同编号 产品编号产品型号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检验结果处理结果备注 1 需求计划核对需求计划要求项目,合同编号、产品编号、版本号正确无误,部分重要物料在电脑上查询BOM进行确认 2 料槽米道无明显色差,供应商合格标签标记统一 3 料槽种类符合需求计划要求(21通道(U型/V型)/63通道/72通道/平板) 4 料槽上有珍珠棉贴保护 5 上、下端面水平度≤2mm,前后平面度≤1mm 6 显示屏外观无划伤,保护膜无破损等缺陷 7 显示屏型号符合需求计划要求 8 振动器张贴标签上的频率、安装顺序一致 9 振料斗左右、前后水平. 10 振动器所有螺丝紧固,接地线螺丝紧固(除有振动器台板机型外) 11 振动器不允许贴米道,缝隙≥2mm,外观合格无生锈 12 吹嘴吹嘴与吹嘴上端面的平面度≤0.5mm(即整体) 13 吹嘴与吹嘴的前后平面度≤0.5mm(即整体) 15 1DS机器的吹嘴组件要安装溅料板 16 吹嘴表面不允许有掉漆,划伤 17 电磁阀电磁阀型号与需求计划一致,标识张贴在可见位置 18 玻璃玻璃无划伤、磕碰、气泡、破裂等不良,固定牢固 19 相机相机镜头型号一致,有镜头盖 20 相机板型号符合需求计划要求并且一致 21 灯灯的安装方向正确 22 背景板背景板型号符合需求计划要求(固定式、旋转式、透射式) 23 三联件三联件型号正确且安装顺序及方向应该正确 24 调压阀可灵活转动调节,可锁死 25 无杆气缸 组件不得缺少清灰刷,且安装螺丝紧固 26 无杆气缸无明显变形、严重弯曲现象 27 线束整机线束整洁规范,无交叉现象,详见作业指导书《电控箱布线》及《分选箱布线》

施工过程监督检查记录表(加强版)

施工过程监督检查记录表 施工过程监督检查记录表表格编号1312 项目名称:乌鲁木齐新客站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土建02标 受检单位检查部位2号线车站防水施工 检查人员曾世超记录表编号 问题描述:防水施工基面阴阳角处理不到位,卷材搭接不牢固。 处理意见: 1、上述问题的处理要求: □进行整改□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并采取纠正措施 2、上述问题的处理限于2014 年7 月11 日前进行整改完毕,并将上报技术室,对整改情况验证采取: □√现场验证□书面验证 检查人员(签字):曾世超2014 年7 月10 日 原因分析:由于8月15日2号线场移交问题工期较为紧张,工人为求进度忽略了质量。 施工队负责人:王月迎2014 年7 月10 日 纠正及预防改进措施:对搭接不牢固的部位进行重新热粘,对阴阳角不合格部位进行重新处理,并加强对工人的质量教育。 制定人:张爱强2014年7 月10 日 批准人:郭美林2014 年7 月10 日 验证情况: 防水搭接不牢部位已处理完成,阴阳角处理完成。 验证人:曾世超2014 年7 月11 日

施工过程监督检查记录表表格编号1312 项目名称:乌鲁木齐新客站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土建02标 受检单位检查部位2号线车站钢筋丝头加工 检查人员曾世超记录表编号 问题描述:2号线钢筋丝头加工剥肋太深导致接驳器套上后松动。 处理意见: 1、上述问题的处理要求: □进行整改□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并采取纠正措施 2、上述问题的处理限于2014 年7 月19 日前进行整改完毕,并将上报技术室,对整改情况验证采取: □√现场验证□书面验证 检查人员(签字):曾世超2014 年7 月19日 原因分析:由于套丝机没有在套丝过程中及时调整导致套丝机松动。 施工队负责人:王月迎2014 年7 月19 日 纠正及预防改进措施:对已经套好丝的不合格钢筋重新切头套丝,并且要求工人套丝过程中随套随调试机器并及时用塞止规进行检验。 制定人:张爱强2014年7 月19 日 批准人:郭美林2014 年7 月19 日 验证情况: 已按要求将套丝机调试完成,将不合格丝头重新进行套丝处理。 验证人:曾世超2014 年7 月19 日

铝合金门窗检验记录文本(表)

铝合金门窗检验记录表 检验: 校队: 日期: 工程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实测结果 型材壁厚 窗可视面≥1.4mm ;门可视面2.0mm 外观 可视面应平滑,无色差、裂纹、气泡、无影响外观的擦划伤,无铝屑、毛刺,连接处不应有外溢的胶粘剂 排水通畅 应有排水通道,规格应符合要求 中梃连接 处和拼接处的密封 密封胶缝应连续、平滑;各连接部位应做防水处理 门窗外形尺 寸 ≤2000mm 误差±2.0mm >2000mm 误差±3.0mm 对角线尺寸 ≤3.0mm 门窗框、门窗扇相邻件 装配间隙 ≤0.3mm 相邻构件同一平面度 ≤0.4mm 门窗框、门窗扇搭接量 窗:b ±1mm 门:b ±2mm 五金件安装 五金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齐全,安装牢固,开关灵活,便于更换,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密封条、毛条装配 装配应均匀、牢固,接口严密,无脱槽、收缩、虚压等现象 压线装配 装配应牢固,高低差≤0.3mm ,长度差≤0.3mm ,不得在一边使用两根压线 玻璃装配 应符合JG/T113规定,中空玻璃厚度大于24mm ,应考虑嵌入深度,前后部余隙 执手开关力 平开窗≤80N 开关力 推拉窗:推拉窗≤100N 上下推拉窗≤135N 平开窗:平合页≤80N 摩擦铰链30-80N

铝合金门窗过程检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数量规格型号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实测结果结论 下料 长度≤±0.5mm 端面与侧面不垂直度≤0.1mm 角度±0.1° 水槽孔平开窗应在下方距滑撑对角的内角100mm开水槽缺,长度为8mm—10mm;推拉窗水槽孔加工距端部230±3mm 锁孔五金配件安装处开孔以五金配件尺寸规格为准,考虑实际使用功能,以使用灵活,使用不变形为宜 端铣各型材端部铣及端部拼装缺应根据所配型材尺寸铣缺其误差为±0.3mm,其端铣面应无飞边、毛刺 部分门窗在组装时需对与之配合型材做铣缺处理,铣缺位置按标注位置允许误差为±0.3mm,其铣缺尺寸大小应根据与之配合型材断面尺寸允许误差为±0.3mm 门窗在加装中梃前,在中梃加装位置先划基准线,划线时应充分考虑型材壁厚、角铝位置、角铝方向等 门窗组角≤2000mm 误差±2.0mm >2000mm 误差±3.0mm 对角线之差≤±3.0mm 相邻构件平面高度差≤0.4mm 组角时组角胶涂抹于角码切割断面两边,型材断面要涂抹同色硅酮密封胶在拼接端面,要全涂并涂抹均匀,组角成形后表面余胶要清除干净 门窗组装 核对装配方向、型材拼接方向 窗框拼装时端面需做防水处理,如平开窗拼接时端面需抹胶(榫头位胶不透光为宜);推拉窗在拼装前预加防水垫片,紧固后对多余可见防水片做切割处理 检查组角内角、中梃拼接接角处是否勾胶,并密实。装配滑撑前,必须先对滑撑位置的内角先勾胶再上滑撑。 拼接处平面高低误差小于0.3mm,拼接处间隙小于0.3mm

首尾件检验管理规定xxxxxxxxx

首尾件检验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7月20日 2018年7月25日实施 发布

1 目的 保证工序要素满足产品质量要求,防止出现批量不合格产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组装温控器产品的压片、铆接、旋铆、复口等加工阶段。 3 职责 品管部巡检员负责对操作者首尾件进行检验并对操作者的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部负责对检验设备、检验工装的检修和监督管理。 生产车间操作者负责首尾件自检工作,巡检员对操作者首尾件自检结果进行专检确认;并组织对不合格首尾件的工艺分析。生产车间负责对设备、工装的使用维护和日常保养。 4工作程序 首尾件检验 生产单位应组织操作员对首(尾)件进行自检和专检,品管部巡检员对首(尾)件进行进行确认并记录。 4.1.1首件检验或检验时机 a)首件检验是对所有新产品投入、新设备投入、设备维修均要求进行首件检验和尾件检验(生产开始或工序要素发生变化时)的首件(或几件)产品实施自检和专检控制,防止产生批量废品。 b)首件检验时机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应进行首件检验: 1)每班开工前。 2)工序操作者交替变化时; 3)每批原材料、半成品投入时; 4)工艺技术规范发生变更时; 5)设备及工装调整后; 6) 新产品投入、新设备投入、设备维修等后的生产,须经过首件确认。4.1.2尾件检验和检验时机 尾件检验是对工序每批生产完工后的最后一件(或几件)产品的检验,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工序要素中的异常现象,侧重于对工装合格状态的验证,保证下

一轮生产产品质量的符合性。 4.1.3首尾件检验控制 a)工序批生产中,操作者应按照工艺文件对加工的首件和尾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通知巡检员核查确认。 b)巡检员需对操作者首尾件自检结果进行确认,分别在“首件检验记录表”和“尾件检验记录表”上记录结果,并签名确认。 c)首件不合格,允许车间组长进行调整加工后再送验,但三次不合格,需停止加工,生产单位应及时提请首件不合格评审,由技术部和品管部共同组织施工员、工艺员、检验人员、操作者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首尾件不合格,经评审为工装原因,由生产部按对工装进行检修和维护保养。不合格首尾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首尾件检查记录管理 首尾件检查记录平时由巡检员保管,品管部按《记录控制程序》于每月底进行归档和管理。 品管部负责对首尾件自检和专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5 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首件检验记录表 QR-751-07 尾件检验记录表 QR-751-09

装配检验记录表

精品文档 . 真空泵装配检验记录表 产品编号:2BW5303-0EK4检验日期:2017.05.28文件号:SL/QSJ-95 装配人:赵和如、戴光耀检验员:陈涛审核:袁四林(印章) 报告日期:2017.05.28 名称水环真空泵规格型号2BE1303装配图号2BE1303-0000 制造号20170528-153装配日期2017.05.28装配类型单泵装配 检验情况记录 序号装配部位检测项目标准要求检测结果(实测)判定备注 1 轴 叶轮轴与叶轮联接 装配前过盈量 0.109-0.152mm 0.135mm √ 2 叶轮单面与轴垂直度90o(角尺检查)垂直√ 3 叶轮外观清洁度整洁无毛刺等杂质清洁无毛刺等√ 4 泵体 分配器 侧盖分配器与叶轮装配前总间隙 装配前总间隙 0.5-0.65mm 0.60mm √ 5 泵体、分配器、侧盖清洁度整洁无毛刺等杂质OK √ 6 泵体与分配器止口吻合对齐OK √ 7 泵体与分配器密封 分配器与侧盖密封 完好涂抹均匀√ 8 两侧盖支撑脚同一平面在同平面上√ 9 轴承体 轴承 轴承后盖轴承体内清洁度整洁无毛刺等杂质清洁无毛刺等√ 10 轴承体内油路畅通无阻畅通√ 11 轴承后盖各弹簧等高,达到规定值OK √ 12 轴承内加润滑油已加√ 13 泵装配成 台后叶轮与分配器间隙 调整垫厚度 装配后总间隙≤0.45mm 调整垫厚度≤3mm 0.42mm 2.5mm √ 14 手动转动转子叶轮与分配器无接触摩 擦 运转灵活无阻卡√ 15 电联、泵联同轴度 泵联与电联间隙 同轴度0.1mm 3-4mm 0.08mm 3.5mm √ 16 外观质量OK √ 17 挂牌标识编号填入编号栏OK √检测结论: 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该水环真空泵判定为合格。

制程检验规范89329

1.目的 依据产品质量控制文件的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加工过程中每道工序的质量都是合格的。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生产操作的全过程。 3.职责 3.1过程检验员负责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2统计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并上报。 3.3负责车间过程检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上报存档。 4.流程 5.控制过程 5.1.产品零件检验 5.1.1.生产车间在进行生产前,必须提请过程检验员(IPQC)进行首件封样,禁止无首件

封样生产。 5.1.2.过程检验员(IPQC)根据《工序卡片》/《质量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确认产 品型号和生产工艺流程是否正确,同时根据质量控制文件规定的检验项目对产品逐项实施检验。 5.1.3.按照产品质量控制相关文件的规定首件样品检验合格,巡检员在《送检单》和检验 合格的首件样品上签字确认,并将《送检单》和封样件反馈给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将封样的首件样品,悬挂放在生产此产品的机台旁作为生产比对样品。5.1.4.首件样品检验不合格: A.巡检员在《送检单》上描述不良现象,并将《送检单》的生产单位联反馈给生产车间,由生产车间根据不良现象进行相应改善。改善后需要重新制作样件送检, 送检规定适用4.1.3条款规定。 B.对于产品的不良现象不影响产品最终品质,并且生产车间无法改善不良现象的,由生产车间向检验员提出开具《不合格评审单》申请,车间提请技术部、质管部 和生产部对不良现象进行评审; 技术部评审不予使用,则由生产车间负责进行相应改善; 技术部、质管部评审可以让步接受,则须报总经理批准,过程检验员接到《不合 格评审单》时进行首件封样,生产车间方可进行生产,同时巡检员将信息反馈给 入库检验员和出货检验员,放行该批产品。 巡检员负责将评审后的《不合格评审单》进行存档管理。 5.1.5.首件确认之时机为每次开机生产前,修模、调模或换模再次进行生产前,确认人为 IPQC,IPQC在《巡检记录表》上记录检验结果。 5.1. 6.车间生产时,IPQC按产品《工序卡片》/《质量控制计划》对产品进行至少5PCS/小 时巡检并2小时/次在《巡检记录表》上记录检验结果,对于HOLSET客户的产品生产,过程检验频率为每小时抽检一次并在《巡检记录表》上记录检验结果。 5.1.7.对检验合格工件,在物料向下一道工序流转前必须由巡检员在《工序流转卡》盖印 检验章。 5.1.8.I PQC在巡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应立即通知并要求生产车间立即停线整改, 必要时检验员可以签发《停机令》,同时将巡检不合格时段产品隔离并与车间相关人员一起确认工件的品质状况。生产车间改善完成后,必须按首件检验程序重新送检产品,送检规定适用5.1.3和5.1.4条款规定,《停机令》在重新送检合格后由检验

检验员考核表

检验岗位考核表 注:80分以上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技能工资降一个级别。

进料检验岗位考核表 注:80分以上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技能工资降一个级别。

制程检验岗位考核表 注:80分以上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技能工资降一个级别。

装配检验岗位考核表 注:80分以上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技能工资降一个级别。

完工检岗位考核表 注:80分以上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技能工资降一个级别。

检验科检验员工资考核办法 为了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公司和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失,达到“双赢”。使检验科各项工作有效进行,特制定该办法。 检验员工资计算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实得工资=基本工资+技能工资+绩效考核工资+工龄工资+全勤奖+加班工资 1.基本工资:建议按960元计算 2.技能工资:实行“三等三级”制,就是将检验员按技能的高低分成三个不同的等次,随着技能不断 的提高对每个等次按三个不同的级别进行定位(必须通过检验员申请---主管审核---副总审核---所长批准),以充分刺激每个检验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检验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和产品的质量。如下: 1.对绩效考核工资(设置总金额700元),则实行对每个检验员的工作岗位责任及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进 行每月100分标准,打分考核每扣1分10元(主管考核----副总审核-----所长批准)。例如:80分:700-(100-80)×10=500元。每个检验岗位的考核表见附页。 2.工龄工资:按公司原有的规定执行。 3.全勤奖:设置总金额100元,每月请假超过2小时以上全勤奖将扣除。 7. 加班工资:平时加班按基本工资的日平均工资的倍计算,星期日按基本工资的日平均工资的2倍计算, 节假日按基本工资的日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例:加班3天×960÷26天×=元 8. 缺勤按实发工资折算。 注明:对新进检验员工资,原则上按公司规定执行。另可根据实际情况可按如下操作方式:第一个月按基本工资计算;第二个月按基本工资+技能工资计算;第三个月按以上办法计算。

首末件及定时检验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压铸工序上一班末件、本班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压铸事业部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的质量控制。 2术语和定义 压铸首件:指每班开工、异常停机、人员变更、技术文件变更、技术方法变更、技术参数变更、换模、修模(含粑件)、换字头、换状态时,出现上述任一情况下开始生产后压铸工自检合格5~10件产品中抽取的样本。 压铸末件:压铸工每班下班时最后一件带浇口、集渣包、排气槽的尾件。 定时检验:在每小时的整点时刻对产品实施的质量检验的过程。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职责 4.1压铸生产部负责首末件及定时检验的实施。 4.2质量控制部门负责首末件及定时检验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5管理要求 5.1压铸工序首末检验及定时检验 5.1.1 首末件检验及定时检验标准:压铸工对照“压铸首件送检通知单”项目、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技术标准中的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进行自检,压铸班长、巡检对照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技术标准中的所有项目采取目测的方式进行互检、专检。 5.1.2 上一班的末件检验:压铸工对上一班的末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放在指定工作台上,由压铸班长、巡检分别进行互检、专检。 5.1.3 本班首件检验 5.1.3.1 压铸工在开始生产压铸首件时,先去除首件浇冒口、飞皮,并对首件进行检验后,填写“压铸首件送检通知单”随首件交质量专检台,涉及换模、换字头、修模后的首件产品,压铸工应将修模前的样件和修模后的首件一同送质量专检台,并在“压铸首件送检检查记录”上登记。 5.1.3.2 压铸巡检按检验作业指导书、修模通知等要求对本班首件产品的尺寸及外观进行全面检查,涉及盖类字样位置检测的必须进行划线检查,并在“压铸首件送检检查记录”上进行记录。 5.1.3.3 有打磨要求的盖类产品在首件检验合格后,压铸巡检安排将上述产品交表面处理工序进行试打磨验证,表面处理工序应在30分钟内完成试打磨验证,打磨巡检确认效果并在“盖类产品打磨验证记录表”上记录。 5.1.3.4 现场工艺将首件产品交表面处理工序进行抛光验证,并在“压铸毛坯抛光验证登记记录表”上进行记录,打磨巡检确认效果。 5.1.3.5 首件检验合格后,由巡检作好首件标识,压铸工将首件放回压铸工作台上,并将首件作为生产过程中自检的标准,然后进行大批量生产。 5.1.3.6 涉及修模(含粑件)、换字头、换状态、工艺参数更改或质量整改验证的,首件产品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批量生产。 5.1.3.7 接上一班生产无修模、无状态变更等异常情况的连续生产的首件产品,若巡检来不及检验或需要后序进行抛光、打磨等方式进行验证的,压铸工自检合格后可先进行生产,但所生产产品必须在首件检验或抛丸、打磨验证合格后才能流转。 5.1.4 压铸工序定时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