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23.95 KB
- 文档页数:4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2.的通过程序更严格;3.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率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率。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马工程《宪法学》教材配套题库答: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
该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是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尊严的重要保障。
它要求国家在法律上和行政上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
同时,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和促进,以确保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重要保障。
课后题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什么是宪法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XXX2016年研)答:宪法学是研究宪法的学科,是现代法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研究宪法的性质、功能、原则、制定、修改、解释、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宪法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指导思想、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问题。
宪法学是现代法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对于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2.简述古代各国宪法的发展特点。
(XXX2017年研)答:古代各国宪法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古代各国的宪法多数是不成文的,以惯法和传统法为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其次,古代各国的宪法多数是专制性质的,国王或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公民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再次,古代各国的宪法多数是封建性质的,以土地所有权和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平等。
最后,古代各国的宪法多数是不完善的,存在着很多漏洞和缺陷,难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总之,古代各国宪法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成文、专制、封建和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国家形式是指一国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方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政体是指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国家主权的宏观体制,是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抽象和概括意义上的政权构架。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着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是通过特定的宪法规范和宪法制度所反映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宪法的原理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涵义1、西方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2、中国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3、近代意义的宪法二、宪法的阶级本质三、宪法的分类四、宪法分类的新探讨以宪法存在方式不同,宪法可以分为成文宪法、现实宪法、观念宪法。
成文宪法:指以宪法文件形式存在的宪法,包括宪法典和宪法性法律,或以其他形式散见于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它能以具体的规范和明确的条文为我们所感知。
在这里,赋予了传统分类中成文宪法以新的内容,扩大了成文宪法的范围。
现实宪法:指在现实社会关系中存在并调整着国家某些根本社会关系的规范,如宪法惯例。
自从有了国家,就产生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有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统治体制和相应的公民权(只不过没有这样的概念)。
近代产生的宪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现实宪法的描述,只不过这种描述含有大量此种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新内容。
观念宪法:指以观念形态存在的宪法,从主体来看,统治阶级有自己的宪法观念,被统治阶级也有自己的宪法观念,统治阶级宪法观念能上升为成文宪法,而被统治阶级宪法观念不能成为国家意志。
从内容上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对现实宪法的认识和理解而提出的宪法成文化的立法要求,简称为宪法要求;其二,是在领会和掌握成文宪法的条文和含义基础上,参照宪法要求而对成文宪法所进行的评价,简称为宪法评价。
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都是以这三种形式存在着。
第二节宪法的结构宪法结构的涵义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指导思想是宪法结构的内在构成要素。
宪法典、宪法性法律以及宪法惯例是宪法结构的外在构成要素宪法规范1、宪法规范的涵义宪法规范又称为宪法规则,是指由国家制定或确认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
3、宪法规范的结构特点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或称宪法原则,是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所采取的基本立场和准则。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原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宪法至上原则宪法的指导思想五、宪法典宪法典的结构是宪法典所规定的内容如何进行组合和排列,以构成统一的书面文件,也就是篇章的排列顺序。
大一期末宪法学考点归纳宪法学考点归纳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概念: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特征:①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Ⅰ特改内容限制)③宪法具有最高效力(Ⅰ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Ⅱ与宪法抵触的法律无效)3.宪法分类①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②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宪法的法律效力和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③钦定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法国1830宪法)(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4.宪法渊源(指法的表现形式)①宪法典(包括宪法修正案)②宪法性法律(宪法相关法类)③宪法惯例④宪法判例⑤宪法解释⑥国际条约5.宪法制定概念:宪法制定,又称制宪或立宪,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并经由过程制宪机关制定的活动。
6.宪法解释概念: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7.宪法修改概念: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局部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部分修改方式:决议、修正案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8.宪法的发展趋势:政府权力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第三章宪法指点思想和基本原则9.宪法的基本原则: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基本人权原则③权利制约原则④法治原则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10.我国的国度性子(政体、国度阶级本质):我国的国度性子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1.政权构造概念:政权构造形式,又称“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的原则建立的行使国度权力、完成国度统治和管理本能机能的政权机关的构造与体制。
12.我国政权构造形式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构造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完成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原理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的基本原理是其核心和灵魂,决定了它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等重要方面。
本文将就宪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宪政原则。
宪政原则强调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宪政原则要求国家权力分立,即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独立的机关,并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宪政原则还要求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依法进行,规定了宪法的修订程序,以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权利保障原则。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平等权利等。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限制措施,如审查制度、紧急状态等。
权利保障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它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对国家权力行使的合法性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
第四个基本原则是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
宪法规定了国家法律的制定、施行和废止的程序,规定了法律的效力和优先级。
法治原则还要求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保证了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法治原则是宪法的灵魂,它保障了宪法的权威性和国家的稳定性。
第五个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强调国家的公有制经济和社会公正,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公平分配。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和发展权利。
社会主义原则是宪法的特色和优势,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总之,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它的核心和灵魂,决定了宪法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等重要方面。
民主原则、宪政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法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宪法的五个基本原则,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权力运行和公民的权利保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宪法的基本原则不仅对国家的法律、政府和公民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社会的交往与合作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1、概念: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全力保障
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2、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
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内容)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制定:a.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b.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修改:a.只有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b.修改宪法的通过程序更严格;c.对修改宪法内容的限制
(3)宪法最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主要功能是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
a.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b.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3、本质:(1)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的基本形式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a.阶级斗争的产物
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1、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其他分类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1884年英
国宪法学家蒲莱斯)
成文宪法:是只有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
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1787年美国宪法)
不成文宪法: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由非书
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宪法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
同(1901年英国宪法家詹姆斯·布莱斯)
刚性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
法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
法
⏹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制定宪法的主体
⏹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现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标志是1918年作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代表的苏
俄宪法和1919资本主义类型宪法代表德国魏玛宪法
⏹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宪法适用的时间
⏹战时宪法会中止宪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适用,适用其他的特殊规范。
⏹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国家政体
⏹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宪法是否具有创制性
2、渊源:宪法渊源是指宪法的表现形式
(1)宪法典
宪法律是我国宪法的主要渊源
(2)宪法性法律(我国奉行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宪法性法律不是我国的宪法渊源)
a.不成文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b.成文宪法国家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3)宪法惯例
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
循而实际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英国:女王不能为非;议会至上;内阁不信任案
美国:总统任期
中国:宪法修改建议的提出;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
(4)宪法判例(我国法院系统内部不存在遵循先例原则,宪法判例不是我国宪法的渊源)
是指法院在宪法争议案件中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判决。
(5)宪法解释(宪法解释是我国宪法的渊源)
宪法解释是机关所做的独立的宪法解释决议和在违宪审查过程中为了判断法律
是否合宪而对宪法所做的解释
宪法解释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也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
(6)国际条约
第三节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一、宪法的制定
1、概述
宪法制定依据的是宪法理念体现的宪法制定权,简称制宪权。
2、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
(1)制宪机关又称立宪机关,是制宪权主体委托,具体制定宪法的机关宪法制定权的主体是全体人民
(2)制宪程序:制宪机关→提出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公布
二、宪法的解释
1、概念: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
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2、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制: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解释制
(2)普通法院解释制
(3)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制
3、宪法解释的种类:有权和学理(宪法规定的解释机关);合宪、违宪和补充
4、宪法解释的原则:
(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关系
1、宪法修改的含义
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
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2、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1)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和变化。
(2)弥补宪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漏洞。
3、宪法修改的限制
(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2)国家的领土完整
(3)政体
4、宪法修改的方式
(1)全面修改(75,78,82)
特征:a.宪法修改活动依据原宪法所规定的宪法修改程序(全面修改&制宪);b.宪法修改机关通过或者批准修改后的整部宪法并重新予以颁布(全面修改&部分修改)
(2)部分修改
a.不重新通过或者批准修改后的整部宪法,只是已通过决议或者修正案等形式删除、
变更、补充宪法中的部分内容
b.具体方式:修宪决议直接修改宪法内容&修正案(功能:废除宪法原来的条款或
者内容;变动宪法中的规定;增补宪法的条款或者内容)
5、宪法修改的程序
提案;先决投票;公告;议决;公布。
第四节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一、宪法的效力
1、空间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全部范围,也就是国家主权的全部空间,包括我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时间效力
宪法的生效与失效问题
(1)生效:a.先发文本中明确规定生效时间;b.自公布之日或公布期满时期生效;c.
自通过之日生效;d.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2)失效:a.在新宪法中获益专门的法律废止之前的宪法(明示);b.之前的宪法随着新宪法的生效而自动失效,无需做任何宣告(默示)
3、对人效力
(1)宪法所约束的公权力主体。
宪法集中规定国家权力的组织与运行,一切公权力主体都受宪法的约束。
(2)基本权利所保护的对象,也就是基本权利主体
*我国宪法的效力在特定情况下也及于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外国人
4、对事效力
传统上,宪法调整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公共领域涉及国家权力运行的事项发生效力。
特定条件下,宪法以特定的方式可以对私人领域产生效力。
1、前提条件:
(1)宪法自身要具有正当性
(2)社会成员要具备宪法意识(3)法律体系的完备
2、作用表现:
(1)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
(2)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4)确认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5)维护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