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端午节文化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等相关知识。
2.掌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了解民间故事。
3.通过制作粽子、写诗歌等感受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资料、文化内涵等相关资料。
2.教具:粽叶、粽子绳、糯米、棕叶。
3.其他:糯米、红枣、桂花、五香粉等制作粽子的原材料。
三、教学过程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1.1.端午节是什么?为什么叫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五月节、五月半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汉族民间,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观看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传统庆祝活动。
“五月”是指农历的五月初五日,因此这个节日又被称为“端五节”或“重阳节”。
1.2端午节的历史背景端午节起源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后来演变为粽子、艾草、龙舟等庆祝活动的集合。
1.3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多彩,它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让人们回归自然、强身健体,展现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良好途径。
2.粽子制作、诗歌创作和传统故事阅读3.1粽子制作准备所需的材料(糯米、红枣、桂花、五香粉等),把糯米煮熟放凉,搭配上红枣、桂花和五香粉等佐料,用棕叶包出来,就制作成功了。
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粽子的制作过程,感受民间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
4.2诗歌创作让学生们阅读端午节相关的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然后创作自己的端午诗歌,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美好祝福。
5.3传统故事阅读让学生们阅读《屈原》等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和民间信仰,并从中得到启示和启迪。
6.传统活动体验7.1龙舟比赛让学生们在校外体验龙舟比赛,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体育运动的乐趣。
8.2新颖游戏创意在端午节这一天,特别安排新颖有趣的游戏创意,如绕口令比赛、歌曲猜谜等,增添互动乐趣和节日氛围。
端午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因其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民俗民风,我们特举办了一场知识讲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重五节等,据传为纪念春秋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有仪式感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意义在于纪念屈原,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
二、端午节的习俗和风物1.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也是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龙舟竞渡起源于中国南方,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
粽子的内馅有很多种,有咸有甜,但普遍的是以糯米、肉类或豆类、香料为主要原料。
3.挂艾草:“插艾”是端午节的老传统,古人有“穿苎实以避疫病”的说法,艾草被认为能辟邪驱毒,去疫消灾。
4.佩香囊:端午节期间,人们还喜欢佩戴香囊。
香囊是指装有香料的袋子,其作用是驱蚊、除毒、驱邪等。
5.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一种热闹非凡的民间传统活动,具有非常浓重的体育竞技气息。
三、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是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其中不少艺术形式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地的特色和传统。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除了可以通过观看龙舟竞渡、品尝传统美食、参与民俗活动等方式来感受,还可以从其他多方面去了解和学习。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意义:端午节纪念的是爱国诗人屈原,他在国难之时,为了不屈从于强敌,选择了自尽。
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崇高品德和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范。
2.文化传承:端午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龙舟赛、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许多习俗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端午节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节民俗文化知识讲座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悠久,更是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和生命力。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端午节民俗文化知识讲座”,以下是讲座的内容和讲解。
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最初起源于中国南方,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屈原却因忠于吴国遭到贬谪,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
他沉浸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思念之中,心情异常沉重,于是便抱石跳江自尽。
为了不让鱼虾蚯蚓侵犯屈原的尸体,群众纷纷前来划龙舟,从而传承下来了“赛龙舟”的习俗。
二、端午节的习俗1. 赛龙舟:象征为了纪念屈原而划龙舟,多在端午节举行。
2. 吃粽子:端午节的重要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向祖先感恩。
3. 悬艾草:人们将艾草挂在门口或串成草人人偶来驱除邪气。
4. 贴叶艾草:用艾草煮水洗澡或熏香蒸身体,以消疫、祈福和驱邪。
5. 上龙舟:龙舟虽然原本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划的,但是悠久的历史悄然变成一项竞赛运动,龙舟赛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三、端午节在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地方的端午节习俗也有所不同,这里列出了一些典型的例子。
1. 纪念屈原:在湖南、湖北等地有屈原祠和屈原庙,人们在这些地方纪念屈原。
2.赛龙舟: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
3. 五毒驱鬼:浙江、江苏等地方有把五种“毒物”(包括蜈蚣、蝎子、蛇等)用于驱邪的方法。
4. 艾叶蒸馍饼:在西北地区,人们用艾叶蒸制的面饼来祭祀祖先和五谷之神。
5. 赶大头儿子:“大头儿子”是指端午节当天的鬼怪,人们用火、鞭、石子等来驱赶它们。
四、端午节的现代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节,端午节不仅具备了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更有着现代化的内容和意义。
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人的自尊与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也展现出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家族观念,是我们树立家风和培养亲情的重要途径。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含义和传统的风俗活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尊敬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图片、节日相关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介绍端午节的起源1、宣读端午节的起源,并用PPT介绍儿童可能感兴趣的刺激性材料。
2、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3、讲解屈原的生平、贡献和遭遇,让孩子们理解他的忠诚、爱国和为人民的一生。
Step 2:介绍端午节的含义1、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工具,让孩子们看到风俗、美食、文化等的图片。
2、让孩子们理解端午节的含义是屈原的追思和纪念;同时也象征着民间病毒和阴险病毒的驱逐,预兆着丰收和幸福。
3、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文化、节日彩蛋、贴花、怀旧等的文化体验。
Step 3:介绍端午节的风俗活动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粽子的做法、食用习惯和美味食物。
2、引导学生聆听端午龙舟比赛和舞龙表演等传统节日活动。
他们可能还没有亲自体验过龙舟比赛和舞龙表演,但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体工具可以更直接的获得古早的感受,他们可以体验这些传统的节日活动。
3、思考分析端午节的传统艺术和手工技巧,帮助学生快速学会如何编制艺术神龙、绘制彩绘、制作折扇、编簪子等传统技巧。
Step 4: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1、介绍端午节的火车跳高和踩高跷等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端午节的活动团体,让孩子们参与更多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
2、采取团队竞赛方式,让孩子们用创意和想象力制作出粽子、龙舟等传统艺术品,做一个传统文化体验之旅,让他们学习到如何用创意和想象力制作人文精品。
四、教学总结本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含义和传统的风俗活动,让他们能够体验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思考和创造行动,让学生能够增强矣传承、活码、发展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自主品质。
端午节民俗知识讲座内容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端午节拥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民俗文化,我参加了一场端午节民俗知识讲座,以下是其中的内容。
1.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主要源于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逝世之后,他的爱国诗篇《离骚》、《天问》等得到了人民的广泛传颂,并成为后来端午节的主要内容之一。
2. 端午节的习俗(1)赛龙舟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传统赛龙舟是在江河湖海上进行的活动,一般要组成几个人的龙舟队伍,配合起乌篷、鼓等乐器,根据队长的指挥进行划桨、变道等绝技展示。
(2)吃粽子端午节期间,人们也会做粽子食用。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以糯米为主料,内蒸或外煮,多种馅料,口感香糯,味道丰富。
(3)挂艾叶、穿香囊端午节还有一些小习俗,如挂艾叶、穿香囊等。
挂艾叶是因为屈原逝世时,百姓带着艾叶包裹身体,防止恶鬼侵袭,后来就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
穿香囊则是为了祈求平安福祉。
3. 端午节之谜人们在庆祝端午节的同时,也对一些传说和神话产生了兴趣。
比如,一些古老的传说中,端午节有着屈原遇害、江垂钓、五色丝等等神话。
4. 端午节的文化价值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定性格和爱国情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创新精神、和谐精神和美德风范。
总之,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之丰富令人深感骄傲。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和其民俗意义,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11篇)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
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
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知识讲座: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一、引语同学们,这个星期天是个什么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端午节现已为国家法定为节假日,有一天假期,让人们庆祝节日。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由来与传说端午节的是怎么来的?有很多种说法。
但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是最广最深的。
屈原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熟悉吗?了解的小朋友举举手。
(出示屈原图)战国时代,国家很混乱。
有(秦、楚、齐、燕、赵、韩、魏)七个诸侯国,号称“战车七雄”。
为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
那时,屈原是楚国的大诗人,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他立志报国为民,爱护百姓。
那时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其他六国。
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
后来,屈原的外交成功了。
楚、齐、燕、赵、韩、魏六国结成联盟,楚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这样就既制止了强大秦国的扩张,又使楚国免受欺负。
屈原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封他做“大夫”。
然而,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昏庸的楚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
撤掉了屈原的官职,把他流放到边疆。
秦王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准备了金银财宝,派秦国宰相破坏了六国联盟。
屈原一直为国家的大事而担心,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他常常一个人在江边徘徊叹息。
最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来到了汩罗江边,解下衣服,抱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
以死来唤醒国家,激励百姓。
这天是五月五日。
人民知道后很悲痛,都赶到江边,在江里打捞尸体,可是一直找不到。
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大夫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有人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了;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而在广东,龙舟竞渡之前,要首先进行请龙、祭神的仪式。
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去理解,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
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