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氨气气味的特点,并让学生描述氨气的气味。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
1. 氨气的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属于碱性气体。
2NH3(g) + H2O(l) → NH4OH(aq)
氨气遇火燃烧,产生氮气和水蒸汽。
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哈伯-玻希过程,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反应。
N2(g) + 3H2(g) ⇌ 2NH3(g)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铵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
NH4Cl(s) + NaOH(aq) → NH3(g) + NaCl(aq) + H2O(l)
三、实验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氨水、蓝色石蕊试纸。
2. 操作步骤:
a. 在试管中放入氨水。
b. 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c. 拿出一张红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3. 结果分析:试管中产生了氨气,红色石蕊试纸变成了蓝色。
四、讨论与总结:
请学生谈谈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总结氨气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在农业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氨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结论,并写一段小结。
同时,请学生查阅资料,探究氨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氨气(NH3)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基本性质2. 氨气的制备方法3. 氨气的实验观察和特性探究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氯化铵、氢氧化钠、盐酸、试剂瓶、导管、试管、气相色谱仪等。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的氨气反应,引起学生对氨气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b. 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通过氯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c. 探究氨气的溶解性:讲解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其溶液的应用。
3. 实验操作(60分钟)a. 实验前准备工作:安全操作守则,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步骤介绍;b.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氨气制备实验;c. 实验结果观察:观察氨气的颜色、气味等特性;d. 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实验总结(1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5. 课堂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6. 拓展性学习(10分钟)通过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7.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教师的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参与度。
2. 检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拓展学习的成果,评估学生对氨气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制备氨气。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参观,了解氨气的工业应用和相关安全措施。
氨气的性质教案氨气的性质教案【篇一: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应用。
-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 氨气的组成和分子式。
- 氨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折射率等。
- 氨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溶解性等。
- 氨气的重要应用领域,如化肥生产、制冷技术等。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氨气的整体认识。
-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氨气的颜色和气味,测量氨气的折射率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 讨论法: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4.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导入:介绍氨气在化肥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氨气性质的思考。
- 讲授:讲解氨气的组成、分子式以及基本的物理性质。
- 实验: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观察氨气的颜色和气味。
- 总结:概括氨气的基本性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他们的问题。
第二课时- 导入:回顾前一堂课所学内容,引入氨气的化学性质。
- 讲授:讲解氨气的氧化性和溶解性,以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 实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如使用氨气与酸反应产生氨盐等。
- 讨论: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氨气的化学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导入:引出氨气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并与学生分享相关实例。
- 讲授:讲解氨气在制冷技术中的作用和应用原理。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氨气在制冷过程中的变化。
- 总结:总结氨气的重要应用领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氨气应用的思考。
5. 教学评估-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氨气性质的理解和实验能力。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
6. 教学资源- 教科书:提供相关教材,供学生阅读。
- 实验器材:准备氨气产生装置、试管等实验器材。
氨气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和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通过氨的用途分析,使学生认识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哈伯事迹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二、重难点及教学策略1.重难点分析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新课标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考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氨的化学性质”。
体现在“与水反应、与酸反应、催化氧化”三方面。
2.教学策略本节课以实验教学为核心,我自己改进了氨与水的实验,补充了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把氨与酸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边实验、边讨论、边验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假设探究及团体合作的能力与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新情境·激趣导入【PPT投影】俗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提问:学生都知道哪些重要的化肥种类?【学生回答】氮肥、钾肥、磷肥……【教师讲述】氮肥的主要成分是氮元素,氮元素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首要营养元素。
氮元素形成的重要化合物——氨,有哪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实验1】请大家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这个烧瓶中已经收集满氨气,请大家观察氨气的状态和颜色,用双孔胶塞塞紧烧瓶口,通过我的操作,分析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请同学们通过气压传感器观察烧瓶内的气压的变化,胶塞上的胶头滴管内装有水,在我挤压胶头的同时,认真观察烧瓶中的现象、传感器的数据变化。
【提问】1.水为什么会进入烧瓶?2.水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的?【学生】1.从气压变化分析,气压下降,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2.氨的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3.氨易溶于水;氨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能电离出OH—。
【讲述】同学们的观察和回答都很出色。
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大家总结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板书】一、物理性质。
氨气的性质教案范文一、氨气的常见性质: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
其分子式为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03,密度低于空气,在常温下为2.856g/L。
氨气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可以与水形成氨水溶液。
2.化学性质:氨气是一种较强的碱性物质,具有中和酸性物质的性质。
下面列举氨气的一些常见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氨气能与酸反应,形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2NH3+H2SO4→(NH4)2SO4氨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2)与金属离子反应:氨气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例如Cu2++4NH3→[Cu(NH3)4]2+氨气与二价铜离子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
这种反应是一种测试氨气回路是否通畅的常用方法。
(3)与卤素反应:氨气能与氯、溴和碘等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类化合物。
例如2NH3+I2→2NH2I氨气与碘反应生成氨碘化物。
二、氨气的制取:1.浓缩氨制取:(1)原理:在氨气比空气轻的原理下,利用氨气相对较高的沸点,可通过高温热分解一些含氮化合物来制取氨气。
(2)装置和工艺:原料一般选用铵盐,如氯化铵(NH4Cl)或硫酸铵((NH4)2SO4);加热设备选择炉子或炉管,通过加热分解铵盐来产生NH3气体;通入冷却水,将氨气冷凝回收。
2.氢气还原制取:(1)原理:利用合成氨反应,即通过将氮和氢反应生成氨气。
(2)装置和工艺:一般分为合成氨反应器、加热器、分离器和冷凝器等。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条件,使氮和氢反应生成氨气。
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一般选用铁-铝-钾催化剂。
三、氨气的应用:1.农业上的应用:氨气可以用作植物的营养源,促进植物的生长。
氨气也可以用于制造化肥,如尿素、铵盐等。
2.化学工业上的应用:氨气可以用于生产化学品,如氮肥、氯化胺、盐酸、硫酸铵等。
氨气还用于制备一些基础原料,如酚醛树脂、纤维素纤维等。
3.医药和生物学上的应用:氨气可以用于消毒和杀菌,对于一些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氨气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氨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氨气发生装置、试管、试管架、酚酞溶液等。
2. 实验材料:氨水、盐酸、氨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氨气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氨气的特点。
2. 提问:你知道氨气有哪些用途吗?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介绍氨气的物理性质,如氨气的颜色、气味和密度等。
2. 介绍氨气的化学性质,如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气与酸的反应等。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实验一:制备氨气a. 将氨水倒入氨气发生装置中。
b. 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氨气的生成。
c. 收集氨气,并用酚酞溶液测试氨气的碱性。
2. 实验二:氨气的性质测试a. 将一小部分氨气通入试管中。
b. 将试管倾斜,观察氨气的颜色和气味。
c. 将试管中的氨气与酚酞溶液接触,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氨气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用途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氨气在哪些行业中被广泛应用?2. 让学生自主搜索并介绍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对氨气性质和应用的口头回答。
教学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氨气相关行业的讲座。
2. 组织学生进行氨气的实际应用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调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高中化学氨气的性质教案主题:氨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氨气的用途;
3. 理解氨气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
二、教学重点:
1. 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氨气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氨气的物理性质
a. 外观、味道、溶解性;
b. 比重、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
2. 氨气的化学性质
a. 与酸的反应;
b. 与氧气的反应;
c. 与氯的反应;
d. 与氯化氢的反应等。
3. 氨气的应用
a. 合成尿素;
b. 用作农药;
c. 用作清洁剂等。
4. 氨气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
a. 对人体的危害;
b. 对环境的影响;
c. 防范措施。
四、教学方法:
1. 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氨气的性质;
2.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前置知识回顾,引出氨气的性质;
2. 学习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学习氨气的应用;
4. 学习氨气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
5. 总结与讨论。
六、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解答;
2. 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相关练习或实验。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氨气的应用和危害,提出自己的看法。
八、教学资料:
1. 相关的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剂。
以上为教学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组织实施。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氨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氨气的应用: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安全问题: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学生需注意安全使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瓶、塑料管、氨气、蓝色试纸、火柴等。
2.实验试剂:盐酸、碳酸氢钠溶液等。
3.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氨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物质?你了解氨气的性质吗?2.探究(30分钟):(1)氨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盐酸中,会有白色的烟雾产生。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固体沉淀,所以会产生白色烟雾。
(2)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酚醛试剂中,试剂的颜色发生变化。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酚醛试剂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3.拓展(20分钟):(1)氨气的应用:通过展示幻灯片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应用,如合成农药、化肥、合成纤维等。
(2)安全使用氨气:提醒学生使用氨气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避免直接吸入氨气等。
4.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进行氨气的制备实验。
步骤1:取一个塑料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步骤2:用塑料管插入塑料瓶中,另一端放入盐酸。
步骤3:缓慢加热瓶底,观察瓶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步骤4:将放在瓶口上面的试纸变色。
步骤5:将试纸变色的位置与氨气的图像进行对比。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氨气的性质有哪些?氨气的应用有哪些?使用氨气需要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六、课后作业:1.总结氨气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主要关注氨气的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该教学设计是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教学目标1.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用途。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氨气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结构和分子式。
氨气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氨气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
2.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气味和状态。
氨气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3.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气的工业制备方法。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4.氨气的常见用途:氨气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氨气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氨气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氨气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研究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提供相关资料和教学讲解。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出氨气的性质。
3.研究氨气的制备方法:提供制备氨气的实验演示和相关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研究氨气的常见用途:提供相关案例和应用实例。
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
5.总结与评价:结合学生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氨气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氨气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参考资料化学教育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教学指导纲要》。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验教学目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一些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这为过渡到本章书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且氨承接在氮的氧化物之后,那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氮的氢化合物——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氮元素的化合物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也为学习硝酸做铺垫。
再结合学生目前阶段的知识与能力情况,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两个实验教学目标:1. 通过新闻视频及氨气实物观察,学生认识、总结氨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及实验验证操作感受氨气的溶解性,掌握氨气与水、酸的反应,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能力。
二、创新实验内容与方法设计1.喷泉实验改进: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1所示:注意:①装置气密性、②挤压塑料瓶前将尾气处理装置关闭图1教材实验不足之处: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久置氨气可能外逸,胶头滴管加水较难,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
改进实验的优点:(1)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2)省时,整个实验可在5min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3)采用塑料瓶挤压水,改变了胶头滴管挤水难的问题。
(4)塑料瓶瓶干瘪变形严重,更容易理解喷泉实验原理。
2.氨水的不稳定性:加热氨水与酚酞的混合溶液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2所示:图2注意:①需要橡皮筋将气球固定于试管口、②加热溶液不宜太多教材实验不足之处:教材对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一笔带过,造成学生机械记忆,不利于知识的消化。
改进实验优点:通过实验加热前溶液红色,加热后红色褪去,冷却后恢复红色的三时刻现象比较分析,不仅掌握了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还加深了对氨气易溶于水的记忆。
3. 魔棒生烟实验改进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3所示:注意:务必确保装置的气密性,可选用大小相符的橡胶管链接图3 图4两注射器,如图4。
教材实验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气体本身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教给学生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教给学生喷泉实验、空瓶生烟等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氨气的性质2、学会观察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一般学习方法:类别找通性,价态找氧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认识喷泉和空瓶生烟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了解氨气在生产中的应用,明确元素化合物的一般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教给学生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明确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别找通性,价态找氧还三、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教学手段1、实验探究,资料探究。
2、小组讨论,归纳概括。
3、理解方法,实际应用。
五、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
2、分析归纳法。
3、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别找通性,价态找氧还【演示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学生分组讨论】1、氨气能够发生喷泉实验的原理2、氨气的性质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分析、归纳、总结】1、氨气能够发生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部压强增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外面的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2、氨气的性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①装置气密性好;②气体纯度高;③烧瓶必须干燥【教师板书】一、氨气的物理性质:①通常状况下,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标准状况下,NH3密度比空气小③NH3容易液化(液氨),液氨气化时吸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④常温常压下,NH3极易溶于水(1︰700),且溶解得快(氨水)【学生分组讨论】氨水呈碱性的原因【学生分析、归纳】氨气与水反应,生成在水中能电离出OH-的物质【教师讲解和板书】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能够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4++OH-●氨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为氨气和水,常温也会部分分解:NH3·H2O△NH4++OH-●在常温下,NH3·H2O中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NH4+和OH-有部分又可以再结合为NH3·H2O●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学生分组讨论】氨水和液氨的主要成分【教师归纳总结】氨水的成分:NH3、H2O、NH3·H2O、NH4+、OH-、H+(少量)液氨的成分:NH3【教师提问】从碱的通性找出氨气的其他化学性质【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总结】氨气的其他化学性质:氨气能够与酸反应、氨气能够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演示实验】空瓶生烟【学生讨论总结】空瓶生烟的原理: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板书】2、氨气能与酸反应NH3+HCl=NH4Cl(现象:白烟)NH3+HNO3=NH4NO3(现象:白烟)2NH3+H2SO4=(NH4)2SO43、氨气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Al3++3NH3+3H2O=Al(OH)3↓+3NH4+Fe3++3NH3+3H2O=Fe(OH)3↓+3NH4+【教师提问】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推测氨气具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归纳】氨气中氮元素是-3价,是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因此氨气具有还原性,能与强的氧化剂反应。
氨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1. 氨气的基本性质;2. 氨气的制备方法;3. 氨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氨气容器并解释其为何会产生气体,引起学生对氨气的兴趣。
步骤二:氨气的基本性质1. 氨气的颜色和气味:解释氨气无色无味,但有一种刺激性气味。
2. 氨气的密度:解释氨气比空气轻,可以升上天空。
3. 氨气的溶解性:介绍氨气高溶于水,并观察其与水的反应。
4. 氨气的燃烧性:说明氨气是可燃气体,可以用火源点燃。
步骤三:氨气的制备方法1. 氨气的制备方法: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例如通过氨气水的分解、铵盐的热分解等方法。
2. 展示氨气的制备实验:使用适当的材料和装置展示氨气的制备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氨气的化学性质1. 氨气与酸的反应:介绍氨气与酸的中和反应,例如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2.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介绍氨气与氧气的反应,产生氮气和水蒸气。
3. 氨气与氯气的反应:介绍氨气与氯气的反应,生成氮化氯和氯化氢。
4. 氨气与硫酸铜的反应:介绍氨气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氮化铜。
步骤五: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氨气与盐酸的中和反应,氨气与氯气的反应等,加深学生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总结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步骤七:练习与作业布置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氨气性质的掌握。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氨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的掌握,以及对实验演示的观察和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个人或小组展示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2. 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3. 理解氨气在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氨气的制备方法和物理性质。
2. 氨气的化学性质和与盐酸的反应。
3. 氨气的应用和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氨气制备装置、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等。
2. 实验物质:氨水、氧化铁粉、氢氧化钠等。
3. 图表资料:氨气的分子结构、性质表等。
四、教学过程:1. 氨气的制备和物理性质:(1)实验演示: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氧化铁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收集氨气。
(2)实验现象:氨气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白烟。
(3)氨气的性质:氨气具有碱性,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
2. 氨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演示:讲解氨气与盐酸的反应产生氯化铵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实验验证。
(2)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₃ + HCl → NH₄Cl。
(3)氨气对试纸的影响:将湿润红、蓝石蕊试纸暴露在氨气中,观察颜色变化。
3. 氨气的应用和环境关系:(1)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氨气用于合成硝化剂、合成尿素等化工过程。
(2)实验室中的应用:氨气可用于制备氨水、氯化铵等实验试剂。
(3)环境问题:介绍工业生产中氨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了解了氨气的制备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
同时也认识到了氨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氨气的理解,做到安全使用和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 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列举氨气在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
3. 思考氨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以上为化学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准备: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橡皮塞等。
八、教学过程:[引入]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是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
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理研究。
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的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 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性质[展示]合成氨工厂图片。
[新闻导课] 据新安晚报消息:2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
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思考与交流]1. 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板书]一、氨气的物理性质[展示] 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 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学生活动] 请学生上讲台演示闻氨气的方法。
[小结]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提出疑问]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对空中喷洒?[猜测] 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 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现象] 形成红色喷泉。
[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分析]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若某学生用氨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学生回答] 可能收集的氨气不纯;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是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讲解] 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实验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提出问题] 刚才喷泉实验中装满水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来引发喷泉实验。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发该实验?[师生共同活动]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对可行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表扬,对其中较好的方案大家重点探讨: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溶于水后引发喷泉。
2)方案二: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冷缩后造成的压力差而引发喷泉实验。
[实验验证] 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两位同学完成方案一的实验。
若有兴趣,课后大家可以在实验室试一试方案二。
[过渡]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那么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水的成分又是什么呢?[板书]二、氨气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 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学生回答] 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
[提出问题]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设想推测]假设NH3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NH3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实验验证] 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现象及结论] 石蕊试液变红,表明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学生讨论小结] 氨水中的粒子:NH3、H2O、NH3·H2O 、NH4+、OH-[讲解]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提出问题] 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学生活动] 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探讨的知识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反应[板书](1)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拓展] 在标准状况下,1L 水中溶解700LNH 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g ·cm -3,则氨水的浓度为( )A .18.4mol ·L -1B .20.4mol ·L -1C .34.7%D .52.2%[学生活动] 动手练习。
[解析] 氨水的溶质是NH 3.H 2O ,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NH 3 分子计算。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1810009.011000174.227004.22/700=+⨯⨯⨯mol ·L -1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34.7%故选择A 、C 。
[小魔术]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位同学手拿玻璃棒蘸点浓氨水,另一位同学拿玻璃棒蘸点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现象] 两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大量白烟产生。
[板书](2)与酸的反应: NH 3+HCl =NH 4Cl[实验探究] 上述实验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本身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
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说服力更强的实验?[师生共同活动]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并肯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自己给出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给学生演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塞入浸有浓盐酸的脱脂棉,另一端塞入浸有浓氨水的脱脂棉,然后两端用橡皮塞塞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上述实验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中间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然后白烟向两端逐渐扩散。
请问为什么起初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呢?[学生讨论] 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因为分子量小的氨分子扩散的速度快,所以两种气体分子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先相遇产生白烟。
[练习] NH 3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NH 3+HNO 3=NH 4NO 3 2NH 3+H 2SO 4=(NH 4)2SO 4[思考] 生产Cl 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学生猜想] 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
[教师解析] 反应原理:3Cl 2 +2NH 3 = 6HCl +N 2 HCl + NH 3 = NH 4Cl 。
[过渡] 在上述氨气与水、氨气与酸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它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 98-99的思考与交流讨论,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 氮气怎样转化为氨气?[讲解] 前面我们提到过,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那么他是怎样合成氨气的呢?其实他的方法就是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来合成氨气。
N 2+ 3H 22NH 3[引申] 哈伯合成氨法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氮的固定?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也是氮的固定吗?[学生讨论] 将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氮的固定。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因而不是氮的固定。
[问题2]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与氧气如何反应?[学生讨论] 氨气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它的化合价可以升高,具有还原性。
[板书](3)氨气的还原性:4NH 3+5O 2 4NO +6H 2O[问题3] 按照课文的思考与交流讨论工业上制HNO 3的流程图,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