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探索和研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借助动手操作,经历活动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3、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复习铺垫师:今天又要学习新知识了,请坐端正的两位小朋友来抓吸铁石,比比谁抓得多。
师:请你猜猜谁抓得多?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谁多?生:数一数、比一比把吸铁石贴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对应起来①:○○○○○○○○○②:○○○○○○师:你会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刚才比的结果吗?生:①比②多3个;师:还可以怎么说?生:②比①少3个。
【反思】: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
上课伊始,我运用新颖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抓吸铁石比赛”激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对旧知的回忆。
引课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比多比少一一对应”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新课环节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启发引导,探究新知1、了解信息,明确问题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抓吸铁石比赛。
今天这节课继续来研究比多少的问题。
接下来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师:从这幅图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小雪:我套中7个小华:我套中12个师:数学问题是什么?生: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师:先看问题:谁和谁比?小华套中几个,小雪套中几个,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求什么?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生:摆一摆,画一画2、画一画师:谁来画一画?生:画一画师:看图说说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3.列式计算,意义建构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列式计算师:怎么列式?指名板演,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生:12-7=5(个)师:追问:为什么用减法?“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百分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运动等,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活动: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关系。
2.提出问题:如果男生比女生多20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3.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发现问题的规律。
呈现(10分钟)1.讲解方法:教师讲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如公式:((A-B)/B)×100%。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你是怎么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
【学生问题:学生在反馈摆法时,有的摆法不能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多少的关系。
】
如图:
解答内容:对比几种摆法,哪种能够很清楚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对比感受到:摆出两个量,每个量占一
行,一一对应,这样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多少关系。
)归纳总结:相差关系的解决问题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
引导学生用好学具或图形帮助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的联
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
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2.问题内容:在12-7=5(个)这个算式里,去掉的7表示什么?
【学生问题:说不清楚从12里去掉的7所代表的含义。
】
解答内容:从实物图入手,把12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多出来的,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去掉的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
归纳总结:在摆学具或画图中理解数量关系,标画条件和问题,结合图意说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思考“如果没有小雪的7个,
能确定小华的分成哪两个部分吗?”明确比的过程和方法。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准确解答此类问题。
2.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问题中谁占谁的百分之几以及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谁占谁的百分之几?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练习)找出单位“1”并列出算式。
请同学们独立默读题目并解决在学习卡上。
(学生默读题目要求并列式计算)(1)六(3)班男生30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作手势判断。
生1:第一题的单位“1”是女生人数,列式是(30-20)÷20=50%,第二题单位“1”是原计划造林的面积,列式是14÷12≈116.7%。
(学生手势判断)生2:在第一题中,她说得50%,其实题目是要求几分之几的,不用化成百分数。
师:你真会学习,真会倾听,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击掌表扬)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
【设计意图:复习单位“1”以及分数解决问题,为往下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知师:根据复习题第二题的信息,除了这个问题外,你还能提出哪些相关百分数的问题?生1: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生2: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生3:原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两道相关百分数的问题。
(课件出示两道题)【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复习题的信息提出相关百分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出示课题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數學教案
設計
一、教案主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概念讲解:首先,教师要解释清楚什么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并给出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2. 方法教授:然后,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解答这类问题。
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问题需要进行两个步骤:一是找到两个比较的数,二是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得到结果。
3. 例题解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看到具体的解题过程。
4. 练习环节: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以此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
四、教学策略: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多”和“少”的含义。
2. 讨论法: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题,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进行课堂观察,看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2.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困难进行记录,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探索和研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借助动手操作,经历活动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3、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复习铺垫师:今天又要学习新知识了,请坐端正的两位小朋友来抓吸铁石,比比谁抓得多。
师:请你猜猜谁抓得多?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谁多?生:数一数、比一比把吸铁石贴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对应起来①:OOOOOOOOO②:OOOOOO师:你会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刚才比的结果吗?生:① 比② 多3 个;师:还可以怎么说?生:②比①少3个。
【反思】: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
上课伊始,我运用新颖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抓吸铁石比赛”激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对旧知的回忆。
引课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比多比少一一对应”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新课环节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启发引导,探究新知1、了解信息,明确问题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抓吸铁石比赛。
今天这节课继续来研究比多少的问题。
接下来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师:从这幅图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小雪:我套中7 个小华:我套中12个师:数学问题是什么?生: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师:先看问题:谁和谁比?小华套中几个,小雪套中几个,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求什么?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生:摆一摆,画一画2、画一画师:谁来画一画?生:画一画师:看图说说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3.列式计算,意义建构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列式计算师:怎么列式?指名板演,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生:12-7=5(个)师:追问:为什么用减法?“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篇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
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学习困难:(1)能够找到数学信息,但小部分学生认知数学信息误以为就是把题目读一遍,没有从中有选择性的选取跟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
能找到数学信息,但是我一反问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数据跟所给信息无法对号入座,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彻底读懂题目。
(2)本课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因此找清楚谁多谁少和相差数非常重要,二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故做题表现出看到“多”就用加,看到“少”就用减的情况。
有几个学生不理解题意,但是能列对算式。
上课不是演戏,没有重来,所以我要把更多的思考和精力放在课前预设,让学生经历再创数学的过程,能够真正能爱上数学课。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篇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例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我指名学生画出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
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
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时,我出示了以下思考题:1、把()看做单位“1”;2、()比()多()公顷;3、多出的公顷数相当于()的()%;4、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解过程的精确性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掌握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比赛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中都有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现象。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讲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分母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如何化简分数。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说课稿《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说课稿一、说教材和要求。
1、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P7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我设计了一个“红花评比”的情景图。
根据各自所得红花的不同朵数,很自然地引出主题.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理。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4、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5、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作组成的。
6、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将全班分成7组,宣布发放红花的标准标准为:A、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B、乐意与同伴交流。
C、思维富有创新意识。
符合以上任意一个条件的同学将为自己组争夺一朵小红花。
学生准备:学具盒。
7、时间分配引探准备:5分钟。
引探过程的实施:20分钟。
引探总结:3分钟引探实践:12分钟二、说理念和创新。
引探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质疑.”“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点拨者。
"这与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相吻合的,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以生活为背景,以探究为主导,以评价的结果为教学所用”的思想。
在学法上则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将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本课设计中,我紧紧围绕学生的“红花栏”,上面清楚的反映学生平时所得的红花数,并根据各自所得的红花,很自然地引出“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的问题,学生还能用自己的红花和她们俩的红花的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2、在“引探”的课堂中,让教学内容多元化。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1页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学模型,理清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问题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条幅、磁力片、水彩笔、奖章贴、检测单教学过程:一、激活已有经验,引入课题1.生活调查:比年龄“xxx比xxx大几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呀?2.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1.引出问题,明确方法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游园会的小朋友们正在玩套圈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主题图)2)收集信息,出示例题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条幅出示例6,指名完整读题3)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思考汇报4)出示预习提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提示:1.画一画或摆一摆。
(一一对应)2.算一算。
(说清为什么可以这样算?)2.自主学习3.同座交流师: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的同座听一听4.小结学习情况(提炼自学方法,表扬优秀个体)三、展示汇报(画图、摆学具、计算三种方法板前展示汇报)1.师: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展示,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表扬,奖励星章一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这二单元21页例6、做一做等相关练习。
背景分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初步重新认识加法的意义、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选曲的。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就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具有它,将终身受惠。
但它具备很高的概括性,对于7-12岁的儿童来说就是难于认知掌控的。
为此,本课力求利用有意思的情景,唤起学生自学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操作方式、交流等活动,初步扩散一一对应和转变等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积极探索能力、技术创新思想和应用领域意识。
本节课所蕴涵的数学基本思想:1、对应:本节课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
2、符号化思想方法:本节课教材提供更多了画图(或操作方式)的策略,借此协助学生认知必须化解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画图的过程就是符号化思想扩散的过程。
3、转化思想方法:本节课是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并体现了转化思想的价值。
4、数形融合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有赖于形,形有赖于数,本节课运用画图的策略协助学生认知数量关系,创建了与原来加法模型的联系。
5、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本节课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都是求相差数的问题,用减法计算,建立解决这类数量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测、操作方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经历将“谋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转变为“谋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的过程,扩散转变的思想。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及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分数除法的第一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
3. 小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
7.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小组合作解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1. 确定单位“1”:(以较多的数为单位“1”)2. 求出两数的差3. 用差除以单位“1”的量七、作业设计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目:如: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答案:小明比小红多100%的苹果。
2. 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这类问题可以说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涉及到了数的大小和比较。
尽管简单,但它们却是数学思维、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比如,当我们购买商品时,就会关心商品的价格比我们手头的钱多还是少,以便判断是否买得起。
再比如,我们往往会说:“李明比张华身高多五厘米”,这意味着李明与张华的身高相比,多出了五厘米。
这种数字之间的比较常常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必须面对的。
要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数的基准。
例如,如果我们说“李明比张华多五厘米”,那么张华的身高就是比较的基准,而李明相对于他的身高则是多出了五厘米。
基准的确定对于问题的解决非常关键。
同样的道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需要一个基准。
在这样的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令第一个数为A,第二个数为B,如果A比B大,那么差值就是A减去B;如果A比B小,那么差值就是B减去A。
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两个数之间的具体差距了。
当然,计算差值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分析这个差值在实际意义上的含义。
常常,我们会将这个差值与两个数中的较小数或较大数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它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当我们说“李明比张华身高多五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个差值与张华的身高进行对比。
如果张华身高160厘米,那么李明的身高就是165厘米。
相对于张华的身高来说,李明多出了五厘米。
如果我们将这个差值与李明的身高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张华就是李明的身高减去五厘米。
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使用百分比。
百分比是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比值,可以将一个数转化为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倍。
通过计算百分比,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它们的差距。
总结起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是一个基本的数学问题,涉及到了数的比较和差值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