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正文:诊断与鉴别⒈影像学检查的作用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其中真腔为血流流经的通道,而假腔则是由于血液进入撕裂的主动脉壁造成的。
影像学检查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存在、位置、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是否存在夹层。
在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可见主动脉影像增宽、变形,假腔存在时可见假腔钙化。
⑵ CT扫描CT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夹层的形态特征。
另外,CT扫描还可提供更多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信息,如夹层位置、大小、累及范围、裂口部位等。
⑶ MRI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夹层的分布情况。
此外,MRI对于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其他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⑷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且易于接受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主动脉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并可以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和部位。
⒊影像学鉴别诊断在进行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时,需要与其他主动脉疾病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鉴别的疾病:⑴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局部壁弱点或缺损形成的扩张性疾病。
与主动脉夹层相比,主动脉瘤的壁不是真假腔的形态,通常是整个主动脉管径扩大,且壁厚较薄。
⑵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主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
在影像学检查中,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主动脉壁的钙化、钙化斑块的形成等特征。
⑶其他主动脉疾病除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主动脉疾病需要与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
如主动脉炎、主动脉先天性畸形等。
附件:⒈X线胸片示例图⒉CT扫描示例图⒊MRI示例图⒋超声检查示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一、引言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早期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的方法和技巧。
二、临床表现1·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和体征2·主动脉夹层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三、影像学检查方法1·X线检查●传统X线检查的应用和限制●X线血管造影的应用和限制2·CT检查●CT扫描的基本原理●CT扫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CT扫描的鉴别诊断要点3·MRI检查●MRI检查的基本原理●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MRI的鉴别诊断要点四、影像学表现1·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的分类和描述●Stanford分类和描述●DeBakey分类和描述2·主动脉夹层的特殊类型和特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五、鉴别诊断1·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动脉瘤的鉴别2·主动脉夹层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六、影像学诊断的限制1·影像学诊断中的假阴性和假阳性2·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七、治疗决策的指导1·影像学诊断对治疗决策的指导意义2·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原则八、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X线检查示例图片2·CT检查示例图片3·MRI检查示例图片九、法律名词及注释1·主动脉夹层:一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内层和中层之间形成血肿2·X线血管造影:通过给静脉或动脉注射放射性对比剂,然后采用X线摄影技术观察血管的方法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多次连续拍摄并对图像进行计算处理,提供清晰的断层图像4·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获取人体的断层图像。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1.介绍主动脉夹层指的是主动脉内形成的两层或多层假腔,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2.1.外观特征主动脉夹层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双腔或多腔结构,夹层腔在真腔周围形成。
夹层腔内往往可见血流信号。
2.2.流入搏动主动脉夹层下降段处经常呈现出流入搏动现象,即夹层腔内的血流在心搏过程中显示明显的搏动。
3.CT扫描3.1.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夹层腔一般呈高密度,边界清晰,与真腔分隔明显。
3.2.MPR和CPR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
4.MRI检查4.1.T1加权成像主动脉夹层在T1加权成像上一般呈现出高信号。
4.2.T2加权成像主动脉夹层在T2加权成像上呈现出低信号,与周围组织或真腔形成对比。
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诊断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夹层腔和真腔的形态和关系。
但由于其创伤性和侵入性,一般作为有选择性的检查方法。
6.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它们具有非侵入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检查手段。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主动脉夹层:________主动脉内形成的两层或多层假腔的疾病。
2.影像学诊断:________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疾病的诊断。
3.超声检查:________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的一种影像学方法。
4.CT扫描:________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得身体断层影像的方法。
5.MPR和CPR重建:________通过重建技术获取多平面和曲面的图像。
6.MRI检查:________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方法。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
1. CT扫描:目前被认为是最常用的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方法。
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并能直观
地观察到夹层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通常使用螺旋CT扫描或
多层螺旋CT扫描,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
2. MRI扫描:对于无法耐受碘剂的患者或怀疑存在主动脉夹
层的妊娠妇女,MRI扫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MR影像可以提
供高分辨率的主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确定夹层的位置和范围。
3. 超声心动图: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个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主动脉夹层的动态变化,识别动脉内腔的假腔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4. 血管造影:对于需要明确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和范围时,可以进行血管造影。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显影图像,但需要使用碘剂造影剂,不适用于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5. 其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核医学显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辅助诊断夹层。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
医学影像学: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知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危急病症。
如不予与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每小时l%~2%。
近年来,无创性影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我们总结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知识,内容如下:【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急性主动脉夹层时,短期内可见纵隔或主动脉阴影明显增宽,搏动减弱或消失,边缘模糊,主动脉壁钙化内移。
破人心包或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影明显扩大。
破入胸腔时,可见胸腔积液。
慢性主动脉夹层时,上纵隔明显增宽,主动脉局限或广泛扩张,有时外缘呈波浪状。
主动脉内膜钙化明显内移,左室可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增大。
(2)超声表现1)增宽的主动脉内可见撕裂的内膜片反射。
该内膜片反射纤细,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
2)撕裂的内膜上有时可见其连续性中断,为真假腔相交通的破口,多位于夹层病变的起源处。
在夹层病变的远端,有时可见再破口。
3)假腔内有时可见血栓形成。
4)真腔内血流速度相对较快,假腔内血流速度缓慢或血流信号延迟出现或无血流显示。
在人口处可见白真腔流向假腔的血流,而于再人口还可见m使腔流向真腔的血流。
5)夹层病变累及主动脉根部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可探及主动脉瓣返流。
(3)CT表现1)平扫CT可显示钙化内膜内移,假腔内血栓,以及主动脉夹层血液外渗、纵隔血肿、心包和胸腔积血等。
2)增强CT可见主动脉双腔和内膜片;通常真腔较窄,充盈对比剂较快,而假腔较大,充盈对比剂较慢;可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及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包括冠状动脉、头臂动脉和肾动脉开日等;MSCT或EleCT还可观察主动脉瓣和左室功能。
(4)MRI表现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形态和功能信息。
1)真假腔和内膜片及病变范围:真假双腔信号强度可相同,亦可不同;两者之间可见线状结构的内膜片,通常假腔明显大于真腔。
2)内膜破口或再破口表现为内膜片连续中断;电影MR可见破口处血流往返或假腔侧的血流信号喷射征象。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作者:史福俊马丽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第01期[摘要]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AD)患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确定主动脉夹层部位、范围及分支是否受累临床意义重大,因不同类型的AD的治疗原则不同,故及早明确AD的类型及其全面的形态变化是提高本病诊断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诊断;影像学[中图分类号] R543.1;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01-62-02主动脉夹层(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弹力纤维发生变性,主动脉扩张内膜撕裂而形成双管腔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主要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等,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危重心血管病,死亡率高。
近年来,本病患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以前主动脉造影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AD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影像无创技术如超声、CT、MRI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已在AD临床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临床应用中有效选择检查方法对AD准确诊断与及时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1X线(心脏远达)平片AD一般可见主动脉局限或广泛性增宽,动态观察更好,胸主动脉增宽并伴有急性胸痛的应提高警惕,还有主动脉壁钙化内移1cm以上为诊断AD的重要间接征象,侧位片见此征象其诊断价值更大,以上异常征象仅提示AD,心脏远达片正常的并不能排除AD存在[2]。
2血管造影在新的无创影像技术发展以前血管造影一直是诊断AD的首选方法,然而随着超声、CT、MRI等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主动脉造影应用于AD诊断逐渐减少,通过造影可以直接或间接诊断AD,直接征象是显示撕脱的内膜片和真假腔,内膜片在切线位显示最清楚,当假腔被血栓完全闭塞或假腔显影较淡时,主动脉造影仅能显示真腔,不能显示内膜片和假腔,从而易造成假阴性,此时主要依靠一些间接征象提示诊断AD,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主动脉分支受累,部分主动脉壁龛影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容易混淆,个别AD病例仅显示主动脉壁增厚,此征象并非特异性,亦可见主动脉瘤伴血栓形成和主动脉炎等,主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或少创性(指静脉DSA)方法,但对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受累和AI 的显示均优于其他方法[3]。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夹
层根据Stanford分型可分为两种类型,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涉及升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和降
主动脉,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仅涉及降主动脉。
此外,根据
夹层的形态、位置和扩展程度,主动脉夹层还可分为不同的亚型。
在影像学上,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来观察。
最常用的是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在
CT影像中,主动脉夹层呈现为真腔内出现假腔,即在主动脉内部形
成的假性通道,以及主动脉壁的撕裂表现。
在MRI影像中,可以清
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情况,有助于评估夹层的形态和位置。
此外,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也是一种常用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可以用于初步筛查和评估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脏情况。
对于无法接受CT或MRI检查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重要的替代
方法。
总的来说,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和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
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
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一、概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影像学是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的影像学表现能够帮助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CT是目前检查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主动脉的形态、直径、血管壁的增厚等变化,并能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部位、长度、形态等。
2.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MRI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与CT相比,MRI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更加安全。
同时,MRI还可以提供更多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信息,如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
3.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形态、大小、位置等,并能够评估主动脉的功能情况。
但是由于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夹层的分辨率有限,相对于CT和MRI来说,诊断准确性稍差。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在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结合X线摄影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的血流情况。
DSA具有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准确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形态、长度等,但是由于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对肾功能要求较高,一般只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进行。
三、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动脉壁的层间剥离:在CT或MRI图像中,可见主动脉壁内膜下呈现出互相分离的两层或多层影像,形成“夹层”现象,夹层与真腔之间可见真腔明亮的血流信号。
2.夹层的位置与范围:夹层可发生在主动脉的不同部位,根据夹层发生的位置,可分为上行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夹层、降主动脉夹层等。
夹层的范围通常由夹层起始部位延伸至夹层终止部位,夹层的长度可较长。
3.夹层的形态:夹层形态多样,可呈膜状、片状、囊状等不同形态。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层,形成真腔和假腔的一种疾病。
影像学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和分型的主要手段,以下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
一、超声检查
主动脉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手段,可通过超声图像直接观察到主动脉壁的异常表现。
主要表现包括:
⒈主动脉呈现双腔结构,真腔和假腔之间可见假腔间隔。
⒉假腔呈现线状或条带状,与真腔分隔明显。
⒊双腔内可见血流信号,真腔内血流速度增快,假腔内血流信号较慢。
二、CT扫描
CT扫描是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较为详细的主动脉解剖结构和夹层病变的信息。
主要表现为:
⒈夹层形成的主动脉壁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分离层,形成真腔和假腔的双腔结构。
⒉假腔形态各异,可呈线状、条带状或囊样扩张。
⒊夹层可累及主动脉的不同部位,如升主动脉、降主动脉等。
三、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分型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主要表现为:
⒈夹层形成的主动脉壁内可见高信号的真腔和低信号的假腔。
⒉夹层的暴露情况较CT更为清晰,可准确显示夹层的位置和范围。
⒊MRI还能提供多个方向的重建图像,有助于进一步评估夹层的分型和相关血管的影像学特征。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主动脉夹层判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血液穿破血管内层,形成血液在血管壁内流动的情况。
主动脉夹层的判断标准通常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1.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胸痛,有时放射至背部,可能
伴有呼吸困难、出汗、呕吐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夹
层的位置和程度。
2.影像学检查: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
像)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主动脉结构和是否
存在夹层的详细信息。
CT血管造影是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
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和形态。
3.其他辅助检查: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出异常的生化指标,而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
关于心脏和主动脉的实时图像。
如果怀疑患者可能患有主动脉夹层,应尽快就医,并进行相应的临床评估和检查,以确诊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由于主动脉夹层属于急性的危急重症情况,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描述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描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是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包括夹层的位置、范围和厚度。
夹层通常呈现为主动脉腔内外形成
的假腔,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夹层的位置和程度。
2. MRI(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主动脉结构
图像,对于复杂的夹层病变有着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MRI可以显示
夹层的形态、血流动力学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有助于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
3.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
通过超声波成像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
对于一些急性
夹层病例,超声心动图可以快速诊断并评估病情,是一种常用的初
步筛查方法。
4.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 射线检查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方法。
对于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病例,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血管结构图像,有助于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总的来说,对于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描述,医生通常会结合以上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描述应包括夹层的位置、范围、形态特征以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影响,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通常表现为主动脉内血液经主动脉内膜的撕裂而进入主动脉外膜形成夹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分为以下几个章节进行细化讨论。
1.CT影像表现主动脉夹层的CT影像表现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CT扫描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位置、程度、形态以及相关的并发症。
常见的CT影像表现包括:1.1 主动脉内膜撕裂主动脉内膜的撕裂是主动脉夹层的典型表现之一。
在CT扫描中,撕裂部位可显示为主动脉腔内的直线或弧形高密度线影,可伴有血管内钙化。
1.2 主动脉外膜分离主动脉外膜分离是主动脉夹层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在CT扫描中,主动脉外膜可显示为主动脉腔内内膜的外侧一层高密度线影。
外膜可具有不规则分叶状或带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血肿形成。
1.3 lum内距主动脉内膜与外膜之间的分离形成了lum内距。
在CT扫描中,lum内距呈现为主动脉腔内膜与外膜之间的透亮区域,其宽度可以用来评估夹层程度。
1.4 动脉壁增厚及动脉内钙化主动脉夹层的形成通常伴随有主动脉壁的增厚和血管内钙化。
这些表现在CT扫描中可见,提示了病变的存在。
2.MRI影像表现MRI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与CT不同,MRI不使用放射线,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和儿童来说更加安全。
常见的MRI影像表现包括:2.1 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主动脉夹层在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上通常呈现为明显的信号变化。
在T1加权图像中,夹层可显示为低信号。
在T2加权图像中,夹层可显示为高信号。
2.2 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MRI可以提供血管壁的强化模式,有助于评估夹层的程度。
在增强后的图像中,夹层的内膜和外膜分离可显示为不同程度的强化。
3.其他影像学表现除了CT和MRI,主动脉夹层还可以通过其他影像学手段进行评估,如超声、DSA等。
这些影像学表现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主动脉内血液经主动脉内膜撕裂进入主动脉外膜形成夹层的疾病。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属于主动脉壁的层间撕裂现象。
它常常会导致主动脉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及早准确诊断并进行鉴别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鉴别。
影像学诊断方法1. CT扫描CT扫描是目前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最主要方法,尤其是多排螺旋CT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其对结构解剖及病变显示的分辨率。
CT扫描可以提供主动脉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以及检测主动脉内的夹层形态和范围。
2.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MRI能够提供多平面的图像,并对主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清晰显示,有助于鉴别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和范围。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单、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观察主动脉内的血流动态,以及检测夹层形态和范围。
鉴别诊断1. 主动脉瘤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常常会被混淆,因为两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时非常相似。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扩张形成的,常常呈囊状或梭形。
而主动脉夹层则是主动脉壁的层间撕裂,夹层形成的空腔通常呈线状或双腔。
通过CT和MRI检查可以观察到两者的不同特征,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
2.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诱因之一,但两者并非是同一概念。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中层及内膜发生黏液性变性,导致动脉管腔狭窄。
而主动脉夹层则是主动脉内的层间撕裂,形成夹层。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两者的不同病理改变,有助于进行鉴别。
3.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和体征相似,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指主动脉瓣关闭不完全,导致血液从主动脉流回到左心室。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和穿透性溃疡影像学诊断
1.主动脉夹层(AD)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AD。
诊断明确后,应进一步分型,显示内膜片和真假腔(有无血栓形成)、内膜破口、夹层范围、分支受累和相应器官供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和外渗等并发症。
近年研究表明,AD 的影像学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内膜破口的显示;
(2)注意其定位,因为这与外科和介入治疗密切相关;(3)注意是否伴有主动脉周围、纵隔及心包、胸腔积血等,这些都是影响预后的主要问题。
进而注意分支受累以及相关器官供血情况、有无AR及其程度等都是需要明确的问题。
根据临床症状,AD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迄今国际上公认的AD分型仍主要是DeBakeyⅠ、Ⅱ、Ⅲ型和Stanford A、B 型。
Ⅰ型AD 破口在升主动脉累及范围可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
Ⅱ型AD累及范围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AD主要累及降主动脉及以下。
DeBakeyⅠ、Ⅱ型相当于Stanford A型,DeBakey Ⅲ型相当于Stanford B型。
我国AD患者DeBakey Ⅲ型比较常见。
与国外有明显差别,国外AD 患者DeBakey Ⅰ、Ⅱ型明显多于DeBakey Ⅲ型,急性、亚急性AD多于慢性患者。
AD的发生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0%~30%的急性AD患者存在血管壁血肿, 提示这可能是夹层的起因。
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并不是AD的危险因子, 除了同时存在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 后者会引起胸降动脉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是否为AD的诱发因素仍有争议。
主动脉中膜的外部和外膜一起构成假腔的外壁,而剩余的中膜和内膜形成内膜瓣, 所谓内膜瓣是个不确切的名称, 因为内膜瓣主要由主动脉壁分离的中膜形成, 而在假腔外壁中膜的比例是主动脉破裂的决定性因素, 且比例因人而异, 内膜瓣中中膜占的比例越大, 假腔外壁越薄, 主动脉就越可能破裂, 而假腔破裂是典型AD患者死亡共同的机制。
明显的夹层可来自急性AIH或PAU, 因为这两种疾病的血肿均可沿内膜扩展, 自破口处撕裂形成内膜瓣。
AD的确切CT征象是发现由内膜瓣分隔的两个对比剂充盈的腔, 增强后假腔呈延迟强化, 真腔呈早期强化, 和无夹层的主动脉腔相连续, 面积常更小;内膜瓣可以环形的形式完全与血管壁分离, 形成内膜与内膜套叠, 像风向袋一样套入血管腔内。
2.主动脉壁间血肿(IMH)
主动脉壁间血肿(出血)是指主动脉壁间出血和(或)形成血肿而无内膜破口,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壁滋养管(vasa vasolum)的破裂出血,发生于降主动脉者多于升主动脉。
约30%的主动脉壁间血肿(出血)发生主动脉破裂,多见于急性患者;约10%的血肿逐渐吸收。
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壁增厚至4~5mm,如达到10mm甚至以上,应警惕破裂的可能性。
主动脉腔内有血栓或出血的改变,可累及动脉全层或部分(呈新月形),呈纵向扩展。
MRI、增强CT、超声心动图(尤其是经食管技术)为主要诊断技术。
MRI有助于显示血栓的年龄,且MRI 对于判断出血或陈旧性血栓具有一定优势。
CT平扫IMH表现为主动脉壁的环形高密度增厚区域,(主动脉壁厚度>7mm,CT值60~70HU)。
增强图像中,IMH可能与血管壁的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相混淆, 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
的是, IMH通常和强化的主动脉腔形成光滑的界面,在注射对比剂后难以发现内膜瓣或主动脉壁的强化。
内膜钙化可出现移位, 有助于鉴别IMH与附壁血栓, 尤其是在增强图像中。
随时间推移, 增厚的主动脉壁逐渐表现为等密度, 在中晚期常呈低密度,对诊断IMH造成一定困难。
MRI不仅可识别IMH,还可识别血肿的病理学改变, 有助于对血肿消退和进展的判断, 也可检测主动脉壁上新发的溃疡样突起。
3.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
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穿透内膜,破入中膜称为穿透性溃疡。
一般形成中膜血肿,多为局限性,也可穿透外膜,由于纤维层包绕,形成假性动脉瘤,甚至透壁破裂。
其发病率不高,一般为单发病例。
穿透性溃疡常发生于降主动脉(明显多于升主动脉),多为高龄、高血压患者。
胸、背部剧烈痛为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且常并有胸主动脉和(或)其他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等。
穿透性溃疡破裂危险明显高于AD,尤其急性病例约占40%,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多于降主动脉。
影像学诊断: 斑块溃疡即壁在性“充盈缺损”伴有较深大的“龛影”,在此基础上可合并局限性壁间血肿或外穿形成假性动脉瘤。
同时可并发血液外渗,如纵隔血肿或心包出血等。
CT和MRI是较常用的诊断方法,MRI显示斑块溃疡、壁间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具有优势。
急诊床旁可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可以看到外凸的“龛影”,但不适于显示动脉壁和软组织结构。
PAU的CT表现受主动脉纡曲程度、溃疡相对于管腔的方向、主动脉有无伴随的扩张和(或) 夹层的影响, 包括: 局部溃疡, 表现为主动脉壁内对比剂的偏心性聚集;主动脉局限性节段扩张;短段内膜瓣, 相当于溃疡的边界, 位于长的壁内龛影和血管腔之间;壁内血肿, 可清楚显示穿透性的溃疡;血肿附近的主动脉壁增厚或强化;还可出现假性动脉瘤, 典型夹层和破裂。
MRI也可显示PAU, 比增强CT的准确性更高, 进行MIP后处理获得血管造影样的投影图像, 可清楚显示溃疡的局灶性囊袋样突出及其与主动脉腔的关系。
4.三者关系分析与讨论
20世纪初期,有学者提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概念,包括AD、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主动脉瘤破裂和渗漏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对应,两者均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但其病理基础和发生机制却完全不同。
近年有学者还提出“胸痛三主征”,包括“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肺动脉血栓栓塞”,三者均常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其病理基础和发生机制完全不同,影像学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重要作用,应引起重视。
5.鉴别诊断
a):IMH需与AD,尤其假腔内充满血栓的AD 鉴别,当有2个显影的腔被一层薄的内膜片隔开或两腔的显影时间和速度不同,则为典型的主动脉夹层;但在不典型病例,如假腔被血栓充满而不显影时,常造成诊断困难,如见内膜钙化内移及残留的管腔狭窄或变形存在,则强烈提示AD可能
b):IMH需与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附壁血栓形成鉴别,主动脉粥样硬化通常累及胸和腹主动脉并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及多发钙化斑,硬化斑块位于内膜表面,造成内壁凹凸不平,平扫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密度较血液略低,其钙化可略向腔内移位,且血栓较局限,常有管腔扩张,CTA则显示主动脉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而壁间血肿沿主动脉长轴可较广泛,管腔多不扩张,如见钙化内膜内移及动脉壁间存在病变,则应考虑IMH可能
c):IMH需与动脉瘤内血栓形成鉴别,在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者,病变部位的主动脉呈瘤样扩张伴周围性钙化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的特征。
而IMH病人伴有主动脉瘤样扩张相对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