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小学杨敏2011年12月9日,是我来到邢台学院参加“国培”的第五天,有幸能聆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可是今天听刘延革老师讲课却让我感触颇深,我的感动不是她深厚的数学功底,不是她精湛的教学技艺,也不是她营造出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我是被刘老师最简单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

刘延革老师可以说是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名家,可是她对待数学的态度却是十分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虔诚的。

今天邢台的天气十分寒冷,学术报告大厅里的温度也很低,可为了使学员们听的讲座能和平时教学相结合,刘老师坚持讲了两节公开课。我穿着厚实的棉服都感觉冷,望着为了讲课方便而衣着单薄的刘老师,望着她在台上与学生有序的互动,和谐的互动,以及她上课时比平时更“美”的面孔,我感觉她正在课堂上“绽放”,她在用自己阐述着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所有教师都有她这种对待数学,对待教育的态度,就没有做不好的教育。

随后的讲座刘老师清晰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和“解决问题”这两部分的具体要求,在讲座中学员们的掌声不断响起,都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新课标的内容,刘老师为了和学员多交流,也就把上午讲座结束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12点多,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通过这次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我发现在刘老师的身上,我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但刘老师的精神是我首先要学习的,其次,刘老师讲座的最后送

给我们学员的话,对我以后理解新课标,把握教材,做好新课程改革有很大帮助:“改革不是面壁虚构,应当从现实出发;改革不是另起炉灶,应当利用原有的基础;改革不是全盘否定,应当扬长去短;改革不是追赶时髦,应当保持自己的特色;改革不是鹦鹉学舌,应当百家争鸣;改革不是夸夸其谈,应当勤勤恳恳地办好每一件实事。”

和美课堂听课心得体会例文

和美课堂听课心得体会例文 201X年10月24日、25日,201X年“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德州学院音乐系礼堂举行。我们仁里集镇选派了5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们带着期待的心情参加了此次活动。没有让我们失望,这次活动,受益匪浅,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专家阵容庞大,经典课堂精彩纷呈 全国名师王学其、刘延革、罗鸣亮、席争光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圆的认识》、《认识的周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和《认识速度》四节经典课。他们精彩的演绎,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尤其是罗鸣亮和席争光两位老师,他们的课让老师听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40分钟就过去了,让听者意犹未尽??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著名特级教师罗鸣亮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像一种朋友似的交流,渐渐引导学生们掌握知识,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还学到了独自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探索、猜想、验证、结论。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将问题深思化,最终达到以

后“小题大我”的感觉。罗老师教学方法多样,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上台体验“小老师”,虽然这些都是我们课堂上都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怎么黄老师用起来就感觉不一样了呢?怎么就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呢?显然,黄老师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细节,比如说活动前给学生们的“安抚”,跟学生们交朋友,无形当中就已经走进学生的心里,取得学生的信任。最重要的是罗老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所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激励与赞赏,新课标中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罗老师没有吝啬自己的赞赏,赞赏每一位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赞赏了学生所付出的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了对老师的质疑和超越;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标强调帮助、引导,当学生紧张,思路混乱时,罗老师总能作为学生的朋友,给予适时提醒帮助,把问题解决。 最有意思的是在课的最后,罗老师拿出一个信封,里面有他女儿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拆封的过程中孩子们一直在猜测,整个过程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棒,罗老师准备的礼物别趣一格,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又可以拼成梯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菱形,真可谓惊喜连连,罗老师的课很精,很细。 二、大师的语言—充满艺术魅力的语言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体会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体会 4月23日,在滨城区逸夫小学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现场授课和作专题报告。吴老师讲的课是一节中年级的课,在课堂中,吴老师的大师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师生的关系。听吴老师的课,就像享受春天的阳光,在课堂上她和孩子们的关系处理得是那么得体,以至于我都怀疑,这是在上课吗,分明就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聊天,谈心,上课的痕迹只能在黑板上找到。那种呆板的标准课堂模式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取而代之是洒脱的交流,师生心灵上的碰撞。刚开始学生还是有点紧张,出现一些小意外,但是在吴老师亲切的语言交流下,氛围逐渐缓和,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这个小东西。”这是吴老师对其中一个学生的昵称,成人之间如果说这种话,有骂人的嫌疑,但是在这种场合下,学生很受用,也很喜欢这个老师对自己的称呼。 二、随意的语言不随意。吴老师在课堂中,看似随意的、不经意的语言,仔细想来确实相当的不随意。这些语言有些都不严谨,像什么“小东西”、“还是10不10了”等等,这些随意的语言,必定是经过老师长时间缜密的思考后的结果。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曾经在一节课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就这样上来了?”,这句话黄老师想了三天,反复改了几次,最后才决定用这句话。这才是一句话,一节课用好多句话,一节课磨出来有多么的不易。这看似随意的下面经历了多少个不随意,我想只有这节课的设计者才会深刻理解和体会。 三、数学思想的渗透。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搞清楚什么是数学思想,但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需要渗透一些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转化的思想和集合的概念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吴老师这节课设计得比较巧妙,很流畅的引入课题,并逐渐展开教学。 四、教师的应变能力。在本次吴老师讲的这节课中,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学生和老师由于比较陌生,配合并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吴老师给我们示范了生动的活教材,通过师生的对话和交流,逐渐的进入上课状态。当出现一些尴尬时,吴老师很快就能不留痕迹的化解。作为一个听课者,听吴老师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刘延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刘延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课堂实录 整理:钱梦宇万彩红陆卫燕 一、课前谈话: 师:其实刚才抽奖的过程用到了数学中什么知识?你看呀,知识和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分家了,对, 生:可能性 师:大点声说,对,可能性,或是概率,对不对?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不是挺广泛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对了,有的同学看了这个题目,会有个疑问,我们上个月刚刚学过这个内容,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已学过,那正好,我们这节课来温过知新一下?老师有个疑问,在我们上个月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我们都学习了他们什么学习内容? 生:我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师:恩,那也就是概括地说,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学了什么? 生:我们还学了怎样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师:学了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对吧,求积的内容,还学了? 生:我们还学了表示体积的体积单位 师:还学了新的计量单位,体积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对不对?我们今天就在学了这些的基础上来上一节练习课,好吗? 二、练习 ___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正方体「|棱长为6,单位:分米)认识这个几何形体吗? 生:正方体 师:如果我们知道他的棱长之和是72分米这个信息,你觉得我们可以求出它的什么? 生1:我们可以求出它的棱长是多少。 师:还能求出什么? 生2: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生3:求出它的底面积 师:你们觉得要求出这几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个问题? 生:棱长 师:那怎么求出它的棱长? 生:用棱长总和除以一共有12条棱 师:列式是? 生:72除以12 师:都同意吗?那一起帮他口算一下72除以12,单位分米 生:等于6分米 师:单位分米我用dm表示,那我来问你们为什么除以12? 生:因为正方体有12条棱,72里有12条程度相等的棱组成的,把它平均分成12 份,就求出一条棱。 师:恩。这句话其实突出了2个重要的要素,一个是正方体有12条棱,他后面又 补充上来一个?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学习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课堂神采飞扬,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

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独到的课堂设计 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在《旋转与平移》这节课中,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

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带着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期望,我有幸参加这次“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献课的都是全国最有名望的教学专家,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有德高望重的教学前辈。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专家教师课堂的强大吸引力。他们严谨的语言、得体的教态、完美的课堂结构,每一处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数学教学找不准方法,找不到合适的思路,把握不好教学的难度,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各位专家教师的课堂让我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美妙的,”是对数学课堂的最好诠释。 数学是好玩的。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真的看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不要说孩子学习数学没有激情,那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激情,只有老师满怀热情的来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才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学习。让孩子们真的动起来,玩起来,自然而然的就拉近了孩子与知识的距离。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真心与学生做朋友,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尽情展现智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正因为有了活动的空间,有了亲身参与的机会,学生的

学习潜能被调动起来,于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变成孩子们创作数学知识的过程。 数学是有用的。从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孩子亲自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方法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很多的惊喜,他们就会爱上数学。我觉得强震球老师求平均数中,粮仓的设计非常巧妙。直观、形象、具体的体现了生活中的问题,给孩子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平均数概念。唐彩斌老师的基本数学思想,从二基教学到四基教学的完美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渗透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模式,教师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本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调控教学,引领孩子学会数学地思维。 数学是有趣的。刘XX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无处不在渗透着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跳出数学教数学”是这节课的核心思想,在朴实无华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考贯穿整堂课,解决问题的兴趣从一而终。他用数学本身的理性美,逻辑美,文化美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刘延革老师也讲了这节课,在她的课堂上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课堂上反复讲解过的知识,有些孩子一做题就出错。”针对频繁的出错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老师叹气这些题课堂上经常讲,讲过好多遍了,怎么就是做不对呢?孩子们没有听懂吗?怎么有时对有时错呢? 家长无耐这孩子就是粗心!做题时一定不认真。 学生无辜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呀!怎么会错了呢?我又粗心了吧。 作为老师的我,会经常思考以上的问题,有时将答案归结为做题出错,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但怎么才算是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让学生不出现错题呢?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好吃又营养的数学教育”后,有了明晰的方向,仔细回味其中,收获颇丰。 一、马虎一定要归因;。 多数时候,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将错题的原因归为“马虎”了。好似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但不管是做题或考试前你强调多少次“要认真、要细心、不要马虎”,最终学生还会因“马虎”出错。吴老师说对待“马虎”不能马虎,必须要归因。“归因”就是要找到错误的实质原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个性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查看学生书写的过程和步骤,留心学生写题的习惯和态度。也可以与孩子对话,询问出错点的想法。切记不给孩子概括性的下定义你就是粗心,马虎。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后,对症下药。 二、计算题一步一回头;。 计算题是学生感觉最没有技术含量,思想上不重视的题目。但往往在考试中出错又特别多,出错的原因让老师家长无耐,孩子们自己

都会觉的失分可惜。吴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教给学生做计算题时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回头就是抄完题后不急于往下做,而是回头看看数有没有抄错,运算符号有没有写错,都正确后再进行下一步,计算得到结果时,再回头检查加出来的和对否,进位点是否点上了。一步一回头,不着急,不敷衍,稳健地做出题目。此法妙哉! 三、精练、检查得法;。 吴老师在讲座中一再讲,平时给孩子们出练习时,一定要精准的选择题目,不贪多,不图量,让孩子在不烦躁的心态下高效的练习。学生自查作业时也是如此,不要非逼着孩子自己检查出自己做错的地方,这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不妨给孩子缩小范围,提醒他、引导他检查出错误的题目。没有目的的检查不易于浪费时间,也会让孩子对检查这件事情深恶痛绝。检查出错误后,不妨对孩子说你能自己找出错误,真是太厉害了。谁都不是完人,都会犯错误。聪明的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哟! 吴老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犹如一沐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创造“好吃”的数学,创造出适合学生口味的数学课堂,真正让学生在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好吃”,让学生真正地去喜爱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 谢谢!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练习课》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练习》教学反思 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数学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而练习作为一种突出学生实践知识能力运用的教学手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将知识点的传授与学生的练习检测联系在一起,形成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掌握,对于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做练习时,更多的学生都是凭着对知识的零散记忆进行解决问题,而我试图想传达给他们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之所以想上这么一节练习,是受到刘延革老师的启发。一次外出听,按计划刘延革老师要给我们上一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但由于和原班老师没有沟通好,孩子们都没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因此刘老师当场换了另外一节上。不过事后,她又大致跟我们讲了一下她的这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听完之后,我茅塞顿开,想着有机会我也要尝试上一节这么有意思的练习。 上这堂之前,我考虑到两点:一是如何让学生上好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乐此不疲,提高复习效果,最重要是要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二是练习要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深入挖掘和新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平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关注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和体现

典型结构特征及解题思路的数学问题,并适度注意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精制加工,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好,这学期教的是北师大版第四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册又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也懂得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及换算。在这些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练习》。前,我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然后直接谈话导入,揭示题,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入堂。 伊始,在上出示一个正方体,只提供“棱长总和是72分米”这个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隐藏条,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及解题能力。 在比较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通过观察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发现都是用“6×6×6”计算的。本设了陷阱,提问学生“是不是说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一开始有几个学生愣愣的,点头说是。这时,我笑而不语。接着,有几个孩子意识到被误导了,马上反驳。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我有些想笑。然后不紧不慢地,我仍不表态。“怎么不一样了?”基础扎实的孩子,各个举着小手,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突然想到徐长青老师的一句话“慢举30秒,你的回答更精彩。”于是,我挑了个平时话都讲不利索的孩子,表扬那

听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这次活动是教育名家公开执教,走近吴老师,她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教师听课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听课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听课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听课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我有幸参加了”现在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听了14节各省特级教师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现代与经但”这一个展示的平台,不但可以给我们展现许多精巧、细腻的课,还可以呈现充满着研究的,有着执教者思考深度的课。细细咀嚼着名师的课,也引发了我对数学及其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我们能向名师学什么? 1、学习她们的态度——对学生赏识而不是指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现在,很多老师也已经认识到赏识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至于怎样赏识我看很多人未必能掌握其中的奥秘,大多以为只有表扬才算是赏识,我们所见的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场合下,那些年轻的女教师不吝赞美之词,不管学生说得对与错,一律大加赞赏,对于这种形式上的赞美,其效果必

然会大打折扣。我们期望的是真正的欣赏,这种欣赏必然是发乎内心的。也许是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也许是一个轻微的动作,都可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终生的激励。 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我们更加需要的就是这种出自真心的、无声的赞美。她们在课堂上说的话很少,学生为什么学得那么起劲?师生之间为什么那么和谐?因为两位老师的表情和眼神告诉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你们是最棒的”。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我知道,那是心灵深处最朴素的情感的真实流露和表白。我相信,语言可以模仿,可以言不由衷,但是,表情和眼神是没法造假的,这一切,心灵敏感的孩子怎么会感受不到呢? 我在脑海里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这就是名师!她们用生命来感动着生命,用真情来呼唤着真情,用执着来激励着执着,这就是名师! 2、要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理念左右着教师的行为。只有教师的理念转变了,课堂才能改变。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要做的仍然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最重要的是如何落实到课堂上。许淑一和刘延革两位老师做到了,做得很好。在她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老师简单的导入后一切都是学生在做主,学生帮学生,学生考学生,学生管学生,老师没有一点煽情的表演,有的只是偶尔的点拨几句;我们还看到,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学生的表达是流畅的,他们不断地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断地讨论、交流,高潮迭起,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智慧,说的通

读《听吴正宪老师上课》的心得体会

读《听吴正宪老师上课》的心得体会 新干县城北小学李瑛子 首先,非常感谢团队工作室送给我的《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吴正宪”这个名字自然不会陌生,她是小学数学教学界中的精英人物,很荣幸在2016年现场感受过吴老师的精彩课堂,听她的课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吴老师有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腔调的普通话,非常慈祥,像一个活菩萨,非常精神,课堂上更是娓娓道来。 通过研读这本书让我全面地了解了吴老师的课堂。书中展示的众多课例让我感受到吴老师的教学思想、教育智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她的课堂不仅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是用她那颗充满大爱的心灵感染着每个孩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每个孩子。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整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更多地是向我们呈现吴老师的课堂,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睿智的语言,独特的课堂评价。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吴老师对孩子们由衷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把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每节课中。比如,吴老师在《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伊始便抛出了一个问题,这把椅子摇晃了,需要加固一下,这根木条钉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学生说出了三种

不同的情况:将木条横着钉,将木条竖着钉,将木条斜着钉。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接着让3个学生上台把这个用木条钉成的三脚架拉动,发现三角形木架拉不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最后,学生自己例举了大量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 看完这本书,意犹未尽,让我了解了为什么孩子们那么喜欢上吴老师的课,同时反思自己,回想自己的课堂总是给予上课举手发言、答案回答正确的学生,却忽视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其实有时他们的回答或许是最有价值的,或许能帮助他们从不会到会。 走进吴老师的生命课堂,让我们的专业得到不断的成长,也渐渐感受到什么是快乐;高品位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真情的教学情感,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学生。书中的每个课例都值得我认真揣摩研究学习,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会看得更远…… 通过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不能因为年龄的原因而停止学习的脚步,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

2015年“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 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表白寺实验小学张颖 10月23、24日,我有幸赴德州参加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观摩学习,让我们近距离地真实感受到名师的教学智慧。聆听了王学其老师、贲友林老师,刘延革、罗鸣亮、顾志能、席争光几位教研员经典数学课,心中激动不已。名师们的幽默风趣、激情睿智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给我们呈现了纯天然的原生态课,用自己的课诠释了“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听他们讲课你会不自觉地失去时间观念,好像听多久都不累。真的,听着名师们亲切的声音,看着孩子们快乐的表情,瞬间发现:“哦,原来做数学教师原本可以这样幸福!原来数学竟然这么美,原来数学课堂就是爱的音符与美的旋律的完美结合。” 第一天上午是王学其老师的《圆的认识》,王老师通过找联系、找区别、找圆心、解决问题、数学与生活等几个环节让学生消化吸收本节课的内容。正如王老师所说:数学课堂重要的是消化知识,知识后面的东西才是素养,什么是素养?方法、能力、思考等等。数学课堂不仅仅关注“是什么”,更要关注“为什么是”;不仅仅关注“做什么”,更要关注“怎样去做”。 第一天下午是刘延革、罗鸣亮两位教研员的课《认识周长》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两位教研员虽然不是长期处在教学第一线,但是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很扎实,各有特点。整节课刘老师注意学习方

法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另外,刘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个认知冲突,随着一个个认知冲突的解决,同学们一次次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一次次在认知冲突中获得了真知。刘老师执教的《认识周长》一课为我们展示一个求真务实、民主平等、尊重欣赏的和谐课堂。罗鸣亮老师的课十分幽默、活泼,主要有分类、认识、转化三个环节。简单的才能进入平常的课堂,能简单尽量简单。用简单的材料上出富有思考的课,体现“深刻”。一节好的数学课一定是兼顾了生动与深刻。 第二天上午是顾志能、席争光两位教研员的《确定位置》和《认识速度》。顾老师的教学思路是疑惑-观察-思考-探究-个性化策略-比较,他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他强调数学一定要讲道理,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席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数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第二天下午是贲友林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贲老师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旧知链接新知,思维与操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好了学生活动的设计、指导、评价、提升。通过训练,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以至于下课时分,学生们都显出依依不舍之情。在随后的讲座中,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这一教学基本点出发,侃侃而谈,或现身说法,或旁征博引,让老师们感觉到一种实在之感。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长沙学习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心得体会 宁远县印山小学李勇军2014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这次活动是教育名家公开执教,走近吴老师,她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吴老师在这节课伊始便制造了认知冲突,两件上衣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裤,

2021年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带着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期望,我有幸参加这次“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献课的都是全国最有名望的教学专家,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有德高望重的教学前辈。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专家教师课堂的强大吸引力。他们严谨的语言、得体的教态、完美的课堂结构,每一处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数学教学找不准方法,找不到合适的思路,把握不好教学的难度,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各位专家教师的课堂让我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美妙的,”是对数学课堂的最好诠释。 数学是好玩的。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真的看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不要说孩子学习数学没有激情,那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激情,只有老师满怀热情的来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才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学习。让孩子们真的动起来,玩起来,自然而然的就拉近了孩子与知识的距离。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真心与学生做朋友,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尽情展现智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正因为有了活动的空间,有了亲身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潜能被调动起来,于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变成孩子们创作数学知识的过程。 数学是有用的。从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孩子亲自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方法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很多的惊喜,他们就会爱上数学。我觉得强震球老师求平均数中,粮仓的设计非常巧妙。直观、形象、具体的体现了生活中的问题,给孩子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平均数概念。唐彩斌老师的基本数学思想,从二基教学到四基教学的完美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渗透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模式,教师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本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调控教学,引领孩子学会数学地思维。 数学是有趣的。刘xx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无处不在渗透着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跳出数学教数学”是这节课的核心思想,在朴实无华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考贯穿整堂课,解决问题的兴趣从一而终。他用数学本身的理性美,逻辑美,文化美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刘延革老师也讲了这节课,在她的课堂上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刘老师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当学生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王薏老师的《面积的认识》一课,让孩子动手去摸,动手去画,动手去量,一节课中每个环节都是在围绕面积的认识这个目标在进行,孩子们虽然只学到了面积这一个知识点,但能感觉到每一个孩子的理解都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解放村小学邱素婷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成绩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曾经也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数学教师,然而,那天,在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的学问”课后,使我几近麻木、颓丧的神经震醒了。细细对比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时间和情感及角色上,你舍得了吗? 1、时间上: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虽然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备得非常充分。然而,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奋斗目标,学生会做了,能做对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情感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理论。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想想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吗?而吴老师的教学语言却是如此亲切、朴素而自然,没有一点造作,虚伪,对学生的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从言语中体现了吴老师 与学生的平等相处的教育思想,达到了一种师生合一的境界。 3、角色上:老师是学生的领航人。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给你听;学生不会做的,老师解释给你听,做给你看,跟着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学会为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听了全国特级名师吴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重要。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下课,希望吴老师继续给他们上课,并要求老师签名,有的邀请去他家做客,有时间来商丘玩,QQ聊天,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折服,是我学习的榜样。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吴正宪经典语录(之一)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吴老师的课堂真的让我痴迷,我痴迷于吴老师的语言的感染力,痴迷于吴老师的课堂的亲和力,痴迷于吴老师对孩子们的感召力,下面是我收集的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语言,让我们共同来体味其 语言的艺术! 1、你要发表意见?来吧。 2、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意见?我也有一个问韪,你先问吧,你要问他们什么?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上周末,我有幸去xx小学参加了第十三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几位名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水平的示范课,课型丰富多彩,正如“和美”课堂的理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这短短两天的学习观摩中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张祖庆老师的电影写作课《父与女》,何捷老师的《鹿角和鹿腿》以及黄亢美老师的《雷雨》。 张祖庆老师的微电影写作课《父与女》,让我了解到在写作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勤观察,勤思考。为语文教师们开辟作文教学的新思路,虽然是一种尝试,却让大家看到了电影变绘本的神奇效果,学生丰富的语言被激发出来。 何老师在教学中集中指向教学目标,探寻故事中蕴藏道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编写故事,由“关键词”入手,复述故事的形式,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其中的道理,获得认知成长。何老师的课堂语言诙谐幽默,在教学中与同学亲切交谈,从而使整堂课趣味盎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氛围中抵达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寓言道理的方法。他的课堂设计有序,教学有效,精彩纷呈。 黄老师利用一切可得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雷雨》一课的开始,教师让学生用小拳头捶打桌子,用小手搓揉纸张的形式分别演示了雷声和雨声,形象而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方法贯穿了课堂的始终,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示表现了雷声越来越响,风雨越来越大的雷雨情景,整个课堂沉浸在一阵雷雨交加的情境之中,并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深化体现。他的识字教学形式多样。乌——师借助意思“乌鸦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与“鸟”字做了区别,而且很巧妙领会了意思;压——黄老师用绘画的形式加以解释;垂——利用课件的形式区别了与“落”字的不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渐——通过看图片,特别是黄老师做的纸被墨水染红的小实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渐”字为什么是三点水,原来它的本义就表示“浸染”,墨水染红整张纸是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观察活动中,学生又形象地理解了“渐渐”为什么是“慢慢”的意思。 在这些执教的名师中,每位老师都有他们独特的魅力。他们博学、优雅、机智、幽默。他们为课堂而生。他们以生为本,紧扣孩子们的生命体验。他们更是我前进的风向标。 xxxx年12月10至11日,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核心素养下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两天内,我听了罗鸣亮,徐长青,吴正宪,俞正强等七位名师的课。第一次听这种名师的课堂,收获颇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小学杨敏2011年12月9日,是我来到邢台学院参加“国培”的第五天,有幸能聆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可是今天听刘延革老师讲课却让我感触颇深,我的感动不是她深厚的数学功底,不是她精湛的教学技艺,也不是她营造出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我是被刘老师最简单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 刘延革老师可以说是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名家,可是她对待数学的态度却是十分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虔诚的。 今天邢台的天气十分寒冷,学术报告大厅里的温度也很低,可为了使学员们听的讲座能和平时教学相结合,刘老师坚持讲了两节公开课。我穿着厚实的棉服都感觉冷,望着为了讲课方便而衣着单薄的刘老师,望着她在台上与学生有序的互动,和谐的互动,以及她上课时比平时更“美”的面孔,我感觉她正在课堂上“绽放”,她在用自己阐述着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所有教师都有她这种对待数学,对待教育的态度,就没有做不好的教育。 随后的讲座刘老师清晰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和“解决问题”这两部分的具体要求,在讲座中学员们的掌声不断响起,都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新课标的内容,刘老师为了和学员多交流,也就把上午讲座结束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12点多,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通过这次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我发现在刘老师的身上,我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但刘老师的精神是我首先要学习的,其次,刘老师讲座的最后送

给我们学员的话,对我以后理解新课标,把握教材,做好新课程改革有很大帮助:“改革不是面壁虚构,应当从现实出发;改革不是另起炉灶,应当利用原有的基础;改革不是全盘否定,应当扬长去短;改革不是追赶时髦,应当保持自己的特色;改革不是鹦鹉学舌,应当百家争鸣;改革不是夸夸其谈,应当勤勤恳恳地办好每一件实事。”

聆听名师讲座--感受数学魅力——聆听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及观摩课活动有感

聆听名师讲座感受数学魅力 ——聆听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及观摩课活动有感 乌江镇中心学校张建军 2017年6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张掖市教育局组织的教 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甘肃省项目第六次专家支持活动,在本次专家支持活动中请来的专家是来自北京的身兼全国 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吴正宪老师以及她的专家团队。 在为期一天的活动中,吴正宪老师进行了小学数学工作站 的课例展示、主题引领以及互动研讨:她向大家展示了数学课例——《小数的意义》;做了一场专题报告,题目是:《做有 感觉的数学老师——和学生一起学数学》。 带着一份热忱,我用心去“领略”吴正宪老师的精彩报告,吴正宪老师《做有感觉的数学老师——和学术一起学数学》让 我心境豁然开朗;带着一份期待,我用心去“品”吴正宪老师 的数学课,名师用她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给我们呈现了 一节精彩纷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的魅力,也深深为她在讲座和课堂中表现出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维,人格魅力叹为观止。她“凝心聚力,永争一流”的 敬业精神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聆听了专题报告,观摩了课例展示,参加了教学研讨,暗 自思忖,感触良多。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我要以吴正宪老师

为榜样,树立牢固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需求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满足了,那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气氛更好,最终将课堂的质量提升到最好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体察儿童的学习需求,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交往等去满足学生需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终身学习,兼具知识和人文关怀的能力。树立以人为本,基于儿童的需求的学生观、教学观、师生关系。

关于名师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关于名师教学观摩心得体会5篇在课堂上,老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欢迎借鉴参考。 名师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篇一】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次婺源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名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在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晓红老师《敕勒歌》授课过程,当学生对“敕勒”一次不理解时,査老师一首优美的《56个民族》将学生带入民族欢聚的情景,由此推断出敕勒是一个民族,让学生记忆深刻,对课文理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査老师的识字教学也是灵活多样,有组词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释“穹庐”一词,“穴”和“广”均与房屋室内有关,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理解穹庐的意思。而“苍茫”是让学生想象,并没有以图片展示,学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苍茫世界。在课程结尾时,査老师动情地讲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们唏嘘不已。老师又以动听的歌声《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

见学生们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来,最后读起来时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是我从査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会。 其次,让孩子们去“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老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师的《口语交际:商量》中,几乎所有的场景何老师都是让孩子们来表演的。上课时,孩子们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们表现非常积极,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功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引领孩子去读书。在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中《穿越写作:》,张老师不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一直孩子们读自己的作品时也是有声有色。在吴勇老师的《苹果脱险记》中,吴老师诙谐幽默,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也是享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巧妙串联,是我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会努力进步,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也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名师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篇二】 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xx第十二中学参加了xx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