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考试
- 格式:docx
- 大小:18.14 KB
- 文档页数:7
最新最全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多套)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 A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的关系。
A、低相关B、高相关C、中等程度相关D、没有相关E、反比例( C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A、分散B、转移C、分配D、范围E、分心( C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E、对比性( C E )4、“一题多解”属于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敛思维E、求异思维( E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A、同步发展B、能力发展快C、能力发展慢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E、以上都错( ABC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隐性知识E、显性知识( A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ABC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学参考书E、直观教具( C D )9、新课改强调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C、师生共成长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DE )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谈话法C、练习法D、实验法E、实习作业法( BCD )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A、接受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E、机械学习( ABCDE )12、教学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E、课堂教学(ABCDE )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原则A、客观性B、全面性C、指导性D、科学性E、激励性(ABCD)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C、各种书面作业D、各种实际作业E、各种体育活动( ABCDE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ABCDE )1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坚持A、爱与严格要求结合B、爱与尊重、信任结合C、全面关怀学生D、关爱全体学生E、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ABC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D、因材施教E、教师的“教育机智”(ABC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向”是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E、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A )19、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语、数、外、生、地、史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ACE )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D、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CD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A、强化理论B、刺激一一反应理论C、潜意识D、人格三分法E、社会学习理论(AD )22、注意具有等特性。
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A.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B. 掌握基本学科知识C.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D.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答案:A2. 小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A. 民主、自由、平等、公正B.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C. 知识、能力、品德、健康D. 奋斗、勇敢、拼搏、创新答案:B3. 小学教师的职责包括:A. 传授知识B. 培养学生的兴趣C. 管理班级秩序D. 与家长进行沟通答案:A、B、C、D4. 小学教育的教学原则是:A. 以学生为中心B. 因材施教C. 循序渐进D. 知行合一答案:A、B、C5. 小学生的生活教育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安全教育B. 道德教育C. 人际交往教育D. 环境保护教育答案:A、B、C、D二、填空题1.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1)学科知识、(2)学习能力、(3)品德素养、(4)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答案:(1)基本 (2)综合 (3)良好 (4)健全2. 小学教育应注重发展学生的(1)思维能力、(2)创造力、(3)合作精神和(4)实践能力。
答案:(1)逻辑 (2)想象 (3)团队 (4)操作3.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1)感恩之心、(2)尊重他人、(3)诚实守信和(4)责任心。
答案:(1)谦虚 (2)关爱 (3)正直 (4)自律三、简答题1.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答: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其特点主要包括:- 教育对象为6-12岁的儿童,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初级阶段,需要注重启蒙教育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 课程内容以基础学科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储备。
-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创造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 教育方式以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为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形成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2. 如何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答: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小学学科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A.解释主义B.实证主义C.实验主义D.现实主义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解释主义。
参见教材P34。
本题知识点:研究方法类型下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2.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A.解释主义B.实证主义C.实验主义D.现实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参见教材P34。
本题知识点:研究方法类型下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3.关于广义的学前教育研究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包括托幼机构中的所有教育现象B.包括家庭、社区、国家、社会关涉学前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C.包括3岁以前的婴幼儿、新生儿、胎儿等所有的教育问题D.学前教育研究的内容都是微观的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前教育研究的内容广泛而深刻,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基础性又有应用性,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
参见教材P31。
本题知识点:研究方法类型下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4.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依据研究有无控制性,将方法分为()。
A.经验法与实验法B.历史法、描述法和实验法C.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研究D.观察法、调查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依据研究有无控制性,将方法分为两类,即经验法与实验法。
参见教材P35。
本题知识点:研究方法类型下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5.依据研究场所的不同,将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分为()。
A.经验法与实验法B.历史法、描述法和实验法C.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研究D.观察法、调查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依据研究场所的不同,将方法分为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研究。
参见教材P35。
本题知识点:研究方法类型下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为()。
A.方法论B.具体研究方法C.一般方法D.指导方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为方法论。
参见教材P32。
本题知识点:研究方法类型下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山东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认知学习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 :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观点的是()A :孟子B:孔子C:墨子D :苟子3、高中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 •职业道德信念B .为人师表C •班级升学率D.依法执教4、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
A :视象代码B :声象代码C :语义代码D :图式E :重视个别差异5、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教师申诉书后必须做出相关处理的期限是()A :15 天B :20 天C :30 天D :40 天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互补性7、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A :唐代C :清末D :新中国成立后8、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A:系统化B:专门化C:复杂化D:多样化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A :书写技能B:阅读技能C:写作技能D:心算技能10、瑞典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属于()类的典型作品。
A :成长母题B:爱的母题C:顽童母题D:自然母题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 :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12、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反复多次感知板书的内容,这体现了板书的A •提示作用B •强化作用C. 示范作用D •总结作用13、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中,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A :认知B:联结C:自动化D:内化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小学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A. 学习兴趣B. 学习态度C. 学习环境D. 学习习惯2. 在小学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 丰富的专业知识C. 强烈的自我表现欲D. 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 快速阅读B. 理解文本C. 记忆文本D. 创造性阅读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策略?A. 启发式教学B. 合作学习C. 重复练习D. 直接讲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2. 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3.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结构,教师应采用______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______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记忆。
5.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______能力,以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小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描述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扮演的角色。
3. 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小学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4. C5. D二、填空题1. 教学过程2. 自主学习能力3. 多样化4. 实验和探究5. 听说读写三、简答题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时给予正面反馈等方式实现。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
①分析②对比③归纳④概括⑤抽象⑥质疑⑦猜想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2.“现代教学论”是以()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杜威3.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完整,有鲜明的学科建设意图,影响巨大,学术界常把()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4.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的安排。
A.学科B.进程C.科目D.知识5.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A.基本B.主要C.重要D次要6.课程标准就是指()课程标准。
A.学科B.科目C.教学D.知识7.学科强调的是()。
A.分科的形式B.知识的内容C. 知识的分类D.分科的内容8.世界上最早的课程()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 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9我国古代学校课程()A七艺 B.四经五书 C.三百千千 D.三千千千10、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A人的发展B学科的发展 C教材的编制D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优化教学2.教学手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3、教学模式的结构?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 D D B C A B D C B二、名词解释题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三、简答题1、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2、答:(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3、答: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8分)1.()的诞生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XXX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XXX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3.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幼儿教诲B.中小学教诲C.高等教诲D.职业技术教诲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7.“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 )活动。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19.一个社会的教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诲发展状况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马克思主义教诲学在教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 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答案:D. 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2. 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 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答案:B.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 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答案:A.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4.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全面发展原则
B. 全面参与原则
C. 全面教育原则
D. 全面发展原则
答案:C. 全面教育原则
二、多选题
1. 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 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答案:A.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 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2.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全面发展原则
B. 全面参与原则
C. 全面教育原则
D. 全面发展原则
答案:A. 全面发展原则 B. 全面参与原则 C. 全面教育原则 D. 全面发展原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A. 学记B. 论语C. 大学D. 师说答案B;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解析: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 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 道德情感不深B. 道德意志不强C. 道德认识不足D. 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解析: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4. 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 1982年B. 1986年C. 2000年D. 2006年答案B;解析: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2006年;5. 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 创造性B. 长期性C. 示范性D. 复杂性答案B;解析: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6. 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C;解析:隐蔽观察是指被调査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被观察者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7. 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煤气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因此,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8. 在板书生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答案D;解析:不同颜色粉笔写出来的字,可以引发学生的感觉同时对比,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9.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答案B;解析:写作业和教师惩罚都是学生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产生的是双避冲突;10. 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下为概念,先学习四边形,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属于下位学习;11.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佛洛伊德答案B;解析: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12.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A.行为疗法B.艺术疗法C.认知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答案D;解析:冥想放松、方法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之一,它属于精神分析疗法;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A;解析:美国着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14.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循序渐逬原则答案B;解析:陶行知的比喻用在教学中,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15. 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D;解析: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的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16.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垂直组织B.横向组织C.纵向组织D螺旋式组织答案B;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17. 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A.教材B.教案C.教参D.教科书答案A;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题干所描述的教学资源属于教材;18. 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A.陶冶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答案C;解析: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法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实现;19. 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D;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自身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20.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C;解析: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的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观念;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参考答案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4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22.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参考答案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学的活动;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第三,文字的出现;23.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参考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一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 材料: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参考答案1理想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材料中学生认为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种唯一理想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造成这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体力劳动者要低于脑力劳动者,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必须考上大学才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才能成为人上人;其次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校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社会只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最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在社会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家长不得不强迫孩子学习考上大学;这样片面的理想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首先繁重的课业要求超出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丧失;其次很多儿童无法对自己及时作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最后儿童只成为了学习和升学的机器,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2针对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理想;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学生的理想总是通过对一些具体事情的向往或态度表现出来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态度和倾向,加以梳理,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第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由于学生年龄、经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因而对理想的认识也有差别,教师要从高处着眼,从现实基础入手,积极地促使学生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奋进;第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板起脸孔谈理想;教师在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第四,以德启智,德智相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教师在曰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把理想前途教育与各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渗透积极向上,正确的理想教育;25. 材料: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2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参考答案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造故事和问题创设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孙老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这样新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第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向学生提供充分参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教学的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教育教学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2024年(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参考答案:D解析:品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组成,其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是道德情感。
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参考答案:B解析: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十三大又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O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B、遗传素质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B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遗传素质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4.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德育中心C、集体中心D、教育中心参考答案:C解析: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对人的因素不够重视,班级工作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只看学生的分数不看学生的发展。
“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认为学生对集体的喜爱、期望、归属感、团结性与作业水平及学习成绩相关,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
5.弗洛伊德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OA、痕迹消退说B、同化说D、动机说参考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动机说。
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6.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力D、分化概念参考答案:D解析:变式指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可以分化概念,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题附答案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每1分,共15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能力培养”和形成“素质提高”的过程。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三个目标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精选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和技能。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五个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知识掌握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艺术欣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6、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7、《纲要》规定: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职业发展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
8、《纲要》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合作的过程。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1分共7分)9、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
(√)12、今天的研究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13、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多元智能理论是德国的心理学家XXX提出来的。
(×)15、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本校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本的教材。
小学生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社会化过程答案:C2.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教授科学知识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C. 发展学生智力D.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独立性弱D. 逻辑思维成熟答案:D4.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A. 忽视差异,统一要求B.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C. 只关注优秀学生D. 只关注后进生答案:B5. 以下哪项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会影响D. 个人努力答案:B二、多选题6.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A. 专业知识B. 爱心与耐心C. 良好的沟通能力D. 严格的纪律要求答案:A, B, C7.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方面?A. 情绪管理B. 人际交往C. 学习策略D. 自我认知答案:A, B, C, D8. 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游戏化教学B. 小组讨论C. 机械记忆D. 探究式学习答案:A, B, D9.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A. 课堂教育B. 家庭教育C. 社会实践D. 媒体宣传答案:A, B, C10. 小学教育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发展?A. 考试成绩B. 行为表现C. 创造力和想象力D. 团队协作能力答案:B, C, D三、判断题11. 小学教育只需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错误)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对任何学生有偏见。
(正确)13.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成不变的,不需要特别关注。
(错误)14.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没有作用。
(错误)15. 小学教育的评价应该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
(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教化理论综合(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 (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公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 加涅提出的学习效果,即学习类型不包括( )。
A.才智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心情因素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这段话出自下哪篇文章?( )A.《高校》B.《中庸》C.《论语》D.《学记》4. 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5. 以下属于教化本体功能的是( )。
A.人的培育功能B.人口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6. 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 )。
A.位置记忆法B.死记硬背C.缩简和编歌诀D.语义联想法7. 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闻到香味,就会有“望梅止渴”的反响,这是一种( )。
A.非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生来的反射8. 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
这是( )。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9. 及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将来的想象,所创建的是人类所期望的将来的事物形象。
这是一种( )。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建想象D.梦想10.学习爱好、求知欲属于什么动机?( )A.外部动机B.内部动机C.远景性动机D.协助性动机11.我国第一本《教化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 )年编写的。
A.1903B.1908C.1913D.192412.对人的开展起着确定性作用的是( )。
A.社会理论B.遗传C.教化D.成熟13.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及学问,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小学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促进经济发展D. 提高个人素质答案:B2. 小学教育在学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
A. 基础教育B. 专业教育C. 高等教育D. 职业教育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教学原则?()。
A. 启发式教学B. 循序渐进C. 题海战术D. 因材施教答案:C4.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A. 忽视差异,统一要求B. 强调差异,区别对待C.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D. 扩大差异,分类教学答案:C5.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教学方法?()。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填鸭式教学D. 合作学习法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小学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最后,小学教育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的任务,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描述一下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首先,它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其次,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再次,启发式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后,它还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3. 为什么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
在小学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卷)和答案解析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题与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高相关的关系。
(B)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分配。
(C)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C)4、“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
(C)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同步发展。
(A)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ABC)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A)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
(BC)9、新课改强调师生共成长和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CD)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法、实验法、实作业法。
(CDE)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研究方式主要有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
(BCD)12、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教学、课堂教学。
(ABCDE)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指导性、科学性、激励性的原则。
(ABCDE)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际作业。
(ABCD)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ABCDE)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性,但却被判为零分。
另一个问题是“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
”老师惊讶地问:“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
”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现实的回答。
但老师仍然认为它是错误的。
分析:①类似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只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择校:小学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家长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学对孩子的教育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让我们来看看你对小学教育的了解和判断力。
选择题:1. 小学教育的最基本目标是:A. 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B.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C. 增强学生的体能水平D.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2. 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是:A.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中心B. 以符合社会需求为中心C. 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D. 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中心3. 小学教育的教学重点是:A. 学科知识的传授B. 个性发展的培养C. 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D. 学生的职业规划4. 下面哪个原则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A. 基础理论为基础B. 学生为中心C. 教材为纲D. 教师为主导5. 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是:A. 课堂教学B. 作业完成C. 自主学习D. 考试准备判断题:判断以下教学行为是否属于小学教育的好方法:6.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观点。
7. 教师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鼓励学生背诵和死记硬背。
8.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
9.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10. 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解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1. 请举例说明小学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2. 你认为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以上是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的全部内容。
希望你认真仔细地回答每个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
祝你好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20(总分91,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______。
A.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C.校本教材 D.教学参考书2.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3.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常用于______。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4. 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__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5.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要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这描述的是学生观中的( )。
A.整体观 B.发展观C.教学观 D.教材观6.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______。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7.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成分中的______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A.本我 B.忘我 C.超我 D.自我8.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9. 要实现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其主要途径是( )。
A.口耳相传 B.教育C.文字 D.媒体10.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科夫11. 教育要结合人的个性发展,做到( )。
A.循序渐进 B.防微杜渐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12. 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
A.古尔曼 B.加德纳C.斯腾伯格 D.皮亚杰13. 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 )。
2023年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含答案教育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小学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制约其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教育部决定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
以下是2023年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B. 实施素质教育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答案:C2. 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A. 有爱心、有耐心B. 责任心、公正C. 专业能力、创新思维D. 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答案:A、B、C、D3. 在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哪个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A. 惩罚制度B. 奖励制度C. 激励制度D. 纪律制度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教师的角色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答:小学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引领者。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的角色包括:知识传递者、指导者、启发者、评价者和榜样等。
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是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2. 简述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答:小学教师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具备良好的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别化教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有效地进行交流;具备创新思维和反思能力,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
三、论述题请简述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答: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其次,将创造性的任务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再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来激发彼此的创造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岀自()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答案】B。
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岀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岀,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
解析: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
解析: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
4. 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 1982 年B. 1986 年C. 2000 年D. 2006 年【答案】B。
解析: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2006年。
5. 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答案】B。
解析: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
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6. 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C。
解析:隐蔽观察是指被调査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被观察者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7. 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
解析:煤气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因此,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8. 在板书生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岀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答案】D。
解析:不同颜色粉笔写岀来的字,可以引发学生的感觉同时对比,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9.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答案】B。
解析:写作业和教师惩罚都是学生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产生的是双避冲突。
10. 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
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下为概念,先学习四边形,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属于下位学习。
11.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佛洛伊德【答案】B。
解析: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12 .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得岀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A.行为疗法B.艺术疗法C.认知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答案】D。
解析:冥想放松、方法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之一,它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13.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岀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A。
解析:美国着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
14. 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
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循序渐逬原则【答案】B。
解析:陶行知的比喻用在教学中,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15. 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该目标属于()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D。
解析: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的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
16.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垂直组织B.横向组织C.纵向组织D螺旋式组织【答案】B。
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
17. 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A.教材B.教案C.教参D.教科书【答案】A。
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题干所描述的教学资源属于教材。
18. 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A.陶冶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答案】C。
解析: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练习法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19. 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
这种评价属于()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D。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以自身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20. 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
这种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C。
解析: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的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观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参考答案】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 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岀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 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4) 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2.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学的活动;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岀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第三,文字的出现。
23.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岀的基本理念。
【参考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一)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 材料:某小学四⑶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
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
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参考答案】(1)理想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材料中学生认为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种唯一理想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造成这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体力劳动者要低于脑力劳动者,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必须考上大学才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才能成为人上人;其次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校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社会只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最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在社会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家长不得不强迫孩子学习考上大学。
这样片面的理想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首先繁重的课业要求超岀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丧失;其次很多儿童无法对自己及时作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最后儿童只成为了学习和升学的机器,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