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常德市武陵区教师招聘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2011常德市武陵区教师招聘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2011常德市武陵区教师招聘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2011常德市武陵区教师招聘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2011常德市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公共知识部分

选择题(10*1’)

1、“孟母三迁”指()影响学习。

A、遗传

B、环境C。。。。。。。

2、提出发展教育学的是()

3、

填空题(10*1’)

我国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

湖南首次提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在年。

4、把所有方案都写下来,逐一尝试的方法是方法。

5、看到小鸟的样子制造飞机,这是方法。

问答题(2*5’)

教师怎样教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用归因理论来评价自己?

影响学习的迁移因素有哪些?

专业知识部分

一、选择题

字音题。只记得浸渍(zì)锱铢必较(zī)

字形题。哀声叹气(唉)筋疲力尽,开始我以为是错的,可是刚刚在网上查了一下,却是对的。

成语题

病句判断题

二、文言文阅读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②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消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③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④,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子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讁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⑤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②杜公:即杜衍,曾任宰相,参与“庆历新政”。③韩、李:指韩愈,李翱。④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⑤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等,皇裕初年被起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其可无恨恨:怨恨B.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见:发现

C.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稍:逐渐D.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革:革除

2、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的是()

A、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B、公其可无恨吾其还也。

选A还是选B啊~~~~~~~~好折磨人啊~~~~我觉得都是对的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其文如“金玉”、其人乃“特立”的一组是()A.弃掷埋没粪土,不能消蚀

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B.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

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C.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排挤他欲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

B.本文回顾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天圣年间,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这种文章为“时文”;后来皇帝忧虑“时文”的弊端,下诏书讽刺学习写“时文”的人,并明令禁止写作“时文”,那股风气才渐渐消失了。

D.苏子美的政敌利用苏子美“酒食之过”攻击他驱逐他,主要目的不是陷害苏子美,而是借此打击与其有关联的新政推行者,不过,这些受排斥的人后来都被保全下来,得到重用,只有苏子美不幸死了。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中国式的生命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理解含义

杰出的生——& 。

杰出的死——。

2、说说你对“中国式的生命”的理解。

3、谈谈你对“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后面还有一句什么伟大的名族伟大的人)”的理解。

4、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搜出来的原文里没有。大概意思就是说动物都在猎人的逼迫下选择了死,然后再讲了差不多类似的一个中国人的故事。问题是这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诗词填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望海潮》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诗词赏析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从“景”和“情”的关系,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文

某当官的去旅游,遇到某位大师,大师说,现代人忙着赚钱,忙于各种事物,忙于娱乐,忙于旅游。。。。。。。。。人应该每天都抽一点时间“和自己在一起”。

以“和自己在一起”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今天去考试,早上好大的雨,全身都湿透了。快要冷死了,回来睡了一觉有些题目就不记得了,尤其是教育学那一块记得的比较模糊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 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厉 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 )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C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写作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 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十套)

真题1 2009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D;2、A;3、C;4、C;5、D。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2、√。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全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准考证号和姓名完整填写在规定的密封栏目内,否则视为废卷。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分) 1.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依据来设计课程,这类学者倾向把课程看 作是()。 A.知识 B.活动 C.经验 D.学科 2.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4.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创者,针对这一想法,他的论述为()。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 D.禁于未发 5.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 倡导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6.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7.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8.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9.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0.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1.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 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2.辩证逻辑思维已占据优势地位的时期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3.在教学策略里,情境教学是一种()。 A.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策略 B.以教材为主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教学 D.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 1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或方法,而应结合自己的学生、教材及 本人特点来借鉴,并加以运用,也就是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劳动 具有()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协作性 D.创造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订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 考 证 号 姓 名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大全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大全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说明: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A.阔绰(chuò)倔强(jiàng)无边无垠(yín) B.挟(xié)持提(tí)防斤斤计较(jiǎo) C.塑(sù)造胆怯(qiè)不偏不倚(yǐ) D.寻觅(mì)哽咽(yè)骇(hài)人听闻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A.凯歌凯旋 B.轻捷捷报 C.修长修葺 D.处决处所 4.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 (4)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清脆赞赏崇拜打量 B.清脆称赞推崇打量 C.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A.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6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1)韩愈(2)白居易(3)王安石(4)陶渊明(5)《陋室铭》(6)《岳阳楼记》 (7)《记承天寺夜游》(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2)(3)(5)(6) B.(3)(4)(7)(8) C.(1)(4)(6)(7) D.(1)(2)(5)(8) 二、默写(共5分,任选其中5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2、,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3、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C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A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及时而教”(在好的时机教书)。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D 【解析】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D 【解析】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D 【解析】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D 【解析】略。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D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 ——来自江西心成教师整理,关注公众号:xincjs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也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如“中小学教师”就是5 个音节。 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如“领”“导”连看念,听起来像是“零导”。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如“书”就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u 。”,词汇意义是“书本著作”。 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每个词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如“宽”有“距离大”“使松缓”“不严厉”“宽裕”等多义项 2. 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下列属于舌面音的是()。 A:j 、q 、x;B:b 、p 、m;C:g 、k 、h ;D:z 、c s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山”“乃,,这三个字都是三笔画 B.“肺”字的第五笔是“横” C.“凶”字的第三笔是“竖折” D.“稻”字的第十三笔是“横折” 4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骇异言简意赅 B.笨拙相形见绌 C.暗淡黯然失色 D.澄澈合辙押韵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C.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D.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6 .下列各组短语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露珠晶莹敬畏生命精力充沛 B. 打量一番红得发紫逍遥法外 C. 改革开放报纸杂志心情愉决 D. 雄伟壮丽热爱工作调查研究 7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a)尴尬颔首低眉(han)浮想联翩 B.煞白(sha)造型忧心忡忡(chong)恼羞成怒 C. 捯气(dao)琐屑藏污纳垢(gou)在劫难逃 D. 慰藉(jie)家醅日薄西山(bo)睡眼惺忪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合义。 C.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D.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篇课文,一道练习,就是语文学习之旅中千里之行的一小步,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在召唤看你。 B.低调的人深藏不露,从不盛气凌人,懂得时常反思自己。 C. 与他人发生争执时,你应该身临其境地为对方多想下。 D. 《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讲述了书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停下开创新文化。

长沙市雨花区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精品文档 2016年长沙市雨花区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è)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辩证法大相径庭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 B.情趣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 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重要 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重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5.(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特训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第二节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 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文言实词与虚词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第四节古诗词鉴赏 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现代汉语第二节汉字第三节词汇 第四节句子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第三章文学概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二节文学活动第三节文学创造 第四节文学作品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 第五章写作基础 第一节写作概述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 第六章中外文学史 第一节中国古诗词赏析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题点睛 语文课程是()与人文性的统一。 A. 工具性 B. 思想性 C. 政治性 D. 情感性 【答案】A 【名师点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答案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A。解析:B项,“傲游”的“傲”应改为“遨”;C项,“靡烂”的“靡”应改为“糜”;D项,“舍身取义”的“身”应改为“生”。 3.【答案】D。解析:A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不能用于形容自然风景。B项,“行云流水”通常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句中用“行云流水”形容时间的流逝,不妥,可改为“白驹过隙”。C项。“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而句中表达的意思是天气炎热,故用于此处不妥。D项,“惨淡经营”意为苦费心思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地从事某项工作或事业。句中运用这一成语形容在人手不足的困境中维持航空公司的日常工作,恰当。 4.【答案】C。解析:A项,状语位置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修饰的动词应该是“承办”而不是“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在“宣布”的后面。B项,成分缺失,“增加”的应该是“得糖尿病的危险”。D项,语序不当,“昨天”这一时间状语应该放在“在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前面。 5.【答案】B。解析:A项,“缺”“地”为形声字,“武”为会意字;B 项,三个字都为形声字;C项,“浅”“感”为形声字,“有”为会意字;D项,“利”为会意字,“赏”“教”为形声字。 6.【答案】C。解析: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李贺是中唐时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不属于边塞诗人。 7.【答案】D。解析:《白石道人诗说》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诗歌创作理论著作。 8.【答案】D。解析:“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刘半农、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D项,郁达夫是“创造社”的成员。 9.【答案】B。解析:《南行记》是著名作家艾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0.【答案】A。解析: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11.【答案】C。解析:文选型语文教材是指以所选范文为主体的一种教材类型,而《国文百八课》则是以文话为中心,依据文体构建单元体系,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以理论、运用为序将知识系统化、操作化的语文教材。故C项“文选型语文教材”的说法有误。

江西2014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江西省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解析 欧阳洵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A.对峙(zhì)沉湎(miǎn)鞭挞(tà)惴惴不安(zhuì) B.蹒跚(pán)狡黠(jiǎ)市侩(kuài)饮鸩止渴(zhèn) C.愤懑(mèng)商榷(què)游说(shuì)瞠目结舌(chēng) D.湍急(tuān)执拗(niù)笑靥(yè)万象更新(gèng) 2、下列属于单体字的是(B) A.烂漫 B.善良 C.方圆 D.摧毁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D) A.模型、炫耀、笨绌、孜孜不倦 B.诸侯、漫骂、鞭笞、向隅而泣 C.掂量、瞻仰、恣态、首屈一指 D.和睦、诀窍、讴歌、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 A.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B.他读过诗塾,年长后外出创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了做了信课。 C.绿荫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定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D.阅读对一个人成长,对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形成所起的中重要作用是不可名状的。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是(B) A.积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C.努力建设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程 D.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7、有关综合性学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B.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C.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是有现代社会的学弟特征 D.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重点提供。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 ()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 是() 3、△+□+□=44 △+△+△+□+□=64 那么□=(),△=()。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 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 ()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 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 ( )

A、合数 B、质数 C、偶数 D、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A、长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20 B、1/16 C、1/15 D、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3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 A、2 B、4 C、6 D、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 根。 A、208 B、221 C、416 D、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 ) A.十进分数 B.分数 C.真分数 D.假分数 8、() A. -2 B. 0 C. 1 D. 2 9、如果曲线y=xf(x)d 在点(x, 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 A. y=x3-2 B. y=2x3-5 C. y=x2-2 D. y=2x2-5

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试题

2014年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认定考试 初中语文试题 一、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乐府的名称始于,为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规模较大。它也指官署 采集、创作的乐歌,后来可以入乐的诗歌也称乐府。 2.关汉卿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也是最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他的散曲现存小令57首,最有代表性的是。 3.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就是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内容大体分写景、、记事三类。 4.由于汉语语音音节简明、以元音为主和有声调变化的音乐性特点,形成了汉语注重音律,讲究用韵和谐和的传统。 5.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矢交坠兮士争先。 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对如今教育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7.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教育思想。 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 9.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10.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 与的统一。 Word格式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 母填写在试题中的括号内。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正确的一组是() A.揖.让(yī) 山岚.(lán)彤.云(tóng)满腹珠玑.(jī) B.阆.苑(làng)盛馔.(zhuàn)敛衽.(rèn)未雨绸缪.(miù) C.遒.劲(qiú)毗.连(bǐ) 盥.洗(guàn)鸢.飞鱼跃(yuān) D.翰.墨(hàn)睿.智(ruì) 奶酪.(luò)撑天拄.地(zhǔ) 1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归根到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13.与下列课文有关内容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犀粪蜣》——《昆虫世界》——法布尔——法国 B.《小雁鹅》——《所罗门王的指环》——劳伦兹——俄国 C.《论友谊》——《培根随笔选》——培根——英国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莫泊桑——法国 14.下面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的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 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 ④③⑥⑤①⑦② Word格式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________________、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1903年颁行的《________________》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好懂、有用________________。 9、作文指导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意、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各地真题试卷练习

2011年佛山禅城区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一、选择题(1.5*20=30) 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学校事故处理办法等,有部分教育时事题 1.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所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劳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针对传统课程内容的 5、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在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素质教育、新课改 8、十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家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9、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七大提出的) 1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12、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型教师特征的是()。案例分析题,挺简单的 13、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恰当地概括为()。不肯定 14、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素质是()。案例分析,不肯定 A 爱玩电子游戏 B考试老是看错题 C不爱和同学交往 D总是写错别字 15、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不良行为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群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行为,这一现象的恰当解释是()。案例分析,好像是从众 16、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恰当的安排是()。做过的,先有行为,后有强化。以前外公都是这样激励我考试考第一的,看来外公也是一个激励高手 17、下面哪个报告具有学习评价意义?不肯定 18、表扬的使用原则?我是选择一有进步就表扬,不知道对不 19、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应该是()不肯定,但觉得应该会对的 二、判断题(一题一分)15分 15道。都是客观题判断,比较国家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等等,不难 三、简答题(5分*4题=20分) 1、谈谈你对当前强调“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理解 2、怎样衡量教学是否有效?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2016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10分钟试讲稿

2016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10分钟试讲稿(回忆版) 《老王》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有这样一位女作家,她才华横溢,心地善良,无论人品还是文品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她的笔下有这样一位小人物,生活极其艰难困顿,但却善良无比,他是谁呢?对,老王。今天就让我们随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一起走进《老王》。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题和作者。(板书老王) 二、检查字词和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来检查预习。请一位同学来读大屏幕上的字词。注意伛偻的伛的读音以及取缔的缔和愧怍的字形。再请同学们排火车方式读字词,真不错。字正腔圆,响亮有力。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们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早年留学英法,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妻子,文中的她遇见老王时,正是文化大革命下放到干校学习,自己处于人生低谷。今年6月份去世,享年105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要的几件事。 好,你来说。 板书序号。住处送水送钱先生上医院取缔三轮车后的生活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这所有的都突出了老王的什么品质:善 (板书“我”善老王善字有箭头小事) 四、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看看作者是如何匠心独运、用优美细腻传神的笔触来表现老王的善呢?用圈点批注勾画法,开始。 刚才巡视了一下,从同学们自信的表情上知道大家都有答案了。好的,第一小组,你来说。哦,你找的是语言描写。请同学们来分角色演读,一人读,2人演。“我送钱先生看病,

不要钱”“你还有钱吗?”“我不吃”“我不是要钱”传神的语言写出了老王的实在善良,为他人着想。非常好。还有不同答案吗? 你说,你找的是外貌描写。好的第一段。我们给他做张名片吧,“瞎眼、人力车夫、破房子、生病、有两个侄儿。”这里写出了老王什么特点,对,困顿。 还有吗?好,你说。“直僵地镶在门框里,像棺材里倒出来。”这里体现的是他非常的病弱。请同学们带着理解再读一遍这句话。 五、总结拓展。 文章的作者自己处在人生的低谷,但还是尽所能地帮助了老王,为什么还说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人的愧怍呢?”请大家课后思考。 这节课,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好,你说,学了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你说,学了关心帮助他人的大爱。你说,学了细腻传神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大家都说得非常好,用善良去体察善良,是双向的善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要多关注周围的弱势群体,尊重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我们要从我做起,共同构建人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和谐社会。今天的作业,写篇随笔《我眼中的善良》。下课,试讲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