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社区照顾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4
社区照顾工作计划范文一、引言社区照顾工作计划是为了提供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以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日常生活和护理需求。
该计划旨在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区照顾工作计划的内容和执行方法。
二、目标与目的1. 目标:- 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区照顾服务,满足不同年龄和需求群体的需要。
- 促进社区内部相互帮助和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和亲密关系。
- 加强社区成员的生活技能和健康意识,提高社区整体素质。
2. 目的:- 提供长者、残障人士和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照料。
- 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建立支持性社区网络。
-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技能和健康知识。
三、计划内容1. 设立社区服务中心:- 在社区内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信息咨询、健康服务、康复辅导等服务。
- 中心设立多功能活动室,举办各类培训、康复和互动活动,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 建立志愿者队伍:- 招募志愿者,通过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提供专业、友好的服务。
- 志愿者分为不同的团队,负责不同的照顾和服务内容,确保服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3. 提供照料服务:- 为长者提供定期家访、个别护理和生活协助,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 为残障人士提供上门护理、协助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为单亲家庭提供儿童看护和教育辅导,减轻他们的家庭压力,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
4. 开展社区活动:- 举办各类康复训练、养生讲座和健康检查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 组织社区聚会、户外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日等,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开展技能培训班、亲子活动和文化节庆等,促进社区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执行方法1. 指导与监督:- 由社区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负责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 定期巡查和评估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改进和优化服务内容。
2. 合作与协调:- 与社区医院、康复机构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提供综合性的社区照顾服务。
社区护理教案第九章社区伤残者的康复护理5篇第一篇:社区护理教案第九章社区伤残者的康复护理第九章社区伤残者的康复护理【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护理的实施原则及基本方法2.使学生掌握残疾人和疾病后遗症的社区康复护理措施【教学重点】1.社区康复护理的实施原则及基本方法2.残疾人和疾病后遗症的社区康复护理措施【课程类型】新知识理论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结合提问、社区案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讨论教学【教具】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第九章社区伤残者的康复护理第一节社区康复护理概述一、基本概念(一)康复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少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二)社区康复在社区的层次上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是利于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具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三)社区康复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就是在康复医生及护师(士)指导下,在社区的层次上,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依靠社区内的护理人员及残疾者家属、遵循现代医学所倡导的全面康复的原则,对社区的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护理。
二、社区康复护理的对象和内容(一)对象1、残疾人2、慢性病病人3、老年人(二)内容1、社区康复护理评估2、做好社区残疾预防工作3、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4、为残疾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照顾5、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训练6、预防残障加重,促进功能重建7、心理护理8、协助政府建立和完善各种特殊教育系统9、组织残疾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10、协调好康复组各成员之间的关系11、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员三、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与实施原则(一)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1、从社区出发2、社区康复护理服务局限3、提供整体全面康复护理4、社区康复护理需主动参与、注重功能锻炼5、社区康复护理的广泛性和自主性(二)社区康复护理的实施原则1、尊重患者的原则2、安全为主的原则3、全面整体护理的原则4、患者主动参与的原则5、早期预防、早期介入原则6、注重实用和功能重建原则7、持续性原则四、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一)运动疗法1、医疗体操2、增强耐力的运动训练(二)物理疗法1、光疗法2、电疗法3、超声波疗法4、磁疗(三)作业疗法(四)针灸疗法(五)推拿按摩疗法(六)心理疗法(七)语言疗法第二节社区常见病伤残病人的康复护理一、残疾人与疾病后遗症的社区康复护理(一)残疾人的康复护理1、残疾分类(1)病损或功能形态障碍(2)失能或个体能力障碍(3)残障或社会功能障碍2、残疾的分级法(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一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依赖他人照顾,上肢严重功能障碍二级在他人帮助下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上肢中度功能障碍三级生活基本能自理,上肢轻度功能障碍 2)行动一级完全不能独立行动,下肢严重功能障碍二级在他人辅助下可以行动,利用轮椅能做部分活动,下肢中度功能障碍三级基本上能独立行动,使用不行辅助器或轮椅能在无障碍的地方充分活动,下肢轻度功能障碍(3)排泄功能一级大小便失禁,经常溢尿及溢粪二级在别人帮助下,能处理大小便,偶有尿床及溢粪现象三级基本上能自理及控制大小便,不妨碍社交及工作。
社区照顾工作计划范文一、计划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居民对于健康、安全、文化和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社区照顾工作计划的制定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计划目标1. 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精神。
3. 促进社区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4.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给社区中的弱势群体。
三、服务对象本计划主要针对以下几类社区居民:- 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文化娱乐等活动。
- 儿童和青少年:组织教育辅导、兴趣小组等活动。
- 残疾人士:提供生活辅助、康复指导等服务。
- 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救助、就业指导等支持。
四、主要活动1. 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
2. 文化交流活动:举办社区文化节、书画展览等。
3. 教育辅导项目: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课后辅导和兴趣培养。
4. 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志愿者团队,开展环境清洁、助老扶幼等活动。
5. 社区互助平台:建立社区互助网络,鼓励居民相互帮助。
五、实施步骤1. 调研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
2. 制定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预算。
3. 资源整合: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整合资源。
4. 宣传动员:通过社区公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计划,动员居民参与。
5. 活动执行:按照计划执行各项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6. 效果评估:定期收集反馈,评估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改进。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 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助精神得到加强。
- 社区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居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 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社区的包容性得到提高。
七、结语社区照顾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社区居民、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的社区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社区照顾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和目标社区照顾工作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照顾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社区照顾工作计划的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照顾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任务1. 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需求和支持程度,并建立居民档案。
2. 针对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照顾计划。
例如,为老年人提供特殊的生活照顾和健康监护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和辅助设施支持;为单亲家庭提供家庭照顾支持等。
3. 定期开展社区照顾活动,包括生活技能培训、健康咨询、心理辅导等,提高居民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4. 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义工服务。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照顾工作,共同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5. 搭建社区服务网络,整合社区资源,与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居民提供照顾服务。
6. 实施定期的监督和评估,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效果,不断优化社区照顾工作。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一个月):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建立居民档案,总结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支持程度。
2. 第二阶段(三个月):制定不同居民群体的照顾计划,并开始实施。
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和健康咨询活动。
3. 第三阶段(六个月):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社区义工活动。
与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搭建服务网络。
4. 第四阶段(十二个月):进行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社区照顾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资源保障1. 人力资源:组建专业的社区照顾团队,包括社工、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等。
吸纳志愿者参与社区照顾工作。
2. 财政支持:向上级政府申请经费支持,确保社区照顾工作的顺利实施。
3. 物质资源:购置必要的照顾设备和康复器械,改善社区照顾的硬件条件。
4. 组织支持: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团体等建立密切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协助。
五、预期效果和评估标准1. 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照顾需求得到满足。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理论和实践张学泰导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顾的问题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世界性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速发达的工业社会,使人均寿命有了显著增长。
随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1999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首次达到了10%,这就意味着全世界的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已进入了老年型阶段。
至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
虽然目前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比例(20%)高于发展中国家(9%),但发展中国家从年轻型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的时间将大大缩短,预计在未来25年里,全世界75%的老年人口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由于近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死亡率的迅速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近1.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0%,而且,从2010年到2040年,中国的人口为高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这样的老龄化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照顾问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不断增长的人均寿命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庞大的老龄人口全体也确实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大量的社会福利与照料服务,因此也常常被政府部门视为一种负担。
从70年代开始,在几次经济危机时期,欧洲及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府都表达了对老龄人口的忧虑。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服务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在老年人照料问题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开始反思以前那种大型院舍式照顾的问题,并开始支持一种“属地养老”的原则,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障碍或患病的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照料,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自己社区的、类似“老人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料。
第九章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一、社区照顾的历史、理念及目标(p138)●●(一)社区照顾的缘起与发展背景(p138)1、社区照顾的缘起(p138)(1)“社区照顾”(儿童院、老人院、精神病院等福利院)起源于英国,有50多年的发展史。
(2)英国的社会脉络(政治、经济、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变迁)对社区照顾的发展构成了直接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经验。
(3)1945-1970年英国福利国家建构中的社工模式2、社区照顾的发展背景(p138)(补充书上的观点)(1)大型照顾机构的兴起-工业化导致家庭结构削弱,使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办大型福利机构;-在英国等福利国家,建立许多大型福利院(将孤儿、贫困儿童、精神病人、残疾人、老人集中在院舍实施照顾),与原社区生活相分离。
(2)对大型照顾机构的反思(二战后的“反院舍化”运动)“院舍照顾”在20世纪20-50年代逐渐显露其弊端:-福利院人员对服务对象不尊重(2500名身心障碍者被迫结扎);-福利院的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心理成长(孩子被虐待);-禁止服务对象(精神病患者)外出,长期住院照顾产生了非人性化后果及“福利依赖”(剥夺自主与选择权),使对象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能力;-福利院行政管理的官僚化及服务昂贵上述问题,使人们去探索另外一种照顾模式:回归社区,让对象尽量在家里或社区中正常生活。
如此,从院舍照顾到社区康复/社区服务的提出,孕育了社区照顾的理念。
(3)50年代初期,社区照顾开始的动机-“正常化”的强调-要正常化,需要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熟悉人群及正常交往机会;-由小型的、社区型的机构取代大型机构;-服务对象在原来生活的社区与家庭中,得到专业人土的支持与照顾(包括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与非正式系统的照顾)。
(3)1960年,英国政府倡导发展“正常化”的“社区照顾”政策,并成为世界潮流。
●●(二)社区照顾的定义与基本理念1、社区照顾的定义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与精神有需要的人(即传统的案主-如老人、残障儿童、精神病人等,及家庭中的照顾者-如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的子女、智障儿童的家长等),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以协助服务对象过正常的生活。
可以从四个不同层次来理解“照顾”:(1)行动照顾。
如起居饮食照顾、打扫住处、代为购物等;(2)物质支持。
如提供衣物、家具、现金及食物等;(3)心理支持。
如问候、安慰、辅导等;(4)整体关怀。
如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给予支援等。
2、社区照顾(英国)的分类与理念(p139精要总结)(1)70年代以前,在社区内接受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以服务对象需求为考虑,国家福利承担此种照顾责任;-在区内建小型机构或住所,接受专业人士照顾(右派批判)。
(2)70年代以后,由社区负责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新保守主义者削减福利开支,服务责任重心交由个人、家庭、社区;-由非正式照顾网络(家庭、朋友、邻居、区内志愿者)提供服务时,也体现了社区的人文关怀、社区人的归属感。
3、社区照顾的多重内涵与本质(p140扩展)(1)从现象上看,是纠正大型院舍对案主照顾负面影响的产物;(2)从社会思潮看,理念受到了此时期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3)从福利政策变化看,也受到福利国家来自财政与经济重负的直接影响。
(4)从本质看,社区照顾不仅要减少福利院的数量,也不是要用非正规服务来填补需求缺口,而是要重新确立社区地位,发扬社区互助精神,建设互尊互爱的社群生活。
●●(三)社区照顾的基本假没(p140)1、案主生活的原环境优于机构的环境(p140)-长期的院舍照顾会导致案主的个人生活能力下降;-让案主生活在原环境,尽可能过正常生活(自主性与潜能的提升),有利于个人能力保持及身心康复。
2、社区可有效利用非正式资源对案主予以支持与照顾(p141)-个人、家庭、社区蕴涵着丰富的社区照顾资源;-志愿团体可将社区内疏远/松散的资源连接及使用;-实现政府与非政府服务团体、民间及市场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使正式与非正式照顾系统互补,有效满足有需要的人士,达致理想与关怀的社区生活(引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意识)。
●●(四)社区照顾的目标(p141)源自“关怀社区的照顾”的五个理想,可以看作是社区照顾的目标1、新公民社会意识(p141)重建新公民社会意识,即令居民参与义务工作,构建互助互爱的社区关系,以抗衡市场化引发的个人主义的疏离与孤立文化(社区解体)。
2、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p141)不是家居照顾取代院舍照顾,而是正规与非正规服务结合,有效服务。
3、帮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p141)协助案主正常融入社区,使其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社交关系。
4、让案主“参与表达”其意愿,并承担倡议者角色除提供照顾外,还使案主表达其需要(自主性/主体性/人文性)5、建立理想与关怀的社区(p141)途径:志愿者团体在社区内形成有效的支持网络,将松散资源连接,通过居民参与来发展自我潜能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五)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社区照顾并不排斥某些情况下服务对象需要进入福利院,但其目标则是协助对象正常融入社区,让其选择自主的生活方式与社交关系。
2、强调社区责任社区照顾的发展是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下一种服务方式的改变,即由过去政府为主提供资源与服务,改变为“政府、营利机构、志愿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共担责任,以更好回应有需要的人士。
3、强调非正规照顾的作用认为社区内存在许多人际关系网络/非正规照顾网络(如家庭的困难帮助、亲朋的情感支持、邻居的紧急照应等),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重要的精神、物质、就业方面的支援。
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社区照顾的过程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关怀性的社区,为此:-政府要协助社区推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帮助与关怀有需要人;-区内正式服务机构要将疏离与松散的网络有效联结,令案主在参与社区活动中发挥其潜能。
二、社区照顾的任务与策略(p142)●●(一)社区照顾的任务(p142)社区照顾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服务模式1、将区有特殊困难而自己解决、并需要长期照顾的案主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p142)(1)出院老人、伤残人士、精神病康复者等返回社区的照顾与支持。
(2)运用“照顾管理”工作模式,来制定需求满足的介入计划及协调相关支持网络系统。
2、让有困难的居民所需要的家庭照顾社会化,减轻家庭负担(p142)(1)将案主的医疗、康复、生活起居、卫生饮食等照顾,由家庭承担变为社会化,即通过机构不同专业的分类、分项,对其支持服务。
(2)入户的支持性服务(辅导、护理、康复)与社会化服务(购物、送餐、清洁)3、挖掘社区中各种人力资源,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及互相关怀,形成居民良好的人际关系(p142)(1)两类支持资源组成:正式服务机构(政府福利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组织);非正式服务机构的社区照顾支持网络(民间社团、志愿组织、被照顾者亲属与邻里支持)(2)在社会福利资源相对不足之下,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来实现居民的高度互动,意义重大。
●●(二)社区照顾的策略(按社工师考试)1、在社区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1)定义:将案主留在区内,由小型机构或专业人士提供照顾服务。
(2)核心: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融入。
(3)形式:多样化A将案主迁回熟悉的家庭中生活,并辅以社区支援性服务(家务助理、社区护士、社区中心等);B将大机构改为更接近社区的小机构(老人庇护所、小型儿童之家);C将远离市区的大机构迁回社区,使案主有机会接触社区及探友等。
2、由社区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1)定义:由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等所提供的照顾与服务。
(2)核心:强调动员区内资源,发动亲朋与居民协助提供照顾。
如以社区为本的康复训练与护理计划(低廉而非专业的康复服务),取代集中、昂贵的院舍服务。
(3)社区支持网络:三类A提供直接服务的自助组织网络(在地域社区,动员亲人、邻居、居民组织、志愿者建立支援系统。
如访问独居老人、各类志愿服务);B案主自身的互助网络(如糖尿病人助人自组、单亲妈妈互助小组);C社区紧急支持网络/社区处理危机的自助组织服务系统(以对付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
如老人突发病的电铃呼叫系统、家庭纠纷、青少年出走、社区综合治安巡罗等,社区共建)。
提供服务与解决问题的常识或资料。
3、对社区照顾(care for the community)(1)定义:将社区或家人的非正式照顾,与充足的支持性社区服务辅助相结合,使社区照顾持续下去。
(2)核心:正规照顾(“耗尽”)与非正规照顾的融合(单靠非正式系统则不能持续进行服务,如此,正式服务系统所需的福利资源必然依赖政府投入,以建立支持性社区服务,以扶助社区把需要照顾的人留在社区里生活)(3)类型:日间医院、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康复护土、多元化的老人社区服务中心、托管服务、关怀访问、定期电话慰问等。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工作方法(p144)●●(一)工作者的角色(按社工师考试)1、治疗者:为案主提供行为治疗或心理治疗,或开展家庭-小组治疗。
2、辅导者与教育者:为案主提供辅导服务,为照顾者小组提供训练课程及照顾技巧。
3、经纪人:为案主寻找有关服务(残疾人特殊学校);为照顾者小组的活动寻找社区资源(活动场地);推动照顾者协助服务机构推行服务;向照顾者小组提供财政或社区资源的资料及申请渠道。
4、倡导者:为特殊案主倡导/争取合适的服务;为照顾者向有关提出意见与改善措施;通过教育与培训,鼓励照顾者自主争取权益。
5、顾问:就案主状况向有关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意见;为照顾者小组提供咨询/意见。
●●(二)专业技巧与服务方式(p144)(社区层面的技巧与服务方式有:资源调动、社区联络、社区教育、社区照顾训练;个人家庭层面的服务方式有:微观的支持服务)1、资源调动(p144)调动庞大的人财物资源,包括政府福利的正式资源(儿童院、老人院、康复中心)、非正式系统资源(志愿者服务、民间社团、案主的家人)、社会资源(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公司),以完成社区照顾服务。
2、社区联络(公共关系)(p145)指维护与发展社区整体良好公众形象的公共关系工作,旨在通过社区公共关系的拓展工作,使社会各界人士对社区照顾保持长期持续的支持与资助。
(新闻发布会宣传、筹款、表扬激励等)3、社区教育(p145)长期的单位制福利制度,“社区人及照顾”意识差。
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社区照顾”理念的传播与推广的教育,以建立居民的归属感、守望相助及共同体意识。
方式:-对家人、朋友、志愿者的宣传-社区大型巡回宣传与小型讲座-向居民介绍各类社区照顾服务4、社区照顾训练(p145)指在社区内对非专业人员进行一些有关照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