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第三章-填料塔-本科讲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7.27 MB
- 文档页数:66
填料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石油等领域。
填料作为塔内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塔内的传质、反应等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填料塔的设计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填料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填料的选择和设计填料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填料有着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对于塔内传质、反应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填料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工艺要求和特定条件进行选择,同时考虑填料的成本、维护和清洗难度等因素。
设计填料塔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填料堆积密度、总塔体积、填料层数、塔径、塔高、塔底和塔顶结构等。
这些因素需要通过计算和模拟来确定最佳的设计参数,以满足特定的工艺要求。
二、塔内流体传输和传质填料塔中的流体传输和传质是塔内传质过程的关键。
塔内传质过程可以用物理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以确定传质速率、传质效率等基本参数。
主要的传质模型包括:对流传质、扩散传质、反应传质等。
对于填料塔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进行流体传输和传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建立实验装置,通过对工艺参数和填料种类的变化,来实现对塔内传质的观测和分析。
数值模拟可以基于参数偏微分方程或者多相流模型,来模拟塔内传质过程,从而得到设计和优化的基本参数。
三、塔内反应过程填料塔中的反应过程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填料塔由于具有大量的表面积、液膜和气液界面,为反应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反应条件。
塔内反应过程主要包括:吸收、脱吸附、萃取、沉淀等反应过程。
在设计和优化填料塔反应过程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塔高、填料种类等。
通过物理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基本原理,可以建立反应过程的模型,从而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
四、优化设计与实践填料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最后一部分是优化设计与实践。
通过对填料塔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工艺目标的达成。
同时,优化设计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运行经验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以适应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目录第1章概述 (3)1.1吸收技术概况 (3)1.2吸收设备的发展 (3)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1.4丙酮的性质 (5)第2章方案比选 (7)2.1方案选择与对比 (7)2.2吸收剂的比选 (8)2.3填料的作用以及选择 (9)2.4操作参数的选择 (12)2.5流向选择 (12)2.6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 (12)2.7操作参数的选择 (13)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14)3.1基础物性数据 (14)3.1.1 气液相物性数据 (14)3.1.2物料计算 (14)3.2塔径计算 (15)3.3填料层高度确定 (18)3.3.1. 传质单元数计算 (18)3.3.2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18)3.3.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20)第四章塔的结构设计 (21)4.1筒体的设计 (21)4.2封头设计 (21)4.3除沫器设计 (21)4.4液体进料管的设计 (22)4.5液体出料管的设计 (22)4.6气体进料管的设计 (22)4.7气体出料管的设计 (23)4.8填料支撑板设计 (23)4.9填料压板 (23)4.10体分布装置 (23)4.11再分布器 (24)4.12气体入塔分布器 (24)4.13法兰的设计 (25)4.14手孔的设计 (25)4.15吸收塔支座的设计 (25)4.16泵的选择 (26)4.17吸收塔高度的计算 (26)填料吸收塔主要尺寸 (27)课程设计心得 (28)参考文献 (29)第1章概述1.1吸收技术概况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研究和开发吸收过程中,在方法上多从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着手,希望在整个设备中,气液两相为连续微分接触过程,这一特点则与填料塔得到了较好的结合。
第二部分填料塔设计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1)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31)三、安排与要求 (32)四、设计步骤 (33)1、收集基础数据 (33)2、工艺流程的选择 (33)3、做全塔的物料平衡 (33)4、确定操作条件 (34)5、确定回流比 (36)6、理论板数 (37)7、填料 (37)8、填料塔直径的计算 (39)9、填料层的压降 (42)10、蒸馏过程填料层高度计算 (43)11、填料塔的附属结构及设备 (49)12、关于填料精馏塔总图的绘制 (51)13、关于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52)参考文献 (53)设计任务书 (54)第二部分填料塔设计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生产实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对于一个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也是如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进行的设计,要求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装置(本次设计为精馏装置)的设计。
设计中应对精馏原理、操作、流程及设备的结构、制造、安装、检修进行全面考虑,最终以简洁的文字、表格及图纸正确地把设计表达出来。
本次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设计。
因此,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是培养化工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设计,学生应培养和掌握:1、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认真负责的设计态度。
设计应结合实际进行,力求经济、实用、可靠和先进。
设计应对生产负责。
设计中的每一数据,每一笔一划都要准确可靠,负责到底。
2、独立的工作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在设计中碰到的问题可和教师进行讨论。
教师只做提示和启发,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负责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应自己负责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填料塔课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填料塔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填料塔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了解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3)学会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4)了解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填料塔进行初步设计。
(2)具备分析解决填料塔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环保因素。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填料塔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
2.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3.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4.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填料塔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填料塔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填料塔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填料塔性能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填料塔设计与应用》等。
2.参考书:《化工设备设计手册》、《填料塔研究进展》等。
3.多媒体资料:相关视频、图片、动画等。
4.实验设备:填料塔性能实验装置。
5.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企业案例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填料塔化⼯原理课程设计摘要在化⼯⽣产中,⽓体吸收过程是利⽤⽓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液两相接触是发⽣传质,实现⽓液混合物的分离。
在化学⼯业中,经常需将⽓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的是:①回收或捕获⽓体混合物中的有⽤物质,以制取产品;②除去⼯艺⽓体中的有害成分,使⽓体净化,以便进⼀步加⼯处理;或除去⼯业放空尾⽓中的有害物,以免污染⼤⽓。
实际过程往往同时兼有净化和回收双重⽬的。
吸收是利⽤混合⽓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态均相混合物的⼀种单元操作。
在化⼯⽣产中主要⽤于原料⽓的净化,有⽤组分的回收等。
⽓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的,在正常操作下,⽓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相组成呈连续变化,⽓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
填料塔是⽓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液传质设备,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塔的底部有⽀撑板⽤来⽀撑填料,并允许⽓液通过。
⽀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式。
填料层的上⽅有液体分布装置,从⽽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填料层的空隙率超过90%,⼀般液泛点较⾼,单位塔截⾯积上填料塔的⽣产能⼒较⾼,研究表明,在压⼒⼩于0.3MPa 时,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
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吸收空⽓中的⼆氧化硫,然后再进⾏解吸处理得到⼆氧化硫。
要求设计包括塔径、填料塔⾼度、塔管的尺⼨等,需要通过物料衡算得到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然后进⾏所需尺⼨的计算得到各种设计参数,为图的绘制打基础,提供数据参考。
⽬录摘要.............................................................. I ⽬录............................................................. II 第⼀章设计⽅案的内容 (1)1.1流程⽅案 (1)1.2设备⽅案 (1)第⼆章设计⽅案的确定 (2)2.1吸收流程选择 (2)2.1.1吸收⼯艺流程的确定 (2)2.1.2流程装置的确定 (3)2.2吸收剂的选择 (3)2.3吸收剂再⽣⽅法的选择 (4)2.4操作温度和压⼒的确定 (4)2.4.1操作温度的确定 (4)2.4.2操作压⼒的确定 (5)第三章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类型与选择 (6)3.1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6)3.2填料类型的选择 (6)3.3填料规格的选择 (7)3.4填料材质的选择 (7)第四章吸收塔⼯艺条件的计算 (8)4.1基础物性数据 (8)4.1.1液相物性数据 (8)4.1.2⽓相物性数据 (8)4.2确定⽓液平衡的关系 (9)4.3吸收剂及操作线的确定 (9)4.3.1吸收剂⽤量的确定 (9)4.3.2操作线⽅程的确定 (10)4.4塔径计算 (11)4.4.1采⽤Eckert通⽤关联图法计算泛点速率 (11) 4.4.2操作⽓速: (13)4.4.3塔径计算: (13)4.4.4单位⾼度填料层压降的校核 (14)4.5填料层⾼度计算 (14)4.5.1传质系数的计算 (14)4.5.2 填料层⾼度 (17)4.6填料塔附属⾼度的计算 (18)第五章填料吸收塔附属装置的选型 (19)5.1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19)5.1.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19)5.1.2分布点密度及布液孔数的计算 (20)5.2.塔底液体保持管⾼度的计算 (21)5.3其它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22)5.3.1 填料⽀撑板 (22)5.3.2 填料压紧装置与床层限制板 (22)第六章辅助设备的选型 (23)6.1管径的选择 (23)6.1.1进液管管径 (23)6.1.2出液管管径 (23)6.1.3进⽓管管径 (24)6.1.4出⽓管管径 (24)6.2泵的选取: (24)6.3风机的选型: (26)第七章关于填料塔设计的选材 (27)参考⽂献 (28)附录 (29)致谢 (34)第⼀章设计⽅案的内容1.1流程⽅案指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达的任务采⽤怎样的⼯艺路线,包括需要哪些装置设备,物料在个设备间的⾛向,哪些地⽅需要有观测仪表、调节装置,那些取样点以及是否需要有备⽤设备等,按上述内容绘制流程图。
填料塔课程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性能及其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1.了解填料塔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掌握填料塔的内部流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3.熟悉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常用填料类型。
4.了解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填料塔进行基本设计计算。
6.具备分析填料塔运行性能的能力。
7.能够针对具体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填料塔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环保产业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性能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填料塔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填料塔的内部流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3.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常用填料类型。
4.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填料塔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类型。
第3-4课时:填料塔的内部流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第5-6课时: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常用填料类型。
第7-8课时: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设计计算方法等知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填料塔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安排填料塔性能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填料塔的运行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1.1填料塔的结构填料塔的主要构件为包括:填料、液体分布器、填料支承板、液体再分布器、气体和液体进出口管等。
其塔体为一圆形筒体,筒体内分层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
液体由塔顶自上而下沿填料的表面成膜状流下。
如填料层较高,一般设有液体再分布器,以减弱壁流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
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接触传质。
其填料塔的结构见图如下:1.2吸收剂的选择对于SO2的吸收,常用的吸收剂有浓碳酸、亚硫酸盐水溶液、柠檬水溶液,水,鉴于水对SO2具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度,蒸气压不高、粘度适中、不易发泡,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不易燃、不易爆,安全可靠。
而且水平常易得,经济成本较低,吸收后的溶液相对较易处理,再生和循环性较好,易于实现无害化处理。
因而选择清水作为吸收SO2的吸收剂。
1.3吸收操作条件的确定吸收条件也即吸收塔的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
在本设计中,清水的温度为20℃,气体的进口温度为25℃,吸收温度为20℃,为等温吸收。
操作压力为常压操作,也即101.325kPa。
1.4吸收操作流程气、液两相在塔内的流动有逆流和并流两种方式。
在逆流操作条件下,两相传质平均推动力最大,可以减少设备的尺寸,提高吸收率和吸收剂的使用效率,因而逆流操作优于并流操作。
但是,如果处理的气体溶解度大,并流和逆流的操作推动力相差不大,采用并流操作可以不受泛液的限制,提高操作气速,增大生产能力。
对于SO 2而言,当水温为20℃时,查《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P187图5-2,可得20℃时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8)](1000/[)(22O H g SO g ,也即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此时应该选择逆流操作。
吸收流程如附图所示。
二、 填料塔吸收工艺计算2.1 物料衡算2.1.1 吸收剂(水)的流量计算 该设计中,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流量为1800+95⨯10=2750 m 3/h 惰性气体流量为G=4.222750×2515.27315.273+×(1-0.005)=106.85kmol/hy 1=0.005,Y 1=y 1/(1-y 1)0526.0005.01005.0=- 吸收效率 η=1-Y 2/Y 1=0.96,Y 2=(1-0.96)Y 1=2.10×10-3 x 2=0,X 2=0 查表(《化工原理》P189表5-1)得SO 2水溶液在20℃时的亨利系数为 E=3550kPam=E/p=325.1013550=35.04其汽液相平衡近似服从亨利定律,则Y 1=mX 1*,X 1*=Y 1/m=50.104.330526.0=×10-3 最小液气比为(G L )min =33111050.11010.20526.02*2--⨯⨯-=--X X Y Y =33.67 取G L =1.3(GL)min =1.3×33.67=43.77 L=43.77G=4676.82kmol/hG L =2121X X Y Y -- ⇒ X 1=GL Y Y /21-=1.15×10-3 操作线方程为Y=32221010.244.43])([-⨯+=-++X X GLY Y X G L 2.2 塔径的计算吸收塔的吸收为等温吸收,其温度为20℃。
(完整版)化工原理填料塔毕业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清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专业:应用化学学生姓名:学生学号:院级班:指导老师:前言:课程设计是比较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利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
课程设计是增强工程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经过学习,我知道,填料塔吸收净化工艺不单应用在化工领域 ,在低浓度工业废气净化方面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合理的系统工艺和塔体设计 ,是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
这次课程设计我把聚丙烯阶梯填料应用于水吸收氨过程的工艺设计以及工程问题。
目录第一章绪论 (5)第二章填料塔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条件 (6)2.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6)2.3填料塔的设计任务 (6)2.3填料塔的设计条件 (6)第三章填料塔的设计方案 (7)3.1吸收剂的选择 (7)3.2装置流程图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7)3.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8)3.3.1填料种类的选择 (8)3.3.2填料规格的选择 (8)3.3.3填料材质的选择 (9)3.3.4填料尺寸的选择 (9)3.4基础物性数据 (9)3.4.1液相物性数据 (9)3.4.2气相物性数据 (10)3.4.3气液平衡数据 (10)第四章填料塔的工艺计算 (10)4.1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 (11)4.2塔径的计算 (12)4.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4)4.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6)第五章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7)5.1塔内件类型 (17)5.2塔内件的设计 (17)5.2.1填料支撑件的设计 (17)5.2.2填料床层压板和限制器的设计 (17)5.2.3液体分布器的设计 (18)5.2.4液体收集再分布器的设计 (19)第六章吸收塔塔体材料的选择 (19)6.1吸收塔塔体材料 (19)6.2吸收塔的内径 (19)6.3壁厚的计算 (19)6.4强度校核 (20)第七章封头的选型依据,材料及尺寸规格 (20) 7.1封头的选型:标准的椭圆封头 (20)7.2封头材料的选择 (20)7.3封头的高 (20)7.4封头的壁厚 (21)第八章液体的喷淋装置 (21)第九章除沫装置 (22)9.1设计气速的计算 (22)9.2丝网盘的直径 (22)9.3丝网层厚度H的确定 (22)第十章管结构 (23)10.1气体和液体的进出的装置 (23)10.2填料卸出口 (23)10.3塔体各开孔补强设计 (23)第十一章填料塔高度的确定(除去支座) (24) 11.1吸收高度 (25)11.2支持圈高度 (25)11.3栅板高度 (25)11.4支持板高度 (25)11.5液体再分布装置高度 (25)11.6液体喷淋装置高度 (25)11.7塔底除雾沫器高度 (25)11.8塔底段高度 (25)11.9封头高度 (26)第十二章塔体总设备总质量 (26)12.1塔体的质量 (26)12.2封头的质量 (26)12.3填料质量 (26)12.4内部结构及其它附件总质量 (27)12.5水压试验的质量 (27)第十三章容器的支座与焊接 (27)第十四章设计一览表 (27)第十五章主要符号说明 (28)第十六章总结 (29)第十七章参考文献 (30)第一章绪论填料塔属于化工单元操作中蒸馏(精馏)、吸收等的过程设备。
课程设计填料塔前言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了解填料塔的分类、特点及选用原则;理解填料塔的传质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填料塔进行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包括: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填料塔的设计;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填料塔类型和参数;具备对填料塔进行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包括:认识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化工过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注重环保,提高安全意识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填料塔的基本原理、填料塔的结构与类型、填料塔的传质过程及设计计算方法。
1.填料塔的基本原理:介绍填料塔的工作原理、气液流动特点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2.填料塔的结构与类型:讲解填料塔的组成部分,如塔体、填料、塔内件等;介绍常见填料塔的类型及特点。
3.填料塔的传质过程:分析填料塔内的传质过程,包括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探讨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
4.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介绍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步骤,如塔径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塔内压降计算等;讲解填料塔的优化设计与放大原理。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1.讲授法:通过讲解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传质过程及设计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填料塔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填料塔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化工原理》等权威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接通电导率仪的电源,预热20分钟。
3.将预先配置好的饱和KCl溶液加入示踪剂瓶内,用定滑轮将瓶升至预定高度。
仔细观察液面是否变化?液面不变为正常。
4.启动空压机:关闭调节阀11(图4-1标注的序号,下同),打开放空阀3,启动空压机1;缓慢打开调节阀中的一个,并配合关小防空阀3,使转子流量计的转子稳定在5m3/h的刻度处。
5.启动水泵:关闭水调节阀10,将短路阀8开至最大,启动水泵5。
然后慢慢开启水调节阀10中的一个,同时关小短路阀8,使水入塔。
在大流量下运转半小时,润湿填料。
6.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将应用程序从磁盘装入内存,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7.取实验数据:待系统稳定之后(即空气流量、水流量温度在预定值,微机处于采集数据状态),启动电磁阀24注入示踪剂,同时命令微机采集数据。
采数结束后接着进行数据处理,打印机自动输出结果——TD(数学期望)、DD(方差)和PE(彼可列数)。
8.键入实验条件:将空气流量、水流量、床层压差、进气压力顺序键入微机内存,并自动打印输出。
9.维持空气流量5m3/h不变,水的流量分别为200、300、400、500、600l/h,取实验数据。
每一水流量条件下,重复两次取数据,使PE值的相对误差≤±5%即为合格,否则维持条件不变继续实验,直至合格为止;然后改变水流量进行下一个条件实验,依次进行,完毕为止。
10.结束实验:取完实验数据,首先将示踪剂瓶内剩余KCl溶液倾如回收瓶,加入自来水约500ml,启动电磁阀分几次入塔,目的为冲洗示踪剂管路。
几分钟后,关空压机、水泵、电导率仪、微机系统等仪器设备的电源,并使所以仪器复原。
四.注意事项1.塔下部液封面高度必须维持在进气管17的下面并接近进气管。
2.每改变水流量一次,稳定10分钟左右才能测数据;每加一次示踪剂,必须间隔10分钟方可再注入示踪剂。
3.微机采集数据个数控制在160~200个之间即可,并在整个实验中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