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

《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

《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
《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

(一)《四庫全書》(清)高宗弘曆年修訂,文淵閣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6、第七十八冊經部詩類C003654

(1)《詩演繹》(明)梁寅撰

對朱彝尊《朱子詩傳的演繹》,有訓詁的內容,內容淺顯易懂。

(2)《詩解頤》(明) 朱善撰

大多是對朱子《集傳》的演繹,省略了其中的一些內容。本書的主要任務在於闡釋興、觀、群、怨的主旨,有溫柔敦厚的意思。

(3)《詩傳大全(朱子詩序辨說)》(明)胡廣等奉敕撰

7、第七十九冊經部詩類C003655

(1)《詩說解頤》(明)季本撰

本書多出新義,不肯剽襲前人,而其所征引的內容大多能資源其說。書中要改定舊的說法的地方,必定會反復的援引證據,明白的寫出爲什麽他會這樣改定。

(2)《讀詩私記》(明)李先芳撰

本書所釋大多從毛、鄭,毛、鄭書中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參照呂氏《讀詩記》、嚴氏《詩輯》諸書。

(3)《詩故》(明)朱謀瑋

謀瑋編這部書氏用儒家的舊名,其說詩多以漢學為主,而且注意創新,不會剽竊陳言。

8、第八十冊經部詩類C003656

(1)《六家詩名物流》(明)馮復京撰

本書徵引頗為賅博,每條之末間附考證。

(2)《重訂詩經疑問》(明)姚舜牧撰

9、第八十一冊經部詩類C003657

(1)《詩經世本古意》(明)何楷撰

其論詩專旨孟子“知人論世”之旨,以時代為次,故名曰世本古義。

10、第八十三冊經部詩類C003659

(1)《欽定詩經傳說匯撰》(清)王鴻緒等奉敕撰

本書為康熙末,聖祖仁皇帝禦制。本書考證詳細明白,一字一句皆深溯詩人的本旨。參

考了許多前人的著作,補充前人的缺失。

11、第八十四冊經部詩類C003660

(1)《御纂詩義折中》(清)傅恒等奉敕撰

熔鑄眾說,演闡經義,體例與《周易述義》同。

(2)《田間詩學》(清)錢澄之撰

光采眾家之書,持論頗為精核,而於名物訓詁、山川地理言之尤詳。

(3)《詩經稗疏》(清)王夫之撰

本書皆辦正名物訓詁,以補充、間諸說遺漏的地方。

12、第八十五冊經部詩類C003661

(1)《詩經通義》(清)朱鶴齡撰

所采諸家,於漢用毛、鄭,唐用孔穎達,宋用歐陽修、蘇轍、呂祖賢、嚴粲,國朝用陳啟源。其釋音明用陳第,國朝用顧炎武。本書引據繁複而傷於蕪雜者有之,亦所謂武庫之兵,利鈍互陳者也。要其大致,則彬彬矣鶴齡於陳啟源同裡,據其自序,此書蓋與啟源商榷而成。

(2)《毛詩稽古編》(清)陳啟撰

題曰“毛詩”,明所宗也,曰“稽古編”,明為唐以前專門之學也。所辯正者,惟朱子《集傳》為多。歐陽修《詩本義》、呂祖謙《讀詩序》次之,嚴粲《詩輯》又次之,所掊擊者,惟劉瑾詩集傳通釋》為甚。輔廣《詩童子問》次之。

13、第八十六冊經部詩類C003664

(1)《毛詩類釋》(續編)(清)顧棟高撰

(2)《詩疑辯證》(清)黃中松撰

(1)《三家詩拾遺》(清)范家相撰

(2)《詩瀋》(清)范家相撰

14、第八十六冊經部詩類C003665

(1)《詩序補義》(清)姜炳璋撰

(2)《虞東學詩》(清)顧鎮撰

(3)《韓詩外傳》(漢)韓嬰撰

(二)《文津閣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影印

1、經部詩類第二九冊

(1)《詩所》(清)李光地撰

(2)《毛詩寫官記》(清)毛奇齡撰

其書好為異說,但徵引詳博,亦不無補於考證。

(3)《詩扎》(清)毛奇齡撰

書中多非定論,不限一說,兼收并蓄,經家旁采之。

(4)《詩傳說駁義》(清)毛奇齡撰

引證諸書以糾子貢《詩傳》,申培《詩說》。

(5)《續詩傳名鳥卷》(清)毛奇齡撰

大意在續《毛詩》而正《朱傳》,每條皆先列《集傳》之文於前,而一一辨其得失。本書考證為主,故其說較詳。

(6)《詩實名解》(清)姚炳撰

此書以鳥、獸、草、木分列四門,故以多識為名。

2、經部詩類第三十冊

(1)《詩傳名物集覽》(清)李大章撰

本書系摘錄其所作《集覽》本百卷,凡三易稿而后成。此乃其摘錄付梓之本,凡鳥二卷,獸二卷,蟲豸一卷,鱗介一卷,草四卷,木二卷。

(2)《詩說》(清)惠周惕撰

是書於《毛轉》、《鄭箋》、《朱傳》無所專主,多自以己意考證。

(3)《讀詩質疑》(清)嚴虞惇撰

是書首為列國世譜,次為國風世表,次詩指舉要,次讀詩綱領,次刪次,次六藝,次大小序,次詩樂,次章句音韻,次訓詁傳授,次經傳逸詩,次三家遺說,次經傳雜說,次詩韻正音,次經文考異。每一類為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家类’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 邵曼珣 〈子部總敘〉云:「自六經以外立說者,皆子書也。……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農家,有醫家,有天文演算法,有術數,有藝術,有譜錄,有雜家,有類書,有小說家,其別教則有釋家,有道家,敘而次之,凡十四類。」 六經以外的子書,《總目》將其分為14類,這14類又可分為四組: 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術數、藝術。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觀者也。 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以上四家,皆旁資參考者也。 釋家、道家,外學也。 從以上分類看來,《總目》子部有四個特點: 一、以儒學為正宗,「儒家中心觀」 二、將農醫天文算法升至前六類,提高科學的地位 三、排斥外學,將釋道置於子部最末。 四、排斥雜家:《總目》將墨家、名家、縱橫家等置於雜家類,〈子部總敘〉云: 「群言岐出,不名一類,總為薈卒,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雜家。」許多學者皆以為失當:如孫德謙說:「如名墨家學,以後世無傳概入雜家,未免失之淆亂。」1余嘉錫《目錄學發微》斥指《總目》「最誤者莫如合名墨縱橫於雜家,使《漢志》九流十家頓亡。」李致忠:「《四庫總目》的「雜家類」偷換雜家固有的概念,說什麼『雜之意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是說雜家兼有儒墨名法各家之長,博采眾家為一家,形成自己的學說,……《四庫總目》偷換概念,將雜家說成雜類,變成無所不包的大雜燴。』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云:「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併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變而得宜,於例為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共分六類: 一、立說者謂之雜學 卷117·子部27 雜家類一(雜學之屬,22部,178卷,皆文淵閣著錄。) 1參見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頁158~162。 2李致忠:《三目類序釋評》,頁36。見上揭書頁162。

诗经鉴赏

《诗经·秦风·蒹葭》的鉴赏 A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这种说法大致可以相信。 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但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40个经典诗经名字欣赏x

40个经典诗经名字欣赏 /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诗经》出处的传统,一个气质优雅,出自经典、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如果你想为宝宝取个文雅的好名字,又不想自己钻到故纸堆里费尽心机地查找,就看看这篇好名字大全,为你参谋一下!男孩和女孩取名大全为你筛选了40个男孩和女孩的好名字,全部出自《诗经》经典名篇,在这里你一定能够为宝宝找到一个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好名字!如果细心一点,你还能从中发现好多“大名鼎鼎”的名人的名字呢。 1、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2、管彤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3、孔阳十分鲜明耀眼。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4、清扬形容女子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5、震烨烨:火盛,明亮,引伸为“光辉灿烂”。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十日之交》“烨烨震电”。 6、周翰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7、斯年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8、煦涵意为滋润养育。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9.星轩指轩辕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10.星阑指夜将尽。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南宋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11.若飞若飞,形容快捷迅速,像飞一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木兰辞》:“关山杜若飞”。 12.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13.星驰形容速度很快。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14.胜蓝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5.馨逸香气喷溢。适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兰熏麝越,自成馨逸。” 16.腾起升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暮至旦,如是数十处。” 17.腾文呈现文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唐李白《明堂赋》:“冠百王而垂勋,烛万象而腾文。” 18.腾扬翻腾上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丕《济川赋》:“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一、了解这部目录书的分类情况。 总目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录收《四库全书》的着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着作6793种、93551卷。 具体如下: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 “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 “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全书总共44类。 二、了解其目录的着录事项,举一二例加以说明。 书名着录:主要阐释书名的由来,考辩书名的流传变化与名实异同。 例:“晋葛洪撰。洪有《肘后备急方》,已着录。是编乃其乞为句漏令后,退居罗浮山时所作。抱朴子者,洪所自号,因以名书也。”《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篇卷着录:主要是对书籍卷册情况的着录与考辩。 例:“以《戴记》《曲礼》附以《少仪》为《曲礼》上经三卷,以《仪礼》为下经十七卷,《冠义》等十六篇为《仪礼正传》十六卷,《王制》等

二十三篇为《二礼杂传通传》二十三卷,又别分小戴《郊特牲》等五篇与大戴《公符》等四篇为《仪礼逸经传》。每节各为章旨,标目殊伤烦碎,所注亦皆空谈。”《二礼经传测》·六十八卷(原任工部侍郎李友棠家藏本) 版本着录:主要包括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版刻,附注题跋校注者与流传情况等。 例:“宋晁迥撰。迥有《昭德新编》,已着录。是编即迥《法藏碎金录》也。明代久无传本。嘉靖乙巳,其裔孙栗以翰林院检讨兼管诰敕,得此编于内府而刻之,改题此名。前载迥逸事数条,及栗所为跋。跋称十卷,与《宋志》合。此本止四卷,盖又佚阙矣。”《迦谈》·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真伪着录:主要是对于典籍作者、书名及所载内容的辨伪。究其异同,核其虚实。 例:“今检此本,亦无元灵二曲及朱鸟窗一段,而有十二事之篇目,与曾所说又不同。又《玉海》引《中兴书目》曰:《汉武帝内传》二卷,载西王母事。后有淮南王公孙卿、稷丘君八事,乃唐终南玄都道士游岩所附,今亦无此八事。盖明人删窜之本,非完书矣。”《汉武帝内传》·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存佚着录:主要涉及古籍在流传中的存亡佚失的情况。 例;“蜀杜光庭撰。记古来遇仙之事。《云笈七签》所载凡四十四条,此本凡七十五条。然第五卷末尚有阙文,不知凡佚几条也。”《神仙感遇传》·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诗经篇目

诗经篇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风 《周南·关雎》:诗三百的开头第一篇便是如此富于魅力的作品。最有名的是它的第一章,有多经典用不着我再多说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汉广》:这首诗的名气好象不是很大,不过却是单恋的最佳诠释,每章末四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余韵袅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40个经典诗经名字欣赏

40个经典诗经名字欣赏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诗经》出处的传统,一个气质优雅,出自经典、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如果你想为宝宝取个文雅的好名字,又不想自己钻到故纸堆里费尽心机地查找,就看看这篇好名字大全,为你参谋一下!男孩和女孩取名大全为你筛选了40个男孩和女孩的好名字,全部出自《诗经》经典名篇,在这里你一定能够为宝宝找到一个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好名字!如果细心一点,你还能从中发现好多“大名鼎鼎”的名人的名字呢。 1、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2、管彤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3、孔阳十分鲜明耀眼。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4、清扬形容女子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5、震烨烨:火盛,明亮,引伸为“光辉灿烂”。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十日之交》“烨烨震电”。 6、周翰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7、斯年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8、煦涵意为滋润养育。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9.星轩指轩辕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10.星阑指夜将尽。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南宋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

明朱天麟撰。天麟字震青,吴江人,寄籍昆山。崇祯戊辰进士。由兵部主事 改授编修。后桂王由榔僣号,以天麟为大学士,卒於广西。是书成於崇祯庚午,以读《易》譬之食味,溯《周易》之旨者曰“庖然”,发《归藏》之义者曰“漱然”,阐《连山》首《艮》之蕴者曰“飶然”,已为怪异。其子目有《混沌谱》、《中化逵》、《气穴》、《孙孙》等三十六名,无一非吊诡之辞,於《经》义丝 毫无当也。 △《周易广义》·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郑敷教撰。敷教字汝敬,吴县人。崇祯庚午举人。是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朱《义》为主,而推广其说,故名《广义》。凡诸儒之说与《传》、《义》合者取之,稍有不合者则去之。朱彝尊《经义考》载敷教《易经图考》十二卷,而不载是书,殆偶未见欤? △《尺木堂学易志》·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马权奇撰。权奇字巽倩,会稽人。崇祯辛未进士。官兵部主事。王台《序》称权奇才高召忌,甫阅仕版,在系者数月,絷维邸舍者三年。后事白归里,因成是编。其说皆诠释大旨,不规规於训诂,间引《庄子》、《文中子》诸说,旁及经史、禅乘以证之。盖忧患之馀借抒愤懑,固不以说经论矣。 △《十愿斋易说》·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吴锺峦撰。锺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官桂林府推官。鲁王监国,以为礼部尚书。后自焚死。乾隆乙未赐谥忠烈。是编每卦摘笺数语,止有《上经》三十卦,而无《下经》,似非足本。朱彝尊《经义考》惟载锺峦《周易卦说》,不著卷数,注曰“未见”,而无此书名。《江南通志·儒林传》所载亦 同。殆辗转传闻,相沿而误欤?此本前有小引,题曰《霞舟易笺》,又题曰《十愿斋全集》。以《易说》为卷一,《易笺》为卷二,盖编入文集之中,如李石《方舟集》例,今仅存此两卷耳。 △《易经说意》·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陈际泰撰。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明史·文苑传》附见《艾南英传》中。际泰本以时文名,故其说《经》亦即用时文之法,中间或有竟作两比者。自有训诂以来,一二千年无此体例也。 △《周易翼简捷解》·十六卷、附《群经辅易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际泰撰。是编谓《河图》、《洛书》体用相为附丽,表里经纬,悉师羲《易》。首卷载古今诸图,中十六卷为《捷解》,末卷又为《图说》二十四条,《拾遗》九条,散漫支离,未得要领。附载《群经辅易说》一卷,仅十四页。大旨谓《大学》、《中庸》诸书皆所以明《易》,而西方之教独与之背。盖明末心 学横流,大抵以狂禅解《易》,故为此论以救之。所见特为笃实。其八比高出一时,亦由其根柢之正也。 △《易辰》·九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贺登选撰。登选号澹馀,鄱阳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 三百八十四爻取象之义,杂引史事以证《经》。盖仿《诚斋易传》之例,而深切

目录学背诵提纲

第一章目录学基本理论 1.书目: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2.书目工作:目录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目录工作就是通过查寻、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道文献的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3.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4.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1)图书说 持这派论点的人认为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的一门科学。这种论点渊源较早,是国内外影响最广泛的一种传统看法。 (2)目录说 持这派论点的人认为目录学研究对象是书目。持这派论点的人将目录学局限于研究书目索引编制的方法学和技术学。 (3)图书和目录说 这派论点的人认为,当代目录学的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推荐好书,指导阅读;当代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图书,其次是书刊目录。 (4)关系说 这派论点的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社会生活中纪录图书与利用图书的关系;另一种则认为目录学是研究认识与揭示图书的律的科学。 (5)矛盾说 这派论点的人认为,目录学是研究书目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目录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就是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道文献信息与人们对他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 (6)目录事业说 即认为目录事业是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5.目录学的学科基点与内容范围 学科基点:书目情报,是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的信息集合,认为科学的揭示和有效的报道文献的信息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录学领域里诸矛盾现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 6. 目录学的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目录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之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我国目录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学科,他在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与文献紧紧相联,与学术研究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广大的文史学家和其他学科的学者们从事目录学研究。科学研究的需要是推动目录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具备目录学基础知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目录学与校雠学、版本学的关系 古代目录学与校勘学,版本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古代进行图书整理时,大多是从广搜异本,校勘文字开始,然后对群书进行著录、分类、撰写叙录,编成书目,因此,校雠学、版本学和目录学的发展,界限不那么清楚,存在着许多交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知识的不断分化,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学术的繁荣发展,划清了界限。校雠学、版本学和

诗经经典篇目

诗经经典篇目选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1、《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5。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4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5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6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燕燕于飞⑴,差池其羽⑵。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⑶,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⑷。之子于归,远于将之⑸。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⑹。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⑺,其心塞渊⑻。终温且惠⑼,淑慎其身⑽。先君之思⑾,以勖寡人⑿。 ⑴燕燕:即燕子。⑵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⑶瞻:往前看;弗:不能。⑷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⑸将(jiāng):送。 ⑹伫:久立等待。⑺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⑻塞(sè):诚实。渊:深厚。⑼终…且…:既…又…;惠:和顺。 ⑽淑:善良。慎:谨慎。⑾先君:已故的国君。⑿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诗经 邶风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负、背叛自己,而郭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习惯于回应,然而这回应无比深沉。

中国经典起名之用诗经为女孩取名精选大全

中国传统经典起名之用诗经为女孩取名精选大全从古代经典当中我们是可以学习到不少的思想智慧的,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圣贤留给我们的经典当中吸取一些字眼作为我们的名字,或者是为女孩子和男孩子取名的时候,完全用得到。现在我们从诗经当中,挖掘出来不少的字眼,可以作为女孩子名字,而且非常的好听,又有文化内涵。请看从诗经为女孩起名系列精选: 1、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2、楚楚。《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楚楚:鲜明貌。蜉蝣是一种短命的小虫,故而此篇的基调是消沉的。 3.如雪。《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4.荟蔚。《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荟蔚:云雾弥漫貌。 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6.渥丹。《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

润貌。 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采苓。《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8.文茵。《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9.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10.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11.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如花似玉貌。 12.清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续修四库全书总集书目(DOC)

集部第1578-80冊:唐寫本文選集注一百二十卷(存二十四卷) 影印唐寫本集部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八卷(清)汪師韓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補一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考異四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清)梁章鉅撰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集部第1581冊 21-410 集部第1582冊:文選笺證三十二卷(清)胡紹煐撰影印清光緒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第五集本 27-481 绩溪胡绍煐。紹煐病李选择焉不精,而欲补段玉裁、王念孙治文选所未及者,二十余载,最后厘为三十二卷,,有朱右曾序以及自序。咸丰间刻即毁,仅存钞本同治十二年。其子小泉以钞本伪夺,属族父培系为校勘。 集部第1582冊:文館詞林一千卷(存三十卷)(唐)許敬宗撰影印民國三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第三集本 152卷诗十二人部9赠答一:四言亲属赠答,夫妇赠答 156-158卷157卷诗十七人部十四赠答六杂赠答三158卷诗十八人部十五赠答杂赠答四 160卷诗廿礼部二释奠下四言 346卷颂十六礼部五巡幸347卷 414卷七四七体 452卷碑三十二百官二十二将军二 453卷碑三十三百官二十三将军三 457卷碑三十七百官二十七都督一 459卷碑三十九百官二十九都督三 662卷诏(伐) 664-670卷664卷诏(抚)665卷诏三十五赦宥一666卷诏令三十六赦宥二667卷诏三十七赦宥三668卷诏令(赦诏)669卷诏三十九赦宥五670卷诏四十赦宥六 691卷(敕)诫励贡举除授黜免 695 卷移都毁废祭祀崇学田农政事举士赏罚军令赦令杂令(令)699 卷教四恤亡裒贤显节终复毁废祷祀崇法 残简敕表 集部第1582冊: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宋)高似孫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元修本 集部第1583-88冊:七十二家集三百四十六卷附錄七十二卷(明)張燮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提要:明张xian 是编凡七十二家。周一人汉十二人魏七人晋是一人宋五人齐二人梁十八人,陈五人北魏二人北齐二人北周二人隋五人,其所取材除各史籍该著

古代文学《诗经 国风 豳风 东山》赏析

国风?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⑴东山:在今山东境内,周公伐奄驻军之地。 ⑵慆(tāo)慆:久。 ⑶士:通“事”。行枚: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证不出声的竹棍。 ⑷蜎(yuān)蜎:幼虫蜷曲的样子。蠋(zhú):一种野蚕。 ⑸烝:久。 ⑹敦:团状。 ⑺果臝(luǒ):葫芦科植物,一名栝楼。臝,裸的异体字。 ⑻施(yì):蔓延。 ⑼伊威:一种小虫,俗称土虱。 ⑽蟏蛸(xiāo shāo):一种蜘蛛。 ⑾町疃(tuǎn):兽迹。 ⑿熠耀:光明的样子。宵行:磷火。 ⒀垤(dié):小土丘。 ⒁聿:语气助词,有将要的意思。 ⒂瓜苦:犹言瓜瓠,瓠瓜,一种葫芦。古俗在婚礼上剖瓠瓜成两张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 ⒃栗薪:犹言蓼薪,束薪。 ⒄皇驳:马毛淡黄的叫皇,淡红的叫驳。 ⒅亲:此指女方的母亲。结缡:将佩巾结在带子上,古代婚仪。 ⒆九十:言其多。 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类序

經部總敍 經稟聖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所論次者。詁經之說而已。自漢京以後。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學凡六變。其初專門授受。遞稟師承。非惟詁訓相傳。莫敢同異。皍篇章字句。亦恪守所聞。其學篤實謹嚴。及其弊也拘。王弼王肅。稍持異議。流風所扇。或信或疑。越孔賈啖趙以及北宋孫復劉敞等。各自論說。不相統攝。及其弊也雜。洛閩繼起。道學大昌。擺落漢唐。獨研義理。凡經師舊說。倶排斥以爲不足信。其學務別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駁經文。動輒刪改之類。)學脈旁分。攀縁日衆。驅除異己。務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學見異不遷。及其弊也黨。(如論語集註。誤引包咸夏瑚商璉之說。張存中四書通證。皍闕此一條。以諱其誤。又如王柏刪國風三十二篇。許謙疑之。師道反以爲非之類。)主持太過。勢有所偏。材辨聰明。激而橫決。自明正德嘉靖以後。其學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禪解經之類。)空談臆斷。考證必疎。於是博雅之儒。引古義以抵其隙。國初諸家。其學徴實不誣。及其弊也瑣。(如一字音訓。動辨數百言之類。)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爲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疎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門戸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義明矣。蓋經者非他。皍天下之公理而已。今參稽衆說。務取持平。各明

去取之故。分爲十類。曰易。曰書。曰詩。曰禮。曰春秋。曰孝經。曰五經總義。曰四書。曰樂。曰小學。 經部一 易類 聖人覺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詩寓於風謠。禮寓於節文。尚書春秋寓於史。而易則寓於卜筮。故易之爲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爲京焦。入於禨祥。再變而爲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啓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爲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則多戒占者。聖人之情。見乎詞矣。其餘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今參校諸家。以因象立教者爲宗。而其他易外別傳者。亦兼收以盡其變。各爲條論。具列於左。 經部十一 書類 書以道政事。儒者不能異說也。小序之依託。五行傳之附會。久論定矣。然諸家聚訟。猶有四端。曰今文古文。曰錯簡。曰禹貢山水。曰洪範疇數。夫古文之辨。至閻若璩始明。朱彝尊謂是書久頒於學官。其言多綴輯逸經成文。無悖於理。汾陰漢鼎。良亦善喩。吳澄舉而刪之。非可行之道也。禹跡大抵在中原。而論者多當南渡。昔疎今密。

《诗经》起名字大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诗经》起名字大全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20、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2019年文档

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 一.《四库全书总目》论“才知”关系 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提要中,四库馆臣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不烦一一列举如次。[1] 1.其论“才者能知”者: ①《石林诗话》(均指四库提要,下同):“然梦得诗文,实南北宋间之巨擘。其所评论,往往深中?U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②《蛩溪诗话》:“然彻本工诗,故能不失风人之旨,非务以语录为宗,使比兴之义都绝者也。”③《诚斋诗话》:“万里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④《后村诗话》:“盖克庄于诗为专门,而德秀于诗则未能深解,宜其方枘而圆凿也。”⑤《修辞鉴衡》:“构在当时,实以文章名世,宜是编所录,具有鉴裁矣。”⑥《颐山诗话》:“盘亦能诗,王士祯《池北偶谈》尝载其数篇,深许其工。故其评论古人,多中?U 会。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类如是也。”⑦《容斋四六丛谈》:“所论较王?《四六话》、谢?场端牧?麈谈》[2]特为精核。盖迈初习词科,晚更内制,于骈偶之文用力独深,故不同于剿说也。”⑧《余冬诗话》:“夫以讲学之见论文,已不能得文外之致,至以讲学之见论诗,益去之千里矣,则何如不作诗文,更为务本也。”(按,此条从反面立论。)

2.其论“知不及才”者: ①《解颐新语》:“然?P诗有名于当时,而此书乃多谬陋。大抵皆袭旧文,了无精识,好大言而实皆肤词。”②《蠖斋诗话》:“闰章诗深婉蕴藉,世推作手,而诗话乃多可议。” 四库馆臣指出两种相反现象,而其《颐山诗话》提要中明言“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类如是也”,则其倾向明矣。盖馆臣以为“才者能知”可称公理,又对“知不及才”者颇致不满。 二.“才者能知”论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往往由作家“客串”,故曾存在一种“才者能知”的论调。 最早或可追溯到曹植《与杨德祖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刘季绪才不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3]谓批评者之文学素养,至少当与作者等量齐观,方可批评。故批判刘季绪之“才不逮”而妄议。葛洪《抱朴子?广譬》:“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之可贱;不觌虎豹之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聆《白雪》之九成,然后悟《巴人》之极鄙。”[4]意谓提高修养而后能识高下。而后刘勰《文心雕龙》辟《知音》一章,专论批评与鉴赏,云:“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亦谓论者应具修养。又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5]细别之,“操千曲”与“观千剑”,一是实践,一是观摩,统谓

文学作品赏析之诗经

《诗经》颂 摘要:诗经学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百年的现代诗经学,是对传统诗经学的继承、革新和发展,完成了《诗经》研究的一次重要转型,从观念到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现代诗经学前辈大师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革命性的贡献,使受益的我们,对《诗经》的认识脱离传统的桎梏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说达到他们时代的认识高度,还有待我们丰富和发展,其中某些观念和论断的偏颇,也有待我们来更新。 关键字:《诗经》、古代、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的品。《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诗经》的产生,不仅记录了过去,也影响着之后中国的方方面面。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它的现实主义还处在一种自发的状态。由于《诗经》的作者身分、地位、境遇不相同,他们又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变革的时代,社会客观现实使他们自生情感,用诗歌来表现现实是他们情感抒发的最好形式。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倡导“风雅兴寄”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