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12.62 MB
- 文档页数:25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一.基础知识1、氧气可以供给,如潜水、医疗;氧气还可以,如气焊、宇宙飞船。
2、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
3、氮气由于化学性质,因此常用作,如填充食品的包装,制作低温环境。
4、稀有气体包括、、、、、等,其用途有等。
5、氩气和氮气可作保护气是因为。
6、二氧化碳过多造成,二氧化硫形成,氟里昂会破坏。
7、用化学符号表示:汞磷氧气氮气氦气氖气氧化汞五氧化二磷二.巩固练习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是一种纯净物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9.在对某些食品进行包装时充入氮气防腐是由于氮气()A.性质活泼,容易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B.性质不活泼,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易溶于水,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食品受潮D.隔绝食品与氧气等物质的接触,防止食品腐败10.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1.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2.电工使用的“试电笔”中充有一种气体,在通电时发出红色的光,此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氖气三、能力提升13.食品包装充入氮气防腐,是由于氮气()A.掩饰包装袋内食品少的缺点B.性质活泼,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食品受潮D.隔绝食品与氧气接触,防止食品腐败1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15.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
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
《2.1空气》(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在引领学生观看空气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2、3、4。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明确了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同时通过交流明确了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实验步骤及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学生成功分组实验奠定了基础。
在等待实验装置冷却,完成读数之前,刘老师设计了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含量的演示实验。
二、学情分析这个环节的处理,既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明确了科学探究方法的多样性,真理的唯一性。
读数结束,交流实验结果,针对有些小组实验数据误差过大,老师提出了问题5,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实验操作,寻找造成实验偏差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操作,梳理实验步骤,达到构建课堂知识的目的,顺利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这一难点。
三、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探究空气的成分和用途,向学生渗透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思想;通过定量分析法、转化法等学习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介绍和科学思想的渗透符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尝试探究空气中气体的组成,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空气组成的探讨培养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六、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九、教学反思(一)进一步优化问题的设计,让问题更清晰,更简练,更有价值,更利于引领学生的思维。
(二)加大实验探究的力度,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
比如,本节课的分组实验环节,虽然学生分工明确,但只参与了实验的部分环节,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待改进。
(三)在教学设计上,应做到更细致,更优化。
比如,学习稀有气体时,如果只告诉学生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学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能结合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相信会有不错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 空气(2)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重点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教学过程【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四、收集资料分组讨论【课前布置任务】收集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
(过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你能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图片说说各成分的用途吗?【小结】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海水C.可口可乐D.清洁的空气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B.液态氧C.冰水混合物D汽水【讨论】教材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五、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非常重要。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展示】有关空气被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讨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出示】讨论题【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六、总结交流巩固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阅读教材资料,收集我们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并用照片、漫画、短文等方式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
板书设计课题 1 空气1.混合物与纯净物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氧气;2.氮气3.稀有气体三.空气的保护1.污染物质2.保护空气的措施。
《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学习的是有关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保护空气的一般知识。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空气组成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以后学习氧气和氮气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简单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危害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的描述,介绍其主要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3)通过分析空气污染原因,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3)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而空气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严重的污染。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了解空气各成分的用途,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探究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课题1 空气(1)空气的组成一、知识梳理1、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氧气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
2、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________,组成________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常见的有3、由____种物质组成的,叫做________。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常见的有二、合作探究实验(一)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____和_____组成实验方法:曲颈甑(盛空气)中加热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①________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②容器内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消耗掉的是氧气;剩余气体约4/5,是氮气。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思考: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实验(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法:根据某物质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从而使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密闭容器内的水面上升来测量的。
(1)药品:红磷(暗红色固体)、水(2)原理: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3)化学方程式:(4)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______火焰、大量______;待红磷熄灭并____________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水面上升约集气瓶空气体积的______处。
(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6)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气体为氮气,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6)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红磷量不足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⑤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⑥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⑦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