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而又需要量很小的一类营养元素,它在农业生产上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报道,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大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并已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混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在施肥中所占的比例,日本是39%,西德51%,法国61%,美国67%,英国则高达97%。我国开展微肥试验研究是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微肥肥效试验,证实微肥对许多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因而微肥的推广使用发展得很快。1981年微肥使用面积约二千多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已知植物体内含有7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因而植物体对它们的需要量也较大,所以被称为常量元素。而硼、锰、锌、铜、钼、钴等元素的含量较低,植物体对它们的需要量也低,因此常称为微量元素。

虽然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一般只有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但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它们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在植物体内多为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参加醣和氮的代谢氧化还原过程,影响着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同时,还可以提高作物对病害和不良环境的抗性。在农业生产中,满足了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作物就会较好地生长,产量和品质就会提高和改善。反之,就会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不收。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即既不可缺少也不能代替。例如硼是植物开花时期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的花中硼的含量最高。它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对植物受精有着特别的影响。另外,硼还参与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过程,能加速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积累,提高糖用作物的含糖量。因此,当植物营养中缺硼时,首先是植物生长点受到危害,使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停止,而且花器官的发育不正常,产生不孕或落花落果。

锌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动,植物缺锌将使体内生长激素减少,色氨酸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在氮素代谢中,锌能改变植物体内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缺锌后植物蛋白质含量减少,同时影响氨基酸成分的变化。锌还是碳酸酐酶、苹果酸去氢酶等许多金属蛋白酶的组成成分,对植物体内的酶促反应非常有意义。

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锰,如果缺锰,就会使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锰是某些脱氢酶、氢氧化铁还原酶的组成成分,能参加醣代谢中的水解和基团转移,改变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特别是能加速醣由叶部向结实器官的运输。此外,锰对植物的氮素营养有良好影响,在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含氮物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钼是固氮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固氮菌固定大气氮素的过程,因此施用钼能提高作物的固氮能力。钼又是硝酸还原酶的金属成分,参与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能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钼还参与植物的醣类代谢,能提高植物地上部分的含糖量并促进糖类向根部的输运。人们还发现,在钼供应充足时植物体内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这有助于作物的抗寒越冬。

铜、钴、铁等微量元素也都直接参与植物的各种代谢活动,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量元素的增产效果

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不同肥力水平下的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是不相同的。低产土壤可能缺少微量元素,高产土壤由于产量提高,而使更多的微量元素被农作物从土壤中带走。因此,高产和低产土壤都会出现缺乏微量元素的现象。土壤中供给植物微量元素水平的标准之一是“可给态”微量元素的含量。能够保持植物正常生长的最低的微量元素含量称临界含量。当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临界值时,作物就会出现缺乏性症状。

硼:土壤中的有效硼常以水溶态存在,硼的临界含量约为0.5ppm。一般pH大于7的土壤以及大量施用石灰的酸性土和雨水大的潮湿地区,土壤中水溶性硼的含量都较低。实践证明,在缺硼的土壤上施用硼肥对水稻、棉花、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等作物都有增产效果。通常,施硼后水稻的千粒重增加,增产率为10%以上,硼还可以减少棉花落花落铃,使皮棉的平均增产率达13%以上。而且,硼能防治油菜的“花而不实”症和甜菜的腐心病。苏联糖用甜菜大面积施硼后,块根含糖量提高了0.3~2.1%,平均每亩块根产量增加六百斤。锌:对植物的有效态锌主要是代换态锌,锌的临界含量因土壤类型和所用的提取剂而异。容易发生缺锌的土壤pH常大于6,在石灰性土壤和经常施用石灰的酸性土中有效锌的含量都比较低,如果土壤含磷高或施用了大量的氮和磷,也往往会引起植物缺锌。由于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土壤缺锌,所以锌肥的应用较广。尤其对于主要产稻的国家,施锌不仅防治了水稻“坐秋”,而且能提高水稻抗低温、抗病害能力。湖南沅江地区,施锌肥后水稻赤枯病发病率减少51%,一般增产11%以上。另外,锌还能防治玉米的“白苗”病和果树的小叶病。

钼:土壤中有效态钼的含量常用从草酸—草酸铰中提取的钼来表示,缺钼临界含量约0.15~0.2ppm,一般在酸性土中由于铁铝对钼的固定作用,有效态钼的含量较低。钼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得最多,施用面积和应用范围也最广。大豆现已普遍施用钼肥,一般可提高产量6—36%,钼肥施用于花生可增产22%左右,在棉花、玉米、油菜等作物上钼肥效果也反应良好,同时还能在果树上施用钼肥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含糖量。

锰:土壤中对植物有效的锰包括水溶性锰、代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常作为缺锰指标的是易还原性锰。含碳酸钙较多、质地轻的碱性土的有效态锰含量较低,缺锰土壤的pH大都在6.5以上。一般当土壤中易还原性锰低于100ppm时,作物就可能对锰肥有反应。锰肥用于许多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用于小麦能提高籽粒的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一般增产10~15%,用于甜菜可提高其含糖量;玉米用硫酸锰浸种能提高产量15~20%;在石灰性冲积土上锰肥可使花生的结荚果数与果仁重均得到增加。

铜肥主要用于低位泥炭土和沼泽土,对碳酸盐土、砂土上也有较好的作用。澳大利亚将铜肥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于谷类作物和豆科牧草、蔬菜和果树,效果良好。我国东北、华北的有些地区也证明铜肥对某些作物有显著增产作用。

此外,钴和硒、碘等微量元素主要用在相应含量较低的地区,尤其是牧区,家畜由于缺钴会出现贫血病,缺硒会出现白肌病,人缺少碘则会出现甲状腺肥大等病状,在这些地区施用相应的微肥,对农牧业的增产和改善人畜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量元素使用特点和方法

一般说来,微肥用量只有常量化肥的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由于作物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适量和过量之间的界限很小,施用不当会使作物中毒而导致减产,因此施用微肥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种类采取适当用量及合理的使用方法。生产中常用的施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一)土壤施肥。土壤施肥常用的微肥除化学肥料外(如硼砂、硫酸锌、硫酸锰等),还有有机螯合肥料、玻璃肥料,矿渣或下脚料,通常都用作基肥或种肥,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土中,或者与氮、磷、钾等化肥混合在一起均匀施入。施用量要根据作物和微肥种

类而定,一般不易过大。如对于水稻,硫酸锌每亩施用两斤,硼砂一般每亩用一到两斤并要与厩肥等有机肥混合均匀基施,防止集中施用造成局部毒害。

(二)根外追肥。将可溶性微量元素化学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对作物茎叶进行喷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避免土壤中肥料不均匀而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在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多次喷施,以提高肥效。有条件的地区在大面积施用时可采用机械操作或飞机喷洒,一般喷洒浓度为0.05%~0.1%。

(三)种子处理。播种前用微量元素溶液浸泡种子或拌种。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使用方法,可大大节省用肥量。如硼酸或硼砂的浸种浓度为0.01~0.03%,每一千斤种子仅用5L这种溶液。大豆若用仲钼酸铵拌种,每亩只需10~20g一般就可增产:十五至二十六斤。微肥在农业上应用的特点是用量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大。如棉花施用硼肥每亩投资

0.4—0.5元,可增收皮棉十四斤左右。1981年,湖北省天门县对四十五万亩棉田施用硼肥后,平均每亩增收皮棉十二点八斤,扣除成本后的净收入为836.2万元。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必将出现更大更快的发展,对微肥的使用也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就必须加速推广微肥的应用,使微肥在农业增产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考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个5分,共20分) 1、生命必需元素及其合格条件:。 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元素称为生命元素,又称生物的必需元素。 合格条件: ①.该元素的参与生命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一个或一组反应),直接影响生物功能。 ②.生物体具有主动摄入并调节其体内分布和水平的机构; ③.在体内存在有发挥正常生物功能的、含该元素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作用不能被其它元素所取代; ④.缺乏时引起生化生理变化或发生病变,补充后可以恢复。 2、调查性研究:宏观研究——调查性研究 主要是通过医学流行病学或卫生调查的方法,有目的的采集样本,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环境、食品和人体内微量元素与健康、疾病的关系,探索微量元素环境客观指标对人体微量元素的的含量及健康的影响规律。其中有现状调查、回顾调查、对比调查、前瞻调查。 3、微量元素及种类: 微量元素:其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其包括:铁、锌、铜、碘、氟、锰、钼、钴、铬、硒、锡、硅、镍、钒、砷15种,共占人体体重的0.05 %,除此外,有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已基本明确,但是否为人体所必需尚在探讨中,如锂、钡等。另有一些微量元素被公认对人体有害,如铅、镉、铍,但却为某些动物所必需。 微量元素的分类(按其生物学作用) ①.必须微量元素:这类微量元素每日需要量很少,但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如:铁、锌、铜、 锰、铬、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 ②.可能必须微量元素:铷、砷、硼 ③.可能必须而且无害的微量元素:铝、钡、钛、铌、锆。 ④.非必须微量元素:铋、锑、铍、镉、 ⑤. 微量元素的其不同存在形式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三价铬是必需的,而六价铬则有相当大的毒性和致 癌作用。 ⑥.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族的元素常常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如ⅡA族元素(钙、镁、锶)对 骨骼常有较大的亲和有力,ⅡB族元素(锌、镉、汞)对肝肾有则有特殊的亲和力,卤族元素对甲状腺的亲和力较大,同族元素间也常可呈现竞争和拮抗现象 4、地方病: 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必需微量元素比维生素更重要? 2、简述铁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影响人体铁吸收的因素? 铁的功能:○1.铁参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触酶的合成。 ○2.缺铁或铁的利用不良时,上述成分失常,导致氧的运输、贮存、二氧化碳的运输及释放、电子的传递、氧化还原等代谢过程紊乱,产生病理变化,最后产生各种疾病。 ○3.缺铁时,肝脏的发育速度减慢,肝内合成DNA受到抑制,发生贫血,抑制生长发育。对感染的应激能 力降低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食物因素:动物食品的铁的吸收率大于植物食品。动物食品与植物食品混合,有利于植物食品铁的吸

食品营养与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食品营养与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是人类智力发展、身体潜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本文讲述了吃和健康的关系,运动和健康的关系。关键词:食品营养健康运动 内容 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快节奏生活里面,所以人们的生活健康问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显得并不是那么乐观。基于以上的原因,慢慢的很多人就开始停下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开始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那么,要想改变,我们就首先得从我们的食品营养开始说起了。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能量都来自于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中的营养,只有充分的保证了我们所吃的食物营养足够,才能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所以营养和健康就显得举足轻重。赵霖教授发表了题为《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1】的主题报告里面就指出食物不仅仅是我们每天所需的能量的来源,更是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营养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有资料【2】显示,平衡膳食就是要让营养的需要和膳食的供给之间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让我们的人体生长及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以及我们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能从食物中充分获得。而这也就需要我们的膳食要在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就是是说根据我们身体的需要来对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几大营养素进行搭配,从而进行搭配我们所吃的动物的肉、蔬菜、水果、以及主食粮食之间进行搭配。从而让我们的身体能够进行合理的吸收和利用,使我们能够达到合理营养。为什么需要这样呢?因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不是单一的,近50多种,长期缺少任何一种都会然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而在自然界中,又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同时含有这近50多种营养元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需要食物多样化,根据最新数据表示,人每天应该吃12种以上的不同的食物,每周应该吃30种以上的不同食物。因此,食物多样化就是我们平衡膳食的最基本要求。 人们通过食入各种食物,获得各种营养,来保证身体的各项需求,使身体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营养,也就是我们从出生的时候营养就开始伴随着我们,人们体质的好坏也和我们营养离不了关系,所以吃东西就显得十分关键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吃,吃什么才是对我们身体有益呢? 我们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可将其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五谷、杂粮等,第二类为动物性食品,第三类为大豆及豆制品,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它们分别为我们提供了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A和B 族维生素刘浩元【3】指出鱼肉中富含双碳烯酸、w-3脂肪酸,这二种物质健脑健心;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矿物质、维生素C、葫萝卜素和膳食纤维;油脂、糖和酒。只有保持食物的多样性,合理摄入这五大类食物,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当今比较健康的吃的观念认为,我们在制作合理的膳食过程中,我们需要搭配得当,要有荤菜,也要有素菜,同时要有粗粮和细粮的合理应用,从而保证我们的营养均衡,杂粮中我们能获得我们人体所必须的纤维素,蔬菜、瓜果又能给我们补充各种维生素,比如白菜、豆芽、橘子、核桃、莴笋、杏仁等等。其中维生素C等微量元素还能够软化人体血管,保护我们的心机等作用。 食物的多样化和单一食物营养元素的不全面性就要求我们需要做到膳食均衡,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全面的营养。所以就要求我们做到什么食物都要都要吃一点,而且还不能只吃一种食物。但是由于世界太大,地理环境不一样,宗教习俗等的不同,导致了各地的饮食习惯

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 姓名:学号: 班级:专业: 摘要:微量元素锌参与机体内的各种代谢,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括介绍了锌的理化性质、分布、吸收以及生理功能,并详细阐述了锌与冠心病、肝硬化、糖尿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肾病综合症、视觉障碍、神经精神障碍、皮肤疾病、免疫功能紊乱、儿童健康成长、衰老、消化功能紊乱和肿瘤等的关系。最后就如何补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锌;微量元素 锌是人体正常发育中的必需元素,人体所有的器官都含有锌,以皮肤、骨骼、毛发、前列腺、生殖腺和眼球等组织中含量为丰富。锌参与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KL.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合成;加速生长发育、增加创伤组织的修复;参与味觉、视觉以及性功能的调节;参与能量、细胞分解和其他物质的代谢;协调免疫反应,维持生殖等。因此锌元素在人体的含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已受到普遍关注。 锌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和分泌物,除铁以外,锌比其他任何微量元素都多。但锌不能像能量一样储存于脂肪组织内,机体内没有特殊的锌的储存机制。锌含量高的有皮肤、骨骼肌、毛发、内脏、前列腺、生殖腺、指甲、眼球等,血液中含量很少。锌在体内主要是以酶的方式存在的。 锌在胃肠道的吸收一般需要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与食糜中的配体形成复合物才易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正常人在十二指肠末端和空肠具有最大吸收。锌被吸收得很少,食物中锌能被机体吸收的不足10%。影响锌吸收利用的因素有:(1)锌摄入量:饮食中锌的含量本身会影响锌在体内的吸收。锌的吸收率随饮食锌含量的

增加而减少。(2)蛋白质:锌与低分子、低亲和力蛋白组合的复合物会促进锌的吸收,锌的吸收率随着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3)低分子配体和螯合物:当锌与低分子配体或螯合物形成复合物时,可增加锌的溶解性,从而促进锌的吸收。由此提示,配体或螯合物(如EDTA),氨基酸(如组氨酸),有机酸(如 苹果酸、柠檬酸、乳酸)对锌的吸收有促进作用。(4)铁:每日从补充剂中摄取一定量的铁可以降低锌的吸收,相比较而言,铁摄入少时,锌的吸收会增加。 锌与酶的构成以及活性有密切的关系,大约有100多种特异性酶含有锌元素, 这些酶的活性有赖于锌的存在。在六大酶系中均可以发现锌依赖性金属酶,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有核糖核酸(RNA)聚合酶、醇脱氢酶、碳酸酐酶和碱性磷酸酶。如果缺少锌,会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以及病理变化,各种含锌酶的活性降低,如引起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代谢紊乱。可能的含锌金属酶与疾病的关系,包括酒精性肝病中锌缺乏与乙醇脱氢酶的关系,以及胸苷激酶mRNA活性的降低可以部分解释缺锌动物的生长延迟。一些蛋白质中固有的区域与锌结合可使得蛋白质产生一些生物活性分子,大多数蛋白质包括半胱氨酸和组胺酸残基通过螯合作用与锌形成锌指蛋白。锌指蛋白是1985年在蛙卵母细胞转录因子TFⅢA中首次被证实的。锌指蛋白的丰富存在和他们关键的生化作用理论上决定了锌代谢的严格内稳态控制的重要性。在对某转录因子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使用膜锌MT (apomethallothionein)去除锌指蛋白中的锌,可能导致真功能的丧失。目前饮食中锌营养与锌指蛋白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论证。 目前研究得较为清楚的有金属硫蛋白的表达,调节金属硫蛋白表达的机制包括金属结合转录因子(MTF1)在细胞内的细胞溶质结核中获得锌,然后与金属反应元素(MRE)作用,从而激活基因转录。动物实验表明,小鼠胚胎发育时MTF1一个基因无效突变会对胚胎产生致命影响,由此说明MTF1必然对一些关键基因起着调节作用。有证据显示锌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蛋白激酶细胞的活性来发挥其调节功能。另外,锌参与正常突触信号传导也是其调节功能中的一部分。

运动营养与健康论文

运动营养与健康 通过一学期的运动营养学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了解更多的运动营养学知识,这有利于我们今后在体育教学生涯中的实践运用。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健康人群和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营养学问题的学科。下面就来谈谈我所学习到的运动营养与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和娱乐参加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包括娱乐性的散步到竞赛的不同运动水平。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来说,采用什么运动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科学的健身才有可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活力,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适当的营养对保持每个人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同样起重要的作用。运动方式的不当和只注重运动而忽视合理的营养,都不可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甚则实得其反,损害健康。任何年龄层的人的健康来自于良好的营养加有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它将使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工作有创造性,不易患某些慢性疾病。运动和营养将使我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富有、更聪明。 目前我们所进行的各种日常运动主要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有人称之为“轻体育”。这些运动不拘形式,可以慢跑、快走、骑车、打球、登山等,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的方式提供能量。与有氧运动相对比的是无氧运动,如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方式:100米跑、跳高、举重、投掷等,这些运动时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需求,肌肉工作时没有充足的氧气,能量利用不充分,肌肉的工作时间就受到限制,因此,这些运动项目相对不适合健身锻炼,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那么,有氧运动又是通过哪些方面促进我们的健康呢? 1 改善心肺功能 2 控制血压 3 减肥 4 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5 改善心理状态 要有适量的运动。我们所建议的运动是有氧运动,慢跑和散步都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按照三个三安排运动比较好,一周至少锻炼三次;一次运动在三十分钟左右,感到身体微微有汗即可;每次运动心跳在一百三十次左右。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对各地区人体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疾病流行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健康影响差异很大 ,构成不同的健康问题。我国是一个既有迅速现代化的大城市又有蓬勃发展的广大农村的大国 ,兼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多种环境健康问题。在发展卫生事业存在的诸多困难中 ,较突出的问题是 :广泛的地方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环境污染 ;人口老龄化严重 ;疾病构成已发生变化等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 ,而且因地而异。因此 ,需要有因地制宜的对策和区域综合整治措施 ,才能收到迅速有效、稳固和长远的效果。 环境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砷是一种具有类金属特性的元素 ,广泛分布于大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中。砷化物自被发现以来就以其毒性而闻名 ,但其生理及药理学作用亦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 ,砷在工农业及医药、化学等领域广为应用 ,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同时 ,国内外不断有新的富砷天然环境和地方性砷中毒事件被报道 ,其对所在地区居民健康的影响也引起普遍关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已表明砷是一种致癌物质 ,砷的危险度评价也日益受到重视。 砷对动物的功效. 砷化物早已用于饲料的添加剂中 ,每千克饲料中几克浓度范围的砷可增加动物体重 ,这可能是通过保护机体不患肠病或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而起作用的。而给大鼠、小鸡、小猪、山羊等 4种不同动物喂以低砷饲料 (含砷量低于 35ng/ g),在它们幼年期便发现生长速度减慢 ,山羊生育能力明显受损 ,新生山羊的存活率亦降低。如在山羊哺乳期饲以低砷饲料 (含砷量低于 1 0 ng/ g),则山羊可因心肌和骨骼肌受损而发生死亡。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心肌线粒体结构异常 ,膜上有小颗粒状高密度物质 ,而在晚期 ,线粒体膜可发生破裂。砷也可影响蛋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在砷缺乏的大鼠和小鼠中 ,发现肝脏S-腺苷甲硫氨酸 (SAM)浓度降低 ,而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不同动物的实验结果均证实砷缺乏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说明砷至少对动物是必需微量元素。 砷对人体的功效.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砷的药用价值 ,如过去渔民用的祛寒剂、宫廷用的“长生丹”和美容用品以及砷凡纳明、Fowler's液等均含有砷。欧洲某些山区居民从幼年时就开始服用砷 ,至成年时剂量逐渐增加 ,已远远高出所报道的中毒剂量的范围。据称 ,摄入“适量”砷能使人有舒适强壮感 ,并可使骨髓造血旺盛 ,红细胞增多 ,组织细胞生长和繁殖活跃 ,食欲和体重增加等。但迄今为止 ,尚缺乏充分科学依据来证实 ,关于“适量”的界限也无法确定。近年来 ,有中国学者直接将三氧化二砷(As2 O3 ,1 0 mg/ d,静脉滴注 )用于急性早幼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取得了可喜效果 ,并引起世界上广泛关注。但在治疗过程中亦有部分病人发生砷中毒现象 ,而且治疗后砷的远期效应也应引起重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砷是人类必需微量元素 ,但有些研究结果表明砷可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在ω- 3-脂肪酸存在的情况下 ,砷可增加皮肤出血时间 ,提示砷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出血因子。而且有学者发现 ,血液透析可影响体内砷平衡 ,使血清中砷含量降低。血清低砷水平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以及肿瘤发生等有关。 砷的毒作用.砷和砷化物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 ,无机砷的毒性远高于有机砷 ,且砷中毒主要由无机砷引起。但对有机砷的毒性也应注意 ,有证据表明甲基胂可与细胞间的巯基结合 ,易于诱发氧化性组织损伤 ;二甲胂酸亦可在细胞分裂中期诱导非整倍体的产生 ,提示有机砷在砷致癌过程中也有一定作用。以恶心、呕吐、腹泻及严重腹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砷中毒多发生在误服、谋杀或事故等情况下 ,严重者可发生神经异常、呼吸困难、心脏衰竭而死亡。慢性砷中毒是一个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可引起皮肤病、造血功能低下、肝脏损害、感觉障碍、外周神经炎、厌食以及皮肤和内脏肿瘤等。最近有人群资料表明慢性砷中毒与高血

土壤微量元素的丰缺指标及参数

土壤微量元素的丰缺指标及参数 1、硼①含量全量5-100PPm②速效在内地0.05-1PPm 新疆0.19-66PPm 平均2.95PPm ③分级标准全国少于0.4PPm为缺0.4-0.8边缘值>0.8 丰 新疆:<0.5PPm 极缺, 0.5-1PPm 微缺, 1-4PPm 边缘值, >4PPm 丰富 2、锰①200-500PPm; ②速效在内地10-20PPm; 新疆0.604-57.8PPm 平均7.13PPm ③分级标准: <7PPm缺7-9PPm边缘值>9PPm丰富 3、铜①全量3-100PPm, ②速效内地0.1-10PPm, 新疆0.224-11.9PPm 平均1.87PPm ③分级标准内地<2.5PPm缺2.5-4.5边缘值, >4.5PPm 丰富; 新疆<0.2PPm缺0.2-1边缘值>1丰富 4、铁①全量3%; ②速效在内地0.1-30PPm, 新疆0.29-125.2PPm 平均17.9PPm; ③分级标准: 缺<2.5PPm 2.5—4.5PPm边缘值, > 4.5PPm丰富; 新疆<5缺, PPm 5--10边缘值, >10丰富 5、锌①全量80-100PPm; ②速效内地1-2.7PPm 新疆0.109-10.6PPm 平均0.796PPm ③分级标准: 内地<0.5PPm缺0.5-1.0边缘值>1.0PPm丰富 新疆<0.5PPm缺, 0.5-1.0边缘值,>2.0丰富 6、钼①全量0.1-10PPm(草炭土高达200PPm), ②速效国内

0.1-0.2PPm, 新疆0.01-0.1PPm <0.1PPm缺, 0.1-0.15边缘值,>0.15丰富 (五)养分含量范围 有机质% 0.7-2 1%左右 全N: 0.02-0.07 全P: 0.05-0.1 全K: 1-2.2 速N: 40-90PPm 速P: 3-5~30PPm 速K: 140-200PPm P>15高、5-15中、<5低折P2O5=2.29×P K80-200PPm200PPm不缺<200PPm 缺折K2O=1.205×K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1.1概述 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除了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全含量稍高外,这些元素的含量范围一般为十万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有的甚至少于百万分之一。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涉及到化学、农业化学、植物生理、环境保护等很多领域。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硼、锰、铜、锌、铁、钼等。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对某些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钴、钒是豆科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随着高浓度化肥的施用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作物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愈来愈普遍。有时候微量元素的缺乏会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土壤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缺乏、适量和致毒量间的范围较窄。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不仅有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有供应过多造成毒害的问题。明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形态和转化的规律,有助于正确判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主要是由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决定,变幅可达一百倍甚至超过一千倍(见下表),而常量元素的含量在各类土壤中的变幅则很少超过5倍。 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土壤条件包括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土

壤通透性和水分状况等,其中以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最大。土壤中的铁、锌、锰、硼的可给性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而钼的有效性则呈相反的趋势。所以,石灰性土壤中常出现铁、锌、锰、硼的缺乏现象。而酸性土壤易出现钼的缺乏,酸性土壤使用石灰有时会引起硼锰等的“诱发性缺乏”现象。 土壤中微量元素以多种形态存在。一般可以区分为四种化学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态”;吸附在土壤固体表面的“交换态”;与土壤有机质相结合的“螯合态”;存在于次生和原生矿物的“矿物态”。前三种形态易对植物有效,尤其以交换态和螯合态最为重要。因此,无论是从植物营养或土壤环境的角度,合理地选择提取剂或提取方法以区分微量元素的不同形态是微量元素分析的重要环节。本章将介绍国内外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测定。由于不同提取剂或提取方法的测定结果,特别是有效态含量相差非常大,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一定要注明提取测定方法或者提取剂。 土壤样品分解或提取溶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则主要是分析化学的内容。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使土壤和植物微量元素能够进行大量快速、准确的自动化分析。很多繁琐冗长的比色分析方法多被仪器分析方法替代,从而省略了许多分离和浓缩萃取等繁琐手续。目前除了个别元素用比色分析外,大部分都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极谱分析、X光荧光分析、中子活化分析等。特别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简称ICP-AES或ICP)的应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而且扩大了元素的测定范围,一些在农业上有重要意义的非金属元素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较难测定的元素如硼、磷等均可以应用ICP进行分析,只是这种仪器目前在国内应用还不够广泛。 微量元素分析尤其要防止可能产生的样本污染。在一般的实验室中,锌是很容易受到污染的元素。医用胶布、橡皮塞、铅印报纸、铁皮烘箱、水浴锅等都是常见的污染源。微量元素分析一般尽量使用塑料器皿,用不锈钢器具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磨细、过筛),用洁净的塑料(瓶)袋盛装或标签标记样品。烘箱、消化橱及其它一些常用简单设备,甚至实验室应尽可能专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微量元素分析应该与肥料分析分开。避免用普通玻璃器皿进行高温加热的样预处理或试剂制备。实验用的试剂一般应达到分析纯,并用去离子水或重蒸馏水配制试剂和稀释样品。

营养与健康论文体育运动与营养

营养与健康论文体育运动与营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合理营养加适量运动”是现代人提高生存质量和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 运动与营养是什么关系呢?运动就是要消耗身体的物质,营养是补充养分。合理的营养提供运动适宜的能源物质,有助于剧烈运动后的恢复,可减轻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或延缓其发生。运动要适当,营养也要适当,它们是维持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两者相辅相成,二者应保持动态的平衡。 食物选择是否科学对运动者的力量,耐力和体能有重要影响。一位运动营养学教授曾形象地把运动者比做一辆高级跑车,那么营养就如同汽油,高级跑车有了相应的高级汽油,这辆跑车就可以跑出其最优异的成绩,相反,即使高级跑车,却使用劣质汽油,那么这辆高级跑车也无法跑出满意的成绩。由此可见,合理营养是运动者成功的一半。 那么,如何应处理好运动与科学营养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合理营养呢? 过去,我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特别是为了满足食客对酸、甜、苦、辣、咸、腻六味的需求,国人创造出不少丰美菜肴,且还在不断创新。“好吃等于好饭,好饭等于营养”这样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其实,人们过度追求的甜、咸和腻三味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对这三味的“配料”都与现代流行病有关。 自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来,人们对营养的理解,已经从为了满足吃饱,到合理膳食,再到追求合理安排膳食发展。通过体育界、医学界、新闻界的大力宣传与教育,人们开始对吃什么,吃多少,如何组合营养,什么时间吃,什么季节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比较科学的理解。对色、香、味的追求已经成为了“隐性”目标。 良好的运动能力受训练、遗传、营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膳食营养对健康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者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间吃,对其成功和失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实现合理营养,首先,运动者要改变观念。某些运动员总认为运动成绩的好坏仅仅与运动训练有关,而膳食则无关紧要。无论运动员还是健身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一日三餐的合理营养。第二,运动者要加强自我营养知识的学习,根据自己每天的训练量,合理选择三餐食物种类和数量,而不是处于单单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第三,在具体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重视主食的摄入,如:米、面、馒头等。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供给运动者充足的能量。要避免选食过多的肉类,目前国内的运动者蛋白质缺乏已很少见,吃过多的肉食不仅不会给你能量,相反会对人体带来许多危害,如: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可同时带入过多的脂肪,长期下去会引起高血脂、冠心病等。另外,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要适宜,应多食牛奶和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毕小平教授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微量元素在治疗疾病、人体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体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根据元素在体内含量不同,可将体内元素分为两类:一常量元素,占体重的99.9%,包括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等10种,它们构成机体组织,并在体内起电解质作用等;二微量元素,占体重的0.05%左右,包括铁、铜、锌、铬、钴、锰、镍、锡、硅、硒、钼、碘、氟、钒等14种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然很微弱,但在人体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等过程中却能起到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某种元素供给不足,就会发生该种元素缺乏症;如果某种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也可发生中毒。 习惯上把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若缺乏某种主要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 一、环境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及人对于微量元素的认识 1847年,欧洲人发现铁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标志着对微量元素生理作用的最早认识。1850~1854年发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环境中的食物缺碘有关。1930年以后,相继发现许多地区由于微量元素(铁、钴等)的缺少或过多而产生家畜体质衰弱、生长停滞和死亡率增高等。微量元素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光谱分析法等的出现,使测试生物体内微量元素成为可能,大大推动了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工作。 人体内的化学元素有两种来源: (1)自然来源。如岩石层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经过多年风化、淋溶和生物作用变为土壤,通过土壤、水、食物进入机体。生物体以新陈代谢的形式与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不停的物质交换,从而获得机体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近年来证实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与所生存地区的地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微量元素过多或缺少而引起的疾病,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如缺碘地区多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含氟量过多地区常有地方性氟中毒(氟斑牙和氟骨症);土壤含钴量过低的地区,牲畜多发生地区性干血痨症(消瘦、虚弱,最后死亡)等。 (2)人为来源。如对含汞、镉、铅、砷等矿的开采、冶炼和利用,使这些元素进入人类的的生存环境,并通过空气、水、土壤和食物进入人体。 二、某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 (一)协助常量元素并将其带到各组织中去。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输氧功能。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微量元素为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和植物中的微量元素都很低,并且这些微量元素在植物体中的缺乏量、适量及致毒量范围很窄,因此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工作较常量元素要求更加严格。 1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姜黄素比色法) 方法原理土样经沸水浸提5分钟,浸出液中的硼用姜黄素比色法测定。姜黄素是由姜中提取的黄色色素,以酮型和稀醇型存在,姜黄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甲醇、酒精、丙酮和冰醋酸中而呈黄色,在酸性介质中与B结合成玫瑰红色的络合物,即玫瑰花青苷。它是两个姜黄素分子和一个B原子络合而成,检出B的灵敏度是所有比色测定硼的试剂中最高的(摩尔吸收系数ε550 =1.80×105)最大吸收峰在550nm处。在比色测定B时应严格控制显色条件,以保证玫瑰花青苷的形成。玫瑰花青苷溶液在0.0014—0.06mg/LB的浓度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溶于酒精后,在室温下1—2小时内稳定。 主要仪器石英(或其他无硼玻璃);三角瓶(250或300ml)和容量瓶(100ml,1000ml);回流装置;离心机;瓷蒸发皿(Φ7.5cm);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1/100)。 试剂 (1)95%酒精(二级); (2)无水酒精(二级); (3)姜黄素—草酸溶液:称取0.04g姜黄素和5g草酸,溶于无水酒精(二级)中,加入4.2ml6mol/LHCl,移入100ml石英容量瓶中,用酒精定容。贮存在阴凉的地方。姜黄素容易分解,最好当天配制。如放在冰箱中,有效期可延长至3—4天。

(4)B标准系列溶液:称取0.5716gH3BO3(一级)溶于水,在石英容量瓶中定容成1升。此为100mg/LB标准溶液,再稀释10倍成为10mg/LB标准贮备溶液。吸取10mg/LB溶液1.0,2.0,3.0,4.0,5.0ml,用水定容至50ml,成为0.2,0.4,0.6,0.8,1.0mg/LB的标准系列溶液,贮存在塑料试剂瓶中。 (5)1mol/LCaCl2溶液:称取7.4gCaCl2·2H2O(二级)溶于100ml水中。 操作步骤 1 待测液制备:称取风干土壤(通过1mm尼龙筛)10.00g于250ml 或300ml的石英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20.0ml无硼水。连接回流冷凝器后煮沸5分钟整,立即停火,但继续使冷却水流动。稍冷后取下石英三角瓶。放置片刻使之冷却。倒入离心管中,加2滴1mol/LCaCl2溶液以加速澄清(但不要多加),离心分离出清液(或过滤到塑料杯中)。 2 测定:吸取1.00ml清液,放入瓷蒸发皿中,加入4ml姜黄素溶液。在55±3℃的水浴上蒸发至干,并且继续在水浴上烘干15分钟除去残存的水分。在蒸发与烘干过程中显出红色,加20.0ml95%酒精溶解,用干滤纸过滤到1cm光径比色槽中,在550nm波长处比色,用酒精调节比色计的零点。假若吸收值过大,说明B浓度过高,应加95%酒精稀释或改用580或600nm的波长比色。 3 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0.2,0.4,0.6,0.8,1.0mg/LB标准系列溶液各1ml放入瓷蒸发皿中,加4ml姜黄素溶液,按上述步骤显色和比色。以B标准系列的浓度mg/L对应吸收值绘制工作曲线。 结果计算:有效B,mg/L=C×液土比 式中C----由工作曲线查得B的mg/L数; 液土比---浸提时,浸提剂毫升数/土壤克数。

体育运动知识之营养与健康

体育运动知识之营养与健康 发布日期:2011-6-17 17:22:33 选择题 1???? 六大营养素包括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 A???? 无机盐??? 微量元素??????钙??? 铁 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蛋白质的营养功用???? D???? 构成机体组织?????? 调节生理机能?????? 供给热能?????? 保护肝脏 3???? 成年人在长期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出现体重下降、()等等。??? A???? 肌肉萎缩?????? 心血管病?????? 近视?????? 食欲不振 4???? 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成人应占热能供给总量的()。??? A???? 10%-12%?????? 12%-14%?????? 14%-16%?????? 16%-18% 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脂肪的营养功用??????? C???? 组成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 促进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 增加食物的美味与饱腹感 6???? 机体的“燃料库”是()????? C???? 蛋白质??? 糖??? 脂肪?????? 维生素 7???? 1g脂肪在体内氧化燃烧可产生()的热量? C???? 9.414KJ? 18.828KJ 37.655KJ 75.310KJ 8???? 脂肪应占每日能量供应量的()左右,寒冷天气适当增加,炎热环境下适量减少。???? B???? 7%-10%? 17%-20%?????? 37%-40%?????? 47%-50% 9???? 脂肪必须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供能,一般是在运动强度小于最大耗氧量()下,脂肪供能耗氧较多。??? A???? 55%?????? 65% 75% 85% 10??? 下面含脂肪食物是()?? A???? 花生?????? 玉米?????? 高粱米??? 水果 1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糖的营养功用???? D???? 保护肝脏??????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抗生酮作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摘要】: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各种元素是构成机体并决定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按照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徽量元素,钙、铜、镁、锌、铁均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构成细胞的成分,以辅酶、辅基激活剂的形式参与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微量元素参与生物体代谢的调控、酶的合成、呼吸链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及繁衍等不可缺少的元素。 【关键字】:微量元素健康人体食物 1、微量元素的概念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微量元素为植物体必需但需求量很少的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缺少或不能被植物利用时,植物生长不良,过多又容易引起中毒。在农业中,常以微量元素作种子处理、根外追肥来提高作物产量。目前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种,在28种生命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宏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关系 2.1铁(Fe) (1)含量: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g。 (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显著的补血功效;能够增强白血球抵抗病菌的能力;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参与氧气的运输过程,把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缺乏微量元素铁主要会导致各种贫血症的生成,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悸,头晕,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身体虚弱,指甲凹陷、脆弱等症状,并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下降。婴幼儿缺铁不仅影响到身体的生长发育,也会阻碍智力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心智不健全。 (3)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血、肉类、鱼类、蛋类以及樱桃、草莓、大枣、苹果、杏脯、山楂、黑木耳、海藻、红蘑、苔菜、发菜等水果和蔬菜。另外,牛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7.1概述 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除了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全含量稍高外,这些元素的含量范围一般为十万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有的甚至少于百万分之一。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涉及到化学、农业化学、植物生理、环境保护等很多领域。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硼、锰、铜、锌、铁、钼等。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对某些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钴、钒是豆科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随着高浓度化肥的施用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作物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愈来愈普遍。有时候微量元素的缺乏会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土壤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缺乏、适量和致毒量间的范围较窄。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不仅有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有供应过多造成毒害的问题。明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形态和转化的规律,有助于正确判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主要是由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决定,变幅可达一百倍甚至超过一千倍(见下表),而常量元素的含量在各类土壤中的变幅则很少超过5倍。 表7-1 我国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 *刘铮,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 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土壤条件包括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通透性和水分状况等,其中以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最大。土壤中的铁、锌、锰、硼的可给性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而钼的有效性则呈相反的趋势。所以,石灰性土壤中常出现铁、锌、锰、硼的缺乏现象。而酸性土壤易出现钼的缺乏,酸性土壤使用石灰有时会引起硼锰等的“诱发性缺乏”现象。 土壤中微量元素以多种形态存在。一般可以区分为四种化学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态”;吸附在土壤固体表面的“交换态”;与土壤有机质相结合的“螯合态”;存在于次生和原生矿物的“矿物态”。前三种形态易对植物有效,尤其以交换态和螯合态最为重要。因此,无论是从植物营养或土壤环境的角度,合理地选择提取剂或提取方法以区分微量元素的不同形态是微量元素分析的重要环节。本章将介绍国内外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测定。由于不同提取剂或提取方法的测定结果,特别是有效态含量相差非常大,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一定要注明提取测定方法或者提取剂。 土壤样品分解或提取溶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则主要是分析化学的内容。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使土壤和植物微量元素能够进行大量快速、准确的自动化分析。很多繁琐冗长的比色分析方法多被仪器分析方法替代,从而省略了许多分离和浓缩萃取等繁琐手续。目前除了个别元素用比色分析外,大部分都采用原子吸收分光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 人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检出90种元素。身体各器官组织如:血清有74种元素、脑48种、心脏49种、肝脏50种、胸腺18种。元素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元,科学研究证明:地壳、海水中的元素丰度决定了人体元素丰度,环境元素分布的不平衡是人类患地方病的根本原因。人类属于异养型生物,是通过食物链从环境中摄取营养元素。人的生、老、病、死无不与体内元素平衡有关,因此有关“元素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元素医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以元素平衡为核心,从事研究、观察RYB系列燃油泵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一门学科。元素在人体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每时每刻都在做有序的运动。元素在从体内各个脏、腑的含量是有特异性的,即“元素是归经的”。 人体内元素的特点 在生命体中的元素含量低于百万分之一的,称作微量元素。生命体内的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特点: 1.1 相对性一种相同的元素在某一学科中可作为主量元素,而在另一学科中却作为微量元素,例如,氢在生命化学中是主量元素,而在材料科学中常作为微量元素另行研究。 1.2 低浓度在任何生命体中元素均是微量的,并且必须服从Henri稀溶液定律和Nerst分配定律。 1.3 普存性普存性即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纯的物质。 1.4 重要性元素在所有的研究体系点火油泵中虽然丰度很低,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特定效应。 1.5 相关性相关性即不仅要考虑它们单个的行为,更重要的探讨其相互关系。 元素与人体的关系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体内已经检出90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差别很大,含量多的氧元素占身体总重量的65%,含量少的钴元素还不到十亿分之一。经研究表明在人体中有11种元素含量较多,它们是氧、碳、氢、钙、磷、钾、硫、钠、氯、镁等。其中氧、碳、氢、氮四种元素就占了人体总重量的99.95%,剩下0.05%含量的都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摘要】: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各种元素是构成机体并决定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按照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徽量元素,钙、铜、镁、锌、铁均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构成细胞的成分,以辅酶、辅基激活剂的形式参与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微量元素参与生物体代谢的调控、酶的合成、呼吸链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及繁衍等不可缺少的元素。 【关键字】:微量元素健康人体食物 1、微量元素的概念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微量元素为植物体必需但需求量很少的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缺少或不能被植物利用时,植物生长不良,过多又容易引起中毒。在农业中,常以微量元素作种子处理、根外追肥来提高作物产量。目前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种,在28种生命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宏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关系 2.1铁(Fe) (1)含量: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g。 (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显着的补血功效;能够增强白血球抵抗病菌的能力;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参与氧气的运输过程,把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缺乏微量元素铁

探索微量元素锂与人体

探索发现,科学在不断地自我否定。黑洞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是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话题。直到现在对他们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是宇宙中超高密度天体,而且完全不反射光线。对于这个有争议的研究,现在又提出了新的观点那就是黑洞根本不存在。 综合考量两个看似矛盾的理论,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从数学的角度而言,黑洞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形成。这个研究成果不仅使科学家重新思考时空的结构,也要重新思考宇宙的起源。 几十年来,黑洞被认为是由一个巨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形成的。黑洞的体积十分微小,只是太空中的一个点,就像地球被压缩成像花生米大小的一个球体被称为奇点。 围绕着这个奇点的是一个无法侦测到的事物视界,又称黑洞视界,它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视界内,便再无力逃脱。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能穿出视界。 原因是它使两个关于宇宙的基本理论相互矛盾。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预言了黑洞的形成,但量子理论的一个基本定理指出,没有来自宇宙的信息会永远消失。如果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就导致数学毫无意义,被称为信息丢失悖论。

量子力学理论证明,黑洞会发出辐射。从那以后,科学家们在宇宙中发现了与这种辐射相符合的一些蛛丝马迹,证实了不断增加的一系列宇宙黑洞的存在。恒星发生引力坍缩,但黑洞并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质,黑洞也会释放一部分物质,会产生辐射。但是,通过释放辐射物质,恒星质量变小。当它收缩后不可能形成具有超高密度的黑洞。 一个黑洞能够形成之前,是垂死的恒星最后一次膨胀然后爆炸消失。这个结果导致不会形成奇点,也不会形成视界。显而易见没有黑洞。也许有一天实验数据会提供宇宙中是否存在黑洞的物理证据。往往大型计算机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结论性的。 许多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如果奇点不存在,那么物理学家们就要重新考虑宇宙大爆炸是否曾经发生过。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试图将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统一起来,但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这两种理论合并统一是一个大问题。到底有没有黑洞,黑洞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国际上以微量元素相对主量元素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非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人体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